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史

中国互联网的产生虽然比较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依托于中国民经济和政府体制改革的成果,已经显露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互联网的一部分,并且将会成为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

纵观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

二、从1994-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一次《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互联网已经开始从少数科学家手中的科研工具,走向广大群众。人们通过各种媒体开始了解到互联网的神奇之处:通过谦价的方式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四、对于进入2000年的中国IT业来说,梦想已不再那么浪漫了,尽管跨入新千年的天仍然是互联网的天,但这片天空中已飘起了阵阵冷雨,让为网而狂的人们分明感到了几许凉意……

"第一"的年代

正如从0开始后必然是1一样,中国网络时代自1994年从零开始以后,就不停地产生着"第一",因为这是一个创新的年代。让我们通过这些第一记住这个时代。

1、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IHEPNET与互联网络的连通,迈出了中国和世界各地数百万台电脑的共享信息和软硬件的第一步。边疆也因此而成为我国第一家进入Internet的单位。

2、中国的第一批互联网使用者是全国一千多名科学家。

3、高能所提供了中国第一套万维网服务器。

4、1994年5月15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设立了国内第一个WEB服务器,推出中国第一套网页,内容除介绍我国高科技发展外,还有一个栏目叫"TourinChina"。此后,该栏目开始提供包括新闻,经济,文化,商贸等更为广泛的图文并茂的信息并改名为《中国之窗》。

5、1994年,由NCFC生理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协办的APNG(亚太地区网络工作组)年会在清华大学召开。这是国际Internet界在中国召开的第一次亚太地区年会。

6、NCFC是我国最早的Internet网。

将上网争取到底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互联网的特点:平等、自由。但美国一直以来都反对中国加入互联网络。1991年10月的中美高能物理研究会上,美方发言人沃尔特.托基(WalterToki)再次提出把中国纳入互联网络。经过托氏的努力,会后双方达成一项协议:美方资助中国联网所需的一半经费,另一半由高能所自选解决。然而,通往Internet荆棘之路并未因此而变得平坦。

当时北京出口所连接的每条线路都要经过仔细地检查。美国还限制对中国出中路由器。经过重重波折,中国终于在1993年3月与互联网络连通。可是美国政府担心中国会从互联网络上攫取大量信息和技术成果,提出了苛刻的条件阻挠中国与美国连通:中国专线只能连入能源科学网(ESNET);不得散布病毒;不得将Internet用于军事和商业领域。为了长久的发展,中国接受了这些条件,美国才基本同意。但是即便如此,中国在1992年6月于日本神户举行的INET\'92年会上,仍被告之:接入Internet有政治障碍,理由仅仅是网有很多美国的政府机构。

专线开通后,美国政府以Internet上有许多科技信息和其它各种的资源,不能让社会主义国家接入为由,只允许这条专线进入美国能源网而不能连接到其它地方。尽管如此,这条专线仍是我国连入部分Internet的第一根专线。几百名科学家得以在国内使用电子邮件。

与政治霸权的较量一直持续到1993年6月,NCFC专家们在INET\'93会议上利用各种机会重申了中国连入Internet的要求,获得大部分到会人员的支持。这次会议对中国能够最终真正连入Internet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94年1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接受NCFC正式接入Internet的要求。1994年3月,我国开通并测试了64Kbps专线,中国获准加入Internt。4月初中科院副院长胡启恒院士在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上,代表中国政府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正式提出要求连入Internet,并得到认可。至此,中国终于打通了最后的关节,在4月20日,以NCFC工程连入Internet国际专线为樗,中国与Internet全面接触。同年5月,中国联网工作全部完成。中国政府对Internet进入中国表示认可。中国网络域名也最终确定为cn。

逐渐开通的电子邮件

1987年9月20日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这封电子邮件正式实现了电子邮件的存储转发功能。

各个小型网络与国际互联网之间的逐步开通,造就了后来全国与Internet的全面亲密接触:1988年12月,清华大学校园网采用胡道元教授从加拿大UBC大学(UniversityofBritishColumbia)引进的X400协议的电子邮件软件包,通过X.25网与加拿来大UBC大学相连,开通电子邮件应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DECnet随后成为西欧中心DECnet的延伸,实现了计算机国际远程联网以及与欧洲和北美地区的电子邮件通信。第二年5月,中国研究网(CRN)通过德国DFN的网关,开始与Internet沟通。1991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连入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LIVEMORE实验室,并开通电子邮件应用。中国网络开始像蜘蛛结网一样慢慢延伸到世界各地,通往互联网的红地毯在我们的眼前展开了。

目前的我们很难想像没有自己国家电子邮件的困难。当时的研究所面临的环境就是这样,有这么一个故事:

钱天白教授被称作中国互联网之父是当之无愧的。1987年9月20日这一天,他发出了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为了这封通讯速率最初为300bps电子邮件的发出,从1986年开始,钱天白教授就负责了CANET国际联网项目。

现在的中国人差不多都知道CN就等同于奥运会中的CHN,英语里的CHINA,我们口中自豪的"中国"。但是CN的历史能够随口说出的人却不多。1990年10月,钱天白教授代表中国正式在国际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前身DDNNIC注册登记了我国的顶级域名CN,并且从此开通了使用中国顶级域名CN的国际电子邮件通信服务。但是,中国的CN顶级域名服务器一直放在国外的历史直到1994年5月21日才完全改变。这一天钱天白教授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完成了国家顶级域名(CN)服务器的设置。可以说,钱天白教授已经与CN联系在一起了。现在如果你想了解中国INTERNET网络先驱--钱天白可以在他的纪念网站上找到全面的资料。

从1993年开始,几个全国范围的计算机网络工程相继启动,从而使Internet在我国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已形成四大互联网络,差不多都是这时候开始建设的。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

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

中科院科技网(CSTNET)

中国金桥网(ChinaGBN)

现在让我们来看这几大国内互联网络成长过程。

1、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该网络于1994年2月,由原邮电部与美国Sprint公司签约,为全社会提供Internet的各种服务。1994年9月,中国电信与美国商务部布朗部长签定中美双方关于国际互联网的协议,协议中规定中国电信将通过美国Sprint公司开通两条64K专线(一条在北京,另一条在上海)。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的建设开始启动。1995年初与Internet连通,同年5月正式对外服务。目前,全国大多数用户者是通过该网进入因特网的。ChinaNet的特点是入网方便。

2、中科院科技网

中科院科技网也称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ationalComputing&NetworkingFacilityofChina,NCFC)。它是由世界银行贷款,国家计委,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等配套投资和扶持。项目由中国科学院主持,联合北京大学清贫大学共同实施。

1989年NCFC立顶,1994年4月正式启动。由于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网络在建设初期遇到许多困难。1992年,NCFC工程的院校网,即中科院院网,清华大学校园网和北京大学校园网全部完成建设;1993年12月,NCF主干网工程完工。采用高速光缆和路由器将三个院校网互连;直到1994年4月20日,NCFC工程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整个网络正式运营。从此我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Internet的国家,此事被我国新闻界评为1994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被国家统计公报列为中国年重大科技成就之一。

3、国家教育和科研网

该网络是为了配合我国各院校更好地进行教育与科研工作,由国家教委主持兴建的一个全国范围的教育科研互联网。网络于1994年开始兴建,同年10月,CERNET开始启动。该项目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全国性的教育科研基础设施,利用先进实用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把全国大部分高等学位和中学连接起来,推动这些学位校园网的建设和住处资源的交流共享。目前它已经连接了全国1000多所院校,共3万多用户。该网络并非商业网,以公益性经营为主,所以采用免费服务或低收费方式经营。

THE END
1.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互联网发展的脉络自20世纪60年代互联网的雏形诞生以来,它已经从一台台孤立的计算机连接,发展成为连接全球亿万用户的庞大网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普及,它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本文将回顾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 https://blog.csdn.net/AquaDream/article/details/136471364
2.互联网发展史互联网发展史 [转] 版权归原作者 有要求即删除 http://www.softhouse.com.cn/news/show/4324.html 1、什么是Internet? Internet是计算机交互网络的简称,又称网间网。它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全世界上不同地理位置的功能相对独立的数以千万计的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网络操作系统https://www.douban.com/note/155844179/
3.新章网它所面临的,也是每个成长中的行业所必然面临的问题。我们要解决的并非互联网,而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这些问题。 在这样的时间节点,刷新认知、达成共识、促成行动就成了每一个互联网从业者、互联网思考者与互联网用户所共同的目标。https://xinzhangwang.com/article/824
4.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有哪些2、互联网发展史第二阶段(2003 年—2005 年) 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应用协议)时期,用户主要在移动互联网上看新闻、读小说、听音乐,这是一个内容为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阶段开始出现移动互联网产品经理,如SP(Service Provider,服务提供商)产品经理或WAP 产品经理等。 https://www.jy135.com/diannao/190550.html
5.中国互联网发展简史(19942017年)你好,我是陈金凌,我是一个互联网人,感谢互联网的发展,让我见证(也可说是参与其中,是其中一分子)了中国互联网飞速发展。 中国互联网从1994诞生(接入互联网,加入互联网大家庭)到现在也就是23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经三次大浪潮发展,三次互联网大浪潮,已经把整个中国的老百姓个人生活、商业形态闹了个翻天覆地,几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27368394
6.互联网的发展简史—web简介:前言:互联网是我现在生活所离不开的一个东西,但是你知道互联网的前世今生吗?本文将讲解互联网的发展史,以及很火的元宇宙概念。 一.互联网的诞生 1.ARPANET “ARPANET”(全称是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中文名:阿帕网 阿帕网为 美国国防部高级计划研究署 安全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运营的封包交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1058369
7.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及影响1991年6月,在连通互联网的计算机中,商业用户首次超过了学术界用户,这是互联网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互联网成长速度一发不可收拾。 互联网的影响: 1、互联网给现代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新媒体的出现使信息传播更加多元化不后悔 2023-11-26 12:51:19https://edu.iask.sina.com.cn/jy/2tQNy5Zg98F.html
8.乌镇“网”事一图看中国30年“上网”史略从1994年中国实现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到今年,中国互联网已走过30年历程。 一图回眸中国30年互联网史↓ 监制丨张鸥 吴光秋 制片人丨陶郎 策划丨张云鹭 李瑛 参考文献:这三十年,我国抓住信息时代历史机遇——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述评https://m.gmw.cn/2024-11/19/content_13039008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