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吗?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洛索提一直是一个前卫的沙龙,充斥着淘金赌场、地狱和天使活跃的地方。那时它还叫做阿尔卑斯酒店啤酒花园,客户混杂。直到有一天,平台上出现几个穿着皮夹克骑机车的人,其中一个人头发蓬乱,像是个教授或是疯子,他正在本子上胡乱写着什么,停车场中,有一台哈雷机车、一辆玛莎拉蒂和一匹马。

而互联网则相反,它无处不在,但我们只能管中窥豹。互联网像是圣灵似的,它通过屏幕的像素来向我们显示网页、程序和电子邮件,但你却抓不到它的真身在何处。

这个特性使互联网看起来异常复杂。如此无形并无处不在的东西,肯定应该需要高深的技术来理解和掌握。但事实并不这样,互联网非常简单易行,而它的操作简单是成功的关键。

洛索提的老照片。一个互联网的发源地。照片由阿尔卑斯酒店啤酒花园提供。原名洛索提

作为一个军事投资,ARPA有建立互联网的专门军事动机:它提供一个链接前线的方法。1969年,ARPA已经建立了一个称为阿帕网的计算机网络,可以连接大学、政府机构和国防合约商的主机。阿帕网增长迅猛,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就包含了近60个节点。

但阿帕网有个问题:它不能移动。阿帕网的计算机在以今天的标准来看,他们过于庞大、通过固定杆链接。它可以使坐在剑桥或门洛帕克终端的研究人员很好地工作,却对部署在敌占区的士兵起不到大作用。为使阿帕网对野战部队更有利用价值,它需要在世界任何地方可接入。

想象在扎伊尔丛林的一辆吉普车里,或越南北部上空的一架B-52,一个无线网络中的节点可以连接到数千英里以外的另一个大型计算机网络。利用计算能力击败苏联和它的盟友,这是一个军事网络的梦想,它也促生了互联网的梦想。

"试图在网络之间传送数据就像是用中文写封信给只懂匈牙利语的人。"

发明网络互联是用来解决互联网的问题,它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让电脑相互交谈-网络,已经足够厉害了。但如果让网络互相交谈–互联网络,而因为网络上的语言互不相通,就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困难。试图在网络之间传送数据就像是用中文写信给一个只懂匈牙利语的人并希望他能看懂,这是不可能的。

对此,互联网研究者发明了一种可以让信息传递在任何一个网络上的共通语言-数字语言。1974年,两个阿帕网的研究员罗伯特·卡恩和温顿

·瑟夫发表了一个早期蓝图,他们草拟了一个设计为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对话的“简单且灵活”的方案,即计算机如何链接的一套通用程序规则。

这些规则必须有一个非常精巧的平衡。一方面,他们需要非常精确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另一方面,他们需要足够宽泛以适应所有不同的方式传输数据。

最终,这些程序成为通用的互联网语言。但首先,它们需要反反复复地调整和测试。对于互联网的建立没有什么是不可想的,它有许多看起来似乎是荒唐的主意,即便是那些构建它的人员。规模、野心,互联网就像是一座摩天大楼,没有人能想象它到底有多高。即使有巨大的冷战军事现款作支撑,互联网仍然需要巨额花费。

然后,在1976年它开始工作了。

如果你在1976年8月27日步入洛索提啤酒花园,你可以看到如下场景:七位男士和一位女士围绕着桌上的一台计算机终端,女士在输入。一对连接线从终端连到停车场,消失在一辆灰色的大面包车内。

车内,有机器将终端输入的词转成数据包。安在车顶的天线将这些数据包用无线电波发射出去。这些信号通过空气辐射至附近山顶的中继器,被放大并重播。随着这个额外的扩增,无线电信号可以传导至门罗公园,被设在公园内的办公楼的天线接收。

正是在这里,真正的魔力开始了。办公楼内,源源而来的数据包从一个网络无缝传递到另一个,从分组无线网络变成阿帕网。为了实现这个跃变,数据包必须要经历一个微妙的蜕变。它们必须改变自己的数据形式而不改变内容。这可以联想到水:它可以是蒸汽,液体或冰,但其化学组分不变。这神奇的可塑性是宇宙自然的一个特质—它是幸运的,因为生命依赖于它。

相比之下,互联网所依仗的可塑性必须被设计。八月的那天,启动了仅在无线网络中以无线电信号形式存在的数据包,转变成有线阿帕网中的电信号。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转变完美地保护了数据,所传输的数据包完好无损。

实际上,它们可以被完好无损的被传输至3000英里外位于波士顿的一台电脑,并重新组装成与洛索提花园终端上输入的完全一样的信息。在互联网史诗上画下有力一笔的是卡恩和瑟夫炮制的协议。两个网络连并成一,互联网正式形成。

这不仅是一个技术性成就---这是个架构层面的决策。尼尔森说,要了解互联网的起源,最重要的是,它从军事中脱离出来。虽然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有广泛的维度,仍然必须选择瞄准某日可用于赢得战争的发展中的技术的项目。构建互联网的工程师深谙这一点,据此定制了互联网。

如果不沿着发明者的初衷,互联网将以被美国军方所用而告终。它并没有真正起飞,直到它开始平民化和商业化---即上世纪70年代的Arpa研究者们始料未及的现象。“相当坦率地说,如果有人说当时他们能想象现在的互联网的样子,他们就是在撒谎。”尼尔森说。最令他惊讶的是,如何“人们愿意花钱将自己放在互联网上”。“每个人都希望在那里,”他说,“这绝对令我惊诧:希望在这个新世界刷存在感的喧嚣。”

THE END
1.互联网发展历史互联网发展历史 这篇文章是简单梳理互联网的发展历程,看看整个历程是怎样的,也简单复盘一下我参与互联网的过程,做一些简单的反思。 1、互联网发展史 总览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更新迭代,逐渐提升的网络速率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 1995-2019 年,移动通信技术逐渐由 2G 演变为 4G,网络速率急速提升,为用户https://zhuanlan.zhihu.com/p/672088044
2.互联网发展简史互联网发展史互联网发展史是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按编年体的形式,详细历数了互联网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发展过程。这中间有些发展故事也是比较鲜为人知,但是很精彩。 50年代 1957 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作为响应,美国国防部(DoD)组建了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开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 https://blog.csdn.net/kewaqi618/article/details/138666262
3.互联网发展史简述作文互联网发展史简述 互联网,这一全球性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其发展历程是一个跨越数十年的壮丽史诗。从最初的军事通信网络起源,到如今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的发展史见证了科技与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 起源阶段:军事与学术的萌芽 互联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和可https://agents.baidu.com/content/question/72045c05eef99e5fa82f1d66
4.互联网的发展历史(精选8篇)互联网的发展历史(精选8篇) 篇1:互联网的发展历史 1、移动互联网超越PC互联网,引领发展新潮流。有线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早期形态,移动互联网(无线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未来。PC机只是互联网的终端之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电纸书)已经成为重要终端,电视机、车载设备正在成为终端,冰箱、微波炉、抽油烟机、https://www.360wenmi.com/f/fileun5tzjb1.html
5.互联网过去25年的历史(1998~2023)(一)此前,APNIC 首席科学家杰夫·休斯顿(Geoff Huston)发文,对互联网发展 25 年的历史进行回顾,并对互联网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中国教育网络》杂志将分期刊载文章,本期将介绍互联网过去 25 年的发展,并对数据传输技术进行分析回顾。 杰夫·休斯顿 APNIC首席科学家 https://www.iii.tsinghua.edu.cn/info/1131/3641.htm
6.互联网发展史简短介绍(17页)互联网发展史简短介绍 1. 简述互联网的进展史 一 互联网的进展史:互联网(INTERNET,又译因特网、网际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根据肯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 互联网是指将两联网,人们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伴侣相互发送邮件、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共同消遣。 互联网始于1969年,是在ARPA(美国国防部讨论https://mip.book118.com/html/2021/1106/6031104132004042.shtm
7.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及影响早期所谓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而产生的,其形式是将一台计算机经过通信线路与若干台终端直接连接,这种方式为最简单的局域网雏形。1991年6月,在连通互联网的计算机中,商业用户首次超过了学术界用户,这是互联网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互联网成长速度一发不可收拾。 互联网的影响: 1、互联网给现代https://edu.iask.sina.com.cn/jy/kUHnUarFeZ.html
8.#830字向外国人科普中国互联网简史#1994年来自植物眼#830字向外国人科普中国互联网简史# 1994年,是中国互联网元年。那一年,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随后的几年里,四大门户网站相继成立,它们成为了中国互联网最早的代表。进入21世纪,中国互联网迎来了第一次大https://weibo.com/1316790223/OkVtRrsnz
9.互联网发展初期叫什么(解读国内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互联网体系结构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未来互联网还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全网首发·完整笔记·技术驱动 非常高兴,今天能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互联网的一些相关的技术。 一、 互联网发展历史 1、互联网的诞 PPT来自嘉宾 这张图是1969年,互联网最早诞生的时候,人们设计互联网时画的一个草图。就是当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1364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