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业史19902010:萌发,泡沫,崛起

Web3时代来了,其基于区块链尝试建立一个去中心化和生态共荣的新的生产关系,互联网可能要进入新阶段,这个时候,我们回头再复盘从90年代初Web1.0到2005年Web2.0的发展,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收获。

一、Web大爆炸:网景浏览器的推出

诞生于UIUC:网景浏览器(Netscape)前身是Mosaic,其发源于UIUC(美国一所著名大学),因为UIUC当时是领先的研究机构,所以其拥有很好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那时进入门槛还很高)基础设施,全球范围内也只有少数的WWW服务器。

1992年,MarcAndreessen(没错就是A16z的创始人,现在是Web3摇旗呐喊者之一)进入UCUC求学,到1992年Marc准备研发一款操作简便、对用户友好的互联网浏览器,从而将上网体验人性化,于是他自己成为了产品经理,找到了一个程序员合作伙伴花了1个月就打造了Mosaic,并开发不同电脑版本,并于1993年正式在互联网推出。

Mosaic获得成功。1993年1月,当Mosaic推出时候,整个互联网拥有网站数量也就几百个,但是到1994年年底,网站数量到了几万个。在发布后18个月,Mosaic用户体量就达到300万(那会可能就是互联网用户全部了),而且到1994年年底,其每月新增用户规模达到60万,呈现势不可挡的态势,其乘上了互联网的快船,解决用户最大的痛点。

成立Netscape。大学毕业后,MarcAndreessen准备在互联网进行创业,正好这时遇到了创业“老炮”JimClark,后者曾经创立过2家10亿美元级别公司,但是因为股份稀释太多没赚到太多钱,他准备开始第三次创业,寻找新的idea,这时两人相遇,MarcAndreessen说服Clark在互联网创业,Clark也惊讶于互联网惊人的增速。于是,两人直接到UIUC挖人,很快就把Mosaic团队挖走(给了不错薪水和股票),重新写了浏览器的代码,相比Mosaic,新的浏览器更稳定,速度更快(加载速度是Mosaic的10倍),同时功能更加丰富。相对传统软件按版本迭代周期,Netscape采用互联网迅速迭代模式,不断进行测试,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畅想Netscape的平台定位。如果互联网将成为人类生活中心,为什么浏览器不能成为类似Windows一样的操作系统级别的应用?这是MarcAndreessen的野心,Netscape保持了开源等开放性策略,开发了类似SSL等底层技术赋能整体生态。同时Netscape也鼓励其他人基于其浏览器开发应用和插件,增强自身的生态。

基于Freemium的商业模式。Netscape的成功几乎是必然的(有Mosaic做根基),那它靠什么赚钱呢?两人最终准备将产品分为基础版本和高级版本,基础版本免费对用户开放,如果用户需要更全面、更高级的功能,则需要付费39美元(还是传统软件付费模式,可以免费试用90天)。1994年10月,NetscapeNavigator网景浏览器正式推出,1.0版本下载量就达到600万,其稳定、快速、丰富功能等优点很快通过口碑传播开来,1995年,网景浏览器市占率为55%,到1996年达到80%(4500万下载),到1995年Q1,公司营收预计达到300万美元,1995年浏览器营收达到4500万美元。

IPO受热捧。Netscape成立开始就获得了KPCB(硅谷顶级风投)投资,之后又收到了Hearst传媒和Cable公司TCI的融资,估值达到1.5亿美元。1995年6月,公司宣布进行IPO,路演过程就受到了很大的追捧,市场惊讶于“网景速度”,其背后反映了互联网的潜力。上市首日,其市值达到21亿美元(相比于IPO价格大概翻了4倍)。

二、微软“误入歧途“,以及“迷途知返”

绝对“垄断”的微软。1994年,微软的操作系统在PC领域市占率是70-90%,其市值达到385亿美元,很快就要超过IBM。在网景推动互联网大爆炸的期间,绝对巨头微软在忙啥呢?Windows95,对,Win95开发从1991年就开始了,本来叫Win93的,但是一直延期到1995年才发布,当时公司上上下下都认为这个才是大事情。其次,比尔·盖茨对互联网初期发展方向产生误判,他认为基于电视终端的互动互联网(当时叫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Highway)将会是互联网核心发展方向。这个判断是有逻辑的,比如当时电脑PC屏幕体验还很差,比如电视在美国普及率很高,大屏观看习惯和体验都显著好于PC,而且有线电视网是最有可能直接提供宽带网的运营商(实际上后来也确实是)微软的战略只需要等其他人做完最难的工作(基础设施),然后杀入抢占胜利果实就可以,所以比尔·盖茨一直对发生了PC上的互联网没太在意。

颠覆性创新无法提前预测。1995年11月,比尔·盖茨出版一本《TheRoadAhead》书中提及InformationHighway68次,提及Internet46次,但对WWW万维网提及仅4次。这也是颠覆式创新很难提前预测方向的原因,比尔·盖茨是从用户体验出发,很有逻辑,但是用户用互联网想要的却不仅仅是互动电视这种简单互动,而是自己作为创作者的深度互动。这导致,信息高速公路其实是一种延续式创新。然而,1年以后,再版书籍中,提及InformationHighway仅39次,提及Internet169次,但对WWW万维网达到59次。然而。1995年5月,比尔盖茨在他给微软高管的会议备忘录中提到:“互联网就是下一个巨浪”,很显然,抓住这个浪潮开始变成了微软优先级最高的战略方向。

微软推出IE。微软选择收购Spyglass(跟Netscape也谈过,但被拒绝了),后者正是收购Mosaic的技术。1995年8月,微软推出了IE浏览器,其采用和Windows捆绑(几周后划时代产品Windows95正式推出),且宣布100%永久免费。相比来看,网景浏览器用户还需要找到安装包,自己安装,当时还是一项麻烦工作。Netscape一直提倡“唯快不破”,然而,微软的介入改变了一切,IE市占率1995年为20%,1996年达到40%,之后便成为行业第一。在迅速增量的市场,巨头的碾压优势开始显现,其有点像当年腾讯对于各种竞争对手碾压。

三、AOL:网络服务商的演变历程

从局域网开始。美国网络服务商实际开始于1980年代,当时玩家包括CompuServe等,当时主要硬件设备还是Atari之类游戏主机,随着游戏主机行业进入低谷,网络服务商开始聚焦PC提供服务,1989年AOL(AmericanOnline)正式成立,也成为少数一开始就聚焦WindowsPC的网络服务提供商。需要注意的是,最开始AOL们提供的所谓网络服务并不是开放的万维网,而是封闭的局域网——每家服务商会封闭给用户提供信息、天气、邮件等一系列服务,有点像功能机时代。相比于其他服务商,AOL最大特色和优势就在社交应用,AOL为用户提供了主题丰富的聊天室,用户可以基于各种话题进行聊天。

靠“预装”获胜。1993年,AOL开始测试用试用盘(安装软件)形式进行直邮推广,结果用户回复率达到10%。于是,AOL开始疯狂利用捆绑策略进行拉新,在当时美国卖出几乎每一台电脑都附送一张免费的AOL安装光盘(等同于预装了),几乎每一本卖出的杂志也附送AOL安卓盘,在当时50%的光盘都印有AOL的标志。在营销之前,AOL的会员规模为50万,营销后,琦每个月新增用户为7万,很快其会员规模就超过100万,半年后达到200万,到1996年5月达到500万。

最早的网站像儿戏。“伟大的创新最开始都像儿戏”,这句话来自ChrisDixon(当时就是VC,现在也在A16z)。最早的网站比如Fishcam.com(现在还在)就是直播一座鱼缸,它开启一种流派就是简单直播某个场景的网站。知名的招聘平台Monster.com也是成立最早一批网站之一。

在当时知名网站中,MercuryNews是其中之一,其将出版内容线上化,且提供读者互动的板块,以5美元/月开启订阅,获得了几千名订阅用户,MercuryNews也成为当时少数直接将头条新闻上网的新闻网站。此外,Time时代集团也推出过Pathfinder.com,其聚焦了TimeWarner旗下内容矩阵(很丰富),发布第一周就获得了300万点击量,然而由于Time高管不喜欢直接和顾客互动(怕言论风险),此外其旗下各个内容矩阵协同不畅,最终尝试失败。

五、Yahoo:互联网信息第一次整合和初代搜索

六、Amazon:开启电子商务时代

长尾效应催生亚马逊。1993年开始互联网爆发式增长吸引了在华尔街对冲基金就职的JeffBezos的注意,他准备进军电商,打造线上EverthingStore,最开始选择品类是书籍,一方面因为其属于标品,也没有保质期,比较适合邮寄;另一方面,世界上书籍种类繁多,而相比传统书店以销售畅销书为主,线上平台可以依靠长尾效应获胜(销售那些在一般书店买不到的书籍)。

当然,最开始亚马逊也给不同书籍10%-20%的折扣,吸引用户。线下书店Barnes&Noble想投资亚马逊,但Bezos根本不在乎,因为他的志向远远不是只卖书一种品类,而随着其不断拓展品类,单一品类零售的平台都很难与其竞争,亚马逊开创了电子商务时代。

七、早期社区和社交的探索

ebay:基于社区的电商平台。基于社区自治的理念,Omidyar打造一个具有线上社区雏形的拍卖平台,其意在利用股票竞价机制提升二手、非标商品定价效率,其是信任电商的最早践行者。eBay迅速走红,且成为互联网早期少数一开始就持续盈利的公司,与亚马逊不同,ebay没有库存,完全轻资产运行,保持着85%的毛利,其迅速增长的势头和盈利性极强的商业模式被资本热捧,实际上2007年之前,eBay都是相比于亚马逊更受资本市场的青睐。

八、Dot-com泡沫前篇:势不可挡

只要有增长,股价就有收益。股票的价格已经开始与当期的收入和利润(大多数都是亏损)没有什么关系,大家更关心增长,以及对未来前景的预期。企业亏得越多,甚至证明其为了增长更加不择手段,反而更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各种媒体也开始炒作远大的前程,说互联网能够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结构性的、颠覆性的转变。

“市梦率”驱动下的股票——要么唱多,要么失业。1998年12月,刚入行不到3年的不知名分析师Blodget给亚马逊定出了150美元目标价,而当时市价为80美元,随后股价很快涨到了240美元,于是他把亚马逊第二年收入增速上调到70%,将目标价上调到400美元,研报中是这么写的:“亚马逊的股价很明显现在更像艺术而不是科学,我们认为只要公司增长势头不减,股票就能持续上涨。”与此同时,来自美林的资深分析师Cohen却因为过高的估值给出了“减持”的评级,他认为亚马逊是股市有史以来估值最高的股票之一。1999年1月,亚马逊的股票价格到了400美元,1个月后,Cohen从美林离职,Blodget接任了Cohen的位置,据说2001年其薪酬达到1200万美元。

九、泡沫破裂:谁在裸泳?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1999年,互联网公司IPO首日股票平均涨幅为158%(1980年代是6%)。这种赚钱效应构成了争先恐后的效应,12个美国人中就有1个当时准备创业——当然是在互联网领域。1994年,VC机构Draper收到376个项目提案,到1999年上升到12000个。VC募资也变得异常简单,1998年139家VC机构募资了173亿美元,同比增长47.5%。

创业热潮最凶猛赛道之一就是电商,无数个垂类品类的亚马逊杀出来,eToys定位玩具,成立2年后营收为5100万美元,只有传统玩具商ToysR7家店的销量(后者当时全国有1500家店),而eToys上市后市值达到76亿美元,后者只有50亿美元。比如进军零食百货的Webvan,其1999年6月推出声称比普通线下店便宜5%,且免配送费。其IPO时候,仅产生400万美元收入,但IPO后市值达到80亿美元,很快它就发现需求不足的问题,到2001年春天,其一个季度就亏损1亿美元。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些动作现在看起来都有点不可思议,但仔细想来其实是情有可原的——这些互联网概念股之所以如此急于烧钱核心还是来自股市赚钱效应,即使烧200美元,能赚回100美元的收入,按当时平均20XPS的估值,可以从市值能赚回2000美元,ROI是10倍,何乐而不为呢。此外,Yahoo这类巨头市值也不断创出新高,其最高市值达到1200亿美元,这样市值使得他们开启无差别收购战役,不管是Geocities(收购价36亿美元),还是Broadcast.com(收购价61亿美元)都被Yahoo收入囊中,助力其与AOL争夺第一门户。最离谱的是当时另外一家搜索引擎Excite@Home,其花了7.4亿美元收购了一家刚成立的网上贺卡寄送服务提供商,其逻辑是后者月访问量达到900万,可以增长自身流量。

十、AOL和TimeWarner的世纪大合并

这样高的市值让AOLSteveCase等管理层也有了紧迫感,因为他们也觉得这个状态不可持续(最大的危险就是宽带要来了,而AOL主营业务的拨号上网,毫无疑问将被替代,而宽带业务最有优势的则是类似有线电视运营商,他们有硬件优势,2002年AOL的上网服务订阅用户到顶达到2650万),要抓紧利用这个窗口期干点事情。首先,他们以42亿美元股票价格收购了互联网大爆炸开拓者Netscape,后者在市占率被IE超过后,股价跌到IPO发行价格以下。其次,就是策划了和当时全美第二大有线电视运营服务商TimeWarnerCable的世纪大合并,实际上是AOL(当时市值1600亿美元)收购了TimeWarner(当时市值800亿美元)。这个合并并不成功,两家后来很快就bye了。

泡沫给互联网带来基础设施便利。Dot-com泡沫实际上最像的是1840年代的英国铁路投资泡沫,当时铁路代表最高科技,而1844年有800英里建设中,1845年有2800英里,1846年有3350英里。当时资本对投资铁路热情很高,投资金额达到1亿英镑,占了当时国民总收入6.7%。

实际上,泡沫遗产往往构成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比如铁路泡沫其实奠基了英国90%铁路里程。而互联网泡沫也是,1996年到2001年,美国电信运营商股市融资金额达到1.6万亿美元,发行债券6000亿美元,铺设了8200万英里的光纤电缆,这代表美国互联网发展已经有了成熟的基础设施,到2004年,即使互联网使用量仍然每年翻倍,但带宽成本下降了90%,到2005年美国有85%的带宽基础设施仍处于空置状态。此外,泡沫后互联网创业公司创业成本也下降了90%,而这些基础设施成为后来孕育Facebook等应用的核心基础。

充满学术背景的Google。同样出生于书香世家的LarryPage和SergayBrin是斯坦福的学生,他们受到论文引用是确定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为启发,将类似理论应用到互联网——一个网页搜索权重取决于有多少其他网站引用这个网页,结果比当时搜索引擎相比,获得了显著效率提升,这个算法被称为PageRank。最开始他们想把这个创意出售,然后继续完成学业,但结果发现没人感兴趣,于是两人“被迫”创业。与当时Yahoo之类门户网站越来越复杂不同,Google的主页保持极简的风格,除了搜索框之外,不超过27个单词。高效的搜索结果很快获得口碑传播效应,Google的搜索使用量增长非常迅速,成为爆款应用。

十二、iPod和Netflix:巨人们的白银时代

此后,乔布斯利用自己好莱坞影响力以及当时唱片公司处于病极状态和苹果当时不起眼地位,获得了唱片公司合约允许苹果在iTunes销售正版单曲(0.99美元/首),1年后单曲销量达到1亿首,不到2年后达到10亿首。最后,虽然乔布斯开始反对开发iTunesWindows版本,但最后还是敌不过其他人劝说,2003年Windows版本iTunes之前,iPod累计销量是100万,而当年圣诞季就卖了75万台,第二年圣诞季卖了450万台,到2006年,iPod累计销量达到5800万,其收入占苹果收入61%。

iPodnano2图片来自:Apple

PayPal开启互联网支付时代。基于email的普及,PeterThiel带领的PayPal支付服务开始普及,并在eBay平台迎来了大发展,其解决普通商户没有信用卡收款权限的问题。此外,随着网络效应显现,PayPal开始给每笔交易收取3%左右佣金和30美分交易费,很快实验了盈亏平衡。最后eBay以15亿美元卖给了eBay。PayPal知名不仅是其公司本身,还包括其背后的创业铁军,分别是PeterThiel,ElonMusk,Hofmman(LinkedIn),还包括Yelp,Slide,YouTube的创始人。

十四、Wikipedia和YouTube:众人拾柴火焰高

Wikipedia:一次去中心化的尝试。互联网的崛起最开始并不是效率的提升,至少在消费端不是,而是在生产端的效率提升——满足了用户追求言论表达自由的需求。而基于互联网有希望成为最全面百科全书的愿景,最开始一个叫Nupedia的网站被推出,其邀请众多不同领域专家成为编辑,然而其速度太慢,一年才发表不到24个词条。而Wikipedia(2001年推出)则采用类似Linux的开源编辑模式,任何人都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编辑。最开始人们认为这样的协作模式没有质量,但事实证明错了——在互联网上得到正确答案最好方式就是先放出一个错误的答案。

Wikipedia成立一个月后就产生了600个词条,数量多而且质量高,1年后词条到2万个,2年达到10万个,而到2006年活跃的英文词条“编辑”达到4.5万个。创始人Wales后来把Wikipedia设立成为非营利组织(Notforprofit)。Wikipedia成功证明了两点:民间有很多聪明人,开放式模式可以产生高效的协作,这其实是Web3讲的DAO之类的雏形。

十五、Web2.0的集大成者:社交媒体

然而,历史证明这些都是过客,2003年一个诞生于哈佛大学的TheFacebook开始席卷全美大学校园,创始人Zuckerberg似乎就是那个天选之子,虽然只有19岁,但他对人性洞察淋漓尽致,他主导了Facebook相册(社交),Newsfeed等杀手级应用推出,此外成功将Facebook拓展到了全年龄段,复制了一张线下的社交图谱。Zuckerberg始终对自己的信仰充满信心,虽然有很多公司如Yahoo开过天价收购合同,他也从未松口,最终铸就了自己的社交帝国。

十六、移动互联网的萌芽:iPhone成为天选之子

掌上电脑时代的Palm。PC崛起,互联网的崛起,让掌上电脑的想法自然成为科技公司追求方向。最开始苹果,当时CEO还是Sculley,他决定开发苹果的PDA,并于1993年发布,但699美元售价,以及7.24英寸尺寸实在很难称为掌上,其致命问题是手写输入的问题,对于长单词比较顺畅,但是对于or和is这样的单词却经常读写错误。苹果预期第一年销售100万台NewtonPDA,最终只卖了8.5万台。

后来,一款叫Palm掌上电脑走红,其定位为PC的辅助设备(而不是替代),具备日历、通讯录、备忘录等功能,而且大小只有Newton的三分之一,售价是300美元,而且其开发建议输入法graffiti,2001年Palm销量达到2100万,占据了掌上电脑70%市场份额。此后,加拿大公司RIM开发一款能够即时处理电邮的掌上电脑,其最终被命名为Blackberry,AlwaysonAlwaysconnected是黑莓手机最大的卖点,连Salesforce的CEOMarcBenioff都觉得自己中了黑莓手机的毒,欲罢不能。

智能手机成为集大成者。掌上电脑发展最开始与手机属于平行线,但随着前者成功,手机行业也吸取了经验,进行改进,开发智能手机。Nokia,爱立信等当时手机巨头都开发智能手机,到2006年虽然85%的500强企业人士都用上智能手机,但美国当时手机销量中,智能机仅占6%,可见其并没有打开大众市场(老百姓不需要天天看邮件)。

与此同时,苹果公司的iPod取得成功后,他们开始思考什么东西可能会颠覆iPod,最后答案可能是手机。但是乔布斯刚开始却对开发手机的想法十分排斥,因为苹果不想和官气十足,思想落伍的运营商打交道,这不是苹果擅长的。之后,苹果公司和摩托罗拉合作推出一款音乐手机,后者可以使用iTunes,结果开发出来产品被乔布斯认为太shi了,这时正好有一家Cingular的运营商(后来变成ATT一部分)找苹果定制一部手机,乔布斯最终妥协决定开发苹果自己的手机。(机会来了挡都挡不住。)

iPhone成为天选之子。手机项目在苹果内部叫做Purple,最开始他们只讲想在iPod上增加上网等功能,但发现用户体验很差。但是苹果公司内部一个水下的孕育多年一个Multi-touch项目让乔布斯觉得使用一整块屏幕叠加Muti-touch可以开发一款真正智能手机,这个项目并命名为P2。当然,开发中还解决诸多难题,比如借用飞机卫生间滑动解锁方式开发了手机滑动解锁功能,比如使用AI预测方式解决了输入法误触的问题等。

2007年,iPhone正式推出,其第一次将一个iPod,手机和电脑结合起来,闪亮登场。然而第一代iPhone还有诸多不完善的点,比如没有GPS,比如只有Google和YouTube两款外来应用。乔布斯最开始也反对开发AppStore,他觉得外部应用会带来不好的体验,但最终他选择了妥协。实际上,正是iPhone应用生态开启了全新移动互联网时代。

这里两次提到天选之子,简单注释下,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很多时候前两者都是天定,而不是人定。所以,乔布斯和Zuckerberg固然能力强,但不是每个有那种能力人都能成为他们。

十七、后记:技术和自由是社会发展永恒主题

互联网的诞生,其也是从一种生产关系的革新开始,相比于单向传输的电视网,互联网给了用户生产且分发内容的能力,这是互联网最大吸引点。站在初期视角来看,虽然这些内容不够优质,虽然最开始互联网消费体验不够好,本质是是人类对于自由的向往驱动大家上网表达。

正如麦克卢汉所说,人类对于技术发展总是欲罢不能,而技术的发展会带来效率的提升,这是我们看到的Google、Facebook、Amazon这些巨头产生的背景。Web3的出现,似乎我们现在好像又在一个转折点上,未来会如何发生?我们拭目以待。

THE END
1.深入解析“Web”一词的含义起源与发展以及对现代生活的深远影响Web是什么意思,web.ohocorp.com,?(What Does Web Mean?) 在今天这个数字时代,“Web”这个词几乎无处不在。你可能每天都在使用互联网,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但你有没有想过“Web”到底是什么意思呢,wwk.yuyi13.com,?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这个词的含义,历史,以及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skaderhb.com, Web的起https://m.163.com/dy/article/JJQ4DOO30556A727.html
2.什么是互联网时代我们对加密货币的政策制定是不是应该利用社区的形式,做到公开透明,平等参与,协商一致?我们看到SEC也好,香港财政司也好,你可以给他们写信提意见,他们回答收到,仅此而已。用户无法参与决策,也无法看到市场都提了什么意见和要求,他们对互联网的理解还是Web1的模式,也还是工业时代思维,用户完全没有对话的权力。 https://zhuanlan.zhihu.com/p/13676388278
3.目前,互联网进入了web2.0时代登乘人员需进入司机室的,由( )自行核对登乘人员相关资质,并开启端门,司机做好安全把控。 A. 值班站长 B. 司机 C. 客运值班员 D. 站台岗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在对电客车进行停放制动隔离时,应该将( )内的空气排除后,拉动停放制动缓解杆,再确认闸瓦状态。 A. 停放制动缸 B. 制动缸 C. 制动风https://www.shuashuati.com/ti/eefec84e0a184a68ae8533bad9fd8fff.html?fm=bde45834fd77ad2f21b616d76bd28a3a67
4.Web3.0时代是一个什么时代?有哪些主要特征?Web3.0时代是一个什么时代?有哪些主要特征? 币界网报道: Web3.0时代的定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也在不断改变。在2004年,Web2.0曾经改变了我们对互联网的认知,而现在,我们正处在Web3.0时代。Web3.0是指“语义化网”,它是对Web2.0的进阶,是通过万物互联来实现人和机器的融合的一种互联网新时代。https://www.528btc.com/college/168633240688338.html
5.什么是Web1.0时代Web2.0时代Web3.0时代?短短几十年的发展,接入互联网的人数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我们也从最初的Web1.0时代,进入Web2.0时代,再到如今将要来临的Web3.0时代(PS:目前,对于互联网的发展阶段的划分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共识。有些人认为目前已经进入了Web3.0时代,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还处于Web2.0时代或者没有明确的阶段划分)。https://blog.csdn.net/qq_66345100/article/details/130140767
6.什么是Web1Web2Web3?如今我们仍旧处于Web2的时代怎么说呢,Web3是我们可畅想、可靠拢的未来,但不是现在就能实行的时代。 有的人可能会说,国外有公链、有币、有DAO,是不是意味着国外进入了Web3时代呢? 个人并不觉得,国外就处于Web3时代。目前,Web3还仅仅只是个割韭菜的金融游戏,并没有走到实际价值的时候,很多数据信息不一定就是公开透明化的,而且数据信息是https://www.4pis.com/newsdetails?id=117
7.什么是Web3.0,它将如何改变传统互联网?Web 2.0 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Web 3.0 发生了什么? Web 3.0 定义 我们处于 Web 3.0 时代吗? Web 1.0 出现 在90 年代的互联网中,1.0 作为“只读网络”进入通信领域。您只能搜索网站并阅读它们。这些网站是使用只能显示信息的静态 HTML 页面构建的。 https://www.biyuandi.com/biyuandi/946.html
8.Web3.0时代人工智能将带来什么变革?随着互联网演变成一个更加智能和个性化的空间,Web 3.0中的人工智能(AI)将在塑造用户体验、优化性能和实现新的交互形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互联网自诞生以来一直在不断发展,其发展的下一阶段被称为Web 3.0。由于将人工智能(AI)集成到其核心功能中,这个新时代有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智能、个性化和互动。人工智能已经https://www.fanyedu.com/content/113628.htm
9.深入解读Web3.0未来趋势及代表性项目盘点CoinVoice1、什么是Web3.0 1.1 Web3.0的诞生 关于Web3.0这个概念,普遍认为是2014年由以太坊联合创始人、Polkadot创建者Gavin Wood博士提出的。Gavin Wood博士认为Web3.0将带来一个全新的数字时代,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产生大量的自下而上的创新(如现在的DAO),也能解决当前网络的数据存储、数据发布等问题。 https://coinvoice.cn/articles/24048
10.中关村在线中关村在线是大中华区商业价值受到认可和信赖的IT专业门户网站,提供手机,电脑等科技数码的资讯和行情报价.https://www.zol.com.cn/
11.链得得独家马斯克的推特时代:会成为Web3.0的社交产品吗?但马斯克控制推特究竟是财团对媒体的把控,充当商业帝国的最后一块版图,还是如他所言构建一个完全言论自由的平台,一时间众说纷纭,没人能确认这位传奇首富下一步的动作会是什么。 但通过马斯克在推特平台上对未来的畅想我们不难发现:虽然私有化的推特很难变成一个完全Web3.0的社交平台,但是马斯克时代的推特仍将具备Webhttps://m.tmtpost.com/6096668.html
12.Web3.0:互联网的下一个黄金时代 Web3.0时代已经到来,但究竟什么是Web3呢?其实,这标志着互联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前两个阶段的发展历程。1? Web1.0 - 门户网站时代 在Web1.0时代,互联网刚刚起步,我们主要通过门户网站获取信息。这是一个相对被动的阶段,用户只能浏览网页内容,无法参与互动。2? Web2.0 -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dtlandingsuper?nid=dt_4646852958179212642
13.VeryCD电驴大全电驴大全,为你提供最多最全面的电影、电视剧在线观看导航。为自己喜欢的资料打分,畅玩最好玩的游戏,了解全方位的影视资讯、游戏动态。https://verycd.com/
14.“阿里军师”曾鸣谈AGICrypto元宇宙,未来十年三大核心技术首先,智能时代的三大核心技术。我们现在拥有了AGI(通用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为我们带来了一场革命;区块链和Crypto(加密货币)经过了将近15年的酝酿跟发展,也在蓄势待发;XR和元宇宙。这是三个最核心的技术,这是我们今天演讲着重展开讨论的三个领域。 第二板块,跟大家分享一个方法论:怎么理解技术驱动商业变革的实际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09551703&efid=dIzyEN_AX6yYo5wGCYp5Bw
15.4399明朝时代服务器列表http://web.4399.com明朝时代在线客服 明朝时代玩家QQ群 玩家群1:13683302(暂停) 玩家群2:87046793(暂停) 玩家群3:84479322(暂停) 玩家群4:41093883(暂停) 充值在线客服 客服投诉 投诉服务时间: 9:00-18:00 非服务时间请到客服中心提交 每周例行维护时间 好玩就请记住这个游戏:4399明朝时代4399明朝时代官网:web.4399.com/mcsd/ https://web.4399.com/mcsd/select_server.html
16.web3.0时代是什么时代?web3.0时代到来了吗?区块链技术区块链在这种web3.0中,数据不是拥有的,而是共享的,它能够为相同的数据显示不同的视图。web3.0可以说是语义最合乎逻辑的网络,并为去中心化应用程序开辟了道路,它采用了无许可区块链技术,用户也可以通过他们的数据获利,甚至还能够可以拥有NFT。很多投资者想知道web3.0时代是什么时代?大家还不清楚现在web3.0时代到来了吗?下面https://www.jb51.net/blockchain/870459.html
17.元宇宙系列之Web3.0:新范式开启互联网新阶段虽然本篇报告尝试分析Web3.0时代的来龙去脉,然而我们需要提前说明的是,或许我们对真正的Web3.0时代“一无所知”。或者说,站在一切颠覆式创新的面前,我们最正确的认知或许是未来无法预测。由此,本篇报告里面的定义可以理解为“可能是什么”,而预测则可以理解为“或许是一种发展可能性”。实际上,面对这样长期且颠覆式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59654
18.站在Web3.0的风口,UI设计师应该如何应对?2. Web3.0时代UI设计面临哪些挑战 Web3.0以金融应用为主:加密货币、用于交易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去中心化交易所,或DEX)和NFT贸易平台,用于表示独特的数字或物理项目的所有权。此外,去中心化金融允许用户绕过银行并访问点对点金融服务,例如借贷、赚取利息和交易资产。 https://pixso.cn/designskills/web3sheji/
19.web前端培训哪个好我就是通过学习web前端开发转行进入互联网行业的。在这之前,我是一名幼师。在微信刚刚发布小程序功能的时候,在我了解了一些知识后,我对此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我对原本工作的不满,渐渐就做好了辞职转行的打算。我多方查询资料,比较了各个web前端培训班的优劣,最终选择了火星时代web前端课程。一方面火星时代的实力https://wap.hxsd.com/content/1453/
20.Web2从业者长文思考:我们正处于Web3时代的开端实际上如果我们从宏观来看,互联网发展到现在也才短短30年左右的时间,仍处于发展的早期,在未来几十年内完全重新架构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Web3 是由建设者和用户拥有的互联网,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我们现在处于 Web3 时代的开端,它将 Web1 的去中心化、社区自治的精神与 Web2 的先进、现代功能相结合。 https://letschuhai.com/web2-web3-social-networking-business-model-software-services-blockchain
21.Web2.0退潮,中国互联网创业时代是否即将终结如何赚钱,将是一个Web2.0时代最漫长而富挑战的问题。即便Facebook、YouTube也至今未能赢利,更没有像谷歌、亚马逊、eBay等公司一样找到行之有效的赢利模式。 在获得软银超过4亿美元融资之后,千橡集团一个颇为值得关注的动作是以1000万美元收购休闲网页游戏开发商豌豆互动。而在此前后,国内另一个颇具规模的SNS网站51https://www.williamlong.info/info/archives/229.html
22.Web3.0时代,官网的价值重塑:什么是数字化官网Web经逾30年发展,从Web1.0->Web2.0->Web3.0持续升级演进,在对自己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Web3.0开始重新回归互联网技术本质,其势必触发我们所在的网络世界如水湍流、静静的变化,尤其是那我们几乎每天都在观摩、习以为常的“官网” 投资人迪亚克松将 Web3.0描摹为“一个建设者与用户的共享互联, 数字资产则是打破https://ltd.com/article/5259789185458945
23.物联网是Web3.0时代的变革力量AET人们已经历过Web1.0时代,现在正处于Web2.0时代,不久即将跨人Web3.0时代。在Web1.0时代,信息以广播的方式传播,用户只能被动地获取信息,网站提供给用户的内容是由网站编辑进行组织处理后提供的,以物为中心,典型代表有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进入Web2.0时代,信息以点对点(P2P)方式传播,用户能够参与创造主体内容,用户http://www.chinaaet.com/article/88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