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看,人们在期待一场“熊市”。
在经历过3年的狂暴牛市之后,2022年,加密货币行业逐渐进入熊市——比特币单价从最高的6万9千美元跌落到现在的1万7千美元,遭遇脚踝斩。第二大币种以太坊同此凉热,单价从最高4700美元降到现在的1200美元。
和上半年的火上烹油相比,下半年三箭资本、FTX等加密货币投资方和交易所相继暴雷,让Web3的发展进入了“寒冬”。
在冰与火之中,出圈的Web3到底要去哪儿?
极客公园向数十位Web3创业者、投资人、行业人士发起探讨和交流,试图厘清当下Web3创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目前,Web3正处于从“创新者”到“早期采用者”的跨越时期,而这个跨越时期的关键在于,“划时代”级别单个重量级应用的出现。
创业者相信,下一轮周期一定会出现千万级日活的真正的Web3产品——它会像苹果手机、Facebook这样的产品一样,把新一代互联网的概念普及到全球每个角落。
但不可回避的是,当下的基础设施尚未足够成熟,远未达到足以支撑千万级日活产品的技术条件。Web3的“破圈”还未真正到来。
相对于Web2,Web3大概率不会是颠覆式而可能是渐进式的。如何将更多Web2的用户引入Web3,将是下一阶段创业者们面临最迫切的挑战。在此过程中,来自Web2世界、曾沉淀下丰富产品经验的建设者们,将被寄予厚望。
一、“跑”出个未来
很多人认为,STEPN是Web3世界“第一个真正成功的应用”。
2022年初,主打“runtoearn(边跑边赚钱)”的跑步应用STEPN喊出口号:要做一款Web3“大规模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据STEPN官方推特,2022年5月6日,STEPN日活高达53.3万、月活超过230万。而同期NFT的最大交易平台OpenSea的月活不过40万。
回顾STEPN创立的初衷,联合创始人Jerry告诉极客公园,创始团队希望借由这款产品,在两三年内吸引千万级日活的用户,让Web3实现“真正破圈”。
而STEPN做出的产品创新在于:极大地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用户注册App后,能在不知不觉中创建钱包,购买token(代币),进入Web3世界。这有点像移动互联网来临时,周鸿祎曾主张的“一分钟变小白”产品观。
实际上,STEPN还借鉴并改进了此前GameFi应用AxieInfinity的“playtoearn(边玩边赚)”模式。即用户购买或租借NFT(STEPN的NFT是跑鞋)后,可以通过相应玩法(STEPN是跑步)赚取token——这个具体的、有用户牵引力的应用场景,是对人性的微妙洞察和调动,移动互联网的成功产品也曾这样做过。
“大部分普通人看到无聊猿(的交易价格)上百万美金的时候,都崩溃了,就是说,why?但是看到STEPN的时候,(大家的反应是)那就去玩。这是两者的区别。”MKTV创始人FuFu评价。
据多名投资人观察,2022年以来,大量人才正在加速涌入Web3,这无疑是Web3应用层的最大向好变量。
而2022年随着传统互联网增长见顶、大厂的裁员潮,大量Web2人才开始涌入Web3。
“这是一个万亿美金的机会。”如今离开互联网转型Web3创业、Read2N的创始人Chari说。目前,他的项目已经拿到融资,产品也已成型,正在进行公测。与他一样的乐观者们认为,借由STEPN的“成功”,Web3应用创业的timing(时机)已经到来。
时机源自两方面。
另一方面,自2017年以太坊生态爆发以来,Web3的基础设施已有一定支撑。无论是公链本身的性能、还是开发者生态的工具、节点服务等,都在开源共建之中迅猛发展。这支撑了上层应用的爆发。
云九资本合伙人牛凤轩表示,从今年看项目的整体情况来讲,基础设施类的项目看了几十个,但应用层仅GameFi赛道就看了几百个,没看到的还有更多。
DappRadar数据显示,2021年GameFi领域的全年投资金额为40亿美元,而在2022年,前两个季度就已达到50亿美元。
不过,尽管2022上半年,Web3涌现出一波应用创业潮。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Web3仍处于早期阶段,还未到“大规模应用”的阶段。
根据a16z数据,当前Web3用户规模(以太坊地址)与1995年互联网用户规模差异不大。目前Web3最多的用户是数字货币使用者,约3亿人,距离Facebook的月活跃用户(29亿)仍有较大差距。
中金公司(CICC)基于“跨越鸿沟”理论提出,目前Web3正处于从“创新者”到“早期采用者”的跨越时期。前者是Web3的原始圈层,后者是第一批真正的Web3圈外用户。而这个跨越时期的关键在于,“划时代”级别单个重量级应用的出现。
与极客公园交流的所有业内人士都认为,两年之后,随着包括以太坊在内的Web3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性能,这会驱使着Web3应用层迎来真正的爆发——届时,千万级日活的现象级应用将会诞生,Web3将实现真正的“破圈”。
而2022年,以STEPN为代表的应用潮探索,让行业提前处在了“大规模应用”爆发的前夜。
二、真假Web3
尽管2022上半年,Web3出现了“大规模应用”的创业热潮,但它却不是想象中一条持续向上的曲线——2022下半年,币圈从牛市转入熊市,应用潮创业应声冷却——而这背后,也暴露出Web3距离真正实现“大规模应用”所欠缺的要素。
区块链行业早期建设者,万向区块链实验室负责人杜宇说,尽管2022上半年Web3应用层迎来了“小爆发”,但在下半年行业却更加聚焦基础设施。在他刚参与的以太坊开发者大会(注:于2022年10月11日至14日举行)上,他没有看到什么新的应用层项目,主要是基础设施的创业项目。
以NFT为例,熊市过后,其月度交易额跌去了95%。根据DuneAnalytics数据,全网NFT月度交易额已从2022年1月份的高点172亿美元,跌至7月份的8亿美元。
GameFi也跌去了大头。据FootprintAnalytics的数据,2021年4月至8月期间,GameFi领域的新用户指数下降了57%。而这轮应用潮的开启者STEPN——据DuneAnalytics数据,其月活跃用户已跌去近93%,从5月的70万用户,跌至10月的5.2万用户。
大盘稍稳的是DeFi应用。据DeFiPulse数据,截至7月,锁在DeFi服务上的数字资产价值(即TVL,TotalValueLocked)虽较峰值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580亿美元的水平。
“很多产品在牛市有很多人讨论、炒作,但到熊市却没有人用。”在云九资本合伙人牛凤轩看来,用户留存是衡量一个产品是否有真正价值的核心指标,“如果用户全跑了,说明他们不是为了产品而来,而是为了套利赚钱。”
的确,Web3应用可以通过接近Web2的用户体验,如降低用户使用门槛、牵引人性的金钱激励,来吸引Web2用户加入Web3——但更根本的问题在于,他们为什么要留在Web3?Web3应用到底提供了哪些Web2无法提供的价值?目前,绝大多数Web3应用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杜宇认为,目前已有的很多Web3项目是“Web2项目加了个区块链的壳子”,实际上它们的用户需求完全可以用Web2解决。
他记得2016年,某国外高校做了一个Web3项目,即用区块链技术验证毕业生学历的真假,最终项目无疾而终。根本原因在于,这个需求完全可以通过Web2的中心化教育机构完成验证。
BAI资本合伙人汪天凡正是因此不看好目前的GameFi逻辑。绝大多数GameFi创业者都对投资人说,要如何把GameFi的game(游戏)做得更好,“但这个世界上(Web2)有十几万款游戏,那么多的3A大作,用户为什么要玩你的(Web3)游戏?没有人能回答。”他说。这也是为什么他认为,目前GameFi领域虽然拿了近100亿美元的融资,但几乎“什么东西都没做出来”。因为它们在跟Web2游戏进行无差异竞争。
而究其根本,也与产品价值有关——因为只有项目方提供了根本的产品价值,用户才会对token有认可和使用的需求,愿意在项目内消费、达成内循环。而不是只有投机的需求,去市场上卖盘。通过前者,项目方才能真正稳住代币的经济模型,使其可持续。
与产品价值同样重要的,还有Web3的基础设施建设。当前Web3基础设施最大的问题在于,其承载能力(即每秒交易量,TPS)有限。
截至2022年12月,以太坊的每秒交易量只有约15笔,即每小时5万笔、每天近一百万笔。假设每天有10%的用户交易,以太坊也只能支持大几百万的日活。尽管以太坊2.0扩容后,交易效率能够有百倍提升,但这或许要等到2024年才能实现。这也是为什么汪天凡坚持认为,Web3“大规模应用”爆发的时机未到。
“现在大家相当于还在Nokia(诺基亚)塞班系统上开发游戏,尽管贪吃蛇成功了,但没有其他产品的持续机会。”他说。
而随着目前全球政府对Web3监管力度的加强,尤其针对中心化交易所、去中心化DeFi等金融项目,利用监管空白投机套利的机会将大大减少。且随着全球金融环境进入到通胀周期,区块链用户对加密货币的看法也将发生变化,投机热度将会大大降低——从短期看,这些无疑会让应用层进一步降温。
下面是我们认为可能有机会诞生“大规模应用”的方向。
三、Web3的下一个“热点”
如果“大规模应用”是Web3接下来会发生,那么它的机会点在哪里?会在GameFi、NFT、DeFi、SocialFi(社交化金融)等哪个领域爆发?
虽然不知道谜底,但谜面或许是已知的。万向区块链实验室负责人杜宇说,其实在每一轮周期引领热潮的概念,上一个周期就已经出现了。比如NFT,早在2017年CryptoKitty(加密猫,一款虚拟养猫应用)火热的时候就兴起过,但直到2021年才真正出圈。所以引领下一个周期的概念,也许现在就已经出现了。
基于现有的每个赛道,GameFi、NFT、SocialFi、DeFi等,创业者可以结合Web3真正的价值——正如前文谈到的,Web3的本质是利用“无需信任”的代码即法律(CodeisLaw),把内容、数据、资产的所有权还给用户——去创造Web2产品所不具备的产品价值。
GameFi领域:进化方向不是game(游戏)、而是fi(金融)?
在GameFi领域,一位顶尖的游戏公司CEO对极客公园表示,如果元宇宙是未来,那么这个虚拟世界的游戏内容,不可能全由游戏厂商和平台创造,它应该由更多个体去创造。而Web3应该利用一个公平的、有效率的经济体系,让创作者获得匹配的回报,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这不只是个技术问题,也是一种商业思想的变化。”这位CEO说。
相比于Web2的游戏公司,Roblox打造了基于自身虚拟货币Robux的一套经济系统——玩家需用真实货币购买Robux,用于游戏中消费,而平台收到Robux后会按一定比例分成给开发者,以此激励内容生态——截至2020年底,Roblox已拥有来自全球170个国家地区的、超过800万的开发者与内容创作者,全平台用户使用时长超300亿小时,开发者社区累计收入多达3.29亿美元。
NFT领域:数字藏品的泡沫褪去,接下来是帮消费品公司改善用户忠诚度
在NFT领域,多位行业人士认为,未来NFT基于数字藏品的炒作泡沫将会逐渐褪去,NFT的真正价值将在于打造消费品公司的品牌文化,如重塑客户关系、提升客户忠诚度等。
“数字藏品市场完全是非理性的。当大家发现它没有实际的用途、不能带来社交上虚荣的炫耀价值、本身又没有可持续的品牌外延的时候,藏品的内核就倒塌了。”树图公链联合创始人&COO张元杰说。2022年10月,贝恩咨询发文指出,相比于数字藏品,未来NFT与消费品业务的关联性更强,应用前景也更广阔。NFT不仅有助于优化客户奖励和忠诚度计划,还能重塑与客户的互动方式。
最重要的例子莫过于星巴克于2022年9月推出的“奥德赛(ODYSSEY)”计划。它是用NFT重塑星巴克的会员体系,提升用户的忠诚度。
那么,这个过程是如何提升用户忠诚度的?
首先,由于星巴克最大的用户群是10岁至40岁(1981~2012年出生)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而他们也是对Web3最感兴趣的群体。因此,进军NFT,是亲近他们的巧妙方式。
其次,由于NFT是“独一无二”的资产,它的稀缺性能让会员产生社交炫耀欲,这是比传统积分更重要的奖励。紧接着,基于NFT的资产属性,它既可以作为游戏道具、也可以作为记录体验的载体。并且,基于NFT的可交易特性(当然这也可被视作投机属性),它不像传统积分一样价值恒定,这让会员更愿意长期持有、甚至主动推广品牌以提升NFT价值。
最后,也最重要的是,这让用户有机会从消费者(consumer)成为品牌的参与者、甚至共建者(holder),不仅从根本上建立了用户的忠诚度,也实现了Web3的本质——改变平台和用户之间的生产关系。
设想一下,拥有星巴克NFT后,用户可以投票决定咖啡的口味、甚至给咖啡起名字。“利用Web3技术将允许我们的会员获得以前无法获得的体验和所有权。”星巴克执行副总裁&首席营销官布雷迪·布鲁尔(BradyBrewer)说。
为什么提升会员(核心用户)的忠诚度如此重要?因为这是品牌最核心的资产。以星巴克为例,最近的财报显示,2022年Q3,会员为星巴克总收入贡献了一半力量(会员收入占美国公司运营收入之比达到创纪录的53%)。
这个庞大的用户基数,也是星巴克“奥德赛”计划最让Web3行业兴奋的地方:如果星巴克真的能成功地将自己3000万会员引入Web3,这也许是Web3诞生“大规模应用”、实现指数级破圈的机会。
事实上,星巴克有这个潜力、也正是这么打算的。介绍“奥德赛”计划时,星巴克着重强调了自己“吸引大规模用户参与前沿新兴技术”的辉煌成绩。其中最典型的是移动支付。据eMarketer2021年的报告,星巴克App其实是美国第二大移动支付应用程序(3100万用户),仅次于ApplePay(4300万)。
“奥德赛”计划无需用户注册加密货币钱包,仅使用信用卡就可以购买NFT。这种零门槛、零感知的产品设计,是星巴克试图将大规模Web2用户引入Web3这一野心的直接表现。
SocialFi领域:做一个身份更真实的社交产品
目前SocialFi领域还处在相当早期阶段,但Web3行业的从业者们均对其满怀憧憬。毕竟无论在哪个互联网时期,社交产品都是绝对的流量引擎。
实际上,Web2时代的社交网络也有值得用Web3解决的地方,那就是“信任”问题。一直以来,我们在数字世界呈现的工作成果、口碑、专业水准等信息,是跟现实世界脱离的,不一定完全真实。
一位Web2的顶级创业者认为,Web3的社交进化方向,应该是“将一个人的社会关系,更立体、全面、真实地映射到虚拟世界”。
比如他认为用Web3再做一个领英(Linkedin)是有价值的。作为老牌的全球职场社交网络,直到今天,领英上依然存在着大量虚假的个人描述、且个人真实职业生涯纪录必须依靠他人背书才能解决。而Web3可以通过将个人信息上链,随时溯源、记录,从而让人的社交身份更真实可信。
更低门槛的钱包
此外,为了支撑大规模应用的到来,Web3工具也呈现出新的创业趋势,如更低门槛的钱包。
目前,Web3的钱包使用门槛依然较高,如用户需要记住私钥、且私钥丢失后很难找回账户。有创业者试图革新底层技术和产品设计,真正做一款“所有人都能用”的钱包。比如,某钱包创业项目试图去掉App,直接通过H5页面连到公链,让钱包“无处不在、随时可用”。
基于用户主权、信任的细分场景
除去GameFi、NFT、SocialFi、低门槛钱包这些“大规模应用”的机会,基于Web3的精神去切入一些细分垂直的应用场景,也是重要的应用层创业机会。
以用户主权为例。万向区块链实验室负责人杜宇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项目,它用实验证明,目前许多VR设备使用的传感器,会导致大量的用户隐私信息被采集、分析,这种信息泄漏甚至比手机更严重。因此这个项目想做一款“数据插件”,保护用户隐私数据。“这就是Web3有价值的场景。”杜宇说。
区块链技术为了解决信任问题,牺牲了效率、增加了成本。“所以这是一个很贵的技术,它一定要解决真正重要的社会命题。”BAI资本合伙人汪天凡说。他认为,真正值得用Web3做的场景一定要涉及重要的公共价值。比如,他很看好海外多个国家正在探索的医疗数据上链这个场景。
“区块链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新的思维方式。我们只有用这种思维方式去改造原有的商业体系、进行商业创新,才可能诞生万亿市值的新商业实体。”万向区块链实验室负责人杜宇说。
他认为,这无关行业、无关背景、也无关领域。唯一重要的是——创业者如何保持开放的心态,并真正抓住Web3的本质。
四、Web3最需要什么?人才!
人才决定了行业的发展,在Web3世界里,真正的人才被称为“建设者(builder)”。所有受访者都认为,Web3的建设者首先要有信仰,即一个好的初心。
BAI资本合伙人汪天凡认为,这也是Web3和Web2的巨大不同:如果说Web2从诞生就很美好,让人联想到开源、平等、自由等理念;那么Web3自诞生起就很“坏”,“而且是真的坏,乌烟瘴气,满屏都是坏的。”
正是因此,Web3创业者的初心变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决定了他项目的靠谱度,更关系着整个行业的靠谱度。
所谓的初心,不是指创业者讲出一个美好叙事,而是要看他真正想建设的目标是什么,是否真的在用Web3的技术和价值观,去解决目前Web2未被很好解决的问题。而且他不仅要相信,还要坚定地去建设和实现。而不是发币、融资之后,了无下文。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真正想做事的Web2人才、年轻人涌入,Web3有信仰的建设者越来越多。汪天凡形容,Web3行业在2014年比特币周期可能有“99%的骗子”,2017年ICO时期降到“95%的骗子”,2020年DeFi时期降到“90%的骗子”,现在可能降到“80%的骗子”了。
衡量指标是开发者数量。真正的建设者,就会真正动手去开发。据ElectricCapital数据,Web3每年新加入的开发者数量,从2014年的3203位增至2021年的34391位,涨了近十倍。尽管中途因监管趋严、币值下跌有两年的倒退,但总体趋势是向上的。“无论周期如何波动,这是Web3行业唯一昂扬向上的指标。它不可能倒退。”汪天凡说。
建设者不能只有初心,还需要有基本功。因为不管初心多美好,最终还是要靠技术和产品去实现。这种基本功包含几个维度:
首先是产品力。如果说Web3是一次技术革命,那么产品才是最终作用于世界的杠杆。目前,仅在用户体验这一个点上,Web3的产品与Web2的产品都没有任何可比性。因此多位行业人士认为,目前Web3稀缺真正的产品经理。
其次是全球的用户运营能力。运营指的是跟用户打交道的能力,Web3项目几乎一出生就要面对全球用户,因此创始人需要有全球化视野,并努力获得全球用户的认可。
在这些应用层的创业条件下,多位行业人士表示,年轻人的潜力更大。一方面,他们更有信仰,正如《WEB3.0:赋能数字经济新时代》一书作者、科技加速器QAQ(QuadraticAccelerationQuantum)创始人杜雨认为,作为数字原住民的新生代很难仅为了钱而工作,他们有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更有在数字世界维护自身数字资产所有权的意识,“Web3给新一代年轻人提供了舞台,让他们在被大厂压榨和工具化自己之外,多了一个可能把梦想变成现实的选择。”
另一方面,年轻人也更有建设应用层所需的能力。STEPN联合创始人Jerry注意到,很多年轻人梦想就是做一个很酷的产品,他们不仅有极强的产品感知力,还特别聪明,能够快速学习、成长——他接触过一些从Web2转过来的互联网人,还保留着一些固化思维,如导流、买量等,但这些可能对做Web3产品是包袱。
从根本上来说,Web3行业还非常早期,它是面向所有人的。哪怕是一无所有的年轻人。
未来,华人创业者或许也将在Web3应用层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这背后的原因是,中国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大规模用户市场,它包含着更大规模的人性合集,创业者曾见证一系列移动互联网大规模应用的诞生。可以说,对大规模应用的执着几乎镌刻在创业者的基因里。同时中国人特有的勤奋、拼搏,也将成为重要的创业优势。
而谈到华人创业者,这里有必要澄清一个误区:有很多人认为,由于监管原因,Web3只能在海外发生,中国没有Web3。但多位行业人士表示,目前国内只禁止了数字货币的发行和炒作,其实基于区块链的技术解决方案和场景应用都是可做的。“监管给Web3留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机会,中国的Web3市场其实大有可为。”树图公链联合创始人&COO张元杰说。
2022年11月,震荡了全行业的FTX崩盘事件,更让人们开始重新思考Web3去中心化的本质。作为全球最大的中心化交易所之一,FTX被爆秘密转移了客户100亿美元的加密货币资产,并用以投资失败。巨大的资金窟窿下,是投资者的损失惨重和信任的崩盘。FTX已于11月11日宣布破产。
“什么才是真正的Trustless(无需信任的中介)?为什么Trust(受信任的中间商和中介)都会倒下?怎样才是真正去掉了容易作恶的中间商和中介?”汪天凡说。他认为,受该事件影响,接下来几年创业者都将回归对“无信任”技术和产品的探索,简单来说就是,“InTrustlessinTrust(在“无信任”中构建信任)”。
这就是对岸的那片新大陆:它象征着Web3大规模应用的指数级机会、代表未来的真正创新、一片大蓝海。而且它向所有人、所有市场敞开。它仍有诸多可以改变的地方。
不过目前,人们虽畅想着对岸的风景,但还身处迷雾之中。熊市、基础设施、资本、监管均有掣肘。在这片混沌下,诸多应用也许都会销声匿迹。这正是创新的残酷本质:99%都无法活下来。
但有理想的创业者依然会选择出发——他们不是为了风口一拥而上,而是为了解决心中真正的问题。他们拥有决心和恒心,并在逆境中蛰伏,修炼能力——最终,有人会冲出迷雾,到达彼岸。他们会是那成功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