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无责任能力互为假想斗殴防卫
一、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的侵害行为
刑法意义上的不法侵害行为是人的有罪过或有过错的行为,但不能说主观无罪过就是合法的行为,从形式违法性的角度说哦,违法就是违反客观法秩序本身,是对实定法的否定。显然,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的侵害行为,法律并未加以否定,形式上虽未合法,却不违法。但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那些反社会的行为,虽然法未界定为不法行为,但其确对法总价值的破坏,对总价值下个人、社会的生活利益的侵害和威胁,造成了法所保护的价值的实质受损。李斯特在其《刑法教科书》第四版中认为,“所有的犯罪都包含对法所保护的利益的侵害,……对法益的攻击本身就是违法”。由此,违法行为以法益的侵害和威胁为内容,刑法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更大多数国民的利益而统治全社会的手段,故国民的利益受到侵害是违法性的原点。因此,可把违法行为定义为导致法益的侵害或危险的行为,有这种行为就会受到法律的否定评价。而无责任能力人的侵害行为,或因年幼无知(不满14周岁的人),要么是一种生理上的病态反应(严重精神病患者),此种行为虽然主观上没什么可非难处,但理解违法性不能仅从形式上看是否有现成规范的否定,因为社会生活的运行是不断改变的,而法律规范的触及则相对有限得多。
为什么会有刑法?因为有危害社会的行为存在,为维护社会正常的秩序,必须以国家强制力惩处犯罪行为。然刑法也允许自我救助,自救行为:指法益受到侵害的人,在通过法律程序、依靠国家机关不可能或者明显难以恢复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力量救济法益的行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的侵害行为,必然对法益造成损害或威胁,因此,应该允许权利人实施自助行为,就是公民在权利遭受不法侵害时,为保护自己的权利或使权利得以实现,在紧急情况下而为的限制他人自由、对其财产加以扣押或毁损的行为。自助行为又称为自救行为,是自力救济其权利之意。自助行为对自己权利的救济有迅捷和代价低廉的优势,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的侵害行为,虽然不能成为现行法律否定评价的对象,也不能成为正当防卫的对象,但应当让行为人对此种侵害行为进行自力救济,不能作为假想防卫对待。
为何不直接让行为人接受惩罚,而让无辜者接受呢?尽管行为人主观上无恶意,但客观上却造成或可能继续造成损害,应从主客观出发,不能单看主观方面。否则会放纵危害因素的继续。因防卫和避险所损害到的对象是截然不同的。根据“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所以,正当防卫是针对行为者本身。根据“第二十一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所以,紧急避险是针对行为者以外的对象。这样,谁有责,谁受罚的法理在此就行不通了,法律秩序就需要重新塑造。看来,是需要让行为者接受这种不利后果才适合现行法律秩序的。
主观主义认为,刑事责任的基础是犯罪人的危险性格。但现代科学表明,只有当犯罪人的内部危险性格表现于外时,才能认识其内部的危险性格。在主观主义看,具有法律意义的是行为人的人格,性格本身,故行为人内心的、隐藏的实施某种犯罪行为的可能性,便是刑法的依据。可见,主观主义同样谈到的都是定罪处罚,然而,刑法的否定并非都是定罪处罚,对侵害行为的否定还当然包括对合法权益的保护,也要允许受害人采取适当方式,保护自己。
综上,从违法的本质,刑法功能,刑法存在依据,主客观立场方面,可以看出,对无责任能力人的侵害行为,应该允许受害人采取适当方式,保护自己。这种适当方式,既不是紧急避险,也不是假想防卫,而是广义上的自助行为——必要限度的伤害、限制人身自由等。
2.小学语文识字课程资源的设计和整理
使用微课教学需要有足够的灵活性,让小学生在此过程中有一定的接受程度,保障微课教学的基本效果,并且构建微课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评价体系,发现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学生需要进行改善的环节,提升学生在识字方面的信心以及学习的决心。
3.教师使用微课的形式促使学生形成自主识字的良好习惯
第一,教师需要让学生进行观察以及思考习惯的培养。学生在汉字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对汉字的笔画以及书写的顺序进行有效的观察,例如,在微课的PPT展示中就可以利用动画的形式将汉字展现出来,让学生观察之后,了解汉字的书写方法还有汉字的形象,并且在这方面激发出学生对汉字的观察欲望,提升其对汉字的书写兴趣,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过程中更加灵活地自主掌握汉字的要点。例如,在学习“炮”还有“饱”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混淆两个字,因此教师可使用微课的形式将生字展现出来,在学生观察两个字的不同之处之后,用动画的形式演示“包”和不同的部首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新的汉字,以此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认知和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更容易让学生们接受,不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以及思考的好习惯。
第二,让学生养成动手积累汉字的习惯。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建立起识字专栏和识字角,让学生自己在小团体当中建立起识字王国,并且每一天还可以将自己看见的不认识的字积累起来,写在小黑板上,或者将生字剪下来,粘贴在班级的识字角中。教师定期将这些汉字整理成PPT,用微课的形式给学生播放,让学生对不同的生字有一定的了解。也可以建立起小组,每一个小M识字越多那么得分越高,最后进行比赛,获得高分的小组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这样的教学能够将多种鲜活的中国文字展现出来,还能够锻炼学生动眼观察、动手写字以及动脑思考的习惯,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汲取能量,多多识字,使用微课的形式提升学生对文字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本文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微课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识字是基础,教师只有更好地对此部分进行教学和讲解,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才能更快,才能够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更大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对微课的使用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认识到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食品生物技术;微课;教学方式
ApplicationofMicro-lectureonHigherEducationTheoryCourseofFoodBiotechnology
LinShaolingetal.
(CollegeofFoodScience,Fujian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Fuzhou350002,China)
Abstract:Asamaincourseinfoodapplicationfield,thetheorycourseofFoodBiotechnologyismainlyabouttheapplicationofbiotechnologyinthefoodresearchfield.Duetotheboringcharacteristicsoftraditionalteachingmethod,newteachingwaysaredevelpedtomeettherequirementofthetheoryteachingofFoodBiotechnology.Withtheadvantagesofpersonalizedlearningandonlinelearning,micro-lectureplayagoodroleinprovokingtheinterestofstudentsandpromotingtheteachingeffect.Thisnewteachingmethodhasattractedworld-wideattentionandachievedgreatsuccess.Thispaperdiscussedthedefinitionandcharacteristicsofmicrolecture,andthetopicsof"GeneticallyModifiedFood”inthecourseoffoodbiotechnologywaschooseasanexampletoillustratetheprinciple,ideaandkeypointsofmicrolecturedesign,whichcouldprovideanewwayfortheteachingreformofthecourseof“FoodBiotechnology”.
Keywords:Foodbiotechnology;Microlecture;Teachingmethod
食品生物技术(FoodBiotechnology)是研究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应用的一门学科,基础理论较多,抽象概念难以理解,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较为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无法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一种丰富有趣、微小精悍的新型教学方式――微课应运而生。这种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并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分析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教育教学非常有帮助[1]。
本文浅谈了微课的定义、特点及制作步骤,并重点举例说明了其在食品生物技术理论教学中的应用,证实其在食品领域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体现食品学科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1微课的定义及组成
相较于传统授课方式,微课(Microlecture)以微小为显著特色,教师采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教学方式为主,辅以配套资源,围绕某个单一的知识点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微课进行学习,提高了对学习的兴趣性和自主性。这种新型教学形式既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继承,更是对传统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2微课的特点
(2)以视频为主、资源容量小:“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3微课的优点与不足
3.1微课的优点(1)课程资源由各种教学短片构成,内容以知识点为单位,聚焦新知识讲解,形式上强调片段化、碎片化,便于网络传播与学习;(2)由传统的教师授课给学生学习到技术支持的学生自学并且教授给他人;(3)提供支撑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管理教学过程的支撑环境,提供教学分析、评价与诊断功能;(4)通过云计算、云存储技术建立可流动、可获取、可应用的大规模非结构化教育数据。
3.2微课的不足事物都有两面性,微课也不是万能的,它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如单次授课只能讲解一个知识点、视频录制和制作较复杂等,同时也要考虑完全视频教学的形式在学生中的接受度。最好采取微课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形式[3],循序渐进。
4食品生物技术微课的制作及应用
制作微课时可以使用快课工具+PPT录制、拍摄设备直接录制教学视频、电子白板软件录制、平板电脑+“涂鸦”工具录制等多种手段。制作流程通常为:明确教学主题-撰写教案设计练习―准备素材―制作课件―实施拍摄―后期制作―教学反思―上传平台。
本文以食品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课程专题“转基因食品”为例阐述微课在这门课当中的应用。“转基因食品”作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不足,争议较多,如果通过传统教学方式,需要45min的教学实践,而采用微课教学方式,我们设计成15min的微课,课前提出3个问题:什么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它是否存在长期隐患?由此让学生思考并引出本节课内容。视频中讲解转基因食品概念、分类、优缺点、争议问题以及各国政府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等,同时PPT展示番茄、黄金大米等转基因食品的图片表征其重大社会意义,并配以图表数据展示转基因作物在各国的种植面积等,在视频进行中现场与学生互动提问,就市面上小西红柿、彩椒等是否为转基因食品问题进行讨论,从而使学生更深刻理解转基因食品的概念。课程结束时再对课堂重点内容进行简单总结,并把相应的微课视频放在公众网络平台供学生复习思考。
5微课资源在高等教育食品学科中的前景展望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食品科学课程的授课方式主要以教师集中授课为主,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在网络web2.0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快速发展,与当前广泛应用的众多社会性工具软件(如博客、微博、Facebook、Youku、Tudou等)一样,微课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对食品科学学科的教师而言,微课技术能突破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革新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有望成为食品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以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加强感官认识,提高学习效率,可以课后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平台。但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从国外引进的教育模式,面向的学生情况有所区别,未来还需进一步的调整和改善以适应我国实际教学[7]。
6结语
微课小而精、新颖而有趣,应用在高等教育食品生物技术理论教学中,既能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又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微课的制作十分考验教师的能力,尤其是推陈出新的能力,比如对素材的选择、视频的剪辑、讲解的方式等,这些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如何更好地制作微课,跟上时代的步伐,将其应用到食品科学专业理论教学中是高校食品科学专业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惠敏,江长冰.微课,要微在何处[J].课程教学研究,2015,2:92-93.
[2][4]郑君芳,贺俊崎.“微课”与“翻转课堂”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的初步探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4,11:71-73.
[3]傅维.基于《食品卫生》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实施与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5,58:160-161.
[5][6]綦慧敏.微课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3,05:123.
关键词:互联网+中职微课开发
1中职教育应用微课的意义
1.1什么是微课
国内最早提出“微课”概念的是胡铁生老师。他从有效利用区域教育资源的角度提出了要建设“微课”,同时也详细探讨了微课的内涵和特征。但是,随着微课数量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一线老师对它的认识和理解存在了偏差,因此,2014年胡铁生老师对微课进行了重新定义。
微课,是以教学微视频为核心载体,基于一个学科知能点(如知识点、技能点、情感点等)或结合某个教学要素和环节(如目标、导入、活动、评价等),精心设计和开发的微型优质学习资源。
1.2微课的优点
1.2.2专注强化某一知识点或技能点,有效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
和一般课程不一样的是,微课是基于知识点或技能点或某个注意事项或某个教学要素的讲解。突出了“一个点”的概念。因此,这也有利于学生对该“点”的记忆和掌握,能够有效地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
1.2.3利用视觉效果,增强学习兴趣
中职的学习对学习的兴趣不高,如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是中职教育的一个难题。“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主的教学资源,微视频中包含丰富的视觉元素,如文字、动画和声音等视听信息。视频影像通过有声有色地信息传递,不仅提供更多的学习内容,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视觉兴趣和学习兴趣。
1.2.4便于个性化学习,实现分层次教学
2中职教育优质微课的设计
在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中,“以学生为中心”是根本原则。微课的使用者是学生,因此学生是否愿意接受微课是我们设计和开发微课的出发点。作为一种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要想让微课具有价值,它的设计必须是以学生为中心。偏离这个中心,微课失去它的作用了。
在微课设计中要注意3个方面的设计:即选题设计、教学设计和呈现方式的设计。
微课设计首先要进行选题的设计。选题设计就是对微课内容进行设计。微课的选题是微课制作最重要的环节。良好的微课选题要具有价值性、适合视频传播、只讲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
微课设计的第三个要素就是制作手段的设计。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媒体呈现形式设计的好坏决定微课最终的表现,也决定了微课的效果。目前微课的媒体呈现形式多样,按制作微课的技术手段分类有实地摄录型微课、PPT演示文稿型微课、录屏型微课和混合型微课。
3中职教育优质微课的开发及制作
在微课的开发制作过程中,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编写微教案。编写微教案的过程中,要熟知教材、教参和作业,编写教案的过程也是完善我们的教学设计的过程,能更加理清我们的教学思路,为下一步的脚本编写奠定基础。
微课开发的第三步是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制作工具。
3.1实地摄录型微课
(1)工具:使用手机、平板、摄影机和视频后期编辑软件。
(2)方法:对操作进行录制,然后在视频后期编辑软件中进行剪辑和修改。
3.2PPT制作微课
(1)工具:PPT软件。
(2)方法:制作好PPT课件,然后在播放的同时进行屏幕录制和声音录制,最后保存为视频格式。
3.3录屏型微课
(1)工具:CamtasiaStudio软件。
(2)方法:打开CamtasiaStudio软件,设定录制的屏幕范围和声音选项,开始录制,录制结束后可以直接进行修剪、添加字幕、添加背景音乐等编辑,最后保存为视频格式。
3.4混合型微课
(1)工具:CamtasiaStudio+PPT。
(2)方法:用PPT软件软件录制知识点,用CamtasiaStudio录制屏幕屏幕操作,然后用CamtasiaStudio软件进行合成,最后保存为视频格式。
目前,中职学校微课教学正在不断开展和实践中。在推动微课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微课的设计和制作水平,开发出更多的优质微课,确保教师和学生都满意。我们要借助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1]赵国庆.“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应对[J].中国科技奖励,2015(8):39-41.
[2]魏建,桑学峰.微课的设计理念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5
(22):106-108.
关键词:微课;初中语文;实践;教研
当代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极大的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同时也对传统教育理念和行为提出了新的更加有力的时代挑战。微课也就随之应运而生,微课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思维方法,它做为信息技术的产物,对当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深刻的影响,成为当代教育界和其它学科科学研究、思维创新的有力武器。
近日,笔者深入课堂开展听课调研活动,深切感受到微课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借此平台,结合教研实际,粗浅谈一些本人的感受和启示。
一、微课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先进的理性认知
通过听课观察教学活动,可以对微课做以简单的归纳,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1、微课是以电子产品为主要载体。
2、微课是以信息技术为传播媒介。
3、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呈现方式。
5、微课是以提高教学深度为内容。
6、微课是以教学的深度性和针对性为特点。
在教学调研中,我感受到,这种形式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先进的理性认知,促进了课堂上教学内容的深化,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推动了语文课程有效性教学的发展。
二、微课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真诚有效的感悟体验
一般来讲,微课教学的一般成绩是遵照―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首先出示教学目标,主要是说明此次学习的主要方向,其次再现整体感知,方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和掌握;再次,教授新知识;最后,总结学习要点。即明示目标、整体感知、教授新知、总结要点四个具体步骤。下面,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例加以解析。
例如,李新老师在讲授《草原蒙古狼》一课时,课前将制作好的微课课件下发学生课前预习,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大概掌握,整体感知文本,通过学习体悟到文本内涵,对狼王的形象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凶狠、彪悍、有感情、有领导力,同时对本文的思想内容和价值取向有了明确的认知,深化了学习内容,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从而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达到了微课的作用。
三、微课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教研活动带来了深刻的感悟和有益的启示
1、微课这种形式为我们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体验,提升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和内涵,为语文课堂增添了活力和色彩,推动了语文学科的繁荣和发展,为语文教研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2、在调研活动中,微课教学应当注重的几个问题:一是必须强化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只有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的胜任微课教学。电子技术应用能力已经成为教师教研的有力工具,缺一不可;二是应当重视教师学科设计能力。微课强调精悍短小,内容深刻,具有启发性。因此,教师必须掌握好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运用好适当的教学方法,结合课堂实际,有所创新,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微课教学任务。
总之,微课已经成为教育科研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提升微课教学质量,让微课教学与时俱进,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