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短视频平台凭借便捷性与生动性等特征逐渐成为青年生活的重要方面,也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网络空间治理现代化和法治化进程中,网络短视频日益展现出故事化、视觉化和趣味化的内在优势,高校在深化思政教育改革进程中需要牢牢把握这一新阵地,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重任,在议题、理念、内容、平台等方面勇于突破寻求进路,着力打造“大思政课”,让短视频语境为思政教育话语创新赋能。
从传统课堂到网络课堂,以趣味互动点燃思政教育热度
在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将思政教育的说理本质简单地等同于说教这一认知误区,加大了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的距离感,减弱了教育过程中的共情作用。而短视频由于短、快、活的特征,在思政教育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用短视频“说话”,学生们听得进耳、入得了心,“交互”更容易、更有效率。
短视频这一新媒体形式,为当前高校师生的互动带来了较大便利性。借助富有吸引力的短视频,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开启深度思考与讨论。同时,学生也可通过此渠道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反馈自己的思索与疑问,与权威专家进行交流与探讨。
同时,为实现短视频素材的快速选取,高校应注重媒体平台的建设与创新。通过研究各平台的规则与运营方式,让主平台与辅平台结合,拓宽“大思政”育人新阵地,定期发布优质原创内容,形成持续稳定的输出模式,适当引流,加强各平台流量的转化。同时,在校级和二级学院短视频账号内容运营方面形成一定差异,彼此之间形成联动,坚持在价值引领下对报道视角做不同处理,形成各级账号的品牌特色,扩大受众范围,提升影响力。
从“程式化”到“碎片化”,以点滴渗透拓宽思政教育广度
从“老故事”到“微典型”,以个性设计彰显思政教育温度
高校作为育人主体,应通过优质的文化内容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不仅要在思政教育媒介上有所创新,在教学内容方面也应紧跟时代变化,实现从“老故事”向“微典型”的跨越。
一方面,教师应改进表达方式,突出问题导向,增强说理的理论彻底性;重视人文关怀,强化说理的主题情感性;巧用语言修辞,巩固说理内容可接受性。譬如,围绕青年学生喜欢的正能量内容,以短视频为媒和青年对话,立足青年视角,走进青年内心,以“讲清楚、讲明白、讲得让人感兴趣”为核心理念构建思政工作叙事系统,让短视频作品“既有意义,又有意思,又有流量”,进而助力学校迈入“三全育人”新征程。
从“娱乐化”到“规范化”,以反馈优化开掘思政教育深度
〔作者:陈希,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基金项目:2021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般项目)“短视频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研究”(编号:21SKSZ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