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通信空白到走向世界前列——共和国通信业发展成就巡礼滚动新闻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题:从通信空白到走向世界前列——共和国通信业发展成就巡礼

新华社记者高亢

70年来,中国通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通信空白到走向世界前列,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通信红利惠及每一个人,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通信基础不断完善技术革新突飞猛进

2017年春节前夕,四川“悬崖村”正式开通了中国电信宽带网络和4G移动信号,打通了“悬崖村”的信息天路,村民们迎来了通信新路径和网络新天地。

在安徽阜阳市颍泉区宁老庄镇椿树村,回乡创业的姚慧对照订单在仓库备货(2016年3月5日摄)。2015年,安徽省阜阳市积极开展农村宽带建设工作,截至2016年1月,该市完成137个行政村的光纤铺设工作,行政村宽带覆盖率达到48.93%,并开通乡镇专线317条,为当地发展农村电商和开展信息化扶贫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新华社记者杜宇摄

2019年8月,打开中国移动手机APP,在北京地图上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5G基站信号覆盖区域,站在长安街、三里屯街头,用手机下载一部高清电影只需短短数秒。

从无到有,通信网络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正是中国通信业由弱变强的真实写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信网络规模容量成倍扩增,如今已建成包括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程控交换、移动通信、数据通信等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的公用电信网,建立了全球最大规模4G商用网络。

体验者在位于北京市的中国移动5G体验厅观看5G设备(2016年5月31日摄)。由我国5G推进组联合欧盟、韩国、日本和美国共同主办的第一届全球5G大会于2016年5月31日在北京召开。新华社记者吴刚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信技术高速发展,在固网通信和移动通信等领域不断创新,很多技术实现从空白到领先的跨越式发展。在移动通信领域,我国经历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同步、5G引领的崛起历程。中国自主研发的4G技术标准TD-LTE被国际电联确定为4G国际标准之一,5G时代无论是标准制定还是实验进程我国都走在世界前列。

网民规模快速增长网络大国崛起东方

70年来,人们长途通信从写信、发电报发展到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我国通信业发展步伐之快、成就之大,有目共睹。

参观者在中国铁塔公司展台观看海南万宁滨海信息化高速公路模型(2016年9月20日摄)。当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中国邮电器材集团公司、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承办的“2016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新华社记者李鑫摄

同时,网民由1997年的62万人激增至2017年的7.7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9.1个百分点。

近十几年来,我国通信网络的全方位部署,不仅让以往通信难、长途贵等问题不再,新兴网络科技和互联网的普及还催生了无数创新型互联网应用步入寻常百姓家。

“中国过去这些年的经济发展,带动了人才的培养,带动了技术的进步,带动了资本的积累,以及较好的营商环境,中国市场的优势越发突出,通信业和互联网行业发展在不断提速。”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认为,中国的参与加速了4G在全球的快速发展,为全球通信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助推全球通信产业快速发展。

在北京地铁7号线广渠门外站,一名乘客观看张贴在站内的关于刷二维码乘车的海报(2018年4月29日摄)。从当日起,北京市轨道交通全网(不含西郊线)可刷二维码乘车。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

5G商用、智能制造、万物互联、移动支付……愈加深入渗透中国人衣食住行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中国看到并亲身体验扫码支付、手机外卖、无人超市、共享单车等带来的巨大便利;手机信号好、网速快、移动应用便捷,成为他们中国之行的强烈印象。

通信红利惠及全民互联网经济迸发活力

通信业、互联网行业是关乎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大事,只有“网快、信号好、资费公道”,才能真正让通信业发展红利惠及于民。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网络提速降费举措和通信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通信红利惠及全民,迎来了中国互联网用户爆发式增长和网络应用高速发展的春天。

在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实验室,技术人员坐在驾驶模拟舱利用5G远程驾驶系统控制汽车在城市道路上行驶(5月15日摄)。当日,中国电信重庆分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大唐移动在重庆联合发布5G远程驾驶项目,这是全国首个城市交通场景下的5G远程驾驶应用示范。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通信发展,基站先行。中国铁塔公司成立的5年多来,累计完成铁塔基站建设项目197.9万个,新建基站铁塔共享率从14%提升到近80%,相当于全国少建铁塔72万座,节约行业投资1290亿元、节省土地3.7万亩,助力我国快速建成全球规模最大4G网络。

“70年来,创新发展理念已融入中国通信人的骨髓。”中国铁塔董事长佟吉禄表示,中国通信行业在践行自主创新、绿色共享方面走出了一条中国思路,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共享创新为网络提速降费打下了坚实基础。

与会者在颁发牌照仪式后合影(6月6日摄)。当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比例为99.1%,用户月均使用移动流量达7.2GB,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2倍。

与5年前相比,我国移动宽带平均下载速率提升约6倍,手机上网流量资费水平降幅超90%,百姓通信体验和获得感持续提升。

70年来,中国通信的定义在不断扩展,从电报、手机到网络流量,再到万物互联,通信业已成为推动我国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赋能者。随着我国网络提速降费和“互联网+”战略的深入推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各领域跨界融合和深度应用,催生了一系列“互联网+”经济新业态,为国民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能。

首台搭载5G设备的电力机车在驶入西安机务段机车整备场的同时通过5G信号传输车载数据(9月4日摄)。当日下午,首台搭载5G设备的402号“和谐HXD3D”型大功率电力机车驶入西安机务段机车整备场,标志着由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5G+AI”铁路智慧机务系统正式投用。新华社记者李一博摄

展望未来,我们坚信,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中国通信业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大踏步向着“网络强国”目标昂首迈进。

主办单位:国务院办公厅运行维护单位:中国政府网运行中心

THE END
1.激荡四十载,见证通信技术何以为先随后的短短几年间,2G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数据传输技术出现,手机功能也拓展到了打电话、发短信和“上网”浏览文本信息。那时,思念的容量是0.1元一条的短信。 当手机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高奢品”,每个人的指尖在9键键盘摩擦中留下痕迹。与此同时,中国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向国际提交了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https://www.cnii.com.cn/gxxww/zgdxy/xydt/202407/t20240705_583061.html
2.中国通信发展史(九):通信业在中国历经百年的发展总结在移动通信领域,中国仅用了十年时间,移动用户总数就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在3G时代,中国实现赶超发达国家的目标。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起全球最大的4G网络,5G建设再创第一。 回顾中国通信业百年发展历程,最让人振奋的是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如今,中国已经跻身世界通信强国之列。具体来看,中国的通信业优势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919/11/20199585_1097061720.shtml
3.我国2G3G4G5G发展回顾运营商·运营人但2015年欧美日韩和中国等主要国家就发展5G达成一致后,5G才算是真正启动,由于技术较3G、4G更为复杂,https://www.txrjy.com/thread-1329451-1-1.html
4.从1G到5G,见证中国网络通信时代之变在通信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不断走深走实,网络服务也从单线串联发展为多线并联。江苏网络通信正全面以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赋能更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如今,5G网络方兴未艾,中国6G核心技术方案已横空出世,标志着我们在通信领域再次刷新了创新高度。底气何来?这不仅https://wxrb.com/doc/2024/07/11/356032.shtml
5.百年党史中国从2G到5G的通讯发展6.通讯建设离不了党的领导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从最初传统的固网通信技术到1987年的1G移动网,从2G到3G,从4G再到2020逐渐全民化的5G,是党领导着通讯科研人员翻越一座座科技高山,取得的辉煌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1988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正式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MjkwODQxNQ==&mid=2247495196&idx=1&sn=a7155028822b1a3fd4e7617322498cd8&chksm=e824f48cdf537d9a455971b55e549b25f30642267cd45bfafc160ec487ca5aaa125e9e4b5b04&scene=27
6.从“1”到“N”行业巨变见证奋进中国从1987年我国第一个无线基站在广州建成,到今年8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404.2万个;从1G空白到5G领跑世界,移动通信技术关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核心专利申请量逐年升高,越来越多的国际标准开始说“中国话”……新中国成立以来,移动通信业的跨越式发展折射出我国奋力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坚定步伐。 https://county.beijingip.cn/tz/websiteArticle/detailArticle.do?id=401fe2c2920d99920192421ce9f901e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