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释放数据价值畅享智能生活

2015年,我国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集中优势资源突破大数据核心技术,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大数据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系统,以数据为纽带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培育造就一批大数据领军企业,打造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队伍。

信息化发展新阶段,开启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新篇章

数据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忠实记录者,它的获取、处理与应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无处不在的信息技术应用,海量数据随着这一进程不断产生,蕴含着巨大的社会、经济、科研价值,成为继物质、能源之后的第三大战略资源,急需重新审视和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数据处理提供了自动化方法和手段,“大数据”概念应运而生。

大数据并不是近几年才诞生的新奇词语。从抽象概念到科学研究,再到各领域应用,大数据技术正进入新的高速发展阶段。

1998年,美国科学家约翰·马西在一份国际会议报告中指出:随着数据量快速增长,必将出现数据难理解、难获取、难处理和难组织四个难题,并用“大数据”来描述这一挑战。2007年,数据库领域先驱人物吉姆·格雷指出,大数据将成为人类触摸、理解和逼近现实复杂系统的有效途径。“数据+计算机+算法模型”的方法借助大数据,为人类探索客观世界提供了继实验观测、理论推导、计算仿真后的第四种手段。

如果说大数据概念兴起的这两个节点,还局限于科技创新前沿领域,那么以2012年一本书的畅销为标志,大数据概念“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年,牛津大学教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其著作《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中指出,数据分析将从“随机采样”“精确求解”“强调因果”的传统模式演变为大数据时代的“全体数据”“近似求解”“只看关联不问因果”的新模式。

大数据开启的信息化新阶段,代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全新应用,孕育出以数据为主要生产要素、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更高级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全球加速步入数字社会。在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中,数据是新型生产资料,云计算、物联网和5G是新型生产工具,人工智能是新型生产力,区块链则是解决互联网生产关系中数据难以开放共享的新型生产关系。大数据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最终的应用形态表现为软件,因此,软件定义也被视为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新型生产方式。

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大数据应用触手可及

大数据已受到许多国家、许多行业的高度重视。如果能有效组织和使用大数据,将对社会经济、科学研究、国家治理等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孕育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国在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巨大进展和成效。

虽然听起来有些抽象,但大数据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不遥远。比如北京、浙江等部分地区应用大数据简化群众办事流程、优化办事体验、提升办事效率,从原来“来回跑”到现在“最多跑一次”和“一次都不跑”,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北京、上海、浙江、广东、贵州等地纷纷成立省级大数据局,全面推动电子政务和智慧城市建设向大数据转型和升级,深刻改变城市管理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协作方式。大数据是城市智慧运行的“好帮手”,各地纷纷建设“城市大脑”,通过数据提供全局态势感知、定量分析研判、科学智能决策的技术支持,让决策统一到“一张底图和多个图层”上来,挂图指挥、科学决策、闭环提升,逐步实现“像绣花一样”管理城市。

第二层是预测性分析应用,是指从大数据中分析事物之间关联关系、发展模式等,并据此预测事物发展趋势。仍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通过融合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位置数据,可以定量支持人口流向趋势分析与研判,便于预测发展趋势、分析区域风险、实现精准防控。

第三层是决策性分析应用,是指在前两个层次基础上,分析不同决策的效果,并对决策进行指导和优化。决策性分析强调因果关系,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例如,大数据与流行病学有机结合,在宏观的、总体趋势的研判基础上,进一步精准预估高风险区域、高风险人员数量,为医疗资源、物资、防控措施等提供更为科学、精准的决策依据。

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未来可期

经过近几年积极探索和实践,我国在大数据技术、产业、应用等各方面都取得显著进展。同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开拓出更大进步空间。其中,在自主创新研发方面也取得不小进展。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自主研发,尤其是集中资源建设自主创新的底层技术开源平台。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相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侧重突出产业转型升级新方向。以大数据为代表,“新基建”体现出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大趋势。大数据技术研发人员应该抓住机遇,做好新技术融合功课,赋能“新基建”建设。

大数据是全球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浪潮的重要代表性技术之一。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连接方式、协作方式或将被改变、被优化、被完善,我们每一个人都将成为其中一分子,成为数字社会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建设者。(作者:黄罡,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教授)

THE END
1.erp数据太多会出现什么零代码企业数字化知识站erp数据太多会出现什么 1、系统性能下降,2、数据管理复杂化,3、数据安全隐患增加,4、成本上升。ERP系统中数据过多会导致系统性能下降,数据管理复杂化,数据安全隐患增加以及成本上升。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讨论这些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和预防措施,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ERP系统中的数据。https://www.jiandaoyun.com/blog/article/1488545/
2.数据库数据量过大会怎么样帆软数字化转型知识库除了直接的硬件成本外,存储成本还包括数据中心的运营费用,如电力、冷却和物理安全等。为了节省存储成本,企业可以考虑数据压缩、归档和删除不再需要的数据。但这些操作需要谨慎处理,以免误删重要数据或影响系统性能。 三、备份与恢复困难 当数据库数据量非常大时,备份和恢复操作会变得非常困难和耗时。大规模数据备份需要大https://www.fanruan.com/blog/article/313730/
3.大数据对互联网的影响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它作为一种信息处理和分析的技术手段,对互联网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将从定义、分类、举例和比较等角度,系统阐述大数据对互联网的重要性及其带来的变革。 一、定义 大数据是指规模巨大、种类繁多且变化速度快的数据集合。这些数据涵盖着从传感器数据、社交媒http://chatgpt.cmpy.cn/article/4714916.html
4.海量数据处理分析为什么海量数据不利于数据wajue在对海量数据进行查询处理过程中,查询的SQL语句的性能对查询效率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编写高效优良的SQL脚本和存储过程是数据库工作人员的职责,也是检验数据库工作人员水平的一个标准,在对SQL语句的编写过程中,例如减少关联,少用或不用游标,设计好高效的数据库表结构等都十分必要。笔者在工作中试着对1亿行的数据使用游https://blog.csdn.net/mchaojie1/article/details/2941530
5.信息差:揭秘隐藏在海量信息背后的真相,同质化内容的识别与分析三、信息同质化的影响 信息同质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浪费用户时间: 用户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筛选有效信息,增加了信息获取的成本。降低信息质量: 同质化的信息缺乏深度和广度,难以满足用户对高质量信息的需求。阻碍创新发展: 同质化的环境不利于创新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导致信息产业缺乏活力。加剧信息茧房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9327735258690642&wfr=spider&for=pc
6.探析大数据在生活中的相关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数据以其规模庞大、种类繁多、生成速度快和价值密度低等特点,正在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商业决策、旅游行业、电商网站、企业管理等,它的影响力日益凸显。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不仅为我https://wz.jxnews.com.cn/system/2024/07/20/020576446.shtml
7.七个方面带你了解大数据这些方式提供变革性的价值创造潜力,并对组织应如何设计、组织和管理具有重要影响。仅仅让相关利益相关方能够更加容易地及时获取信息,就可以创造巨大价值。在公共部门,让原本相互分离的部门之间更加容易地获取相关数据可大大降低搜索和处理时间。在制造业,整合来自研发、工程和制造部门的数据以便实现并行工程,可以显著缩短https://www.gzsdzy.cn/n630/20240418/i30413.html
8.大数据的产生和力量腾讯云开发者社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哪个时代和今天一样产生如此海量的数据。数据的产生已经完全不受 时间、地点的限制。从开始采用数据库作为数据管理的主要方式开始,人类社会的数据产生方式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而正是由于数据产生的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最终导致大数据的产生。 ?1、运营式系统阶段?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2479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