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料教育有料:从全国两会提案看教育新风向新浪教育

2022年全国两会于今天闭幕,有关“双减”后非学科培训、教师配套政策、中高考升学率、职教高考实施、大学生就业、研究生博士生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网络防沉迷、严打拐卖收买妇女儿童等建言热度不断飙升,频频登上微博热搜榜。今日,2022考研国家线公布,招生调剂系统于3月底左右开通。今日,上海市教委发布通知,3月12日起上海市中小学全部调整为线上教学,北京海淀公布最新31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教育企业动态方面,高途、一起教育科技、天立教育发布最新业绩公告;职业蛙因资金链断裂停业,儿童个护品牌海龟爸爸获融资……更多教育行业新鲜事,详见下文。

报告|2022政府工作报告为教育划重点: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回顾了2021年工作,介绍了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政府工作报告为教育划了哪些重点?

2022年工作任务

在“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部分——

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

>>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加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与待遇保障。

>>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

>>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

>>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质量。

>>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

>>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

>>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我国有2.9亿在校学生,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

在“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部分——

>>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要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

2021年工作回顾

>>教育改革发展迈出新步伐。

>>强化稳岗扩就业政策落实,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力度,提高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3700多万学生受益。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超额完成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

>>国家助学贷款每人每年最高额度增加4000元,惠及500多万在校生。

考研|2022考研国家线公布招生调剂系统于3月底左右开通

3月11日,教育部召开视频工作会议,部署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教育部发布了《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国家分数线)。各招生单位将根据《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在国家分数线的基础上,自主确定并公布本单位各专业考生进入复试的要求。

防疫|教育部:严把疫情防控校门关师生员工进校要严格核验身份

近日,教育部召开2022年第3次全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视频调度会议召开,教育部要求,各地要结合春季学期开学后教育系统疫情防控重点,严把疫情防控校门关。

会议提出,两年多来,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联合印发的《高等学校、中小学校、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在教育系统疫情防控中发挥了“规范管总”的重要作用。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进一步对照技术方案,落实各项措施,慎终如始做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教育部的部署共八条。

第一是严把疫情防控校门关。师生员工进校都要严格核验身份、检测体温、查看健康码和行程卡。

第三是教育引导师生加强个人防护。在校园内和校外都要加强个人防护,增强防护意识,落实防控措施。

第五是加强重点场所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学校食堂、宿舍、教室、图书馆、体育馆、实验室、公共卫生间等校内重点场所疫情防控要求,做好环境消杀、通风换气、卫生清洁等工作。

第六是坚持多病共防和人、物、环境同防。防控春季常见多发传染性疾病,增加重点环境和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杀频次。

第七是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健全完善学校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开展应急演练,确保应急预案能够随时启动。

第八是加强疫情防控督促检查。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加强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查漏洞、补短板,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考试活动、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的开展符合疫情防控规定。

专业|高等教育司发布2022年工作要点:支持增设涉农专业

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印发2022年工作要点,包括深入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加强紧缺人才培养;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攻坚行动等内容。

在加强紧缺人才培养方面,要点提到,要研制发布《服务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设置指南》,加强儿科学、精神医学、麻醉学、公共卫生、临床诊断检验医学等紧缺专业人才培养;研制发布《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设置指南》;支持高校布局建设一批新兴涉农专业,增设种业、农林智能装备、食品营养、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紧缺专业。

研制《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设置指南》,支持高校建设一批新兴涉农专业

根据2022年工作要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将会同中央政法委、科技部、卫健委等13个部门深入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卓越工程师、法治人才、新闻传播人才、医生、农林人才、教师培养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全面提升卓越拔尖人才培养质量。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意见》精神,建好288个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

关于紧缺人才培养,要点明确,将研制《关于加强碳达峰碳中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行动方案》。推进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储能技术、生物育种等领域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加快重型燃气轮机、病毒学、人工智能、国土空间规划等紧缺领域新形态教学资源建设。

研制发布《服务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设置指南》。加强儿科学、精神医学、麻醉学、公共卫生、临床诊断检验医学等紧缺专业人才培养。

研制发布《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设置指南》。支持高校布局建设一批新兴涉农专业,增设种业、农林智能装备、食品营养、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紧缺专业。

同时,要深化高校外语教学改革,加强外语非通用语种、涉外法治、国际新闻传播等关键领域涉外人才培养,有力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一带一路”建设。

深化“新四科”建设,推进“医学+X”“农+X”复合人才培养

深化新工科建设。突出“交叉融合再出新”,推动现有工科交叉复合、工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推进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专业特色学院等建设,深化工科人才培养组织模式创新。加快推进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启动特色化高端医疗装备工程实践创新教学中心建设,推进“工医”深度结合。

深化新医科建设。积极探索医科与其他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推进“医学+X”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发布《新医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建设指南》。培育建设一批优质医学院校、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印发《普通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规定》,深入推进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建设,夯实高校附属医院医学人才培养主阵地。

深化新农科建设。印发《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加强知农爱农教育,深入推进高校耕读教育,发挥耕读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综合性育人功能。积极探索“农+X”多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新范式。多途径强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建设一批国家级综合性共享实践教学基地。创新科教结合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推动一省一所农林高校与本省农(林)科院开展战略合作。

深化新文科建设。召开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坚持价值引领、守正创新,深化高校文科专业教学改革。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文科专业、文科与理工农医科专业深度交叉融合。持续推进中国政法实务、新闻传播、经济、艺术“四大讲堂”,强化与实务部门合作,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继续加大慕课建设力度

要点指出,要加快建设以数字化为特征的高等教育新形态,加快完善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体系。推进课程、教材、实验、教研、教管、图书文献、教学资源库、教学质量监测、国际合作、管理决策等“十大板块”建设,以数字化助力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能力。

具体来看,要提升数字化应用能力。继续加大慕课建设力度,开发建设一批多介质、数字化、智能化、快速迭代的新形态教材。推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2.0”建设,强化“实验空间”平台应用。

加快课程思政数字化资源库、临床医学案例库、战略型紧缺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库建设,创建统一的学生实验、实习、实践、创新创业、科学探索的门户。推出虚拟教研室信息平台,深化虚拟教研室试点工作。加强学习过程数据分析,打造智慧学习社区。

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印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若干意见》,推出高等教育数字化服务管理系统平台、高等教育在线课程服务与管理平台、图书文献保障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教学资源网、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教材网。构建部、省、校联动,人才培养要素涵盖、流程贯通的“教育脑”决策系统。

此外,要提升数字化国际影响力。支持建好建强“爱课程”和“学堂在线”在线教学国际平台,打造全球在线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做强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召开2022年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发布《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未来发展报告》。

以西安、兰州、重庆、成都为战略支点,打造中西部高等教育“西三角”

推动区域高等教育战略布局优化调整。以西安、兰州、重庆、成都为战略支点,打造中西部高等教育“西三角”。探索推进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区建设,推动区域高等教育创新综合平台建设,共建共享优质教学、科研、人才资源,辐射引领区域高等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同时,要加大东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力度,精准实施对口支援。选树一批对口支援工作先进典型。实施“慕课西部行计划”2.0,汇聚优质资源,推动西部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和整体办学实力提升。深入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加强中西部基层卫生健康人才供给。

培训|校外教育培训投诉案件同比增43.4%通报4大投诉焦点

3月9日,中消协发布《2021年校外教育培训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报告指出,2021年,受新冠疫情以及校外教育培训行业治理政策的冲击,我国校外教育培训领域消费维权舆情及消费者投诉呈上升趋势。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有关校外教育培训的投诉案件共80,528件,同比增长43.4%;教培机构频现跑路及退费风波成为2021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之一。

投诉焦点1:“霸王条款”频现格式合同纠纷多

合同是消费者投诉的主要类别,2021年有关合同的校外教育培训投诉35,813件,占比44.47%。

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在面对消费者退款诉求时,往往利用格式合同抗辩,而其中的条款存在诸多对消费者不公平的内容,如隐藏“公司保留最终解释权”“协议一经签订,概不退款”“培训期间,出现任何安全事故概不负责”等不公平格式条款,或者合同含有其他退费的限制条件,且不采取加粗、加黑等合理的方式提示消费者。部分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利用消费者合同意识淡薄,甚至不与消费者签订正式合同,或者销售人员代替消费者签订合同或者利用网络默认消费者同意协议内容。

投诉焦点2:付费容易退费难售后问题难解决

售后服务是消费者投诉的第二大类别,2021年有关售后服务的校外教育培训投诉25,968件,占比32.25%。

有些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特别是线上培训机构在消费者付费后“失联”,消费者有问题联系不上销售人员。部分校外教育培训机构配备的师资力量不一,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培训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服务品质。部分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假借“双减”政策,关门停业,拒不退款;部分机构以各种理由拒绝或拖延退费,诱导消费者换课;部分培训机构退费条件苛刻,如以“超过退费有效期”为由不予退款,如规定消费者参加促销活动赠送的课程只能在购买课程消费完后使用,一旦申请退款,赠课、优惠等项目将自动取消。

投诉焦点3:伪造学历编造好评虚假宣传手段多

虚假宣传是校外教育培训领域投诉的重要类别,2021年有关虚假宣传的校外教育培训投诉5918件,占比7.35%。

有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虚构学员培训案例、师资力量和培训效果,编造消费者评价数据;有的夸大培训机构实力,实际教学质量与体验课、试听课相去甚远。特别是一些线上培训机构,宣传“智能交互、即学即用”,实际上只提供教学视频、电子教材。部分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为售卖课程,刻意隐瞒部分职业资格证考试报名的条件限制,诱导消费者缴费,甚至在有些消费者提出质疑后,承诺可以帮其伪造学历或工作经历。

投诉焦点4:预付式消费风险大

一些培训机构以折扣优惠诱导收取大量预付费,后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倒闭、跑路后预付费用难以追讨;部分培训机构为规避“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3个月费用”的规定,采取买3个月赠3个月课程、分班次付款等方式,变相提高单次课程和总的培训费用;有的预付费用时被诱导办理“消费贷”,机构关门后无法上课却仍需按期还贷。

建议:探索制定“社会教育促进法”

中消协建议,将国家现有政策中关于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性质界定、设立审批、教育教学、教材使用、收费监管、服务合同、从业人员、法律责任等,探索以制定“社会教育促进法”的方式提升固化,推进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规范化、法治化,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更加全面、权威的维权依据。如2016年韩国修订实施了《私立教育机构设立、经营与课外辅导法》专门规制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包含立法宗旨、监管对象、经营者权利与义务、监管内容、政府管理职责、法律责任等内容,该法对课外辅导机构的设立、教学设置、教师资格、费用等进行全面立法规制,促进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合法化运行。

各地|上海中小学调整为线上教学北京海淀最新学科类机构白名单

今日,上海市教委发布通知,3月12日起上海市中小学全部调整为线上教学,幼儿园、托儿所停止幼儿入园,各类培训机构和托育机构不得开展线下培训和托育服务。中职校参照中小学方案。后续安排将视疫情情况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并向社会公布。

最新名单!海淀31家校外培训机构收费账号公示

关于已完成开班收费备案审核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校区及收费账号的公示

海淀区“双减”工作专班办公室

2022年3月11日

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校区及收费账户公示信息

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线下标准课程时长培训收费标准

标准课程时长,线下为45分钟,实际时长不一样的,由培训机构按比例折算。培训机构可在上述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标准基础上,在上浮不超过10%、下浮不限的范围内,确定具体收费标准。

教委通报!北京一机构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

北京丰台“双减”工作区级专班办公室发布通告,近期,云岗街道“双减”专班根据举报对北京文创恒远科技有限公司(文创教育)进行抽查,发现该机构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

财报|高途、一起教育科技、天立教育发布最新业绩公告

高途2021财年净亏损扩大至31亿,Q4盈利2.9亿

3月8日,高途发布截至2021年12月31日第四季度和全年未经审计财务报告。财报显示,高途第四季度净利润为2.859亿元,同比扭亏为盈。但从2021财年来看,高途净亏损31.035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13.929亿元,同比大幅扩大。

2021年第四季度业绩

收入为12.743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22.110亿元人民币。其中,在线K-12学科类培训收入为11.252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9.752亿元人民币。收入下降主要是由于受此前披露过的政策影响,公司已停止提供K-9学科类培训服务。

现金收入为10.065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31.465亿元人民币。在线K-12学科类培训现金收入为7.717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29.230亿元人民币。

主营业务成本为3.867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6.164亿元人民币下降37.3%,主要由于在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对组织结构及人员进行了调整优化,导致本季度发放的主讲老师及二讲老师薪酬减少,同时教材成本和租赁费用也相应下降。

毛利润为8.876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5.947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72.1%下降至69.7%,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受政策影响,本季度收入减少。

营业费用从去年同期的22.908亿元人民币下降至6.293亿元人民币。

销售费用从去年同期的17.984亿元人民币下降至3.730亿元人民币,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费用大幅缩减,以及受政策影响,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对组织结构和人员进行了调整优化,导致本季度发放给销售和营销人员的薪酬下降。

研发费用从去年同期的2.747亿元人民币下降至1.250亿元人民币,主要由于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对组织结构和人员进行了调整优化,导致本季度发放给研发人员的薪酬下降。

管理费用从去年同期的2.177亿元人民币下降至9591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对组织结构和人员进行了调整优化,导致本季度发放给行政管理人员的薪酬下降。

净利润为2.859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净亏损6.270亿元人民币。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资金及短期投资总计36.711亿元人民币。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及长期投资总计为82.172亿元人民币。受限资金主要是存放于监管账户中的预收学费,将会随着课程交付而释放为非受限资金。

2021财年业绩

净收入为65.617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71.247亿元人民币。其中,在线K-12学科类培训收入为60.006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62.374亿元人民币。收入下降主要是由于受此前披露过的政策影响,公司已停止提供K-9学科类培训服务。

现金收入为51.842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90.081亿元人民币。在线K-12学科类培训现金收入为45.145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80.031亿元人民币。

主营业务成本为23.976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7.625亿元人民币,主要是由于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对主讲老师和二讲老师进行了调整优化,所产生的遣散费用导致主营业务成本增加较多。

毛利润为41.641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53.622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75.3%下降至63.5%,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受政策影响,本年收入下降,以及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对组织结构及人员调整优化而产生的遣散费用,导致成本大幅增长。

营业费用为73.445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71.172亿元人民币。

销售费用从去年同期的58.162亿元人民币降至51.293亿元人民币,下降的原因主要由于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费用的大幅缩减,但同时受政策影响,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对销售和市场人员进行了调整优化,所产生的遣散费用对销售费用的缩减产生了一定的抵消作用。

研发费用为12.529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7.345亿元人民币增长70.6%,主要由于受政策影响,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对研发人员进行调整优化,所产生的遣散费用导致研发费用大幅增长。

管理费用从去年同期的5.666亿元人民币增至7.203亿元人民币,主要由于受政策影响,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调整优化,所产生的遣散费用导致管理费用有所增长。

营业亏损为31.803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营业亏损17.550亿元人民币。

净亏损为31.035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净亏损13.929亿元人民币。

经营净现金流出为41.858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6.033亿元人民币。经营净现金流出主要由于受政策影响,本年付费人次下降,退费增加,同时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对组织结构和人员进行了调整优化,产生的遣散费用导致现金流出大幅增加。

一起教育2021年Q4盈利1700万元,预计2022年Q1转型业务收入2亿元

3月9日,一起教育科技(NASDAQ:YQ)公布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2021年Q4,一起教育科技净收入5.43亿元,同比增长11.5%;净亏损2560万元,但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净利润为1700万元,实现首次盈利。

一起教育科技已于2021年底关闭K12学科类校外培训业务,并向校内SaaS软件服务商转型,校外业务上,则转型提供以自学产品为核心的课后解决方案。其中,由一起教育科技参与搭建的上海闵行区德育“第一课堂”已于2022年2月正式启动。

一起教育科技预计,2022年Q1,在仅靠转型后业务创收的前提下,确认收入将达到2-2.1亿元,超过去年同期除去K12教培业务后收入的10倍。在该期间,其预计也将继续在Non-GAAP下实现盈利。

天立教育亏损13.31亿,将更名为天立国际

近日,天立教育发布年度业绩公告,截至2021年8月31日止,天立教育收益为3.45亿元,亏损13.31亿元。此外,董事会建议,公司更名为天立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天立教育称,将财政年度结算日从12月31日改为8月31日,使得财政年度和学校学年保持一致。报告期内,天立教育收益3.45亿元,上年同期4.26亿元;毛利6048万元,上年同期7322万元。其他收入及收益2143万元,上年同期3901万元。

现金流方面,报告期内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15.96亿元,上年同期17.2亿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21.23亿元,上年同期18.91亿元;融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2.42亿元,上年同期12.94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2.73亿元,上年同期15.63亿元。

天立教育表示,收益包括教育服务、餐厅营运、游学服务、管理及特许经营及供应链管理服务,收益同比减少19.1%主要由于报告期较上年减少4个月。

天立教育还表示,将计划更改公司名称,由“天立教育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更名为“天立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机构|职业蛙因资金链断裂停业儿童个护品牌海龟爸爸获融资

职业蛙因资金链断裂宣布停止营业,后续将向学员开放所有课程、课件资源

2月28日,大学生求职服务品牌职业蛙(CareerFrog)在其官网发布致学员的信,宣布停止营业。信中,职业蛙称由于全球疫情、教育新政、资本寒冬、业绩不善等内外部原因,职业蛙现已资金链断裂,无法继续经营下去。除了向学员致歉,职业蛙表示,后续将把所有课程、课件资源全部免费开放给学员,同时也在积极与业内同行洽谈接收学员的事宜。

职业蛙成立于2011年,先后经历了“从线下到线上、从国内到海外,团队从一个人到接近200人,从一间不足20平米四人工位到上海、伦敦和波士顿三个办公室,经历了三轮融资。”2015年,其全面转型为线上教学,通过小班直播的形式授课,过程包括在线测评、课程、评价、练习、岗位投递直至最终斩获offer。

信中,职业蛙表示,随着规模的增加,营业成本急剧增加,“居高不下的获客成本和运营成本把公司推向了一个规模化的黑洞。”此外,2020年初全球爆发的新冠疫情对于其90%以上业务来自海外而言更是雪上加霜,职业蛙业绩受到严重打击。更严峻的是,2021年的教育政策又让其新一轮融资的希望彻底破灭,失去信心的资本全部撤出教育培训领域投资。

由于全球疫情、教育新政、资本寒冬、业绩不善等内外部原因,职业蛙现已资金链断裂,无法继续经营下去。对于后续学员安排,职业蛙表示:“对于还没有服务完毕的学员们,真的只能对你们说声‘对不起’,虽然我们已经倾尽所有,但还是没能撑到把你们都服务完毕的那一天,面对这些,我们没有什么可以解释和推脱的,只有深深的愧疚。后续我们会把职业蛙这10多年来积累的所有课程、课件资源全部免费开放给学员。同时我们也在积极与业内同行洽谈接收学员的事宜,希望有愿意承接我们学员的同行业服务机构能够联系我们,真心期待你们可以在困难境地献出爱心伸出援手。”

儿童个护品牌海龟爸爸获近亿元Pre-A轮融资,众源资本领投

儿童个护品牌“海龟爸爸”完成近亿元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本轮由众源资本领投,青锐创投跟投。榕时资本担任长期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资金预计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团队建设及用户运营。

资料显示,海龟爸爸2019年创立于广州,以精简配方、更好原料为理念,专注于3-12岁阶段的儿童个护。截至目前,海龟爸爸已推出品牌润唇膏、防晒霜、洁颜泡、洗发润发露、保湿霜等多个系列儿童个护产品。

海龟爸爸目前以线上渠道为主,天猫旗舰店在2020年4月正式上线,此后陆续进入抖音、快手等新渠道,在2021年抖音818大促当中,海龟爸爸成为母婴个护行业类目第一。此外,海龟爸爸旗下产品还进入上千家母婴零售终端。

新品|斑马和有道推联名词典笔字节推出青少年知识学习App

斑马和有道推联名词典笔扩充旗下斑马商城品类

3月9日,斑马App宣布,其与网易有道联名的有道词典笔3将在斑马商城上线,还将于10日在斑马直播间以优惠价发售。

据介绍,有道词典笔3搭载2.97英寸触屏,支持单词一点即查、扫描翻译功能,拥有450万海量词库、162万双语例句,以及包括22万汉字、1.6万成语、4000+诗词文言文在内的汉语内容。

目前,斑马商城已上线有道词典笔3、斑马智能学习机G1,各类教具与文具画材,以及绘本与英语分级读物等书籍。引入有道词典笔3,或是斑马App为进一步扩充其商城品类,加速斑马商城从自营商城演变成综合学习用品商城。

另一方面,网易有道也正在拓展其教育智能硬件产品的销售渠道。

字节跳动内测面向青少年的知识学习App“好奇小知”

据Tech星球消息,字节跳动近日正在内测一款名为“好奇小知”的知识学习App,该产品是面向青少年的知识百科平台,其Slogan为“观世界,学知识”。

此外,好奇小知还支持用户向平台直接提出问题,系统推荐合适的正确答案展示给用户。对于喜爱的知识内容,用户也可进行收藏。

THE END
1.西安航天基地关于拟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的公示(54)根据《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加强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监管工作的通知》市人社函〔2024〕59号文件要求,需对区内开展培训,提前10天向社会公示。依据近期培训开展情况,公示内容如下: 承训机构:西安市航天基地长华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一、计划培训工种及人数 http://xcaib.xa.gov.cn/xwdt/tzgg/1869641206174666753.html
2.西安高三全封闭补课机构排名前十收费标准一览表西安高三全封闭补课机构的收费每个机构不一样,不过全封闭式的线下面授课程的价格一直不低,一年学费好几万,甚至有十来万的,高三全封闭式补课有很多种班型,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西安高三全封闭补课机构排名前十收费标准一览表 注意:数据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https://www.jxfuzhong.cn/newshow/283857798.html
3.西安市教育局重要公告!一区教育局提醒,警惕这种陷阱!二看“师资是否合格”,即从事培训的教师具有教师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并张贴在校外培训机构显著位置。三看“收费是否公示上墙”,即收费项目、标准等应在校外培训机构显著位置公示。 四、警惕缴费优惠陷阱 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且不得超过5000元。请家长务必http://ek12.vip/jyzx/2711.html
4.西安培训课程团购平台西安培训班西安培训机构西安学满分-西安很大的教育培训团购平台,在线预约,享低团购优惠价!每天上架大量抢购课程,上万家诚信认证学校,优质实惠的培训课程, 让学习变得简单放心https://www.xuemanfen.cn/xa/
5.西安最优质初中补课机构推荐(四)留意收费问题 《民促法》规定了培训机构的收费标准要上墙公示,收取学生学费后要出具正规发票。学生在报名缴费时,预交费用不要超过3个月。家长要注意培训机构是否存在恶意终止办学、抽逃资金或者挪用办学经费,未按政策规定收费、退费,未开具发票等违法行为。同时,要了解培训机构的收费周期、退费制度等,避免因收费问http://m.chusan.com/zhongkao/368637.html
6.培训机构退费难?国家明确表态了近日,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中国银保监会印发通知,就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作出进一步部署,严防妥处“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校外培训机构要严格执行 教育收费公示制度 通知指出,要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落实培训收费管理政策,坚决遏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24398686/rmh24398686
7.国有资产管理自查报告(通用18篇)一、建立组织机构,专项负责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自查内容 1、国有资产日常管理情况:严格按照《西安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及《灞桥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求,严格落实国有资产清查、登记、上报制度,设置固定资产卡片、总帐及明细账簿,并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及时更新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做到账账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230321084834_2567380.html
8.培训费管理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陕财办行〔2018〕29号)(二)各单位对确因履行岗位职责需要参加的、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或业务主管部门书面通知的收费培训,要按照从紧从严的原则,由单位分管领导书面批准,并由单位负责培训工作的部门公示后方可参加。 (三)参加收费培训相关费用开支,不得超过承办培训地所在省(区、市)省级机关培训费标准限额,凭据报销。报销时需提供培训审批单、培http://peixun.xjtu.edu.cn/info/1031/1045.htm
9.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2第35期(总期134期)在线培训课程二是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推动减轻市场主体经营负担。严格规范政府收费和罚款,进一步清理调整违反法定权限设定、过罚不当等不合理罚款事项;推动规范市政公用服务价外收费;着力规范金融服务收费;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严禁行业协会商会强制企业到特定机构检测、认证、培训等并获取利益分成;推动降低物流服务收费。三是进一步https://www.zzqyj.net/?list_89/1357.html
10.莲湖区教育局:如发现违法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请及时举报西安新闻网西安新闻网讯 10月11日,莲湖区教育局发出《关于校外培训致全区家长朋友的一封信》。信中说,确有校外培训需求的家长,应谨慎选择合法合规的校外培训机构。该区合规的校外培训机构均制作“莲湖区民办教育公示栏”,将办学资质、物价收费、教师资格、收退费制度、上课科目及时间、咨询投诉电话、安全制度、机构标志标识等https://www.xiancn.com/content/2023-10/11/content_6788256.htm
11.企业情况工作汇报精选20篇在教育收费上,通过吴江价格信息网、校园网、家校路路通等在开学前将教育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公示,使家长明白缴费;在医疗收费上,推进医疗服务收费全市统一软件系统建设,有效控制了医疗收费项目和药品顺加作价率,推进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一百种常用药平进平出,切实降低医疗费用。在米袋子、菜篮子工程上,充分发挥集贸市场电子https://www.ruiwen.com/gongzuohuibao/7032442.html
12.西安艺考培训机构名单及收费大全西安艺考培训机构名单及收费大全,西安艺考培训班,西安艺考培训机构简介,师苑教育重点开设音乐、播音、表演、编导、舞蹈、摄影专业,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并制定了一整套科学、系统的教学管理模式。 西安师苑艺考培训学校招生热线电话:17328528096 微信同号。 https://www.gdzz114.com/zx_pxzx/168552.html
13.2024西安艺考培训机构哪家好十大排名好的西安艺考培训机构有艺联传媒/艺鸣艺考/师苑艺考等,西安艺考集训学校十大排名不分先后(仅供参考),西安艺考培训学校费用一般为5000-20000元左右,不同的艺考专业,机构,时长等,所需要费用都是相差比较大的。http://www.xueyikao.com/xian/news/
14.西安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收费标准发布西安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收费标准发布 近日,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西安市教育局、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西安市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监管的通知》。按班型区分,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标准分别为:10人以下(含)班为45元/人·课时,10—35人(含)班为35元/人·课时,35人以上班为25元https://www.eol.cn/m/zhongkao/202201/t20220105_2199814.shtml
15.西安驾培科科长指导报考C1/C2照须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规定的培训学时对学员进行培训。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可以按照培训学时合理收取费用,可以是一次性收费,也可以是按学时收费,学时收费标准必须经物价部门核定或备案。 张广怀告诉记者,驾培中心要求各驾校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悬挂许可证件,并公示其培训类https://m.zyue.com/xueche/xczn/86012.html
16.渭南单招培训机构收费标准是什么?渭南单招培训机构收费标准是什么,渭南单招培训机构的收费一般在6000-15000元左右。这一收费范围涵盖了大多数知名的单招培训机构,如西安弘雅、博大教育等。具体的费用可能会因培训机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西安弘雅单招考试培训 快速咨询 单招培训学校的收费因素: https://m.youkee.com/news/53625.html
17.培训机构品牌大全培训机构知名品牌推荐品牌库→Maigoo品牌网4、收费要求 一是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60课时或3个月的费用;二是一律使用托管银行专属二维码进行选课及缴费,保存合规的消费凭证;三是严禁使用个人转帐(微信、支付宝)或现金等方式缴费。 5、制式合同 报名时,家长要提高维权意识,对照教育部和市场监管https://www.maigoo.com/news/540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