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既是生产力,又是营商环境,更是老百姓最基本的民生需求。近年来,宜君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坚持强监管、保安全、优服务、促发展,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努力探索平安建设工作新举措,按照“先服务、后执法”的工作思路,通过全员办案,整合资源优势,凝聚工作合力,强化平安法治思维,提高监管效能,守稳筑牢“五个安全”底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力维护县域市场经济秩序健康稳定。
严守底线,食品安全持续巩固
以巩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为抓手,高位推进食品安全工作。强化食品日常监管和风险防控,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监管体系,对全县食品经营主体进行全方位、拉网式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全覆盖;以校园食品、农村食品、保健食品为重点,持续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查扣违法食品1060公斤,销毁假冒伪劣食品药品336种,案值8.6万余元;创建“食品安全餐饮示范街”1个,“放心肉菜示范超市”2家。全面推行智慧化监管模式,实现食品源头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目前,全县学校食堂明厨亮灶覆盖率达100%。大力推行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让群众见证和参与食品安全监管,构建共建共治新局面。2021年全县共完成抽检414批次,总体合格率为98.7%。近年来,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2021年11月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再次顺利通过省级复核验收。
防控结合,药械治理循序推进
以深化“药品安全放心工程”为契机,推动药品安全水平再提升。修订印发了《宜君县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宜君县疫苗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扎实开展新冠疫苗流通使用环节、新冠病毒检验检测试剂、儿童化妆品、“十四运会”药品安全保障工作和风险排查、药源性兴奋剂及特殊药品销售违法违规行为等专项整治行动;强化陕西省药品安全综合监管业务系统应用,将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信息及时录入,形成监管大数据,充分运用企业“一企一档”监管档案研判化解监管风险;完善药品流通环节风险隐患排查、化解机制,加大对高风险药品的检查、抽查力度,有效维护全县药品市场经营秩序,促进全县医药行业规范有序发展,保障公众用药安全。2021年办理药品化妆品案件3起,罚款4万元。
突出重点,特种设备监管不遗余力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提升监管实效。创新特种设备安全网格化监管模式,形成“县特种设备安全网格化总图+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和各乡镇(街道)特种设备安全网格化点位图”责任体系,网格覆盖全县8个乡镇(街道)、50户重点监管企业。大力推行双重预防机制,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台账和责任清单,全面实施“一台一档”档案管理,实现动态监测,及时向重点领域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发送安全监察指令书,督促使用单位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实行挂图作战、逐个销号、细化措施、限时整改,已消除安全隐患13处。开展了县级压力容器、电梯等应急救援演练,有效防范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县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连续多年“零事故”。
保障有力,工业产品质量监管毫不松懈
筑牢屏障,消费环境安全常抓不懈
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全力打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把守护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作为服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重要使命,多措并举,精准发力,营造“消费安全放心、质量放心、价格放心、服务放心、维权放心”的消费安全环境;已成功创建县级放心消费单位17家,市级放心消费单位5家,省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1家。
以严防严控为“关键点”,营造安全消费环境。聚焦关键环节,持续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农贸市场、超市、餐饮单位等重点场所防控措施;设立进口冷链食品监管仓,实现与陕西省食品安全监管综合业务系统实施对接;及时纠正不明码标价、标价不规范等苗头性问题,从严从快从重查处各类借疫情防控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违法行为;组织重点人群核酸检测30轮;运用好“陕冷链”“陕非冷链”“陕药通”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保障了群众消费环境安全。
以解决消费者诉求为“着力点”,提升消费维权效能。发挥12315“畅通民意、解决维权”的平台作用,按时保质完成投诉举报处理工作,做到“有投必接,有接必果”。2021年共接到消费者网络平台、来电、来访、咨询、转办投诉举报482件,其中来访来电咨询388件,投诉举报94件,办结率、满意度均为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59万元。
任重道远自须奋勇向前,时不我待更要只争朝夕。2022年,宜君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委关于市场监管工作的具体要求,聚焦主责主业,立足“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守正创新,精准发力,为保障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