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必修一数学书电子版(九篇)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a在知识上: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b在能力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在情感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不完全归纳法,对此并不熟悉因此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的同项公式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同时,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较为陌生,因此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对于三中的高一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二、教法分析

针对高中生这一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学法指导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一)复习引入(二)新课探究(三)应用例解(四)反馈练习(五)归纳小结(六)布置作业,六个教学环节构成。

(一)复习引入:

1、从函数观点看,数列可看作是定义域为__________对应的一列函数值,从而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______。(n﹡;解析式)

通过练习1复习上节内容,为本节课用函数思想研究数列问题作准备。

2、小明目前会100个单词,他她打算从今天起不再背单词了,结果不知不觉地每天忘掉2个单词,那么在今后的五天内他的单词量逐日依次递减为:100,98,96,94,92①

3、小芳只会5个单词,他决定从今天起每天背记10个单词,那么在今后的五天内他的单词量逐日依次递增为5,10,15,20,25②

通过练习2和3引出两个具体的等差数列,初步认识等差数列的特征,为后面的概念学习建立基础,为学习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学生观察两个数列特点,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对问题的总结又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能力。

(二)新课探究

1、由引入自然的给出等差数列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强调:

①“从第二项起”满足条件;

②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

③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必须是同一个常数(强调“同一个常数”);

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由学生将等差数列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归纳出数学表达式:

an+范文1-an=d(n≥1)

同时为了配合概念的理解,我找了5组数列,由学生判断是否为等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找出公差。

1、9,8,7,6,5,4,……;√d=-1

2、0.70,0.71,0.72,0.73,0.74……;√d=0.01

3、0,0,0,0,0,0,……。;√d=0

4、1,2,3,2,3,4,……;×

5、1,0,1,0,1,……×

其中第一个数列公差<0,第二个数列公差>0,第三个数列公差=0

由此强调: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0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结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

过程与方法:应用已学知识和方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公式推导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通过探索得到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以及公式的灵活运用

【难点】两角差余弦公式的推导过程

预习自学案

一、知识链接

1、写出的三角函数线:

2、向量,的数量积,

①定义:

②坐标运算法则:

3、,,那么是否等于呢?

下面我们就探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二、教材导读

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思路

如图,建立单位圆o

(1)利用单位圆上的三角函数线

又om=ob+bm

=ob+cp

=oa_____+ap_____

=

从而得到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

如图,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a()

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b()

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p()

点t()

ab与pt关系如何?

(3)利用平面向量的知识

用表示向量,

=(,)=(,)

则。=

设与的夹角为

①当时:

从而得出

②当时显然此时已经不是向量的夹角,在范围内,是向量夹角的补角。我们设夹角为,则+=

此时=

2、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预习检测

1、利用余弦公式计算的值。

2、怎样求的值

你的疑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

例1.利用差角余弦公式求的值。

例2.已知,是第三象限角,求的值。

训练案

一、基础训练题

1、

2、

3、

二、综合题

--------------------------------------------------

教学目标

1.数列求和的综合应用

教学重难点

2.数列求和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典例分析

3.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7n-8,

(1)求{an}的通项公式

(2)求{|an|}的前n项和tn

4.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s100=145,则a1+a3+a5+…+a99=

5.已知方程(x2-2x+m)(x2-2x+n)=0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的等差数列,则|m-n|=

6.数列{an}是等差数列,且a1=2,a1+a2+a3=12

(2)令bn=anxn,求数列{bn}前n项和公式

7.四数中前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首末两项之和为21,中间两项之和为18,求此四个数

8.在等差数列{an}中,a1=20,前n项和为sn,且s10=s15,求当n为何值时,sn有最大值,并求出它的最大值

.已知数列{an},an∈n,sn=(an+2)2

(1)求证{an}是等差数列

(2)若bn=an-30,求数列{bn}前n项的最小值

0.已知f(x)=x2-2(n+1)x+n2+5n-7(n∈n)

(1)设f(x)的图象的顶点的横坐标构成数列{an},求证数列{an}是等差数列

(2设f(x)的图象的顶点到x轴的距离构成数列{dn},求数列{dn}的前n项和sn.

11.购买一件售价为5000元的商品,采用分期付款的办法,每期付款数相同,购买后1个月第1次付款,再过1个月第2次付款,如此下去,共付款5次后还清,如果按月利率0.8%,每月利息按复利计算(上月利息要计入下月本金),那么每期应付款多少?(精确到1元)

函数关系式是f(t)=

g(t)=-t/3+109/3(0≤t≤100)

求这种商品的日销售额的最大值

注:对于分段函数型的应用题,应注意对变量x的取值区间的讨论;求函数的最大值,应分别求出函数在各段中的最大值,通过比较,确定最大值。

一、教材分析

1、《指数函数》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指数函数》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函数”的第六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指数》一节内容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指数和函数的概念等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对数、对数函数尤其是利用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来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打下坚实的概念和图象基础,又因为《指数函数》是进入高中以后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系统研究的函数,对高中阶段研究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完整的函数知识,初步培养函数的应用意识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所以《指数函数》不仅是本章《函数》的重点内容,也是高中学段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此外,《指数函数》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体现在细胞分裂、贷款利率的计算和考古中的年代测算等方面,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内容的特点之一是概念性强,特点之二是凸显了数学图形在研究函数性质时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通过初中学段的学习和高中对集合、函数等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对函数和图象的关系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认知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知识维度:对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最简单的函数概念和性质已有了初步认识,能够从初中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函数初步转化到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来认识函数。

技能维度:学生对采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象的方法已基本掌握,能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做好准备。

素质维度: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已有一定的体会,已初步了解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鉴于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的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知识目标:①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②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③能初步利用指数函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①渗透数形结合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②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类比、猜测、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教学互动促进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③领会数学科学的应用价值。

(4)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5)教学难点: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与底数a的关系。

突破难点的关键:寻找新知生长点,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图象,利用数形结合来扫清障碍。

二、教法设计

由于《指数函数》这节课的特殊地位,在本节课的教法设计中,我力图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达到不仅使学生初步理解并能简单应用指数函数的知识,更期望能引领学生掌握研究初等函数图象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今后研究其它的函数做好准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我根据自己对“诱思探究”教学模式和“情景式”教学模式的认识,将二者结合起来,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

1、创设问题情景。按照指数函数的在生活中的实际背景给出两个实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顺利引入课题,而这两个例子又恰好为研究指数函数中底数大于1和底数大于0小于1的图象做好了准备。

2、强化“指数函数”概念。引导学生结合指数的有关概念来归纳出指数函数的定义,并向学生指出指数函数的形式特点,请学生思考对于底数a是否需要限制,如不限制会有什么问题出现,这样避免了学生对于底数a范围分类的不清楚,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图象做了“分类讨论”的铺垫。

3、突出图象的作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图形始终使我们需要借助的重要辅助手段。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数离形时少直观,形离数时难入微”,而在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时,更是直接由图象观察得出性质,因此图象发挥了主要的作用。

教师活动:①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归纳,完成对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方法的归纳;②布置课后及拓展作业

学生活动:完成对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的课内小结并通过课后作业进一步深化学习目标,有能力的同学完成网上调研并在下节课与同学交流我国在利用14c进行考古所取得的成果。

设计意图:教师在本环节引导学生对指数函数的知识进行梳理,深化知识与技能目标,并通过作业实现目标的巩固。

5、板书设计

考虑到板书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功能,本节课我设计了由三个板块构成的板书,板面分配比例为2:1:1,第一大板块包含了两部分,一是指数函数的定义,二是课前准备的画有坐标系和表格的小黑板;第二板块书写了例1和例2的第一问;第三板块由学生完成例2的后两问、练习和课堂小结组成。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及时有效能调动课堂的气氛、感染学生的情绪,对课堂教学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将教学评价将贯穿于本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中。例如情景导入的表达式评价、回忆指数知识的记忆评价、得出指数函数概念的归纳评价、作图时的准确性评价、解题时的规范性评价、小结时的表述性评价等。在学生交流、讨论、探究等环节注意启发学生完成知识互评、能力互评,通过多种评价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在轻松融洽的课堂评价氛围中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和学习任务。

教学准备

解三角形及应用举例

一。基础知识精讲

掌握三角形有关的定理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的边和角);

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问题:

(1)已知三边,求三角;(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变形形式,利用三角公式解一些有关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问题。

二。问题讨论

思维点拨: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问题,用正弦定理解,但需注意解的情况的讨论。

思维点拨::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应灵活运用正、余弦定理。在求值时,要利用三角函数的有关性质。

例6:在某海滨城市附近海面有一台风,据检测,当前台

风中心位于城市o(如图)的东偏南方向

300km的海面p处,并以20km/h的速度向西偏北的

方向移动,台风侵袭的范围为圆形区域,当前半径为60km,

并以10km/h的速度不断增加,问几小时后该城市开始受到

台风的侵袭。

一。小结:

1、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问题: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的边和角);2。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问题:

3、边角互化是解三角形问题常用的手段。

三。作业:p80闯关训练

1、数列求和的综合应用

2、数列求和的综合应用

3、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7n-8,

(1)求{an}的通项公式

(2)求{|an|}的前n项和tn

4、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s100=145,则a1+a3+a5+…+a99=

5、已知方程(x2-2x+m)(x2-2x+n)=0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的等差数列,则|m-n|=

6、数列{an}是等差数列,且a1=2,a1+a2+a3=12

(2)令bn=anxn,求数列{bn}前n项和公式

7、四数中前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首末两项之和为21,中间两项之和为18,求此四个数

8、在等差数列{an}中,a1=20,前n项和为sn,且s10=s15,求当n为何值时,sn有最大值,并求出它的最大值

。已知数列{an},an∈n,sn=(an+2)2

(1)求证{an}是等差数列

(2)若bn=an-30,求数列{bn}前n项的最小值

0、已知f(x)=x2-2(n+1)x+n2+5n-7(n∈n)

(1)设f(x)的图象的顶点的横坐标构成数列{an},求证数列{an}是等差数列

11。购买一件售价为5000元的商品,采用分期付款的办法,每期付款数相同,购买后1个月第1次付款,再过1个月第2次付款,如此下去,共付款5次后还清,如果按月利率0.8%,每月利息按复利计算(上月利息要计入下月本金),那么每期应付款多少?(精确到1元)

注:对于分段函数型的应用题,应注意对变量x的取值区间的讨论;求函数的最大值,应分别求出函数在各段中的最大值,通过比较,确定最大值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应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由此可见,要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使自己进入数学的广阔天地中去。

进一步熟悉正、余弦定理内容,能熟练运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解答有关问题,如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证明三角形中的三角恒等式。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定理。

教学难点:应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关系的相互转化。

一、复习准备:

1、写出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推论等公式。

2、讨论各公式所求解的三角形类型。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三角形的解的讨论:

①出示例1: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

分两组练习→讨论:解的个数情况为何会发生变化?

②用如下图示分析解的情况。(a为锐角时)

②练习: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判断三角形的解的情况。

2、教学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活用:

①出示例2:在△abc中,已知sina∶sinb∶sinc=6∶5∶4,求最大角的余弦。

分析:已知条件可以如何转化?→引入参数k,设三边后利用余弦定理求角。

②出示例3:在δabc中,已知a=7,b=10,c=6,判断三角形的类型。

分析:由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可以判别?→求最大角余弦,由符号进行判断

③出示例4:已知△abc中,,试判断△abc的形状。

分析:如何将边角关系中的边化为角?→再思考:又如何将角化为边?

3、小结:三角形解的情况的讨论;判断三角形类型;边角关系如何互化。

三、巩固练习:

3、作业:教材p11b组1、2题。

1、棱柱

棱柱的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棱柱的性质

(1)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2)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3)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对角面)是平行四边形

2、棱锥

棱锥的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棱锥的性质:

(1)侧棱交于一点。侧面都是三角形

(2)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是相似的多边形。且其面积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远棱锥高的比的平方

3、正棱锥

正棱锥的定义:如果一个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内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正棱锥的性质:

(1)各侧棱交于一点且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2)多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a、相邻两侧棱互相垂直的正三棱锥,由三垂线定理可得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b、四面体中有三对异面直线,若有两对互相垂直,则可得第三对也互相垂直。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THE END
1.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全一册,共29套).doc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全一册,共29套).doc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PAGE288/NUMPAGES288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集合 1.1.1集合及其表示方法 第1课时集合 必备知识基础练 1.下列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A.0∈N B.π∈Q C.2∈Q D.-https://m.book118.com/html/2024/1030/8072123103006140.shtm
2.人教B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一《课本一例题课后一习题》简介:(课本一例题课后一习题)-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B版(2019)必修第一册,排版工整,解答完整,欢迎老师和同学们下载使用! 2023/11/30 20:48更新中1394次浏览229次下载2023年,全国,数学,人教B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料名称 更新时间价格下载量操作 https://www.zxxk.com/docpack/3136367.html
3.人教版高一必修第一册数学(B版)电子课本电子课本网提供人教版高一必修 第一册数学(B版)电子课本导航,普通高中教科书,目录: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集合 1.1.1集合及其表http://www.dzkbw.com/books/rjb/shuxue/gzbbx1/
4.人教版(B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一册电子课本51教学网人教版(B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一册 电子课本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集合 1.1.1集合及其表示方法 1.1.2集合的基本关系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1.2 常用逻辑用语 1.2.1命题与量词 1.2.2 全称量词命题与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 1.2.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https://www.51jiaoxue.cn/post/1791.html
5.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电子课本(新教材PDF版)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人教B版新教材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电子课本,预习课本可以够帮助同学们夯实数学基础,提高数学知识储备,下面就是人教B版新教材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电子课本全部内容。 如需全套高中PDF版电子课本,请关注公众号“高中生学习方法”(ID: gzsxxff)回复:“电子课本” https://m.sohu.com/a/552279875_121309973/?pvid=000115_3w_a
6.北师大版高一数学必修一视频教学设计,高一数学必修二北师大版电子新的北师大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第一册P24 教学内容和P25有多少,练一练二。如何参加高一数学第二册20分钟公开课北师大版如何参加高一数学第二册20分钟公开课北师大版步骤如下:1 .准备充分:首先认真看公开课视频,梳理重点、难点、错误,定/10。 http://www.qiatong.com/yy/shwd/47329.html
7.电子课本教材新版人教部编版高中数学(2019B版)必修第一册电子课本教材|新版人教部编版高中数学(2019B版)必修第一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JAG1UJA0516U2DN.html
8.地理中考复习每天五道题40:撒哈拉以南非洲如果您需要初中地理同步教学和中考复习课件、习题等资源,请加微信号:13624387634。 初中地理资源: 七年级地理 2022年中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4件套(背题清单 课件 训练 学案 )合集 2022年中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3件套(背题清单 课件 训练 )合集 https://www.360doc.cn/article/15264454_1120377907.html
9.大学数学课本电子版文章浏览阅读4.6k次。▼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B版)精讲+资料下载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B版)精讲+资料下载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5~选修1-9 电子课本总汇高中数学必修1-5课程教学资源汇编↓人教版高中数学学生用书→电子课本▼上册共12本下册点击放大文件包预览▼↓下https://blog.csdn.net/weixin_39915081/article/details/111326494
10.版必修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一必修1一数学B版课本》摘要书图书 > 中小学教辅 > 高一 >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B版必修 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一必修1一数学B版课本 塬水图书专营店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B版必修 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一 京东价 ¥ 促销 展开促销 配送至 --请选择-- 支持https://item.jd.com/70363270267.html
11.新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课本教材目录通过 新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课本教材目录 ,能够清楚知道新人教B版高中数学 必修第一册 课本上的知识脉络,能够帮助同学们构建知识框架,找到更加正确的学习方法,下面就http://www.e4221.com/keben/6391.html
12.新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四册电子课本2024高清PDF电子版这是一份高中素材专区数学文字资料高清电子本课,义务教育PDF电子版用书,本文档采用了目前市面主流、最新完整版电子课本电子教材,适用于广大家长、老师,欢迎下载免费使用。 人教版课标(B版)数学高中电子课本高清PDF电子版[共26份] 新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电子课本2024高清PDF电子版 https://www.51jiaoxi.com/doc-5681955.html
13.高一数学课本人教版一道课本习题的加强 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二册(上)P11第2题的第1问是这样的:已知x,y都是正数,求证y/x+x/y≥2(1).本文将(1)式作如下加强:已知a,b都是正数,则a/b+b/a≥2+4(a-b)2/(a+b)2(2).作者:范花妹 秦庆雄 Fan Huamei Qin Qingx 小学、初中、高中电子课本大https://www.unjs.com/h/b/141898.html
14.最新浙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二年级科学下册 二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五·四学制)二年级语文下册(旧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旧版)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二年级英语上册(新起点) 二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 二年级音乐下册(简谱) 二年级科学第四册(04生活与科技)赞助商链接 二年级数学电子课本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https://www.360docs.net/doc/5c1303754.html
15.高二老师看过来!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第二册和第三册教学进度安排新人教版高中数学五本书全套PPT课件(滕州一中精品校本课件)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全套精品PPT课件推荐之港尾中学校本课件重磅!高中数学五本书、三个版本的全套同步培优材料重磅!新人教版高中数学五本书必修第一册、第二册、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全套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3.高中数学选修第二册电子课本 重磅https://a.xue86.com/49674.html
16.数学B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参考答案电子画册书刊杂志制作数学B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2022-5-11|云展网期刊杂志制作产品说明书其他数学B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参考答案 高中新教材同步导练案·数学 B·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答案 :(1)AA→1 ,A1→A ,BB→1 ,B1→B ,CC→1 ,C1→C,DD→1 ,D1→D https://www.yunzhan365.com/basic/1-8/63546465.html
17.新教材人教B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全册书各章节课时练习题及1、人教B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全册练习题文档中含有大量可修改的数学公式,在网页中显示可能会出现位置错误等情况,下载后均可正常显示、编辑。第一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2-1.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2-1.1.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2-1.1.2空间向量基本定理.-9-1.1.3空间向量的坐标与空间直角坐标系.-17-1.2空间向量在立体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7896696.html
18.小学初中高中电子课本+教师教学用书3100+电子课本百度网盘六年级上册地理鲁教版电子课本.pdf 六年级下册地理鲁教版电子课本.pdf 七年级上册地理鲁教版电子课本.pdf 七年级下册地理鲁教版电子课本.pdf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地理图册.pdf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电子课本.pdf 八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地理图册.pdf 七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地理图册.pdf 七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电http://www.xhsnzs.com/24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