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是全国高中生学习的一门学科。高中数学主要分为代数和几何两大部分。具体包括:《集合与函数》、《三角函数》、《不等式》、《数列》、《复数》、《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等部分。
高中数学主要分为代数和几何两大部分。代数主要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三角函数;几何又分为平面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两大部分。
人教版高中数学一共有几册人教版高中教材新课标必修课本9科共32本,各科数目不同。
具体如下:
语文:必修5本;数学:必修5本;英语:必须5本。
物理:必修2本;化学:必修2本;生物:必修3本。
政治:必修4本;历史:必修3本;地理:必修3本。
数学:A版有13本和B版有14本数学:
一、A版数学:1-1(选修)A版数学、1-2(选修)A版数学、2-1(选修)A版数学、2-2(选修)A版数学、2-3(选修)A版数学、3-1(选修)A版数学史选讲数学、3-4(选修)A版对称与群数学、4-1(选修)A版几何证明选讲数学等。
二、B版数学:1-1(选修)B版数学、1-2(选修)B版数学、2-1(选修)B版数学、2-2(选修)B版数学、2-3(选修)B版数学、3-1(选修)B版对称与群数学、3-4(选修)B版数学史选讲数学、4-1(选修)B版几何证明选讲数学、4-2(选修)B版矩阵与变换数学等。
数学尽管难,但也不是不可能学好,只要坚持踏踏实实地去学,独立思考,掌握数学思维与方法,其实学好数学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困难。
数学首先上课要认真听,课前预习是少不了的,这样才能更好地跟住老师的讲课思路,但光能上课听懂还不够,这样根本学不会数学,做到这一点才是刚刚起步。
其次,数学听会了要做题,提高训练才能掌握新知识,学会新课程。高中数学比较难,攻坚战是一点点打响的,难关需要慢慢攻克。最后是总结错题,即使改错,不断提高,犯错在所难免,改了就能进步,这也是学好数学提高成绩的一步。
必修两本,选择性必修三本。必修第一册主要是集合与逻辑,一元二次与不等式,函数性质与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第二册主要是平面向量,复数,立几,统计概率,选择性必修1是空间向量与立几,直线和圆,圆锥曲线,选择性必修2主要是数列与导数,选择性必修3主要是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分布,成对数据。
内容如下:
语文、数学、英语:5本
地理:3本
历史:3本
物理:2本
化学:2本
生物:3本
政治:4本
必修课程是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发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必修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保证社会和国家对其成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其优势体现在高效率地传授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合理的、较宽广的、系统的知识结构。
大学必修课如:数学必修,哲学必修,而选修则是品德教育。
虽说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之分,但大学讲师仍然会将必修与选修的书讲完,且学生需要获得一定的分数才能通过,所以都要有所掌握。
新高考【变难】了。
其实很多的因素在影响着高考的趋势,高考形式的不断革新,也是越来越难的根本。下面这3点因素,是直接导致高考变难的原因。
第一,高考不是为高中老师教学服务的,而是为高校选拔学生服务的。
早在2014年公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就明确规定了高考内容改革的方向是“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察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高考选拔的人才,是这类学生。
因为我们现在的高等教育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上大学已经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了,只要你愿意接受高等教育,高考考150分,也有大学可以上,上大学已经不是问题,国家需要的是那些通过高考,选拔更加优秀的大学生,进入更好的大学进行培养,对大学生进行明确的分层,适合哪个层次去哪个层次。
所以题目要难,是为那些考“双一流”大学的学生设计的,是为了选拔这些学生,其他学生感觉到难,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也就是说,命题组不再是单纯为了考验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成果,而是在选拔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高考题目越接近生活,越有深度有难度,就会有一批实力强,知识储备颇多的人才被选出,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第三,高考赋分制度,也决定了高考题的难度。
从现实看,这也是赋分制度下的必然选择!新高考有多种组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选科,选择不同组合的学生,有可能会报考同一大学、同一专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平衡学科试题难度大小带来的不公平,所以新高考实行赋分模式。
这种赋分模式下,题目越难,越有利于选拔,而且还可以减少很多其他问题,尤其是理科,选拔出来就应该是理性思维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学生,而这类学生高考能考多少分,自己都是很有数的,如果题目变简单了,赋分变少了,这对于他们公平吗?所以,提升难度,降低原始分,这是更好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