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颁布后,教育部在2018年8月份明确提出:2019年或2020年,将逐步在高一年级新生中开始实行新课程、使用新教材。小编整理了2020高考大纲内容新变化的内容,仅供大家参考。
2020高考大纲内容新变化的内容
01
2020高考新背景
新时代高考的命题与答题
02
2020高考新标准
新课标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存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于涵,在《中国高教研究》2018年第3期撰文,就“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全面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不断提升考试质量等发表重要意见。这些意见对把握2020年高考命题趋向、指导复习备考,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主要任务是修订考试大纲;“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卷管理”,为了解决目前各地反映的评卷标准和细则地区差异性大,同卷不同标影响全国卷客观性、公正性的问题;“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说明全国卷的适用范围将进一步增加。今年高考刚刚结束的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这个文件就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综合推进新课程、新高考改革,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这也是新世纪以来国家层面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纲领性文件。目前我国的高考分两种情况,全国卷地区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省级组织实施;独立命题地区是省级命题、省级组织实施。
因为目前东中西部各省份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还比较大,各地考生人数差距更大。结果很可能是全部使用全国卷,但增加全国卷的套数,甚至会出现全国4卷、5卷。由此不难看出,相对2017、2018、2019年,2020年的高考大纲将有重大修订,最新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肯定会在高考试题中体现出来!因为“课标”是指导高中教学和考试的最核心文件,被称为高中教、考、学的“根本大法”,在高考中的地位高于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03
2020高考新方向
新课标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高中课程之中,主要新充实和强化了五个方面。一是强调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在思想政治“政治与法治”部分,要求学生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重要性。
二是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思想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部分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转化的意义等。
三是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语文、历史、外语等课标中,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够在跨文化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坚守中国文化立场。
四是强调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在地理、生物、化学等课标中,要求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五是强调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数学等课标中要求学生学习了解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等内容,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创意设计能力,感悟和弘扬劳模精神。
主要有以下3个特点。
一是内容更全。在“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记》等文化经典著作,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
二是分量更多。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
04
2020高考新热点
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包括四个方面,即:
1.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增进语文学养,努力学会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文字。
2.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在发展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推进思维机制的发展,提高思辨能力,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3.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在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以及在生活中,坚持对美的追求,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数学核心素养
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共六项三大类。
1.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
2.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数学抽象与直观想象体现了数学的一般特性)。
3.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的思维过程。
4.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逻辑推理与数学运算体现了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5.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
1.通过由具体的实例概括一般性结论,看学生能否在综合的情境中学会抽象出数学问题,并在得到数学结论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命题,以此考查数学抽象素养。
2.通过提出问题和论证命题的过程,看学生能否选择合适的论证方法和途径予以证明,并能用准确、严谨的数学语言表述论证过程,以此考查逻辑推理素养。
3.通过实际应用问题的处理,看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晰、准确地表达数学建模的过程和结果,以此考查数学建模素养。
4.通过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观察以及图形与数量关系的分析,通过想象对复杂的数学问题进行直观表达,看学生能否运用图形和空间想象思考问题,感悟事物的本质,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此考查直观想象素养。
5.通过各类数学问题特别是综合性问题的处理,看学生能否做到明确运算对象,分析运算条件,选择运算法则,把握运算方向,设计运算程序,获取运算结果,以此考查数学运算素养。
6.通过对概率与统计问题中大量数据的分析和加工,看学生能否获得数据提供的信息及其所呈现的规律,进而分析随机现象的本质特征,发现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以此考查数据分析素养。
英语核心素养
由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这四大要素构成。1.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的能力。
(过去只提听、说、读、写,现在多了一个“看”。这里的“看”在英文里对应的单词是viewing,通常指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理解语篇的意义。理解这类语篇除需要使用传统的文本阅读技能外,还需要观察图表中的信息、理解符号和动画的意义)。2.文化品格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文化意识、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3.思维品质是学生通过英语学科的学习而得到的心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