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由淮阴师范学院主办,传媒学院承办的第二届“邂逅醉美运河踏浪最美青春”两岸大学生运河文化体验营活动在淮师长江路校区图书馆多功能厅正式启动。活动旨在让两岸大学生充分领略博大精深的运河文化,展示青年学生的青春活力和风采,进一步增进了解、加深友谊。
出席开营仪式的领导嘉宾有:淮阴师范学院副校长韩同友、淮安市台办副调研员张士标、台中科技大学应用中文系主任洪锦淳、台中科技大学应用中文系副教授黄丽娟、台中科技大学应用中文系副教授吴惠珍。淮阴师范学院传媒学院院长史晖主持开营仪式。来自台湾东吴大学、义守大学、玄奘大学、台中科技大学四所高校的20名大学生以及传媒学院近70名师生代表参加开营仪式。
淮上论古今,两岸共此时。去年暑期,淮阴师范学院与台湾高校通过首届文化体验营开展密切交流。五分钟短视频,回顾了2018年体验营的精彩画面,重温美好记忆,让人期待2019更加精彩。
韩同友致欢迎辞。他对台湾友客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从地理优势、历史沿革、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师资队伍、杰出校友、对外交流等方面向台湾师生详细介绍了淮阴师范学院近年来的发展情况,高度肯定积极搭建体验营平台促进淮台双向交流的重要意义,并展望共同愿景。
洪锦淳致答谢词。她表示,自己读书时曾在课本上领略到淮阴一带的人杰地灵。当踏上古人曾经走过的地方,对话历史,亲切感油然而生。她向淮阴师范学院师生热情温馨的接待表示感谢。她期待感悟淮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台湾师生满载人情与文化而归。
淮阴师范学院学生刘凌玲与台湾东吴大学学生黄子豪作为学生代表分别发言。他们表示会珍惜此次宝贵机会,在生活上相互照顾,在学业上相互沟通,在思想上相互交流,共同展现携手同心的青春风采。
与会嘉宾与体验营全体营员在图书馆前合影留念。
02
接机
淮阴师范学院传媒学院陈岩老师带领传媒学院6位志愿者前往南京禄口机场迎接来自台湾的师生。
据了解,参加交流的台湾高校有台中科技大学、东吴大学、玄奘大学、义守大学等。
03
扎染、汉服文化体验
6月26日,“邂逅醉美运河踏浪最美青春”非遗文化体验活动开启,内容包括学习传统扎染技艺、汉服礼仪体验等。
学扎染,异彩绽放夺天工
扎染,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是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钱敏老师的蓝染工作室受邀为体验营师生上了一堂独具民族风情的扎染课程。
用线、玻璃圆球、木条、木夹在织物打绞成结,进行高温染煮、冷却固色、沥干晾晒,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形成特有图案。染好的布料晕色丰富,变化自然。由于扎染力度、扎染方式、布料软硬程度的不同,导致图案颜色深浅、形状都会大相径庭,所以很难会有两幅一模一样的扎染作品。
染
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天马行空,在指尖晕出扎染之美,为自己能扎染出独一无二的作品而感到高兴与激动,这是机械印染、流水工艺无法取代的魅力所在,也是扎染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智慧结晶所在。
来自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的校园春秋协会为师生带来汉代服饰文化和汉代礼仪课程,传授中国古代社会的习俗、等级、仪礼。现场学生们亲自体验了汉服,同时,春秋协会也邀请学生上前互动,亲自示范有关的礼仪和动作。汉舞《司花令》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襦裙、袄裙、曲裾、半臂、襕衫等都是汉服的常见款式;汉礼要求身体肃立,双手合抱,左手在前,手心向内,俯身推手间尽显礼仪之道;汉代投壶既是礼仪,又是游戏,不仅继承了射礼的仪节,还继承了射礼正己修身的礼仪。
04
运河文化讲座
著名文史专家、淮安市政协原副主席荀德麟的《“运河之都”的形成、嬗替与文化特征》专题报告,南船北马,奠定了淮安是南北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也决定了淮安运河崎岖坎坷的命运。报告阐述了大运河的历史变迁,以及“发展—长期繁荣—衰变—繁荣—严重破坏—发展”的沧桑变化,从运河嬗变的脉络,彰显出南北分界线上的横向文化交流、大运河枢纽的纵向文化交融、三淮城市带的文化同一性,引导学生系统地解读了淮安市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