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智慧平台教育范文

序论:在您撰写中小学智慧平台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词汇与句法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1.引言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是“以就业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培养高级应用性技术型人才。其英语教学应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既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更应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关日常和涉外业务工作的交际能力。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就是为检测高职高专和成人高专学生是否达到所规定的教学要求而设置的考试。该考试以《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简称《基本要求》)为依据,既测试语言知识,也着重测试语言技能,既测试一般性语言内容,也测试与涉外业务有关的内容,并侧重后者,实用性内容约占60%。

2.题型介绍

考试方式为笔试,包括五个部分: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翻译(英译汉和汉译英)和写作。考试范围为《基本要求》所规定的全部内容。

根据多年来语法结构题测试的情况分析,该部分通常测试学生对非谓语动词、复合句、时态、语态和虚拟语气等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3.试题分析

本文收集了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的10套A级真题,就其中的句法结构、语法、词汇及词形变化进行分类。从10套题中可以看出历年真题中VocabularyandStructure的基本规律。SectionA和SectionB各10题,共20个题。涉及的语法项目共9个大项:非谓语动词、时态、语态、词性、从句、比较级和最高级、虚拟、倒装、词形变化。这9个大项包括以下28个小项:动词不定式、ing形式、过去分词;一般现在时、现在完成时、一般过去时、过去完成时、一般将来时、将来完成时;被动语态;介词、代词、连词、疑问词;名词性从句、形容词性从句、副词性从句;比较级;条件句和非条件句中的虚拟语气;部分倒装;动词变为名词、动词变为形容词、名词变为动词、名词变为形容词、形容词变为动词、形容词变为副词、形容词变为名词。

涉及面从高到低依次为:2009年6月(18项)、2008年12月(17项)、2006年6月(16项)、2005年12月(16项)、2005年6月(16项)、2005年1月(16项)、2008年6月(15项)、2007年12月(15项)、2007年6月(15项)、2006年12月(13项)。

涉及面最多的是2009年6月,最少的是2006年12月。其中,2008年6月、2006年12月、2006年6月和2005年1月的试题在所考查的语法点的分布上有失平衡。例如,2008年6月涉及非谓语动词有7题,而时态只有2题,且均为一般现在时,从句只涉及2题,比较级未涉及。2006年12月涉及非谓语动词有7题,时态只涉及1题,比较级未涉及,虚拟语气有3题,词形变化的分布也不均衡,总共4题中动词变为名词占2题。2006年6月非谓语动词只有2题,均为ing形式,被动语态有2题,比较级有2题,状语从句有2题,总共4题词形变化中动词变为名词占2题。2005年1月最为突出的是3题虚拟语气全部都是条件虚拟语气。

涉及次数的多少依次排列为:非谓语动词(53次)、词形变化(36次)、从句(27次)、时态(22次)、词性(22次)、虚拟语气(16次)、比较级(9次)、被动语态(9次)、倒装(6次)、强调(0次)。其中,最高级、强调句和完全倒装未涉及。非谓语动词中涉及次数最多的是ing形式(25次),其他是过去分词(19次)、不定式(9次)。时态中涉及次数最多的是现在完成时(8次),其他是将来完成时(5次)、一般现在时(3次)、一般过去时、过去完成时和一般将来时各2次。条件句和非条件句中的虚拟语气各8次。从句的次数是副词性从句(12次)、名词性从句(9次)、形容词性从句(6次)。词形变化的次数为动词变名词(11次)、形容词变副词(9次)、名词变形容词(8次)、动词变形容词(4次)、形容词变动词(3次)、名词变动词和形容词变名词各1次。

综上所述,非谓语动词形式、现在完成时、虚拟语气、从句、动词变名词、形容词变副词和名词变形容词是该部分的考点。

另外,10套真题中该部分试题的主要语法特征如下:

(1)ing形式

①ing形式主要出现在介词后,这点不难掌握,应该容易得分。例如,AllanislookingforwardtomeetinghisAmericanpartneratthetradefair(08年12).但是,需要辨别一些比较特殊的介词,例如:like,toworth等。

②在一些动词后必须用ing形式,例如consider,spend等,而一些动词后既可以用ing形式,也可以用不定式,例如regret,remember等,但二者的含义不同,应仔细辨别:Irememberseeingyousomewherebefore,butIcan’ttell...(07年12).Itcostheralotofmoney,butshedoesn’tregretspendingayear...(05年12).

③ing形式充当状语的用法比较复杂,涉及一般式、完成式和否定式等。例如,Lookingupattheclockonthewall,thesecretaryfound...(07年12).

Havingfailedtofindtheproperjob,hedecidedtogiveupjob-hunting...(06年12).

Notknowinghowtodealwith...,Martinhadtoaskhisbrotherforhelp(05年6).

(2)过去分词

①过去分词主要考查的是充当状语,只涉及一般式,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过去分词+by...;省略从句中的主语及be的适当形式等。例如:

Impressedbytheyoungman’s...,theyofferedhimajobintheirfirm(06年12).WhenfirstintroducedtoEurope,tomatowasthoughttobe...(07年12).

②过去分词充当定语,主要是后置定语,且多为一般式。例如,ThefirsttextbookwrittenforteachingEnglish...cameout...(07年12)

(5)被动语态主要考查的是一般过去时和情态动词后的被动语态。

(6)代词主要考查的是形式主语it;another和theother的区别;

neither,either,none等不定代词。

(7)定语从句除了考查一般的who,which,where,when等关系代词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介词+关系代词;whose;as;名词+of+关系代词。

(8)状语从句除了常用的引导词以外,需要注意as;incase;every/eachtime等。尤其要注意的是as表示转折的时候,句子要倒装。

(9)条件句中的虚拟语气主要考查的是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既可能是主句也可能是从句的谓语表达法。非条件句中的虚拟语气主要涉及一些表示建议的词,例如suggest;recommend;require;demand;otherwise/or等。还有,一些特殊句型,例如Itishightimethat...;Itisdesirable/important/necessarythat...;wouldrather...than...等。需要注意的是Itisdesirable/important/necessarythat...句型中,虚拟语气用动词的过去式。

(10)倒装多次涉及的是notuntil,另外要注意的是Only...;onnooccasion;省略if的虚拟语气等。

4.对英语教学的建议

(1)虽然学生在中学就已经学过这些语法知识,但是可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掌握得不牢固。由翟象俊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教材《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中每个单元都有语法复习板块,所有的考点都包含其中。虽然语法复习内容简洁,但是非常实用。而且,这些语法知识的运用分布在《综合练习册》的每个单元的ExercisesforPRETCO中。教师应该以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为契机,重视语法复习板块的学习。

(3)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工具性动机比较强,主要是为了通过各种考试,取得证书,增加就业的竞争力。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参加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积极性,认真总结历年的试题,将各个语法点进行归纳,展示给学生,将同一语法内容的不同试题归纳在一起,进行系统学习,发挥考试对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

(4)教师进行示范以后,可以尝试让学生个人或小组进行归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减少语法学习的枯燥性。

参考文献:

记者: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在此阶段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哪些挑战?

苏春海:“十二五”期间,我省教育信息化建设以“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以及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到位

目前,全省中小学的生机比超过6:1,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校均计算机拥有量每年以11%的速度递增。全省所有高校、98.6%的普通高中、96.9%的初中、90.5%的小学建成了数字校园,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77.1%以上的高校建成覆盖部分校园的无线网络。江苏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覆盖全省所有高校、13个省辖市、102个县(市、区)和所有乡镇以上中心校,并和全省所有市、县(市、区)教育城域网实现高速互联。

2.管理平台、资源平台和网络空间建设成效显著

3.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幅提升

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开展网络管理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网上培训,每年通过网络注册培训教师超过10万人次。网络备课、授课、教研、学生和学校管理已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常态。我省教师在全国多媒体大赛、信息技术创新大赛等竞赛中表现优异,中职组在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实现五连冠。2015年5月,我省以“智慧教育点亮未来”为主题参加了全国教育信息化应用展览,展示江苏省教育信息化成果,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联合国教科文总干事博科娃的好评,并获得展会四项大奖中的三项,两项排名第一。

4.教育信息化统筹推进力度持续加大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和《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统筹推进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省教育厅建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工作。成立江苏教育信息化产教联盟和江苏教育信息化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各级财政努力加大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优质资源建设。

记者:为积极推进智慧教育建设,江苏省于2015年率先在全国以省政府名义颁布《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请您就此解读下智慧教育内涵以及其重点建设内容。

苏春海: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是信息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抉择和必由路径。智慧教育以“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数字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式、提升管理水平,全面建成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智慧校园建设,整合优化教育管理应用系统,集成推送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文化建设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着力构建社会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广泛开展城乡社区远程教育,推动构建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

我省智慧教育重点任务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建设工程:

1.实施智慧教育环境提升工程

(1)建设智慧校园。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创新应用,建设覆盖学校日常运行各个环节的高速有线、无线网络及各种智能信息终端,建立电子身份及统一认证系统,构建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学习、管理评价、家校沟通、学校安全管理等一体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全面使用或对接国家核心系统、省级通用系统,建成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各类特色系统,实现对学校师生、教育教学、科研、资产等的智能化管理。

(2)提升“宽带网络校校通”水平。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省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的服务性能,省、市、县、校四级教育网络实现高速互联。

(3)打造省级智慧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为全省智慧教育提供性能良好、服务便捷的资源服务和信息服务基础平台及网络运行环境。省、市、县、校平台分级管理、互联互通,保证运行安全、服务及时、应用有效。

2.实施智慧教育资源共享工程

整合推送苏派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省智慧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通过多种方式推送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采取汇聚、自建、共建、引进、购买等形式,建设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社会教育、教师教育的课程资源和自主学习资源,建成一批能够体现江苏特色的精品数字化课程资源。制定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标准、规范和质量评价办法。

3.实施智慧教育应用融合工程

(1)探索智慧教学新模式。开展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试点,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中小学“e学习”试点基础上建立智慧课堂示范点,开展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电子书包等新型教学模式和新型载体的试点示范应用。基于教育大数据,积极开展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

(2)推进智慧管理和智慧决策。制定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规划,鼓励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依托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开展数据挖掘,实施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加快建设学生管理类信息系统、教师管理类信息系统、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管理类信息系统、教育规划与决策支持类信息系统及其他业务管理类信息系统。

4.实施智慧教育人才培养工程

(1)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推进基于网络的城乡、学校之间结对帮扶,引导教师利用网络进行学科教研、远程研修和学术交流合作等。

(2)培养智慧型学习人才。创建智能化学习生态,使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每一名学习者的学习生活,让每一名学习者都能够便捷获取最适切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努力培养适应“互联网+”和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记者:为何将江苏省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作为推进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抓手?其主要功能有哪些?目前取得哪些建设成果?

苏春海: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是在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优化、演进、迭代进一步建设的平台,通过中小学教育卡实现用户身份认证统一管理,注重资源整合、数据共享、应用融合及服务推送,打造“统一、开放、高效”的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教育条件网络化、教育内容数字化、教育管理智能化,能够实施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泛在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

江苏省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建设省级云计算数据中心”为依托,构建全省智慧化高性能高可靠的教育基础设施环境;二是以“建立省级公共软件统一数据服务平台”为重点,提供智慧化聚合式共享型数据服务;三是以“建成云+端应用服务体系”为突破口,满足用户“随需而变”的各类应用服务,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教学融合。

其中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已在如下方面取得了进展:

一是量化幼儿园评估与建设规划:通过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掌握全省各地各级别(省优、市优、普通)幼儿园的学生就读、办学力量、师资情况、收费情况,各类统计数据直接作为幼儿园评估的参考。同时根据系统中采集到的幼儿园地理位置信息,通过地图可视化方式直观展示幼儿园的分布,为新建或改扩建幼儿园提供决策依据。

二是促进中小学规范办学:通过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学生“一人一生一号”和省教育厅“一人一籍、籍随人走、终身不变”管理要求,从而控制学生的无序流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

三是规范化中小学招生考试:义务教育阶段提供学生基本信息导出功能,各市可以导出和本地中招系统结合对中考报名进行有效性验证,高中学籍系统直接和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报名以及高考报名系统进行实时对接,以学籍系统数据作为判断学生是否有学籍的依据,保证了招生考试报名数据的准确性。

四是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与规划:通过全省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掌握各级学校的教师的基本信息、学历信息、工资信息等各类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已为师范毕业生就业情况、音体美教师配备情况、乡村教师情况等重大师资决策或行动计划提供关键性的数据支撑。

记者: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建设一直走在国内前沿,您认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要素有哪些?

苏春海: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我认为其关键要素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加强基础设施环境建设。统筹建设教育专网和省级教育网群,继续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为建设智慧教育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加强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统筹建设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优质资源省级云平台、大数据中心。三是加强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四是加强应用驱动、融合创新。创新“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师生教学、教育管理的模式和方式,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记者: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对此,江苏省教育信息化是如何进行整体布局的?有哪些重点建设任务?

其实,对于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你只要知道,网络环境下,有了云计算技术支持,你只需坐享“云服务”,而不用管这个服务来自何方,然后,按照你的目标,智慧地整合“云”上各类资源,优化工作目标实现,就行了。

让我们到“云”里逛逛,看有没有什么好东西。

一、理论学习方面

二、体育教学方面

一学期来,在教体局体卫艺科领导以及校领导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教育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在课堂上,注重常规教育。日常教学中,认真备课,严格按照教学计划上每一节课,绝不“放羊”,由于专业的原因,体育老师都是带几个班的课,所以我认真分析各班的学情与不同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让学生掌握各项运动技能。在每学期开学第一节课我就会将体育课的常规、要求对他们说清楚,并且强调体育课和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一样,是一门课,不是玩。现在已经形成了常规,我们的体育课有序而精彩。疫情网课期间,我录制的体育教学视频也推送到了烟台体育教育平台,这一学年的学校教研活动以及疫情期间常态化体育教学区域大教研中受到局领导的好评,为学校体育教学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三、学校群体工作

在完成教学任务及课外训练管理的同时,每天与纪艳艳校长一道协同安全办抓好学校安全工作、网络工作以及其他工作,特别是我校的宣传工作,也是做的有姿有色、颇为出彩,受到了外界的一致好评,我提交的宣传资料也多次在烟台教育、莱阳教育公众号上。今年我校的安全工作在各位领导、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协助下也是平稳有序的开展,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安全教育平台以及平日的安全主题教育也都做到面面俱到、滴水不漏,为我校创建安全校园提供了有利保障。

四、个人成绩

2017年莱阳市中小学篮、排、足球比赛“优秀裁判员”

2017年莱阳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优质课

2017年度莱阳市学校安全先进工作者

2018年烟台市中学生运动会“优秀裁判员”

2018年烟台市中学生运动会足球“优秀裁判员”

2018年中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优秀裁判员”

2018年“市长杯”中学生校园足球联赛“优秀裁判员”

2018年莱阳市小学排球比赛“优秀裁判员”

2019年中小学胶东红色文化精品微课程资源评选“优秀微课程”《致敬,为祖国献身的英雄!》

2017级新教师培训“优秀学员”

2019年莱阳市篮、排球联赛“优秀裁判员”

2019年莱阳市中学生足球联赛优秀裁判员

2019年莱阳市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优质课《小圈儿跳出大智慧》

2019年烟台市小学体育与健康优质课程资源评选活动一等奖《起跳与落地》

(互联网浪潮下智慧教育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五维突破:互联网+教育》为互联网+教育的转变而来,期待与读者一起创造不一样的教与学。

目录

开篇开启五维突破........................................1

01维度时代原点·新时代与教育期待...............13

这是好和坏的时代........................................14

时代转场的分割线........................................17

教育的目标变了吗........................................21

时代原点策略单........................................26

02维度时代原点·新技术与教育联想...............33

可穿戴设备........................................34

沉浸式设备........................................39

三维打印技术........................................43

不一样的网络方案........................................49

万物互联........................................51

大数据分析........................................53

脑电波技术........................................55

记忆改写........................................57

机器人........................................60

人工智能........................................62

03第二维度虚实结合........................................67

各类虚拟空间搭建........................................68

二维码背后的连接........................................75

群里的角色与规则........................................79

游戏化思想的运用........................................82

虚实结合魔法单........................................91

04第三维度工具立体........................................99

手机,不教也会........................................100

碎片化学习的三种常用工具.................................103

那些神乎其神的答题利器.....................................107

用APP玩转结构........................................110

如果人手一终端........................................118

移动设备常态化的喜与忧.....................................122

工具立体策略单........................................127

05第四维度教师智慧........................................145

技术在教育里真实........................................146

数字化教师的七个转变........................................149

学科与技术深度融合........................................154

什么样的学校文化适合信息化.............................157

传奇人物可汗........................................166

徘徊在MOOC之间........................................172

课程的选择权与重构........................................180

教师智慧策略单........................................191

06第五维度学生创造........................................205

自带设备常态化........................................206

泛化的学习共同体........................................210

拓展创造的边界........................................215

学习者寻变........................................220

学生创造策略单........................................226

后记:

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完善教育信息化运行维护与技术支持服务体系的现实意义主要在于,一是可以为教育信息化设备提供公平、高效、优质、低成本的一站式技术支持服务,提供防范性维修支持服务,及时修复故障设备,保障学校教育信息化设备的正常运行;二是可以为各级教育管理者提供辖区内学校信息化设备设施的动态信息,为教育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三、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策略

以智慧运维与服务工程改变传统的运维服务模式,实现统一组织机构管理、统一网络和数据中心运维、统一标准规范指导、统一服务商准入管理、统一运维服务等保障机制。江西省的具体做法是:

2.建立企教合作运行维护机制。在各类学校自身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基础教育信息化服务公益化与适度市场化、契约化的支持服务机制。按照受益广泛、教育急需、服务专业原则,设立技术支持维护专项资金,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以区域为单位建立支撑学校信息化设备、网络环境、应用软件等正常运行的技术服务体系和运行维护保障体系,以及保障该体系良性运转的工作机制。

3.推进信息化资产的统一管理。建立全省统一的信息化资产管理系统,通过进行统一的资产管理,有效地统计和分析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为智慧教育提供信息化基础设施层面的决策支持。建立全省统一的在线资产监控系统,实时监测信息化资产的运行状态,使运维服务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化,在信息化基础设施运维层面实现智慧运维。

4.构建科学的运维服务管理体系。一是建立统一的技术支持服务平台,设立统一的运维服务台,建立统一的运维服务知识库,建立统一的市(县、区)技术支持队伍。二是建立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包括事件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在内的运维服务管理流程,实现运维服务的电子化。三是建立统一的应急响应机制,设计应急服务流程,建立备品备件库,确保智慧教育运维服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5.构建智慧运维保障机制。一是人员保障,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从服务管理、服务保障、服务运行三个方面加强管理;二是标准保障,建立智慧教育运维服务体系,包括教育通用服务标准、教育云平台服务标准、服务安全标准、服务资质标准、服务质量评测标准;三是服务质量保障,开展运维服务资质准入管理,开展服务质量评估和绩效考核,定期对各服务机构的教育运维服务工作作出评估和改进;四是运维资金保障,各地要把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的正常运转、维护、升级等费用纳入部门预算,在学校公用经费中予以保证。

四、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可行性

1.农远工程为技术支持服务体系积累了经验。2004年,为保证江西省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建设工程项目学校的设备正常运行,及时解决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畅通的技术服务通道,省电教馆制定了《江西省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建设工程技术支持服务方案》,组建了由省、市、县(区)电教站和项目学校承担相应技术支持服务的队伍,为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省内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探索辖区内统筹维护的模式。有的地区采用向社会专业服务商购买服务方式,由社会专业服务商承担辖区内学校的设备运行维护,保障学校设备的正常运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5年9月,江西省确定新余市、弋阳县、宜黄县、吉安县为试点单位,启动基础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争取到2020年在全省建成有机构、有队伍、有经费、有措施、有管理的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支撑发展与引领创新的作用。

3.其他省市的实践探究为构建支持服务体系提供了思路。2013年,沈阳率先成为项目试点城市,探索采取辖区内统筹维护,建立由当地专业维修商和辖区专业老师组成的服务队伍及市、县(区)、学校三级技术支持体系结构,并应用远程技术支持平台加强设备应用及运维过程管理。2014年安徽省选择芜湖县开展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探索采取教育信息化服务外包,政府购买服务的维护机制,保障学校信息化设备正常运行。同年,浙江省教育技术支持服务平台在丽水市庆元县、莲都县、遂昌县3个试点县上线试运行,加强全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技术支持,出台了《浙江省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管理细则(草案)》,完善服务程序、制定服务标准及规范。

五、尚需解决的问题

1.设备运维经费省级统筹不够。省级层面没有出台教育信息化设备运维经费保障机制,学校设备运维没有专项经费保障,特别是城区薄弱校和农村地区学校,因此造成信息化设备使用寿命内因耗材、易损件得不到及时更换造成停用现象,需要构建运行维护经费保障机制。

【关键词】网络教研;深度学习;群体智慧;GoogleGroup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7―0102―04

网络教研是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教研模式。它是以在学校的真实情景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着眼点,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优化和改善学校教研的手段、过程和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研究模式[1]。

“网络教研”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早在2005年5月正式立项和全面启动的建设工程,各地先后建立了教研网站、网友论坛和在线研讨,同时还设置了学科博客群组,形成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实践经验和成果,拓宽了教研渠道,丰富了教研方式,促进了新课程研究[2]。当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教师角色的转换,也促进了教师新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依靠网络进行学习和教研已经越来越普及,而教师需要成功地从传统的教研模式向网络教研模式转变。

一平台对比――博客和GoogleGroup平台

GoogleGroup也称Google网上论坛,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创建一个在线的论坛,也可以申请加入一个论坛,通过在线或者电子邮件参与论坛的讨论。以下根据博客平台,GoogleGroup这两个平台的特征,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协作学习维度,平台技术维度,教研文化维度。

1协作学习维度

(1)深度互动

深度互动,目前并没有准确的概念,从查阅文献中可以知道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融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作出决策并解决问题[3]。深度学习涉及对信息的整合,是自我导向的,学习者主动、积极的行为[4]。深度互动是指学习者之间进行深度学习的互动,其判断的依据是深度学习的发生与否。深度学习强调学习者个体,而深度互动更强调学习者之间的学习,注重的是两个人或多人。

(2)同伴互助

(3)集体智慧

集体智慧也可以理解群体智慧,它是指是由许多个体在合作与竞争中所显现出来的智慧集合。群体的智慧要优于少数专家,另外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比群体知道的更多。因此,网络教研过程中要注重整个群体智慧的提升。而在群体智慧形成的“整个过程的关键是多样化――不仅是指生物学上的意义,还包括概念和认知层面[5]”教师利用博客平台进行网络教研时,更多的教师自己在写自己的博文,却很少和他人进行思想的碰撞。目前校本教研的教师博客群组一般是本学校的老师,群体内认知差异小,由此而进行的教研活动,很难提高整个群体的智慧。基于GoogleGroup的网络教研团体在进行区域教研时有明显优势,它可以整合整个地区的教师资源,通过论坛进行探讨。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人都可以参加,他们的个体认知差异更大,也更有利于提高群体的智慧。

2平台技术维度

(1)平台易用性

教师只需要在博客平台上注册一个账号即可,零技术,零基础,对于广大的中小学教师来说,是一个上手非常快的一个平台,而且并不需要教师维护。GoogleGroup平台必须要求每个教师要注册Google账户,还需要有一个Google信箱。另外,由于GoogleGroup目前还是英文版本,英语基础比较差的教师会感觉不太适应,而在GoogleGroup发表帖子的方法和普通论坛一样。

(2)平台开放性

3教研文化维度

(1)教师话语权

教师的话语权反映教师专业意识的觉醒和主体地位的确立。博客平台是一个很好的把话语权还给教师的一个平台。教师话语权也是博客平台的一大特色,教师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自己所思所想,而并没有人限制,从而给教师们一个更为开放的环境,让他们去思考,去学习。GoogleGroup平台,教师也有充分的话语权,但是教师参与程度不一样,“参与教师按照参与程度氛围分为核心参与者,一般参与者、边缘参与者、潜水者、游离者”[6]。潜水者和游离者,他们并不积极发言,他们对这个集体的贡献很小。而核心参与者他们积极引领教师进行不同话题的探讨,对网络教研贡献大。

(2)教师自我意识

教师的自我意识更强调教师在教育情境中,在从事教师职业中所表现出来的对自己及自己与学生、同事、领导、学生家长之间关系的认识与评价、情感体验和自我调控等特点[7]。教师利用博客平台可以将从事职业中的疑惑,反思,以及对自我的认识和周围环境等的认识与评价叙述出来,并且可以和同行们讨论,甚至可以得到专家的建议。但是博客平台的实时交流讨论功能并不完善,往往不能得到及时的建议和反馈。基于GoogleGroup平台教师可以就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和群组里的教师展开激烈的讨论,同时在这种互动的环境让教师不断的将话题深入下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增长,还有对自我的认识,以及过程的情感体验。

以上从协作学习,平台技术,教研文化三个维度进行了网络教研平台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协作学习方面GoogleGroup在深度学习,同伴互助,集体智慧上都要优于博客平台;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博客比GoogleGroup在平台易用性和平台开放性要更胜一筹,但是GoogleGroup在平台互动性上要优于博客平台;从教研文化角度来看GoogleGroup在教师话语权和教师自我意识方面都要优于博客平台。

二平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平台存在问题

其次,平台缺乏人―媒体―人互动的功能。人―媒体―人互动是指不仅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要强调媒体在教研中的重要作用,即通过媒体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达到推进网络教研。在网络教研时,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并不仅仅局限于集体备课,抑或共同分析案例,很多时候还要分析一节课的录像,比如进行微格教学,教师说课等的录像,而目前的平台很难实现把这种视频进行快速上传,并且由教师或教师和专家共同来探讨。

2平台问题之对策

我们从平台技术角度去思考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人的管理。要想建成一支高质量的教师研修队伍,应加大监管质量以及管理的规范化。同时网络教研作为教师学习进步的有力工具,每个人应该树立如下的观点:(1)协作观,网络的教研应该是人人协作,而不是竞争,协作促进人的发展。(2)共享观,人人参与,人人共享,大家都为自己的平台多做点贡献,以开放的姿态把自己的知识拿出去和别人共享,同时你也可以学习别人的知识。(3)主体观,每个教师在这个平台中有主人翁的意识,主动的去参与,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专家和教师的地位是平等的,不要局限于别人的看法,这样参与的同时自己也会获得提高。

基于以上原则而形成的网络教研团体,会形成一个持续发展的学习型组织。为了促进教师对知识的获得、共享和创新,让每位教师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得到发展,进而让学校获得持久的竞争力[9]。以上网络教研平台存在问题的提出也仅是抛砖引玉,期待更多的教研员教师们去思考并着手解决。

参考文献

[1]肖正德.网络教研: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教研模式[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1):34-35.

[2]张成昆.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小学网络教研实践研究――以苏州市网络教研活动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3]叶晓芸,秦鉴.论浅层学习与深度学习[J].教育技术导刊,2006,(1):19.

[4]孙银黎.对深度学习的认识[J].绍兴文理学院院报,2007,(4):36.

[6]冯立国.网上教研的教师教研行为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8,14(6):113-114.

[7]周萍.谈教师的自我意识与教师的专业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5,(10)下:54.

THE END
1.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学科研修课程以中小学教研员和教师为培训对象,围绕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和普通高中14个学科设置研修模块,结合实际案例深度解析如何理解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整体规划、确定学习主题与目标、设计学习活动、开展持续性评价等。 必修课程学科核心知识的价值分析和必修课程的单元教学整体规划 https://h5-teacher.ykt.eduyun.cn/
2.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网课的:https://www.zxx.edu.cn为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服务更好落实“双减”工作,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加快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部在原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基础上,改版升级上线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广大中小学校、师生、家长提供专业化、精品化、体系化资源服务。平台资源包括专题教育资源、课程教https://www.dongrv.com/a/12790
3.值得收藏!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中小学各学科课程免费学!还有专题教育资源和教师研修课程 千万不要错过哟! 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以下简称云平台)于2020年2月17日正式开通,上线了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主要学科课程学习资源,实现了小学、初中、高中所有年级和各主要学科全覆盖,呈现方式更加合理,师生使用更加自主。 https://www.qdnsb.gov.cn/zfbm_1/jyhkjj/zfxxgk/fdzdgknr/xsgl/202108/t20210810_69467620.html
4.全国教育干部培训协作平台1.国家中小学网络云课堂(中央电教馆):提供中小学网络课程、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提升通识培训课程、直播课程平台http://ykt.eduyun.cn。 2.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疫情应急专题校园长学习课程http://s.enaea.edu.cn/h/fy/。 3.国家开放大学在线师训平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系列课程https://zhttps://xt.tcc.edu.cn/h/tpxw/2020-02-21/4003.html
5.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江苏省试点工作经验分享江苏省今日教育江南云校是基于现代智能化设备,将学校优质的在线资源、直播平台等整合在一起,并将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及创新育人方式融入其中,传播共享学校优质资源,最终形成具有江南特色的线上云校。 学校鼓励教师们参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锡慧在线”等国家、省、市智慧教育平台的线上录课,教师在进行公开课展示时也会将课程录制http://www.todayedu.cn/jyzk/paperdetails.php?CurrPeid=275&CurrSid=5802&newsid=16117
6.国家中小学教育云平台课程教学入口14篇(全文)国家中小学教育云平台课程教学入口 第1篇 zxx.eduyun.cn/ 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资源介绍 一、为配合做好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教育部利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提供优质学习资源,服务学生居家学习,供自主选择使用。 二、平台资源包括:防疫教育、品德教育、专题教育、课程学习、电子教材、影视教育及有关地方https://www.99xueshu.com/w/filexz3lupv1.html
7.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智慧中小学 客户端下载 手机版 Pad HD版 桌面端首页 推荐 德育 课程教学 体育 美育 劳动教育 课后服务 特殊教育 教师研修 家庭教育 教改经验 教材 地方频道无障碍浏览 登录 注册应用场景 帮助中心 平台应用 客户端 建议反馈家庭教育观念 家庭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大讲堂 正在努力加载中… 音视频永远相信https://basic.smartedu.cn/family/jyff/catalog?contentId=2ab939f9-c9fc-4516-b0f7-13f8d1a445c1
8.上海中小学全部调整为线上教学,空中课堂用户指南发布,课程免费附(三)通过网络播放平台观课 1.上海大规模智慧学习平台 上海大规模智慧学习平台是上海市教委组织实施本市中小学在线教学活动的官方网站,提供本市中小学在线教学信息发布、课表公布、教学资源汇聚、课程播放、下载等功能。 上海微校网址:https://smile.shec.edu.cn/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do?id=460531
9.全国中小学网络课堂云平台现如今已经有越来越重要的人可以开始通过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课堂教学进行学生学习,尤其是疫情发生的这两年,网络课堂更是得到了众多学员的认可。现在也顺应经济市场发展需求推出了各种网络课堂云平台,全国中小学网络课堂云平台类型多样可满足大家的上课需求。具体来说有哪些平台呢? https://www.yunduoketang.com/article/lwt1112.html
10.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和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免费视频教学3、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单节课程有多长? 根据实际观看的免费小学视频同步教学课程来看,单节课在20分钟左右。由于本身小学课程就比较短,加上老师讲解的非常细致,在课程中还有一些互动行为,因此20分钟左右的讲课时间是不错的,时间太长小学生未必有那么多的注意力。 https://www.lpou.online/xinxi/568.html
11.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入口超全版“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改版升级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已经上线试运行,3月底正式上线运行。 升级后的平台进一步丰富了原有的专题教育和课程教学资源,并新增加了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教改实践经验等4类资源,共有6个版块,进一步凸显了服务“双减”工作的需要。 https://www.ruiwen.com/ziliao/kepu/4890790.html
12.由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有丰富的专题教育和课程教学课程 题库模板 题库创建教程 创建题库 登录 创建自己的小题库 搜索 【判断题】由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有丰富的专题教育和课程教学资源,还有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教改实践经验等资源。所以该平台属于网络教学平台,也是网络资源平台。 https://www.shuashuati.com/ti/2127b51613eb4dccbd8e07c28061958b.html?fm=bd4e91d61f8bfd7466fe42dae3aa4f0fc2
13.2020年教育信息化发展分析基于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资源,服务学生学习。云平台资源共包括10个板块,涉及课程学习、防疫教育、家庭教育、品德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经典阅读、研学教育、影视教育、电子教材,平台内容每周进行更新补充。通过组织开展专题交流、专线答疑等多种方式,帮助师生深化资源应用,提升教学效果。 https://www.ceeia.cn/news/detail_3517.htm
14.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工作实施方案(通用12篇)坚持市、县区统筹组织、学校具体实施、家庭社会共同支持的工作机制。通过电视频道、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在全市普通中小学全面实施线上教育教学工作。 二、教育教学形式 1、线上教学采取电视频道直播、网络教学互动互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程资源采取先录后播,在线学习以电视、网络两种方式同步进行,教学互动以网络为主。https://www.unjs.com/fanwenku/416703.html
15.人工智能教育套件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平台人工智能课程服务广州飞瑞敖15年口碑,全国1000多所高校实验室建设案例,专注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核心技术研发、销售及服务,打造“六位一体”人工智能课程服务体系,为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高校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及师资培训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人工智能教育城市合伙人、培训机构转型课https://www.frotech.com/
16.小学英语单元教学计划(通用11篇)小学英语单元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教学工作,紧紧围绕着本校的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工作要点,以新课程标准为指针,全面落实认真贯彻落实教师的“备、教、批、辅、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突出工作创新,开展切合实际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自身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https://www.oh100.com/kaoshi/jiaoxuejihua/616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