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面向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制药、食品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排水专业等应用型专业。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核心理论知识,了解微生物学的实际应用领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培养创新型精英人才奠定基础。
微生物学课程简介
绪论
0.1微生物与人类
0.2微生物学发展史
0.3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0.4微生物学与人类健康及国民经济——沈寅初院士
课堂讨论1
课堂讨论2
课堂讨论3
绪论测验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1细菌的个体形态和大小
1.2细菌的一般结构(细胞壁)
1.3肽聚糖
1.4革兰氏染色
1.5细菌的一般结构(细胞膜)
1.6细菌的一般结构(细胞质和核区)
1.7细菌细胞的特殊构造——糖被
1.8细菌细胞的特殊构造——鞭毛
1.9细菌细胞的特殊构造——芽孢
1.10细菌的繁殖方式
1.11细菌的群体形态
1.12古生菌的结构特点
1.13放线菌的概念及形态结构
1.14放线菌的繁殖方式和群体特征
细菌部分知识点测验
放线菌部分知识点测验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2.1酵母菌的细胞形态、结构和群体特征
2.2酵母菌的繁殖方式
2.3酵母菌的生活史
2.4霉菌的概念、基本形态及群体特征
2.5营养菌丝体的特化形式
2.6气生菌丝体的特化形式
2.7霉菌的无性孢子
2.8霉菌的有性孢子
2.9霉菌的生活史
2.10产大型子实体的真菌-蕈菌的繁殖方式
2.11蕈菌的生活史
酵母菌部分知识点测验
霉菌部分知识点测验
蕈菌部分知识点测验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因子
3.1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化学成分
3.2病毒的分类与繁殖
3.3亚病毒因子
3.4病毒与实践
病毒和亚病毒因子部分知识点测验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4.1微生物的6类营养要素
4.2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单纯扩散和促进扩散
4.3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主动运送和基团移位
4.4选用、设计培养基的四个原则(1)和(2)
4.5选用、设计培养基的四个原则(3)
4.6选用、设计培养基的原则(4)和四个方法
4.7培养基的种类——从对成分的了解和外观的物理形态作分类
4.8培养基的种类——从对微生物的功能作分类
课堂讨论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部分知识点测验
第五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5.1微生物的能量代谢之脱氢——ED途径
5.2递氢和受氢(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5.3递氢和受氢(发酵——乙醇发酵)
5.4递氢和受氢(发酵——乳酸发酵及其他发酵类型)
5.5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途径举例
5.6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与发酵生产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部分知识点测验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6.1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测定方法
6.2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6.3微生物的连续培养和高密度培养
6.4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温度和氧气
6.5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pH
6.6实验室中微生物的培养
6.7生产实践中微生物的培养
6.8有害微生物的控制——物理方法
6.9有害微生物的控制——化学方法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部分知识点测验
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7.2基因突变
7.3影印平板法
7.4突变与育种——营养缺陷型的筛选
7.5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转化
7.6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转导
7.7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接合
7.8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原生质体融合
7.9菌种的衰退和复壮
7.10菌种保藏
课堂讨论----你如何看待"微生物变异对人类来说是\'双刃剑\'!"----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