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我们这次是全渠道首发,好处是除了价格很美丽之外,好老师资源我们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相当于报名越早,选老师的空间越大,社群里大家也可以共享资源,反正是1对1的课程,也互不干扰。
想听回放的姐妹可以入群。
下面来说说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如何备考10月21、22日的剑桥少儿英语考试吧。
今天我重点想讲讲口语部分的高分策略。
我家两孩子因为策略得当,剑桥系列考试的口语还是挺高分的,老二剑少口语3级满盾、KET口语满分,老大也差不多,KP口语都不错(PET口语165/满分170),后来考FCE的口语也很高分。
我们时不时也会复盘如何提高口语的表达力,因为无论在演讲、英语辩论还是后面更高级别的考试,口语都相当重要,不断总结,好的经验就能沉淀下来。
我们先来看看剑桥考评部出的口语标准。整个剑少的口语环境是比较舒服、温和的,尽可能让孩子有考场压力感,更多的是以对比、分析和讨论为主要议题。考生和考官进行对话,交流个性化主题。▼
简单来说,剑桥口语有两个要点:一是真人考官,二是话题丰富。这几年观察下来,前几年还是有不少外教考官,现在也比较多中教考官,但孩子们回来都会告诉我,口音极其标准,压根就听不到一点点中式发音,都是纯正的英美发音。我们先来根据考核标准,看看剑桥口语到底考察啥能力。对于这类具有大纲说明的考试,最好的办法就是拿着评分标准,一步一步攻克孩子弱项的地方。
拆解考核标准,分析考核的能力
剑桥少儿英语考试分为三个级别,同个等级题目的要求是一样的,不同等级则有所不同,难度也是越来越难。但整体包括这几大能力在口语方面的考察。1、对话理解能力。只有听懂了才能将对话进行下去。所以在剑一中的第一部分,就是以简单直率的方式测试孩子听不听得懂。让孩子根据考官的问题在图中指出正确的部分,这一部分孩子不用回答也可以,只需要动动手指头便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2、词汇运用能力。除了考察孩子的词汇语法的积累外,还看孩子能不能说得出口,这也是口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听力和词汇能力是剑桥考试的口语基础。
例如在剑一中,考官会指着图片中的某物问孩子“这是什么”,孩子就需要尽可能多地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词汇和语法,将其描述出来。
3、观察能力这一能力是剑二的起点,往后到剑三,会越来越考察孩子的思维能力,而不仅仅只是看基础能力了。例如,在剑二中的第一部分,孩子需要指出考官给的两张图片的不同,并描述出来。而进阶到剑三,则有数量的要求,孩子需要观察出几个不同点。
4、表述能力表述能力与简单的口语表达不同,表述能力更注重完整性,流畅性和逻辑性。剑二中的第二部分就考察了这一能力。孩子需要根据四张连贯的图片,将完整的故事表述出来。
以及剑三的第三部分也是考察孩子的表述能力,与剑二的不同之处在于,图片的主题已经确定了。
5、思考能力这一能力在很多部分都有所体现,只不过在剑二剑三的时候,更强调孩子自己的想法及答案。例如在剑三的第二部分,不同于常规的考官问问题孩子回答的常规操作,而是让孩子向考官提问题。
或是将思考能力与其他能力结合起来,综合考察,例如在剑二中的第三部分,就是在找不同外还要讲明理由为什么不同。
6、联系生活实际可以说凡是有考试,便有所谓的参考标准可以背诵。而剑少三个等级的最后一部分都是考察孩子自己的生活,孩子回答与自己有关的问题,例如家庭、朋友、学校以及喜欢做的事情等等。
所以不管怎么看,剑少的口语部分都还是比较讲究实际交流的,注重实用性。
如何准备剑少的口语考试
那知道了剑少的口语标准,我们要如何准备呢?我的经验是:英语思维最关键。润物细无声,鼓励孩子多说、多有逻辑系统地表达原版英语,对考试拿高分是很有帮助的。
说个额外的故事你就明白为什么英语思维很重要了。
我家弟弟当时考KET,因为我们是跟着原版教材一直学过来的,所以英语思维我们是一直潜移默化去沉淀的,但当时我们随机组队的孩子是线下培训机构过来的。我们考前模拟了一下口语训练,那时候我们就觉得特别诧异。我跟你们说下我差异的地方。当时那个小姐姐和我们也是以讨论图片为对话内容,就是分析两个图片的不同,小姐姐在对话前讲了很多方法论,告诉我们要先讲什么,接着讲什么,最后讲什么,什么时候到她,每个人只能讲一句话,就要转给对方,然后怎么怎么。
我们家是自然生长的,当然没懂,弟弟就问“口语不是自由表达吗,干嘛要套一个框一个框”,小姐姐说“因为培训机构老师说这样子才能拿高分!”小姐姐告诉我,因为这样子的三段式对话,她在线下机构的模拟对话里拿了B的等级,还提醒我们“一定要这么做,就能一起拿高分了”。
我们当时提醒她这样子不太妥,因为口语是一个自然环境,如果都是套路和应试,身经百战的考官是肯定能懂的,你也要敢于自由表达。后来小姐姐肯定是不听的,之后那一天考完口语,我问Eric和小姐姐搭档感觉如何,Eric说,小姐姐完全被考官问懵了,因为考官问她的内容压根不是她的模版范围内的,她直接就答不上来,最后是考官让他来回答,他就帮小姐姐答了。我问那你是怎么回答的,“我就想说啥说啥啊,考官那个问题我也不懂,我就告诉他,老师你的问题太深奥,我需要思考一下,如果你觉得小孩子的话也可以听听,那我认为应该怎么怎么怎么做才更好。”考官当场就很满意地对我点了点头,弟弟告诉我“口语不就是,想到啥说啥嘛”。
那一刻我就知道那小姐姐的口语肯定黄了,而Eric的口语一定不会差,成绩单出来后,Eric口语拿了满分,我觉得也是符合他的现场表现的。所以为什么如果希望孩子口语能拿高分,还是要回归到语言的交流本质,应试的弊端除了会影响孩子的真实发挥之外,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孩子的思维框架。那小姐姐信誓旦旦告诉我们“线下老师这么说才能得高分”的时候,我自己内心是有点点叹息的。
孩子那么小的年纪,不能被套路禁锢了自己的思考,不是吗?
了解了这个前因后果,我再跟大家说下锻炼孩子口语很好用,而且也有长远帮助的好方法。
1.多创造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
前面的故事其实是套路化培训下的孩子,和自然语言环境下熏陶下孩子,在面试中截然不同的反应。很多线下的中教培训模式是应试的,是模式化的,教学的内容也是有很多套路式的表达。考前以为自己手握真经,备考无忧。但实际上,孩子一开口考官就知道这是套路模板的,不是由孩子自己思考而来的,考官也非常不喜欢这样的答案。所以这样的答案反而容易失分。反观我家孩子那个回答,好像说了啥又没有说啥,但为什么可以拿高分呢?就是因为我们的表达是相当自然的。
孩子不惧怕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会就说不会,并且给出了自己恰当地分析,而在考官看来,也是非常加分的,因为这就是非常自然的表达啊!
口语表达的本质就是为了交流,那么考官评判孩子的口语能力的标准,第一当然是孩子的流畅度、自然度,第二就是表达的思考度。
在剑桥考试中,越高等级的考试,其对思辨能力的要求也就是越高的。平时可以怎么练习孩子的思辨能力呢?
牛津大学出版社就非常提倡用“大问题”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来引发孩子思考,这在他的系列教材《OxfordThinkers》里展示的特别清晰。
比如在OT的教材里,有一章节是讲“whatmakesahero”的主题,那么孩子会首先看到关于这个主题的系列视频。看孩子的发散性讨论。
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探讨一个一个一环扣一环的问题:
最后深入了解这个大问题:Doyoupreferreal-lifeheroesorheroesinstories这样的对话交流,对孩子来说,既生动、又接地气,而且还能显著提高孩子的英语交流水平,日积月累的话就非常有效果了。所以如果有给孩子报名Lingostar的家长,也可以多留意下这些一环扣一环的大问题,帮助孩子温故而知新,也是很有收获的。所以让孩子接受一个思辨环境的熏陶,能从辩证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的话,在任何的考试中都非常加分。
(萌芽:关于OxfordThinkers和PowerUp教材的区别我这里比较过,可以看看:学校英语课时锐减,中高考难度又不减,我们咋办?)
3、自信、大方、开朗、敢开口。
口语考试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个从来没有跟外教交流过的孩子是会胆怯、害怕、不敢开口的,最后就会慢慢沦为哑巴英语,这一点肯定是无法和从小就和外教交流沟通过的孩子相比的。
那么怎样让孩子能够大方自信地表达呢?
关健是多练,让孩子敢于去表达。
像一些城市的大使馆,经常会组织一场免费的英语角的活动。
或者是能找到一些外教资源,让孩子能够长期跟着外教多交流,可能一开始会磕磕绊绊,但习惯了就好,语言就是不停输入,再到输出的过程,关键是要坚持对话。
写在最后
听完有没有觉得口语其实没那么难?真的没有。
有时候我也会差异孩子口语能拿高分,但细想也会觉得比起套路式的对话,考官愿意给自然表达的孩子高分,也是情理之中的。
语言从来都不是流于表面的,更多的是我说即我想,我口表我心。
想通了这一点,就没有什么好害怕的了~
希望还有一个月的倒计时,或者接下来想在明年准备剑桥少儿英语考试,或者更高级别考试的孩子,一定要回归到语言学习的本质,走错路,比走慢,更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