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主页菌认为,这里面还是存在一些偏见的,不知道大家是否愿意听听主页菌说一些心里话呢?
试想我们年仅9岁的小学员黎子琳、陈鹤途2019年12月在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代表中国儿童,用流利的英语发布关于环境保护的纯英文演讲时,海内外媒体、与会嘉宾还有网友们毫不吝啬地对两位孩子出色的英语能力和演讲风采加以肯定和赞赏,谁会因为他们的英语老师来自菲律宾而看不起他们呢?
甚至,在今天,“标准英音”或者“标准美音”是不纯在的——一个比山东省还小的英国里,被公认的口音就有56种。伦敦、利物浦、约克、爱尔兰还有苏格兰的人口音听起来都差别很远。而文化大熔炉美国更甚,例如克林顿是南方口音,小布什是德州口音,奥巴马是芝加哥口音,希拉里还会为了拉拢选民改口音。现在英语为主要语言的地区里,大部分人都灵活掌握两种以上的口音。
再看总被我们戏称说着“咖喱味英语”的印度人,他们输出了一大批带有浓厚国家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比如我们熟知的《三傻大闹宝莱坞》;而总被嘲笑口音难听的泰国、越南、日本,这些国家在2017年的雅思考试口语平均成绩,都比我们高。我们如此重视“标准口音”,口语成绩却不如人,我们所执着的“标准口音”是不是在“作茧自缚”呢?
(整理自2017年上半年雅思考试全球数据分析)
说到底,语言最重要的作用是交流,交流最在意的当然是有没有说清楚、言而有物,不少留学在外的同学反映,他们来自英语母语国家的室友发言称,对于他们来说,口音只代表了个人的文化背景、说话风格。他们认为,语言更重要的是交流内容、传递思想。
再来,关于菲教口语不是母语,所以菲教没有母语逻辑思维。确实,英语不是菲律宾人的母语,但是英语是菲律宾的官方语言之一,而且菲律宾稳居全球英语呼叫中心的龙头地位,菲律宾人的英语水平毋庸置疑。英语已经融入大部分菲律宾人的生活、工作中,自然而然的,他们也就形成了英语思维。而且相比英语母语国家的外教,菲教自身作为成功的第二语言习得者,更有经验,也更能理解中国孩子学英语的需求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更能提供针对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