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班集体,不仅仅是40人的简单组合。在和谐的学习共同体中,也不是大家一起将老师教授的知识进行复习,记忆和理解,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不是单纯比较谁的学习能力强,谁更“聪明”。
和谐的学习共同体应该有两个特征:一是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认同感,二是学习中师生间和谐的关系。
首先,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认同感,不仅是指具体的学习目标。而是在学习共同体中,学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归属感,这种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得他们之间形成一种互助的关系,并使他们积极负责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完成智力与非智力的发展。
基于上述的两个特征,学习共同体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求知驱动力,是有很大的作用。
二、如何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构建和谐的学习共同体
(一)运用有效管理,井井有条和谐向上
有效严谨的班级管理,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构建和谐学习共同体的前提和保证。
班级的常规管理,一直以来就是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也是班主任在工作中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格致中学担任班主任的10年中,我深刻体会到学校常规管理中对格致传统文化严谨求实传承。有效严谨的班级管理,定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班级的管理中,我们班级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德育考评制度,具体说,分为常规考评,奖励考评,惩罚考评三个部分。
常规考评,主要针对日常行为规范考核,有迟到早退,早锻炼广播操出席,作业情况,劳动评比这些项目;每个同学都有一个基本分,如果一个同学,在这个学期中没有迟到早退,按时出操早锻炼,交作业,劳动认真,他就会得到满分的基本分,反之,就会在基本分数上扣分。
奖励考评,主要是对班级的优秀班干部,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活动积极分子,好人好事进行奖励。期末考评时,优秀干部、学习积极分子、积极参加班级、学校活动,各种竞赛的活动积极分子,以及做好人好事,从事学校或者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的同学,都可以获得德育加分。
惩罚考评,主要是针对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生的意外突发情况,对于学生所犯错误,给予考评时惩罚性的扣分。如果是违法考场纪律的原则性错误,则考评时实行一票否决。
学期期末,将上述三项考评分数综合后,每位学生都会得到一个德育考评分数,根据分数的高低,评出德育考评的“优秀”“良好”等第。
建立量化的德育考评,是基于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归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提出。韦纳(B.Weiner)等人又进一步使这个理论系统化。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在分析自己行为成败的时候,常常用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等一些原因加以解释。韦纳从三个角度对这些因素进行划分,从学生自身来看,可分为内部的和外部的;从因素特性来看,可分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从对因素的调控来看,分为可控制的和不控制的。同一个因素可以有多个角度的认识,如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因素。如果当学生将成功归因于自身的努力和能力时,就会对以后的成功抱有较高的期望。积极、科学、实事求是的归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信心,促进学生的转化,培养良好的品质。
量化的考评机制,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的归因,常规考评体现的是日常学习生活中自己的表现,奖励考评的加分,是对自己经过努力获得成绩或者积极参加活动,从事公益爱心事业的奖励;当然惩罚考评,也是对自己行为负责的结果。学生得到的考评分数,让学生真实感受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认识到只有自己不懈的努力,才会收获好的结果。一旦学生形成这样的归因,就会努力改变自我,实现自我突破。这样的德育教育对于促进良好的班风、学风建设是非常有实效的。
在实践中,这样的德育考评管理方法还有很多的优点。
1、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这样的考评机制,能够帮助学生总结回顾自己一个学期的表现。考评制度记录了他们的常规情况,参加活动,好人好事等一系列事件。在学期结束时,学生可以明明白白知道自己在这个学期中,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对自己有全面准确的认识,有助于帮助他们确立下学期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对学生而言,这比一个模糊的“优”或者“良”要更准确清晰。
2、有助构建和谐集体
在美国有这样一句话“不怕财富不公平,就怕机会不公平”,美国是一个贫富悬殊非常大的国家,社会总体却比较和谐,人们对于富人的态度是羡慕而不是仇恨。究其原因,是因为美国是一个承认实力的国家,不论你的家庭出身,社会地位,只要有实力,都会得到社会的承认。对于富人能上的昂贵的私立学校,普通人家的小孩,只要你出类拔萃,学校也会通过各种方式来资助你。由于社会给予大家的机会是均等的,贫富是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和能力,所以整个社会不会有嫉妒仇视富人的情绪。
在班级的管理中,也是如此。每个学生得到的结果都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大家就会心服口服。这样制度式考评也有助于在班级中构建和谐的关系。
3、激励学生面发展
对班级的有效管理应该注意三个方面:
第一,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应该从小处入手,要对学习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方面进行教育引导,大而空泛的说教,不能让学生有切身体会,效果自然也就差了。过去我们传统德育教育中有“写好字,唱好歌,扫好地”这种浅显却又实用的理念。试想一个学生如果能够做好这些事情,他应该是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如果一个班级的每个学生都能把这些“小事”做好,那么这个班集体一定是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第二,班级生活中,一定要有民主气氛,比如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班干部人选的确定,一定要同学和老师共同商量,经过民主程序。只有大家认可的、了解的事情,在学习生活中才可能推广,也才真正有实效。
第三,要注意“闭环管理”即任何一件事情,一项制度,一旦决定,就要落实到位,而且要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比如在日常管理中,可以让各科课代表记录每天作业完成情况,值日班长记录出席情况,请卫生室老师帮助给教室卫生工作打分,班长和班委同学负责记录同学们的活动和好人好事。班主任每个月对考评情况和考评分数进行统计,及时向学生公布。认真记录日常考评,执行考评制度,可以保证制度的严肃性。同时,学生清楚知道自己每个月的表现,对于做得不好的地方可以及时改正,调整。言必行,行必果,对于班级管理作用很大。
(二)发挥集体智慧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构建和谐的学习共同体,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老师要创设各种平台让我们的学生发挥智慧,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1、信息交流
2、答疑解惑
4、快乐出口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社会建构主义是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基础,社会性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仅是在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的,社会性的相互作用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社会性相互作用内化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发挥集体智慧,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在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中,我还想要强调的是要通过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形成有特色有特点的班级文化。
比如:“建温馨教室,创和谐校园”班级班徽、格言的创作设计活动。我们班级是将“小蜗牛”作为我班的班徽,虽然作为文科班的学生,他们在学习能力方面可能有所欠缺,但是,他们给自己定位为刻苦认真,默默向上的“小蜗牛”,这在以后的学习中对于班级刻苦踏实的学风形成,是有很大帮助的。
学校组织的麦新杯校歌班歌的歌咏比赛,我们班级选择的班歌是《青春纪念册》,“给我你的心作纪念,我的梦有你的祝福才能够完全,风浪再大我也会勇往直前,我们的爱镶在青春的纪念册。”虽然当时即将面临紧张的高三生活,但是这次活动让师生之间凝聚力增强,团结互助积极乐观的班级氛围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形成。
每个学期,学校在德育方面都会安排类似很多的活动,我感觉,应该把这些活动作为班级凝聚力的契机。不仅要发动大家集思广益,班主任老师的积极参与,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接近学生。师生关系通过这些活动融洽起来,对于今后工作开展和共同体的构建都十分有作用的。
有人说,和快乐者交往会让你增加42%的快乐感;可见周围的人和事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因此引导一个班集体向好的方向发展,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的学习共同体,对于我们达成“让每个学生都成功”的教育目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