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出生的李艳珺,1987年5岁即上小学,此现象在当地农村较常见,而长治当时小学学制系5年制,加之初中、高中学制各3年,其16岁即高中毕业,长治市委组织部也实地调查无误。李艳珺高中毕业后招工进入长治电缆厂工作,工龄从16岁起计符合规定。其2003年参加公务员考试被录用为长治市政协科员,档案和经历无误。
4月9日,一篇“山西长治干部公示神童扎堆”的网帖在和微博上被大量转载,其中质疑声偏多。
引发网民“围观”的是刊发在4月5日《长治日报》一版右下角的一则公示公告:《中共长治市委组织部公示》(长组公字【2012】2号),内容是该市拟任处级领导岗位的35位干部的基本信息和任职情况。
针对媒体、网络对此事的强烈质疑,记者赴长治进行了解。
五轮审核、实地调查,档案不存在造假
“这已经是第五次对拟任职干部档案履历的严格审查了。”桂元平介绍,此次长治市干部选拔,参选干部的档案履历已经历了选拔环节中的考察组审查、组织部职能科室审查、组织部综合科存档审查、公示前审查等四次审核,并且通过多种方式与拟任人选曾经学习、工作的单位联系进行调查核实,经得住检验。
“部分‘50后’、‘60后’干部未成年即参加工作,有历史原因,也有学制原因。”桂元平解释,因为当时长治市的中小学学制系5年小学、2年初中、2年高中,因此,“50后”、“60后”干部十六七岁高中毕业或十四五岁初中毕业并未成年,而当时初高中毕业即参加工作也很正常,有的参军则从入伍时就开始计算工龄。
提拔干部,须先查“三龄两历一身份”
针对一些干部履历造假、年龄做假等问题,山西省委组织部于上月16日正式出台以干部“三龄两历一身份”为重点、对拟提拔或调整干部实行干部任前档案审核的制度。审查“三龄两历一身份”,“三龄”是指年龄、工龄、党龄,“二历”指学历、工作经历,“一身份”指干部身份。
“我们在此次考察选拔中对‘三龄两历一身份’是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审查的。”桂元平表示,接受社会、媒体和网络的监督,本身就是干部公示这一环节的应有之义,长治欢迎并感谢社会各界继续通过各种方式,对组织人事工作和干部选拔任用进行监督批评。
“一段时期以来,发生在个别地方、少数干部身上的档案造假、身份虚假、年龄不实、套吃空饷等问题,很多就是根据干部群众监督举报的线索查实的。”山西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朱先奇介绍,山西各级组织部门还将架起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晒评于民”的桥梁,增强干部选任工作的透明度,保障广大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建议完善公示制度,增强选任公信力
对于长治积极回应网络质疑,向社会公布更加详细的干部信息这一做法,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强世功给予了肯定评价。与此同时,他也对现有干部公示制度提出改进完善建议。
“对干部提拔‘年轻化’、提拔‘加速’,公众多表现出质疑态度。究其原委,干部任前公示程序不周密、内容不完整、信息不具体,是引发公众猜测的诱因。”强世功分析。
“舆论对一些干部信息的怀疑,首先要明确的是,这属于社会公众的合理怀疑。干部公示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公众知晓这名干部得以提拔的基本原因,是一个接受监督的程序,而非单纯的公布。现在干部公示大多数情况仅属于公开履历,而没有任职理由,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也导致了社会公众对公示内容的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