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坐落在南国滨海城市——湛江市景色秀丽的湖光岩风景区,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共建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理、工、农、文、经、管、法、教等学科协调发展,以应用学科见长的多科性海洋大学。学校的前身是1935年成立的广东省立汕头高级水产职业学校,她是广东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发端。1979年学校升格为本科层次的湛江水产学院,1981年成为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1997年湛江水产学院与湛江农业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湛江海洋大学。1998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留学生培养资格,1999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价。2004年取得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资格。2005年湛江海洋大学更名为广东海洋大学。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9年我校获批成为国家博士立项建设单位。2010年取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资格。
学校现拥有四个校区:主校区、霞山校区、海滨校区和寸金校区,总占地面积4911亩,建筑面积63.6万平方米。学校现设有水产学院、食品科技学院、海洋与气象学院、航海学院、工程学院等18个二级学院,学科专业涵盖理、工、农、文、经、管、法、教等8大门类,有61个本科专业,14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3个国家批准规划建设的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人文社科基地。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及留学生2.2万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00余人,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近200人。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7%,居广东省属高校前列。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1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56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72人,有双聘院士1人。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62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0人。
学校承担包括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等在内的科研项目共1508项,其中国家级89项,省部级321项;拥有科研经费1.5亿元;获得科技奖励101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海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国家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等。在对虾种苗繁育及养殖、海水名贵鱼类的种苗繁育及养殖、海水鱼类病害防治、珍珠贝的养殖及育珠技术、水产品加工技术等方面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科技成果的广泛推广应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南方海洋水产业的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设有广东省海洋开发研究中心、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广东省(教育厅)水产品深加工重点实验室以及珍珠研究所、南海海洋环境研究所、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中心等26个科研机构。拥有各种类型实验室(中心)66个,其中经国家资质认定的计量认证机构1个,省(厅)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部属实验室1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齐全先进,价值2.3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180万册,固定资产约14亿元。建有功能完备、设施先进的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网络中心、体育训练场地和学生公寓等。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学术兴校,特色扬校”的办学理念和“规模扩大与质量提高相结合,以质量提高为主;外延拓展与内涵充实相结合,以内涵充实为主;综合发展与强化特色相结合,以强化特色为主”的办学思路,通过优化学科结构,加强专业建设,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能安心、能吃苦、能创业”的“三能”人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为了鼓励广大有志青年报考广东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经研究决定,拨专款给予支持,具体举措如下:
1、2011年推免生和第一志愿报考广东海洋大学的考生,凡被录取都免交学费,并一次性奖励1200元。
2、2011年推免生和第一志愿报考广东海洋大学的考生,凡被录取,每生发放生活补助费为4800元/年,分月发放。
3、录取为公费的研究生,在学期间发放不低于400元/月的生活补助,录取为自筹的研究生在学期间发放不低于220元/月的生活补助,生活补助费按12个月发放。
4、学校还设多项奖学金、设立研究生三助岗位及国家助学贷款,帮助研究生完成学业。学校奖贷学金项目包括:
①南粤优秀研究生、学校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发表论文奖等每学年评选一次,并发放一定数量的奖金。
②国家助学贷款:我校实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经济困难学生可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
③勤工助学补助金:我校每年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5、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研究生的考生,如果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分数线,我校将积极协助考生向符合分数条件的地区推荐调剂。
欢迎广大青年、学生报考我校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专业介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3)
本硕士点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基本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科。研究方向有: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及其应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与先进文化;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安全等。2、区域和谐社会构建,研究区域经济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战略;农业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城市建设及城市化发展战略;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发展战略;资源开发和利用战略;欠发达地区发展问题研究。3、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三大文明”之辩证关系及我国政治文明发展战略;政治文明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政治文明建设与法治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
本硕士点设在工程学院,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运用现代数字化设计技术及先进制造技术服务于石油、钢铁、港口、家电等行业,解决机械制造、海洋装备制造与腐蚀监控和家电新产品研发等教学、科研和生产中急需的科学和技术难题,着力提高制造业的信息化。
2、农海产品养殖与加工设备自动化
主要从事水产品养殖与加工设备和热带农业装备及自动化方面的研究,致力于实现水产品和热带农作物生产、加工过程的机械化、现代化。
3、节能设计与动力设备
主要从事机电产品的节能设计、热工设备和动力设备的节能性能研究。将先进制造技术和热科学技术理论结合,从节能角度提高产品或设备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效率。
本学科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和研究员9名,副教授和副研究员20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1人。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3人(包括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兼职导师4人)。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承担科技部、农业部和省市级项目等10余项。拥有1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仪器、设备总价值超千万元。为本学科培养研究生构筑了良好的基地,为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三、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83203)
本硕士点设在食品科技学院,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是应用生物学与工程技术等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学科。本学科方向经过多年发展后,在农副产品综合利用与深加工技术、果蔬采后贮藏保鲜等方面形成了特色与优势,目前承担有多项国家、部省级项目,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科研及教学成果奖。本专业的特色是研究热带亚热带农产品的生物化学、营养学、功能食品学等方面的特性以及加工适性;利用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对食物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将食品产品废弃物转化成新能源及可降解的新材料等。旨在为农产品的高值化应用提供基础与技术支撑,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促进该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学科有较强的学术队伍,具有较深的造诣。目前拥有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质构仪等高精尖科研设备。本学科始建于1950年,2006年起具有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以博学、严谨,求实的思维、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创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大批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方面的高级研究、技术与管理人才。
四、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83204)
本学科始建于1950年,1998年起具有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学科点被评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2007年设有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水产品深加工实验室。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高校“食品与营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26人,其中教授13人,博士15人,其中留学归国博士4人,副教授及相当人员13人。现承担着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研究课题,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科研及教学成果奖。
本硕士点的特色是研究南海水产资源的食品化学特性、加工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及低值水产原料的高效利用;对南海海洋生物体内所含的抗肿瘤、增强免疫、降血脂等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纯化、结构解析、构效关系及其开发应用进行系统研究;开展食品标准的制订、食品质量控制体系和水产品质量控制的研究。旨在为南海海洋生物资源的高值化应用提供基础与技术支撑,全面提升华南地区水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促进水产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大批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方面的高级研究、技术与管理人才。
五、食品科学(农学)(097201)
本硕士点设在食品科技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本学科始建于1950年,2003年起具有食品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高校“食品与营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16人,教授8人,博士9人,其中留学归国博士3人,副教授及相当人员8人。现承担着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研究课题,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科研及教学成果奖。本学科专业的特色是研究食品资源的在贮藏加工及流通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及物理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农、海产品的安全性及保障体系;水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新食品资源的开发等。旨在为农、海生物资源的高值化应用提供基础与技术支撑,全面提升农、海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促进该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博学、严谨,求实的思维、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创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大批食品科学方面的高级研究、技术与管理人才。
六、作物遗传育种(090102)
本硕士点设在农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本学科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本学科以植物雄性不育理论与杂种优势利用和生物能源为特色。植物雄性不育理论达国际领先水平,热带生物能源、热带园艺作物遗传育种优势明显。设“植物雄性不育理论与杂种优势利用”、“作物重要性状遗传育种”、“生物能源”和“园艺作物遗传育种”等研究方向。有一支包括教授11名,博士6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跨世纪人才工程百千层次人选、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审专家、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评审专家、北京大学图书馆国家核心图书评审专家和博士生导师各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各2名的高水平导师队伍。有分子育种、生物能源和细胞工程等现代化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逾2000万元。
七、植物病理学(090401)
植物病理学学科主要研究植物病害发病的原因、病原与寄主的相互关系、病害发生和流行规律以及病害控制的理论和技术。近年随着研究技术和手段的更新和学科间交叉,植物病理学已发展到现代植物病理学,先后产生了植物病原学、植物病理生理学、分子植物病理学、病害防治学等分支学科。
学科点有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近年来共鉴定科研成果6项,在研的省、部级课题近18项。拥有5个研究生导师科研实验室,配有大量常规教学设备和数台先进的研究仪器设备,可以满足研究生学习和研究的需要。
学科主要在资源微生物利用与生物技术、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和分子植物病理学与植物病理生理学三个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
八、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090501)
九、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090502)
十、海洋生物学(070703)
本硕士点设在水产学院,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十一、水产养殖(090801)
本硕士点设在水产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水产养殖学科是广东省重点学科、名牌专业和国家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于1943年创办,1999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以热带、亚热带海洋水生经济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已形成了鲜明的热带、亚热带海洋特色,注重“产学研”紧密结合,着力研究解决生产中的难点和热点课题,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设有水产经济动物生物学及种苗工程、水产经济动物繁殖生物学、水产经济动物免疫学及病害控制、水产无脊椎动物增养殖及珍珠培育、水产经济动物营养与饲料、水域生态学等研究方向。有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导师队伍,现有教授13名,副教授10名,其中有博士15名,还有4名教授是博士生导师。本学科点依托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等6个省部(厅)级的高级实验室(中心)和2个科研基地,建有设备较为先进的水产增养殖学、营养与病害、繁殖生物学、渔业环境保护等实验室。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业部科技成果转化、教育部及广东省重点项目多项,研究经费充足。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十二、渔业资源(090803)
渔业资源学科是广东海洋大学和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结合南海海洋渔业资源的地理条件与南海热带、亚热带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特点而建立的硕士培养点。本学科有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导师队伍,现有研究员7名,副教授3名,其中有2名教授是博士生导师。在热带、亚热带渔业资源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下设二个研究方向:(1)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方向。主要研究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键技术与应用。(2)渔业生态环境方向。主要研究渔业水域污染防治理论与技术,渔业水域环境检测与保障技术,渔业水域环境可持续利用理论与技术,渔业环境信息与信息系统应用技术,探索退化渔业生态系统的恢复途径,遏制水域环境恶化趋势。
十三、农业经济管理(120301)
本硕士点设在经济管理学院,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十四、行政管理(120401)
行政管理学科是广东海洋大学重点学科。广东海洋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开设的硕士研究生专业。本专业强调多学科综合性研究的特色,实行知识与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设有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区域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分析等四个研究方向。本专业有一支由教授、副教授组成的实力较为雄厚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研究生导师14人,其他任课教师12人,近几年来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本校图书馆拥有藏书180多万册,其中管理类图书近7万册;建成了湛江海关、湛江市商品检验检疫局和湛江港务集团等实践基地;这些条件完全可以满足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十五、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
1、(470113)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
本领域设在食品科技学院,授予农业推广硕士学位。
本学科始建于1950年,2009年起具有全日制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授予权。本领域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高校“食品与营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25人,其中教授9人,博士12人,留学归国博士4人,副教授及相当人员16人。现承担着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研究课题,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科研及教学成果奖。
全日制“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以发展我国现代食品加工业和服务于人民健康为宗旨,通过学习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生产质量与安全管理技术等课程,培养学生在食品加工生产和安全管理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我国现代食品加工业和安全管理方面培养具有任职资格的技术研发、检测与监管等应用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470110)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
本领域设在经济管理学院,授予农业推广硕士学位。
3、(470108)渔业领域
本领域设在水产学院,授予农业推广硕士学位。
渔业领域学科点于2004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为渔业领域的农业技术推广、农村发展、涉农企业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本学科注重“产学研”紧密结合,依托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等一批重点实验室,形成了水产养殖、渔业资源、渔业经济等三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拥有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导师队伍,现有教授20名,副教授11名,其中7名教授是博士生导师。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科技成果转化等重点项目多项,研究经费充足。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4、(470101)作物领域
本领域设在农学院,授予农业推广硕士学位。
本学科的二级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科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本学科以热带水果和作物高效生产技术为特色。植物雄性不育理论达国际领先水平,热带水果优势明显。设“热带水果”、“作物高效生产技术”2个研究方向。有一支包括教授13名,博士6名,有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跨世纪人才工程百千层次人选、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审专家、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评审专家、北京大学图书馆国家核心图书评审专家和博士生导师各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各2名的高水平导师队伍。有作物学、林果种业、分子育种、生物能源和细胞工程等现代化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逾2000万元,具有良好的研究生培养条件。
5、(470105)养殖领域
本领域设在农学院,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
十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1、(430102)机械工程
本领域设在工程学院,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2、(430132)食品工程
本领域设在食品科技学院,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本学科始建于1950年,2010年起具有全日制食品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授予权。本领域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高校“食品与营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28人,其中教授10人,博士13人,其中留学归国博士4人,副教授及相当人员18人。现承担着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研究课题,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科研及教学成果奖。
全日制“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以发展我国现代食品工业为宗旨,通过学习现代食品工程技术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等课程,培养学生在工程技术和生产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食品行业的工程建设与管理、生产设备设计与制造、食品生产技术开发与管理等方面培养具有设计、研发与管理等任职资格的应用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报考须知
一、招生人数
我校2011年共有14个学术型学科、专业和2个专业学位类别面向全国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200余人。实际招生人数以国家下达的2011年研究生招生规模为准。各学科实际招生数将视生源和学科情况做适当调整。学术型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三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两年。
我校接收获推免资格的应届本科生报读(优先录取为国家计划内),有意者请及时与我校研招办联系。
二、招生类别、学费及资助办法
各专业招生人数均含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和国家计划外(委培、自筹)两种。在职人员考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一律录取为委培。国家计划内研究生不交学费,计划外(委培、自筹)研究生学费为4000元/年。计划内研究生在学期间有不低于400元/月的生活补助,自筹研究生有不低于220元/月的生活补助,全年发放12个月的生活补助。计划内的名额以上级下达的招生任务按比例分派到各专业点,具体录取人数将根据各专业报考及上线情况作适当调整。
三、报考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报考我校硕士学位研究生:
1、高等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入学报到时出示本科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对毕业时未获毕业及学位资格者,不予录取);
2、国家承认学历的往届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
3、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专科生毕业后工作2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止,下同),且已取得报考专业的大学本科4门主干课程成绩(可由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或出具本科自学考试成绩通知单),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包含国家承认学历的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可选报与本人毕业专业相同的学科、专业。同等学历考生通过初试后,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课程。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
5、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按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执行。
2、资格审查:考生的资格审查在复试时进行。考生的报考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凡是以假学历以及其它不真实材料报考,或报名单位与调档单位不一致的考生,一律取消其报考或录取资格。
六、有关政策
我校设立研究生普通奖学金、优秀奖学金;根据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经济困难学生可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设立“助研、助教和助管”岗位,适当帮助经济特别困难的研究生完成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