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强调“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长期以来,在基层干部队伍中,存在着服务群众“有距离、少诚意”、工作中“走过场、少实干”、个人纪律“好散漫、易贪腐”等问题。湖北省巴东县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干部作风转型,通过搭建“农民办事不出村”平台,配套建立实时监督体系,将干部推向“服务第一线”,使干部有事做、做实事,使干部接受多方位监督,以此让基层干部“主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工作中端正干部作风。
一、巴东县以信息技术助推干部作风转型的做法
巴东县搭建新型服务平台、充实干部工作内容、完善监督体系,为促进干部作风转型提供了保障。
(一)平台建在最基层,助干部“服务零距离”
巴东县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新型便民服务平台,为干部服务群众创造条件。一是村村建平台,服务面对面。服务中心建在村里,“建在农民家门口”,并制定村干部定期坐班规则。石碾村村委会主任向太丙称“以前干部是随意办公,现在是‘周一周四定期会晤’”二是小村大平台,业务全覆盖。审批权的下放,增强村干部“最后拍板定夺”的权力,村民“来了就能解决问题”。石碾村支部书记邓光林称“现在村里只需盖章、扫描、传输就办好了,办理业务的能力提高了”。三是小平台大功能,纵向层级联动。平台建在最基层,但业务办理却从村到乡镇到县里逐级上传,农民不出村即能借小平台办大事。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称“小平台有‘通天’的大本事,借着平台,村里的小事能够最快到达县里,审批的速度大大提高”。
(二)提供工作抓手,促干部“服务有责任”
“农民办事不出村”为干部提供工作抓手,明确工作权责,充实工作内容,使干部服务群众更有责任意识。其一,工作权责明晰,干部主动服务。将22类76项业务分类和公示,明确各级业务员的权责,以责任督促干部服务。耀英坪村业务员吕奎言“现在明确我的工作内容和责任,规定必须在几天内完成业务办理,逼着我主动为群众办好事情”。其二,工作内容充实,干部有事可做。系统将便民服务整合集中,统一受理、办理,增加了村干部工作量,基层干部工作充实。水洞坪村书记夏善友称“村民有事都找业务员,现在一周的工作量是以前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工作量。”其三,工作方法创新,干部规范办事。信息技术改变了干部工作方式,标准化的在线审核和资料传输,使干部的工作更加规范。大支坪镇书记周和平直言“现在统一网上办公,有利于干部工作更加标准,减少工作过失”。
(三)优化监督系统,防干部“服务无持续”
巴东县通过网络监督、专员监督和组织监督,防止干部服务群众产生懈怠情绪,促其保持高效服务。其一,系统化的网络监督。“农民办事不出村”将业务搬到网上,同时也把监督放在网上,借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干部的在线监督。县级政务服务中心陈晓科长称“系统实时监督全县的业务员,查询其业务情况,是干部背后的一双眼睛”。其二,角色化的专员监督。在村级,设AB岗和干部值班的制度;在乡镇,统合各部门业务员,设专员负责指导监督业务员工作;在县级,设信息专员负责指导并审查全县业务员工作情况,实现定时定点监督。其三,独立外的组织监督。系统整合县委组织部、县纪委、县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等部门,设立专门监督小组,强化系统内部的监督。监督小组独立于业务办理部门之外,对系统的监督更有力。
二、巴东县以信息技术助推干部作风转型的成效
巴东县借用信息技术来助推干部作风转变,增强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促干部纪律作风转变。
(一)技术运用倒逼思想作风转变
信息技术使便民服务全面升级,倒逼基层干部思想作风转变。一是网络整合公务,增进服务意识。信息网络拉近业务员与群众的距离,“熟人办公,服务更显亲情”。北界村村民谬光清认为“现在有事直接找业务员就行了,她是村里人,我们都熟悉,她服务态度很好,办事很热情。”二是,层级痕迹管理,提高效率意识。通过层级和痕迹管理,促进干部服务增效,有效减少干部“在岗不做事”的现象。大支坪镇国土所陈忠国直言“每天固定时段必须在线办事,系统能够查阅我们办理业务的流程,我们必须确保在线办公”。其三,融合商务服务,提高参与意识。整合商业缴费项目,村受理员能够通过办理商业服务获得报酬,更主动为群众办事。耀英坪村业务员吕奎表示“积极为群众办理商业服务,像取低保、交电费话费等,能得到一定的手续费,很乐意为群众帮忙。”
(二)平台抓手助推工作作风转变
(三)系统管理促使纪律作风转变
系统创新对干部的管理方法,促其纪律作风转变。其一,从主到仆,减少官僚作风。通过痕迹管理、限时办理、在线投诉、纪委督查等,让干部由主变仆。蛇口山村农民李传荣表示:“工作人员态度好,烟都不抽一支,还把我们当客人招待。”其二,从暗到明,压制贪腐之风。系统实现业务办理事项、办事流程网络公开透明,使得业务办理过程从暗到明,减少暗箱操作的空间,杜绝“吃拿卡要”的现象。石碾村村民邓光林称“以前办事要带点礼物,不然心里没底,现在空手去事情也能办好”。
三、巴东县经验探索的启示
巴东县探索出促进干部作风转变的长效机制,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一)简政放权是促干部转变作风的前提条件
(二)服务平台是促干部作风转型的必要条件
如何在工作实践中助推干部的作风转型,是解决作风问题的关键。巴东县创新服务平台,为干部工作创造了新环境、提供新抓手,使干部服务群众有了真正可用、可靠的依托,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纪律作风焕然一新。巴东探索经验表明,通过搭建服务平台,优化干部的工作系统和工作环境,能够助推干部改变工作方式,在实践中促进干部转变作风。
(三)长效机制是促干部作风转型的有力保障
如何有效促使基层党员干部作风转型,且能够长久保持干部作风,机制保障尤为重要。巴东县创造出立足于全面、统筹、协调和系统化的便民服务体系,切实提高了政府行政工作效率,干部服务群众更主动、更热心,解决了困扰山区农民的办事难老问题。同时,通过加强监管,明确奖惩,确保干部工作保持积极性。巴东建立起一套运行良好、可持久、可复制和可推广的体系,探索出促进干部作风转型的长效机制。
(四)干部作风转型提升了政府的治理能力
实现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依托一支工作能力强、思想作风正、组织纪律好的干部队伍,而优秀的干部队伍必须成长于长期的实践探索之中。巴东县借“农民办事不出村”平台,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在实践中锻炼出一支能服务群众、能效率办事、能接受监督的“三能”队伍。干部“办事效率大大提高”、“为群众办好事情更高兴”,政府和社会的风气的到了改善。对于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作用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