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医院发生5名患者被感染艾滋的重大医疗事故)
一、事件回顾
二、传播分析
2.1、传播趋势
2.2、传播路径
2.3、传播节点
三、倾向性分析
3.1、媒体报道分析
2017年2月6日至2017年2月22日,媒体关于“浙江省中医院致5人感染艾滋”的新闻报道约1010篇,报道的主要网站为:新华网、新京报、华西都市报、法制日报等媒体。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关键词提取、主题聚类分析,可知其倾向性如下:
(1)报道浙江省中医院违规操作致5人感染艾滋的新闻占37%
2月9日,“新华网”发文《浙江通报重大医疗事故:确诊5例患者感染艾滋病病毒》,文称:1月26日,浙江中医院一名技术人员违反“一人一管一抛弃”操作规程,在操作中重复使用吸管造成交叉污染,导致部分治疗者感染艾滋病病毒,造成重大医疗事故。经疾控机构检测,确诊5例。目前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
(2)报道国家卫计委彻查该事件的新闻占36%
2月14日,“新京报”发文《国家卫计委等部门彻查浙江艾滋病病毒感染事件》,文称:针对近日爆出浙江省中医院医源性艾滋病病毒感染事件,国家卫生计生委表示将对负有责任的单位和人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和问责,要求进一步加强全国医疗机构内部管理,严格规范操作,开展医疗安全专项整顿活动。
(3)报道要求追因、问责该事件的新闻占12%
2月9日,“华西都市报”发文《从艾滋到乙肝,一天曝出两起医疗事故,谁让医院一错再错?》,文称:疏忽纰漏或疏忽,听起来就是内部差错,但不管是失误导致的艾滋感染,还是严重乙肝感染,其危害程度已经涉嫌可能触犯刑律的医疗事故罪了。医疗事故罪与“医疗意外”和“医疗差错”的适用有明确区别,主要体现就是后果不同。
(4)报道浙江省中医院多名领导被免职的新闻占8%
(5)其他新闻7%
2月10日,“华西都市报”发文《媒体:浙江艾滋感染事件免疫疗法美国15年前已叫停》,文称:据网友爆料,这5名患者在浙江省中医院进行的是一项名为封闭抗体主动免疫的治疗。这项针对不明原因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的治疗方法,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至今仍在医学界存有较大争议。主动免疫疗法能治疗不孕吗?
3.2、网民话题分析
2017年2月6日至2017年2月22日,网民关于“浙江省中医院致5人感染艾滋”的言论约4.71万条,言论主要来自新浪微博。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关键词提取、主题聚类分析,可知其倾向性如下:
(1)传播浙江中医院发生一起重大医疗事故的言论占30%
2月9日,“新浪微博”用户“我的厕所读物”:今天上午,浙江通报了一起重大医疗事故。浙江省中医院(三甲医院)的一位技术人员在某次技术操作中严重违反规程,违反了“一人一管一抛弃”操作规程,在医疗操作中重复使用吸管,造成交叉污染,导致部分治疗者感染艾滋病病毒,目前已经有五位治疗者感染艾滋病病毒,造成重大医疗事故。
2月9日,“新浪微博”用户“李大米Lidami”:30对夫妻一个批次为治疗习惯性流产到医院做生殖免疫抗体治疗,其中一个是同性恋,婚内出轨,没做安全措施进行性生活,做治疗前检查,没查出来。后不放心,多地检查,终查出艾滋。做治疗的医院违规操作,5位接受治疗的女性查出艾滋,剩下54人后续观察,不能确定,因为潜伏期长短不一。
(2)谴责医生行医过程中技术操作不严谨的言论占26%
2月9日,“新浪微博”用户“内蒙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在是不应该发生这种事情,专业人员居然会犯这种错误,拿生命当儿戏。
2月9日,“新浪微博”用户“急诊夜鹰”:浙江省中医院,如此大医院,技术人员严重违规到这种程度,毫无行医严谨态度,真是连路边的江湖游医都不如。
2月9日,“新浪微博”用户“澎湃之音”:为防止吸管重复使用导致的交叉感染,“一人一管一抛弃”,这是常人都知道的道理,作为医务人员更应该严格遵守,这不仅关乎到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更是铁的规则不容懈怠。
2月9日,“新浪微博”用户“蕨代霜蛟”:浙江省中医院发生的这起因采血吸管重复使用导致的患者感染艾滋病毒的重大事故,其荒谬、愚蠢和不负责任的程度,我敢说今天的地下卖血团伙都做不出来。鉴于事情的严重性,该院完全有义务回溯以往样本彻查到底,严肃追究责任。
2月13日,“凤凰网”匿名用户:医疗行业应从八十年代中期就要开始整顿了,从那时起医院医生就开始有左手拿红包,右手拿手术刀的迹象,行业黑,真黑!从这次事故来看,违规人员追责刻不容缓,同时更要理清责任,全面整顿。
(4)讨论医疗事故中“主动免疫疗法”的言论占17%
2月9日,“网易”用户“132891209”:这个技术是为了生殖免疫抗体治疗,也就是老公的血提炼做成药剂打入老婆体内,本来就是为了生孩子而做的治疗,一共30对夫妻为一个批次,其中五个女性被查出来,还有55个人还需要后期观察,艾滋的潜伏期最长是十年,而我和我爱人就是这55人之一,当我们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距离发现艾滋一个月了,你们能想象家里人和我们本人心里承受的压力嘛?
(5)其他言论占6%
2月10日,“新浪微博”用户“王志安”:两会马上就召开了,有没有代表委员,在两会上提个案,问个责,甚至向总书记反映一下:为啥在国外早已证明无效的免疫疗法,会在浙江省中医院大张旗鼓收费推广并最终导致五名患者感染艾滋病毒?为何全国有那么多公立医院在实施治疗?
2月14日,“新浪网”用户“SHANGLIANGLEZAIAI”:无辜的感染者,对人家怎么补偿?今后漫漫人生路怎么办?设身处地的为别人考虑了没有?
4.1、原创及转发分析
由上图可知,有10.2%的网民针对该话题发表了原创观点或消息,而其他89.8%的网民转发了这些信息,帮助话题大规模传播,增强了话题的影响效果。
由上图可知,网民言论主要来自微博的草根阶层(普通+达人),占90.9%。其余言论来自微博的认证用户群(名人+媒体+政府+其他+企业+网站+团体),总共占9.1%。认证用户的言论又以名人微博最多,他们作为意见领袖发表了代表性的观点,在舆论场中具有较大的话语权;其次是媒体微博,主要是报道新闻,传播消息。
由上图可以看出,大部分言论来自微博weibo.com,可见在此事件中使用传统的电脑设备依旧是大多数网民的操作习惯,而移动客户端的排名顺序则与各种移动设备的市场占有率有关。
五、点评与启示
5.1、专家点评
5.2、启示
1月26日,浙江省中医院一名技术人员违反“一人一管一抛弃”操作规程,在操作中重复使用吸管造成交叉污染,导致5名治疗者感染艾滋病病毒,造成重大医疗事故。对于被确诊的5例感染者及其家人而言,这无异于一场“飞来横祸”。
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个别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意识缺失,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规范落实不力,没有严格遵守技术规范和标准化操作规程开展诊疗工作。同时,暴露出部分技术人员对病患者的冷漠,以及对技术操作规程的漠视。对于任何一位医护工作者来说,其医疗技术可以有先后的区别和高低的差距,但敬畏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和行为应该是高度一致的。敬畏规程就是敬畏生命的观念应该扎根于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心中。
严格的规程并非多余的摆设和噱头,它从无数次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具有科学性和规律性。严格的规程维系着无数患者的生命。此次医疗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教训不可谓不深刻。“亡羊补牢,犹未晚矣”,但愿这次严重的医疗事故能够让广大医护工作者吸取教训,从内心深处树立起对规程的坚定信仰,把规程当成一种内心认同的律令。
不仅如此,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办医主体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建立医疗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加大监管工作力度。同时,开展医疗安全专项整顿活动,针对质量、安全和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全面整顿质量安全风险并持续改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如此,规程才有深深扎根的落脚之地,患者的健康权益才能得到有力保障。
#一门课让你成为真正的网络舆情分析师#
参加在线考试可申请人民网颁发的实体证书!
想了解更多,扫描下方海报中二维码添加VIP助教!
▼人民网“网络舆情分析师(中级)”研修班▼
人民慕课为帮助各级领导干部把握舆情回应标准,
火热招生中...
培训形式
(一)线下面授
5天线下培训,培训以专题讲座、现场教学、模拟训练为主,同时安排人民日报社、央级媒体及知名互联网企业实地参观交流。
完成课程学习并通过考试后,可获得盖有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公章的《网络舆情分析师(中级)培训证书》
(二)线上培训
人民网慕课平台“中级网络舆情分析师”在线课程共68课时学习权限。
培训费用
l费用总额:5980元/人(不含住宿)、7980元/人(含住宿)
人民慕课致力于成为党政干部新媒体素养、舆情应对的网上课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文化的传播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