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吸引群众目光的新青年是怎么样的?
中国青年,是中国精神和力量的缩影!
初心不变,热血青春就是现在!
五四精神,传承有我!
在五四运动100周年来临之际
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青年联合会
决定授予20名同志
第23届“山东青年五四奖章”
近些年来,山东青年担当作为、创新实干
勇做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奋进者、开拓者
涌现出众多先进典型
让我们看看他们吧
这才是中国青年该有的样子
于志良:与百姓患难与共的村支书
于志良,男,1982年11月生,汉族,中共党员,中专学历,安丘市郚山镇南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面对洪涝险情,他舍身忘我、冲锋在前,带领党员干部,安全转移群众148人,救出被困群众32人。灾后重建中,他与村民并肩战斗,抢修道路、查排险情、恢复生产。他用为民务实、苦干实干诠释了一名青年党员的责任担当。
王辉:为核电安全护航的王牌值长
王辉,男,1981年11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山东核电有限公司运行处值长。怀揣着对“核电黄金人”的向往和崇拜,他来到陌生的海滨小城,投身国家三代核电建设。历经十余年锤炼,他扎根一线,参与机组冷试、热试、装料、临界、并网等一系列重大试验操作,保持零差错。他以大国工匠精神守护着对核安全的承诺。
白耀宗:高端锂电池隔膜的领跑者
白耀宗,男,1980年10月生,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中材锂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一层隔膜两重天。他主持研发出国际最先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湿法双向同步拉伸锂膜和涂覆膜生产技术,主导建成国内规模最大、智能化水平最高的锂膜生产基地,一举打破国外垄断,补齐高端锂电产业完全国产化最后一块短板。
毕赛:教学科研路上的攀登者
毕赛,女,1983年8月生,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青岛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她带领团队在生命分析化学领域开拓创新、攻克难关,为探索癌症等重大疾病的早期发生与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应用模型。她静心教学、潜心育人,是学生眼中传道受业、亦师亦友的最美教师。
闫新华:实业报国的创新创业先锋
闫新华,男,1980年3月生,汉族,民建会员,大学学历,诺伯特智能装备(山东)有限公司董事长。创业之路充满荆棘,日本技术引进受阻,他愈发笃定“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无数个日夜与技术人员吃住在一起,最终携带多关节工业机器人和自动配送智能立体仓库走上国际展台。
孙云霞:乡村振兴“新农人”
孙云霞,女,1990年6月生,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聊城市东昌府区云朵庄园负责人。在上海大学读研究生的她,看到父老乡亲会种不会买,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敢想敢为,以女汉子的魄力毅然决定反哺家乡,创办云朵庄园。她积极参与脱贫攻坚,长期帮扶周边贫困户百余户,形成“三零一高”脱贫新模式。她以文化促创意,以创意带发展,争做乡村振兴“新农人”。
孙庆民:突破尖端材料技术封锁的科技先锋
孙庆民,男,1980年3月生,汉族,群众,研究生学历,山东凯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他扎根尖端材料技术研发一线,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建成国内唯一一条聚醚酮酮100吨/年工业生产线,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攻克了航空航天等领域尖端材料关键技术难题,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书写了亮丽篇章。
孙建涛:1715个孩子的“孙爸爸”
孙建涛,男,1979年5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泗水县国土资源局圣水峪中心所党支部书记、泗水县微公益协会会长。穿上戎装保家卫国,脱下戎装济困扶贫,他建立微公益平台,走访580个村庄4600多户贫困家庭,筹集资金1000万余元,发放助学金600余万元,成为1715个孩子的“孙爸爸”。他用暖心善举,为社会爱心人士和山区困境少年架起了爱的桥梁。
苏成云:中国自动变速器技术的探路者
苏成云,男,1980年5月生,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他长期致力于汽车自动变速器研发工作,成功攻克关键共性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完成8档自动变速器研发及产业化,为中国“智”造打造中国“芯”,走出了传统发动机零部件工厂自主创新的“涅槃之路”。
苏晓涛:沂蒙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苏晓涛,男,1982年1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沂蒙儒将红色教育培训中心主任。从军16载,他是爱军习武的典型、沂蒙兵的典范。创业4年,他扎根沂蒙老区腹地,以传承沂蒙精神为己任,专注红色教育事业和退役军人创业培训,带动老区人民致富。他是退伍军人创业带头人,是新时代沂蒙精神的传承人。
杜国磊:心有明灯的视障学生引航员
杜国磊,男,1982年9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泰安市特殊教育中心教师。他身残志坚,埋头苦干,始终如一奋进在盲人职业教育的最前沿;他爱岗敬业,默默奉献,教授视障学生一技之长,帮扶学生就业创业,为数百个残疾家庭撑起明朗的天空,无愧于齐鲁最美教师的光荣称号。
李大鹏:矿产资源的勘探者
李大鹏,男,1986年3月生,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科技创新中心负责人。他视地学科研如生命,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等重大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近50篇,频获嘉奖。他带领团队攻克我国深部资源勘查技术难题,成功实施“中国岩金第一见矿深钻”,是名副其实矿产资源勘探尖兵。
杨铧:匠心传承让老字号焕发新机
杨铧,男,1986年7月生,汉族,群众,研究生学历,山东福牌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他主导规划建设全国最大的万吨阿胶及系列产品智能生产线,产销量连续八年居行业首位。他创建中国阿胶研究院和博物馆,打造阿胶文化园,用现代科技解读传统中医瑰宝,成为推动老字号实现新发展的典范。
陈文淼:扎根生产一线的“天之骄子”
陈文淼,男,1983年1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新科技研究院院长。他放下清华博士的光环,主动申请到生产一线实习,带领团队在发动机智能化控制、新能源产品开发等关键领域取得核心技术突破,助力《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用行动诠释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铮铮誓言。
岳磊:脱贫攻坚战场上的突击手
岳磊,男,1979年6月生,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临沂市委政法委指导科科长、河东区汤河镇程子河社区东岭村党支部书记。他两次请缨到村任职,用情用力促脱贫,通过抓党建聚合力,发展现代农业,带领67户129名贫困群众提前一年脱贫,把两个“后进村”变为“模范村”,在沂蒙老区脱贫攻坚战场上树立了一面旗帜。
赵淑珍:让孤独症孩子不再孤独的“星星妈妈”
赵淑珍,女,1980年1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济宁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童康复中心主任。她坚守孤独症残疾儿童治疗一线14年,创建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组建“星梦童圆”志愿服务团队,帮扶残疾儿童600余名,推动孤独症疾病纳入甲类慢性疾病,免除贫困家庭医疗费1100余万元,为孤独症儿童撑起一片天空。
贾春良:敢啃硬骨头的“最美电务人”
贾春良,男,1982年5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中铁十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电务第三项目部作业队长。参加工作16年,他以“对企业负责,用成绩说话”为座右铭,始终扎根急难险重施工一线,勤学习、善钻研,以逢山开路的勇气先后参建完成济青高铁、胶济线、青荣城际铁路等10余个重点铁路建设项目,助力跑出强省建设加速度。
徐生龙:绿水清山的忠诚捍卫者
徐生龙,男,1981年6月生,汉族,民建会员,大学学历,山东思睿环境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为找回童年清澈见底的河流和蔚蓝如洗的天空,他用智慧和魄力领航团队创业创新,历经坎坷、百折不挠,成功自主研发在线监测设备,填补国内空白,迈入多元化发展快车道,用执着和追求呵护了一方绿水青山。
曹园媛:感恩反哺的最美警花
曹园媛,女,1986年1月生,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烟台市公安局牟平分局养马岛边防派出所民警。在养马岛边防派出所民警们的传承帮扶下,她走出小岛又回到小岛,从一名面临辍学的孤儿成长为一名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一路走来,她心怀感恩,用心工作,靠着超越同龄人的坚强和执着,谱写了一曲爱心反哺的清心暖歌。
满忠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楷模
满忠晓,男,1981年2月生,汉族,无党派人士,研究生学历,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副院长。他聚焦量子技术前沿,在潜心求索、不懈攻关中取得瞩目突破,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他坚守传道授业讲台,甘做育人燃灯者,在教研相长、辛勤付出中成就满园桃李。他是科技强国、人才兴国的忠实践行者。
曾经课本中那些热血的青年
在1919年挥洒自己的青春
历史虽已成了轮回
昔人的名字却刻在了民族的丰碑上
闪着不息的光
青年者,国之魂也
生逢其时,重任在肩
今天,团团带你走进
“一年扶贫事,终生扶贫情”的岳磊
从政法干部到农村一线,
黝黑的皮肤、沾满灰尘的鞋子,
在村民中毫不显眼,
是他的“标配”……
第一书记的青春”乡情“
政策资金2000余万元
招商引资2亿元
流转土地800亩
发展现代农业项目3个、工业项目2个、
扶贫项目5个,
贫困群众67户129人实现脱贫
村集体增收60万元
三年发生这些变化
你会信吗
▲查看农业项目工地
这么些变化就发生在
临沂市河东区汤河镇城子河社区东岭村
他,19年如一日,
在各个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他,任劳任怨干实事
他,真心真情为百姓
生活在沂蒙老区
为老区群众做点什么?
是他长久以来的梦想。
他,就是岳磊!
▲接待来访群众
当青春遇上第一书记
岳磊从小生活在城市,
父母都是机关干部,
大学毕业后从校门直接步入机关,
农村经历一片空白。
幸运的是,他生活在沂蒙老区,
在红色文化的耳濡目染下,
对农村有着天然感情。
工作19年,
他积极争取每一次到基层历练的机会,
先后五次参与农村帮扶挂职工作,
但真正与群众建立起鱼水深情
还是从担任第一书记开始的。
▲调试雪亮工程平台
2016年3月,
临沂选派第三批第一书记到村任职时,
岳磊第一个报名,
经过层层筛选,
被选派到河东区汤河镇小程子河村任职。
2018年2月,任期即将满时,
沂蒙乡村已成为岳磊深爱的热土,
他想要为之贡献更多的光和热。
得知临沂市按照省委的安排,
从政法机关选派22名优秀干部
到软弱涣散村担任党组织书记时,
他主动申请到省市备案的后进村
河东区小程子河社区东岭村任职。
▲欢送新兵
东岭村全村315户,1021人,党员38名,
是省市备案的后进村。
过去的东岭村又穷又乱。
乱到什么程度?选不出一个村支书。
穷到什么程度?村集体没有一分钱收入。
他暗下决心:
“这也难,那也难,刹倒心干就不难。”
驻村以来,
他平均每月驻村27天,
经常和村干部党员没黑没白地一起干活。
只为百姓干实实在在的事
有了两年基层经验的他,
本以为轻车熟路是一名“老书记”了。
然而,矛盾纠纷信访案件多发、
历史遗留问题错综复杂、村干部之间不团结、
党员拧不到一股绳,每天平均接访14名群众……
让他自己都开始怀疑,
能不能干好这两年第一书记。
▲村内召开的现场观摩会
用青春拥抱第一书记
初上任,岳磊便天天泡在村里
到家里、上地里、去村头
认真地了解党员群众们的想法
一遍不行就再来一遍。
要想解决东岭村根子里的“乱”
必须先强化村级工作力量
▲陪同领导调研精准扶贫
党员周玉勤说,“我们家门上挂着“共产党员户”,现在我每天佩戴党徽,党课、开会一样不落,我感觉到我的肩上扛着责任。”
班子建立起来后,
岳磊决定先从树立党组织的威信和战斗力开始。
坚持每周召开一次村“两委”会,
定期组织村“两委”成员交流谈心;
如何让村里人过上好日子?
成为了他摆在手里的难题
▲查看村务公开栏
重压之下,不是退缩就是战斗
想到胸前“临沂第一书记”六个沉甸甸的大字
岳磊选择迎难而上
面对复杂的村情,
他认真分析研判村情民意
很快就找到了突破口
迅速打通了一条
困扰村子十多年的断头路
多方争取资金70万元,
实现全村“户户通”硬化
▲夏天顶着烈日入户走访
工作实现破题后,
他趁势而上,一手抓稳定,一手抓发展。
牵头成立了矛盾调解委员会,
妥善化解了一大批纠纷和信访问题。
东岭村在岳磊的带领下,
终于实现了由乱到治、
由“后进”到“后劲”的华丽转变。
▲外出党性教育入党誓词宣誓
以第一书记致青春
▲冬天冒雪走访入户
对农村工作比较熟悉后,
岳磊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变得更加自信,
努力探索管村治村的长效机制。
一个月,315户村民,38名党员,
17个村民代表,2个笔记本,
岳磊深入梳理了党员群众对村干部的评价,
群众最急急盼的民生实事,
探索创新制定“1135”工作法,
即:制定1套整治方案,整合1支帮扶队伍,发挥3个自治组织作用,抓实队伍建设、产业发展、规范管理、阵地建设和民生实事5项民生实事,临沂对该工作法进行了全市宣传推广。
▲雨夜走访群众
在1135工作法的引领带动下,
村班子战斗力增强了,
党员干部积极发挥先锋作用,
群众有序参与村级事务,
一年来,通过盘活闲置资源、联建物业项目、
利用“红筹股份”入股企业等方式,
增加集体收入30万元,带动130名群众就业;
建成村民文化活动广场2处、
“五化”示范街3条、铺设排水管网6800米,
修建户户通1万平米,改造生产路1.5公里,
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摘得了“省级美丽乡村”的金字招牌。
▲春节邀请书法家为群众送春联
三年村支书,两村驻村事,终生基层情。
从办公室拿笔杆子到田间地头挥铁锹,
这个朴实的汉子完成了从机关干部到第一书记的完美蝶变。
在农村广阔天地,岳磊的青春浸染基层本色,
洋溢着泥土芬芳,
在今后的日子里他将用实际行动
继续诠释第一书记的使命,
展现第一书记的风采!
▲集体产权改革集体表决
一百年前
满腔热血的青年们
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
一百年后的今天
我们仍然铭记着五四精神
用热血书写青春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
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寄语广大青年
满怀深情的指出
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国家就有前途
民族就有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四次集体时强调
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
今天,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
必须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
以引导广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励下,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五四,因青年而传承
青年,让五四精神不只是一个口号
青年,我们是青年!
奋斗不止的青年!
编辑:王冰玉(临沂市河东区西部计划志愿者)制图:王冰玉黄心雨素材:共青团山东省委组织部出品:共青团山东省委网络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