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的前景和机遇
1.改革开放以来,从()到()乃至到(),对驱动我国经济增长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A.温饱消费轻工消费住行消费
B.温饱消费住行消费轻工消费
C.轻工消费温饱消费住行消费
D.轻工消费住行消费温饱消费
正确答案:A
2.经济增长的过程可分解成()两个维度
A.增长的规模和增长的速度
B.增长的速度和增长的质量
C.增长的规模和增长的质量
D.增长的质量和增长的结构
正确答案:B
3.以下()表述是错误的。
A.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中心
B.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是全球价值链的重新布局
C.在构建更利于我国价值链体系时要保障整个产业链的完整安全和运行
D.在构建更利于我国价值链体系时要强化对国内资源的更有效充分利用
4.()体系目前已经成为中国高增长行业中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A.健康产业
B.信息产业
C.金融产业
D.能源产业
5.过去20年,()是我国消费升级的龙头力量
A.温饱
B.轻纺
C.住行
D.家电
正确答案:C
6.高质量能源的基本内涵包括()。
A.清洁低碳
B.经济高效
C.安全可靠
D.前三项均正确
正确答案:D
7.“十四五”规划指出,坚持()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A.改革
B.创新
C.协调
D.共享
8.以下哪个表述是错误的。()
A.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路径应是沿着日本和韩国构筑的东亚模式去推进
B.我国房地产业在达成了自己的峰值后就进入了增长速度的回落
C.产业转移是技术进步驱动的结果
D.我国经济增长的轨迹与工业化国家增长模型不一致
9.“十四五”规划对()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重视
A.互联网经济
B.信息经济
C.数字经济
D.低碳经济
10.以下()表述是正确的。
A.增长质量和增长速度是非此即彼的一个替代关系
B.在凸显增长速度决定性的支撑地位时,也绝对离不开增长质量的支撑
C.经济增长的过程就是消费升级的过程
D.贯穿消费升级的整个过程,有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两个维度,与增长速度对应的是精神消费、与增长质量对应的是物质消费
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1.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关键是做好()。
A.领导体制
B.组织体制
C.一案三制
D.信息体制
2.我们加强风险管理,就是要进一步贯彻()的方针。
A.关口前移
B.预防为主
C.源头防范
D.防控为主
3.危机决策过程中对各种预案的编制、评估、选择的最重要价值标准是()。
A.经济发展
B.社会稳定
C.人民幸福
D.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4.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本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
A.2700亿元
B.2800亿元
C.2900亿元
D.3000亿元
5.世界卫生组织衡量一个国家的健康医疗水平主要看三大指标,特别是()指标。
A.每千人医院床位数
B.婴儿死亡率
C.孕产妇死亡率
D.人均预期寿命
6.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担当精神和应对突发事情的真本领,提高自己的研判力、决策力、掌控力、()。
A.调动力
B.调控力
C.引导力
D.协调力
7.危机决策的主要特点是超前性、快速性、果断性、强制性和()。
A.有效性
B.合理性
C.时效性
D.民主性
8.要强化应急管理的装备技术支撑,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推进应急管理科技(),依靠科技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A.自主创新
B.自主研发
C.自立自强
D.国产化
9.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58%的国士、82%的省会、60%的地级市、54%的县城都处于()以上的地震高烈度区。
A.5度
B.6度
C.7度
D.8度
10.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说到底一个是党的领导,一个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集中力量办大事
D.应急处突能力强
三、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1.()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本色和根本立场。
A.必须坚持自信自立
B.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C.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D.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2.()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A.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B.始终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C.深化改革开放
D.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
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哪两个结合的光辉点?()
A.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B.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革命文化相结合
C.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
D.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世界文化相结合
4.()第一次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概念和基本内涵。
A.党的十八大
B.党的十九大
C.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
D.党的二十大
5.()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主要着力点。
A.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B.必须坚持自信自立
D.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6.()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7.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精辟概括为()。
A.“五个必须”
B.“四个全面”
C.“六个坚持”
D“十个坚持”
8.党的二十大报告从16个方面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进行了全面总结和精辟概括,其中的第一方面是()。
A.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C.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
D.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
9.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
A.八个明确
B.十个明确
C.十四个坚持
D.十三个方面成就
10.()是我们党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B.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C.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D.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四、能源安全的长期战略与能源低碳转型
1.下哪个表述是正确的。()
A.我国只有彻底摆脱对进口非化石能源的依赖,才能彻底解决能源安全
B.我国只有彻底摆脱对进口非化石能源的依赖,才能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C.发展低碳能源替代非化石能源是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D.实现“双碳”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
2.基本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都提出到()实现“碳中和”目标。
A.2030年
B.2040年
C.2050年
D.2060年
3.全世界都认为()要比整个碳中和实现零碳目标要提前。
A.电力系统
B.工业系统
C.交通系统
D.农业系统
4.我国能源的特点是()。
A.富油缺煤少气
B.富气缺油少煤
C.富煤缺油少气
D.富气缺煤少油
5.能源发展的中心议题是()。
A.保障能源安全
B.保障能源供应
C.保障能源可靠
D.保障能源低碳
6.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
A.全局性、战略性
B.根本性、战略性
C.全局性、根本性
D.战略性、整体性
7.以下哪个表述是错误的。()
A.水、风、光、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我国库存最多
B.我国太阳能电池组组件的产量超过世界总产量70%
C.我国风电技术居世界前列
D.我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且不可替代的光伏组件供应商之一
8.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为此要()。
A.大力推进绿色低碳消费
B.大幅度降低化石能源总量
C.前两项均正确
D.前两项均不正确
9.要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为此要加快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A.能源结构
B.交通运输结构
.用地结构
10.以下哪个表述是错误的。()
A.依靠战略储备能有效解决世界能源价格波动问题
B.世界能源消费已经从煤炭为主改为油气为主,现在往可再生能源转换
C.保障能源安全有短期做法和长期战略的问题
D.能源价格的暴起暴落不完全取决于能源市场供求关系
五、向着伟大复兴阔步前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解读
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
A.“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
B.“十个明确”、“十三个方面成就”
C.“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
D.“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
2.新时代十年,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是()1.迎来党成立一百周年:2.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A.123
B.124
c.134
D.234
3.()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A.全面从严治党
B.贯彻新发展理念
C.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D.团结奋斗
4.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2035年的展望相比,二十大报告关于2035年的总体目标中没有再提()。
A.经济实力
B.经济总量
C.科技实力
D.综合国力
5.以下哪一个“务必”不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
A.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B.务必自信自强守正创新
C.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
D.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6.党的二十大于2022年()在北京召开。
A.10月16日至22日
B.10月16日至23日
C.10月17日至22日
D.10月17日至23日
7.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去瞻仰了()。
A.西柏坡革命纪念地
B.井冈山革命纪念地
C.延安革命纪念地
D.中共一大会址
8.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
A.高质量发展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D.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9.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
A.党
B.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C.党要管党
D.全面从严治党
10.新时代十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元增长到()元。
A.54万亿,114万亿
B.54万亿,115万亿
C.55万亿,114万亿
D.55万亿,115万亿
六、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1.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人的(),即自觉和自律。
A.自我尊重
B.自我革命
C.自我管理
D.自我净化
2.(),因资而立功。
A.权自然之势
B.循理而举事
C.曲故不得容
D.满道川安小
3.()提出“自然亲爱为孝,推爱及物为仁。
A.何晏
B.阮籍
C.嵇康
D.王粥
4.汉代的哲学家董仲舒提出()的学说。
A.天人相应
B.天人感应
C.天人之际
D.天人一体
5.我们要回归(),回归自然。
A.传统
B.人类
C.社会
D.家庭
6.()和思维方式应该说是文化的一个核心灵魂。
A.价值观念
B.生活样式
C.信仰习俗
D.历史文化
7.中国文化的根本的精神是()。
A.天下为公
B.为政以德
C.以人为本
D.天人合一
8.()提出“柔弱胜刚强”。
A.孔子
B.老子
C.苟子
D.孟子
9.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
A.命
B.制
C.治
D.材
10.()是中国儒家伦理道德的终极追求,也是“天人合一”中国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A.天人合一
B.天人合德
C.君子不器
D.审时度势
七、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
1.“现代性意味着稳定,而现代化意味着动荡”被称为()。
A.韦伯难题.
B.亨廷顿悖论
C.唐纳利难题
D.英格尔斯悖论
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包括建成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A.科技强国
B.网络强国
C.质量强国
D.航天强国
3.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5个鲜明特征,最早提出是在()。
A.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上
B.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
C.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
D.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
4.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是一个按顺序发展的过程,其基本顺序是()。
A.城市化和服务业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工业化和产业化
B.工业化和产业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城市化和服务业化
C.城市化和服务业化、工业化和产业化、信息化和数字化
D.工业化和产业化、城市化和服务业化、信息化和数字化
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A.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B.坚持人民至上
C.坚持系统观念
D.坚持自立自强
6.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做了进一步具体的、清晰的论述,包括三张蓝图,下面不包括在内的是()
A.2035年的蓝图
B.本世纪中叶的蓝图
C.未来五年的蓝图
D.未来十年的蓝图
7.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持续制定和实施()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主要大国。
A.三
B.四
C.五
D.六
8.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不包括()。
A.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B.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D.社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9.党的()首次提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0.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和()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
B.经济实力、综合国力
C.经济实力、科技实力
D.经济实力、国际影响力
八、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解读
1.以下哪个表述是错误的。()
A.乡村振兴主要包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B.未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将向农村倾斜
C.乡村建设的目的是通过长期发展缩小城乡之间差距
2.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加强乡村()建设。
A.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
B.产业路、旅游路、骨干路
C.产业路、旅游路、硬化路
D.产业路、骨干路、资源路
3.《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的实施机制包括()。
A.自下而上
B.村民自治
C.农民参与
4.()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A.乡村振兴
B.产业振兴
C.人才振兴
D.乡村建设
5.党的()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A.十七大
B.十八大
C.十九大
D.二十大
6.乡村建设行动主要包括乡村振兴的()。
A.基础设施
B.公共服务0
7.《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是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民生建设为重点。
A.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
B.公平性、基础性、兜底性
C.普惠性、公平性、基础性
D.公平性、基础性、普惠性
8.()不属于《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重点任务。
A.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
B.强化农村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
C.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十年行动
D.实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行动
9.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做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就是要()。
A.以农补工、以农支工
B.以工补农、以城带乡
C.以农补工、以城带乡
D.以工补农、以农支工
10.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不随意切坡填方弃渣,(),形成自然、紧凑、有序的农房群落。
A.不挖山填湖
B.不破坏水系
C.不砍老树
九、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1.2023年我国重点工作的核心是()。
A.扩大内需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扩大内需和促进高质量发展
C.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高质量发展
D.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构建双循环格局
2.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六个更好统筹”。以下不属于“六个更好统筹”之列的是()。
A.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B.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C.更好统筹改革和开放
D.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
3.2023年产业政策的重大亮点是()。
A.实体经济、平台经济
B.实体经济、数字经济
C.数字经济、平台经济
D.制造经济、平台经济
4.着力扩大国内需求,需重点突破的消费节点包括()。
A.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
B.住房改善、家庭教育、养老服务
C.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家庭教育
D.新能源汽车、住房改善、家庭教育
5.要明确()是创新主体地位。
A.政府
B.企业
C.居民
D.机构
6.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三稳”目标,具体是指()。
A.稳增长、稳物价、稳就业
B.稳就业、稳增长、稳物价
C.稳就业、稳物价、稳增长
D.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
7.2023年我国宏观政策体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效加力
B.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有力精准
C.产业政策要安全和发展并举
D.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
8.在“六保”框架之下,最核心、最关键的抓手是()。
A.保就业
B.保市场主体
C.保增长
D.保稳定
9.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
B.我国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
C.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应对三重压力的经验和做法,都可以依赖加杠杆来解决
D.动荡不安的外部环境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
10.2023年我国重点经济工作包括()。
A.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B.更大力度的吸引和利用外资
C.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D.以上均正确
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伟大创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是()
A.计划经济
B.市场经济
C.社会主义制度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企业家是有担当的,企业家是以()为本。
A.冒险
B.改革
C.创新
D.担当
3.坚持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依法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营造()的一流营商环境。
A.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
B.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
C.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
D.法治化、社会化、市场化
4.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混合经济只存在于我国
B.我国的经济发展实际上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
C.我国的混合经济中,国有和民营各自发挥比较优势
D.我国混合经济的核心就是实现国有和民营共生共赢
5.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样突出两个毫不动摇,这是非常不寻常的
B.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就是从理论上、从实践上、从我国发展的长期经验和工作原则上来肯定两个毫不动摇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C.经济增长的中心工作就是保持量的增长
D.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
6.民营企业自身要自强自信,敢于担当,体现在()。
A.民营企业要成为深化改革的坚定支持者
B.一些优势的民企要发挥在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势,积极参与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