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宣威市聚焦干部育选管用全链条,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着力破解“不会为、不想为、不敢为”,坚持从强化素质提升、科学选人用人、突出严管厚爱上下功夫,积极营造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
着力解决能力不足“不会为”,强化素质提升,让干部担当作为更有底气。健全干部政治历练、思想淬炼、专业训练、实践锻炼一体化链条式育人机制。深化理论学习。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举办5期市管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班,全覆盖轮训全市1040余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筑牢信念根基,增强担当作为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强化专业训练。以解决干部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为重点,采取“菜单式”选课、“模块式”组课的方式开展问需式培训,组织260名领导干部到北京、浙江等发达地区学习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等实践经验和典型做法,持续夯实干部担当作为基本功。注重实践锻炼。把急难险重任务作为干部“练兵场”,2024年,选派2名科级领导干部到上海宝山区挂职锻炼、6名干部到乡镇挂职,15名年轻或新任职领导干部参加巡察等一线工作,统筹安排261名职级公务员参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帮助干部丰富实践经验、提升履职能力。
着力解决动力不足“不想为”,科学选人用人,让干部担当作为更有劲头。把选好人、用好人作为最有效、最直接的激励方式,突出实践实干实效正确用人导向,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劲头。突出政治标准。将政治标准贯穿选人用人全过程,注重从动议酝酿环节严把人选政治关,建立“档案+考察+研判”的系统化常态化识别机制,前移“凡提四必”和提名人选廉洁自律结论性意见“双签字”程序,对政治上存在不合格情形的干部坚决实行“一票否决”。紧盯实干实绩。牢固树立重一线、重实干、重实绩、重公认的用人导向,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励升迁的重要标准,大力提拔使用实干担当、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优秀干部。注重基层一线。注重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一线识别和使用干部。2024年以来,提拔重用的干部77名中,80%来自基层一线。
着力焦解决担当不足“不敢为”,突出严管厚爱,让干部担当作为更有定力。坚持严管就是厚爱、监督就是保护,突出严管厚爱。严格监督管理。整合20余个单位(部门)建立联动监督机制,畅通干部监督信息沟通渠道,建立领导干部个人正向和反向2个清单,全面加强对“一把手”、科级干部监督和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监督、干部日常监督。推动能上能下。制定出台《宣威市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细化“下”的情形、规范“下”的程序、压实“下”的责任,严肃整治拈轻怕重、躺平甩锅等消极现象。近年来,识别“躺平式”干部7名,对劲头不足、激情减退,不适应现岗位的领导干部,调整岗位1名,改任职级公务员2名。做实关心关爱。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出台《干部担当作为“激励行动”2024年工作措施》,切实做到为实干者撑腰、为创新者鼓劲,及时为受到不实举报的32名干部、5个组织澄清正名,为9名干部进行容错纠错,不断营造“把工作交给自己、把自己交给组织”的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