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缘由在于,孩子刚度过紧张的期末复习阶段,紧接着又迎来中高考成绩的发放。
望着今年中高考的分数,我不禁为自家贪玩的孩子暗自揪心,感觉他要考进好大学,简直是难如登天。
这种对孩子未来的深深忧虑,使我深陷焦虑的泥沼,对孩子不再和颜悦色,甚至恨不得让他瞬间变成学霸。
我置身于这样纠结的焦虑状态里,心里清楚这样不对,却又找不到破解的办法。
一次偶然的契机,使我接触到了方太幸福家的《幸福力修炼第一课》。我渴望重新拥抱幸福,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入了课程,心里想着,就算通过学习无法完全放下焦虑,总归也能有所斩获。
学习之后,我方才知晓,这一次的偶遇是何等的珍贵,简直为我开启了幸福的征程。它不仅使我摆脱了焦虑,还让我学会了如何变得更加睿智。
如果你也有和我一样的困扰,不妨看看我的故事。
01从心出发,破除自我
————————————————————————————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EMBA的特聘教授玮桐老师,在《幸福力修炼第一课》中叙述了这般令人痛心的故事:有一位成绩极为优异的年轻人,在与女友分手后,竟然选择了自杀,这让他的母亲承受了巨大的打击。
如此的悲痛,想必每一位母亲都能够深有体会。玮桐老师提及,这位母亲在讲述过程中,屡次强调她的孩子是何等优秀。那么,究竟何为真正的优秀呢?在课程里,老师还借助举世闻名的霍金斯情绪能量表来引领我们思考,真正的优秀应当是何种模样。
作为父母,我们必然期望孩子能够幸福地度过一生,期望他们积极乐观、勇于开拓进取,期望他们能够充满勇气和力量。
然而,要做到这些绝非易事,这要求孩子的能量值起码要达到200以上。玮桐老师表示,一个人的能量倘若低于200,那么便失去了前进的勇气。
看着那张情绪能量层级图,聆听着玮桐老师的讲解,我忽然领悟到,我的教育目标不应局限于孩子能取得多高的成绩,而是应当思考清楚我想要培养出一个怎样的孩子。
但我们都清楚,要真正做到绝非易事,正如王阳明所言:“擒山中贼易,擒心中贼难。”
那么如何培养一个高能量的孩子呢?首先要做的便是破除“自我利益”。
也就是说,在我们养育和陪伴孩子成长的历程中,要做到客观、中立、接纳以及宽容地对待孩子,而不能从自我的视角去看待孩子,更不可用自己心中的“尺子”去衡量孩子。
唯有内心平和且宽容,对孩子客观又中立,方能发现孩子的美好,进而不再焦虑与恐慌。
孩子在如此接纳的环境中成长,必然会充满能量,具备幸福的能力,这不正是我们养育孩子的目标所在吗?
因此,我学着如玮桐老师所说的那样破除自我利益,不再以我的视角去审视孩子。
02用心观察,以诚相待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
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候做的事
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
请在你说他愚蠢之前,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
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玮桐老师的课,使我忆起鲁思·贝本梅尔的这段小诗,再度翻出来阅览,只觉如醍醐灌顶。
再回首聆听丹蕨先生的课,他问道:“你是否认真观察过孩子?你是否无条件地接纳自己的孩子?孩子能否感受到你的诚心呢?”
我深感惭愧,尤其是自己陷入焦虑之时,仿佛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实则却在做着伤害孩子的事,并未向孩子展露我的“诚心”。
丹蕨老师讲,“在事上修仁”,意思是,我们要于日常和孩子的相处中修炼自身的内心,促使亲子关系趋于圆满。
回想过往,我常常对孩子下达命令,自认为安排得甚为妥当,孩子只需照做即可。例如:
每日都要提醒孩子做这做那,倘若孩子未能按时完成,便会指责他拖延;
看着孩子作业中出现的众多错题,我固然清楚发脾气无法解决问题,可还是会给孩子贴上“粗心”“马虎”这类标签;
面对孩子凌乱不堪的桌面,总是禁不住吐槽他太过邋遢……
在学习《幸福力修炼第一课》之际,我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原来,我的孩子始终处于我的批评与所贴标签的笼罩之中,明明我观察到了诸多状况,可到头来却白白浪费了沟通的大好时机。
我也渴望拥有这般智慧,感恩老师在课程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那便是——以诚心去感受孩子,并且无条件地接纳孩子。
我归结起来就是对待孩子要用心观察,真诚相待。
在我做出改变以后,孩子不再像从前那样,没有我的催促便一直赖床,作业质量不仅没有下滑,而且还能够主动整理书桌。
而我也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每日都觉得阳光灿烂,焦虑的情绪也在不知不觉间烟消云散。如今的我,依然能够在下班后陪伴孩子嬉戏玩耍,周末带他去爬山,与他商议旅行计划……
望着孩子如阳光般的笑颜,我在内心为自己点赞,同时也格外感激我邂逅了《幸福力修炼第一课》。
03坚持学习,及时践行
————————————————————
我们都知晓《论语·学而》篇里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获取了知识,倘若不反复进行复习、去实践练习,所学的知识就会被遗忘。
丹蕨老师在课程中提到,我们不但要明白如何修心,还要付诸实践,同时,也要注重监督自身,也就是要回顾总结自己的行为,正如《礼记·大学》中所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那么,该如何去践行呢?老师们为我们给出了答案,那就是践行方太“五个一”幸福法,也就是立一个志,读一本经,改一个过,行一次孝,日行一善。
立下一个宏伟的、利于他人的志向,阅读一部经典著作,改正自身的一个过错,向父母长辈尽一次孝道,每天为他人、为社会做一次善举。
践行这“五个一”一次并非难事,困难的是要每日坚持如此。
当我们再度面对孩子不尽人意的成绩、某些“不良行为”,或者未知的未来时,不妨去学习并践行这“五个一”。当境界与认知得以提升,内心的焦虑自然会得以舒缓,面对孩子也会更为温和淡定。
通过此次学习,我也制订了属于自己的“五个一”计划,并与社群的小伙伴们共同践行。我坚信自己一定会拥有一颗宽容且睿智的心,告别焦虑的情绪
《触龙说赵太后》中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我们为了孩子的“长远未来”付出了太多,也常常迷失方向,陷入恐慌与焦虑之中,时常忘却我们的孩子,并非只是需要成绩优异,而是要学会成为一个积极乐观、充满好奇、勇于探索的孩子。
当我们感到迷茫时,不妨去学习《幸福力修炼第一课》,共同践行方太“五个一”。
让我们一起做到内心不迷茫,行动有指引,同时收获不再焦虑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