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范文(通用4篇)

掌握“两个凡是”的内容及影响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两个凡是”实质和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及意义的分析,切实使学生理解“伟大的历史转折”的含义。培养学生阐释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从思想和路线上拨乱反正,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教学重点】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

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2008年我国开展一系列纪念改革开放的活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2008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的30周年,是改革开放的30周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30周年。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转折。今天就让我们把视角定格在“转折”上,共同去探究共和国发展历史上“伟大的历史转折”。

二、新课学习。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师:阅读思考下列问题。

思考:我国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群众要求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当时中央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思想。因此产生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教师: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十年动乱至此结束,但“文革”后,党和国家面临许多遗留下来的政治、思想、组织问题,清除这些遗留问题,进行全面的拨乱反正,纠正“文革”错误,就成为共和国面临的迫切任务,也是人心所向。拨乱反正首先从教育和科学战线开始了,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教师:1978年的春天孕育着无限的生机,但它的脚步却仍然显得沉重,“文化大革命”结束了,但向前涌动的历史潮流遇到了严重的阻碍。

多媒体展示。

教师:十一届三中全会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学生:纠正“文革的错误思想。”

人们要求纠正文革错误。

教师:有一位老人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文革”那些日子,没完没了的交代检讨,早请示,晚汇报,挨斗挨骂,老伴关在牛棚,两个幼子都送去远方,牵肠挂肚,内外交困。

学生:纠正“两个凡是方针”。

教师:“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即“两个凡是”方针,

思考:“两个凡是”的提出正确吗?

学生:不正确,实质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动脑筋:全国人民是如何破除“左倾”思想的束缚的?

教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思想。

教师:对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有什么目的、性质?

学生:纠正“文革”以来的极“左”错误,反对“两个凡是”。

学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教师:实践检验真理的结果如何?

学生: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教师:实践检验真理的提出有这样的意义?

学生:为拨乱反正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教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教师:请大家把课本上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看一下。

学生:1978年。

学生:北京。

多媒体展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图片。

思考: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学生:思想路线。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学生:政治路线。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学生: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教师:经过中央工作会议的充分准备,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一致同意从1979年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完成了各项议程。

教师:这次全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彻底否定“两个凡是”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些具有决定意义的重要成果,不但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来党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而且实现了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教师: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的改变同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意义?

学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他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动脑筋:为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伟大的历史转折?

多媒体展示转折示意图。

教师:要顺利地进行工作重心的转移,必须纠正“文革”遗留的冤假错案。因此,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展开。并且经过了“文革”的动荡,人们更加认识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因此,在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同时,全国人大加紧了全面的立法工作。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加强”一节。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平反冤假错案。

教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多媒体展示平反冤假错案图片。

教师:1980年,中共中央撤消了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教师:文革平反后的状态如何呢?

学生:到1982年底,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基本结束,广大干部,知识分子心情舒畅地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与这些干部有亲属关系或工作关系而受到株连的人也得到解脱,他们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话建设中去。

2.民主与法制建设。

教师:找出我国所颁布的法律都有哪些?

学生: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学生: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学生: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

教师:我国颁布的一系列法律说明了什么?

学生:说明我国的发展与建设离不开民主和法制。

学生:邓小平曾说过: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

教师:那么你们知道邓小平是谁吗?

学生: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领导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

教师:邓小平是我国伟大的领导人之一,他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思考: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有怎样的意义?

学生: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反应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三、课堂总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改革开饭的开端,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人们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掌握思想解放运动的简要过程和党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和正确评价毛泽东等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认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我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权威、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和健康情感。从拨乱反正的史实中,认识我党具有正视现实、改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品格,激发爱党情怀

教学重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还有其召开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

师:同学们,这首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你们知道带领“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伟人是谁吗?

生:毛泽东。

师:那带领我们“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伟人又是谁?

生:邓小平。

师:正确。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国人民走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从此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共和国历史上的这一伟大转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1.教师讲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2.引导学生讨论:对“两个凡是”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

提示: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这点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他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那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吗?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会遇见很多的新问题,我们不可能总是用旧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我们是应该予以反对的。其实质就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3.教师总结: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4.图片展示:

5.教师过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播放纪录片《伟大转折》的片断。

2.教师简要介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基本情况。

3.引导学生思考:请从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三个方面找出会议的主要内容。

提示:(1)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3)组织路线: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4.教师展示图片并做总结:

从核心内容来说:

从会议前后的转变来说:

5.引导学生思考: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提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6.分组讨论: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都是中共党史上的伟大转折?

提示:可从会议的背景、内容、领导核心的形成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对比,进而说明两者都是党史上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会议。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目标导学二:拨乱反正

1.教师简要介绍:拨乱反正的背景。

2.教师讲述:拨乱反正工作的主要内容。

“文革”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3.提出问题:“文化大革命”中许多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被打成反革命,遭到迫害,我们党的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是什么?

提示: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迫害致死。

4.教师指出:1980年恢复刘少奇的各种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5.引导学生看课本,简介:拨乱反正的结果。

6.教师总结:这是深得人心的举措,彻底消除了“文化大革命”强加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枷锁,使他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从此,我国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伟大的成就。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3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掌握思想解放运动的简要过程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和正确评价毛泽东等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能力目标:

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联系“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实和二十多年改革开放所取的伟大成绩,深刻理解这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提高历史感悟能力;分析真理标准讨论是如何突破“两个凡是”的禁锢从而掀起思想解放运动,培养历史分析的思维能力;综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理解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培养历史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认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我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权威、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和健康情感。从拨乱反正的史实中,认识我党具有正视现实、改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品格,激发爱党情怀。通过正确评价毛泽东的是非功过和历史地位,培养客观冷静,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的理性精神。

教学分析:

(一)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难点:如何掀起这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的是非功过和历史地位。

教学方法

(一)分组讨论法

(二)历史比较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上一课学习了《文化大革命》,知道了“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毛泽东亲自发动、被两个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的政治运动。这场历时十年的内乱给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元,民主法制被践踏无遗,整个社会出现严重混乱的局面。1976年10月6日,以华国锋、叶剑英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之后,历史走到了三岔口,我们国家又面临着一场生死攸关的历史抉择。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并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预期效果】:对学生的积极回答给予赞许与肯定,并借此引入正题。注重教材的衔接,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并设置问题让学生认真思考。

【教师活动】:让我们先听一首歌:“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奇般地崛起座座新城……”大家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中的那位老人又是谁呢?他画了那个圈圈是现在的哪座城市?

【学生活动】:学生被优美动听的歌声所吸引,当老师提问时,学生齐答:那首歌叫《春天的故事》,那位老人就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他画的圈圈就是现在举世瞩目的深圳。

【预期效果】:用歌曲形式导入,让学生进行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的同时,明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国家、民族面临历史抉择的重要关头,为我们国家、民族所作的巨大贡献。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之情,立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浪潮。

【教师总结】:这一切的变化,都应归功于那些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瞻远瞩,是他们果断地结束了这场长达十年的内乱,是他们领导了中国人民掀起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浪潮。

第二部分:学习新课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

【预期效果】: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教材上。

(1)两年的徘徊时期

【教师活动】: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四人帮”被打倒了,但并未立即将“历史转折”提上议事日程,而是延迟到1978年才起步。这两年,既是失去的两年,又是积累和酝酿的两年。这种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呢?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学生回答:一方面,“文革”结束后,人们迫切希望国家能够尽快地拨乱反正,开创美好的局面。另一方面,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仍坚持“左”的思想路线,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预期效果】: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师活动】: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但大家知道“两个凡是”的具体内容吗?这“两个凡是”的方针是正确的吗?大家分小组讨论,然后陈述理由。

【学生活动】:学生各小组经过热烈讨论后,各小组代表回答。答案可能如下:

A、“两个凡是”指的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B、不对,毛泽东虽然是个伟大的革命领袖,但也不可能每一句话都对呀。

C、不对,毛泽东要是都对的话,党和国家也不会遭受“文革”那样大的挫折了D、不对,我们不能把毛泽东的话当作金科玉律,因为他的某些决策、指示会因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过时的。

【预期效果】: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表扬。在分组讨论中,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特点,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意识。在这种开放、热烈的气氛中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学。

【教师活动】:华国锋主持中央工作之后修改了《国歌》的歌词,改后的《国歌》是:“前进/全中华民族的人民/伟大的领袖领导我们继续长征/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明天/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的斗争/前进、前进、前进/我们千秋万代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前进、前进/进!”这就是坚持“两个凡是”的一个具体的表现。正是由于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路线,使得国家各项工作出现了徘徊不前的局面。既然“两个凡是”的方针是错误的,那当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华国锋)为什么要坚持这一错误?这主要是有人想利用毛泽东思想的权威性,来树立自己作为毛主席“忠实可靠”的接班人的“合法地位”,搞新的个人崇拜,并借此维持“文化大革命”后期的“既定方针”。由于当时“两个凡是”依然束缚人们的思想,人们还没有从“文革”的阴影中走出来。因此,不否定“两个凡是”,就不能为以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扫清思想障碍。

【预期效果】:激发学生的思想,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让学生明白“两个凡是”方针的危害性及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进行思想解放运动的必要性。

(2)思想解放运动

【教师活动】:为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邓小平等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老一辈革命家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中,产生了哪些具体的成果呢?

【学生活动】:学生踊跃回答:A、首先起来旗帜鲜明地批评“两个凡是”方针的是邓小平,他提出要用准确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1977年5月24日,他在与中央两位同志谈话时明确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情。”

C、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预期效果】: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思想解放运动的简要经过。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最后老师再进行归纳引导。

【教师总结】:经过这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人们开始逐渐摆脱了“两个凡是”左倾思想的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师活动】:下面,大家先来看一段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材料。

【学生活动】:学生专心致志地看。

【预期效果】: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展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原始录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形成视听冲击,走近历史情境。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阅读后,作出了准确的回答。

【教师活动】: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可以归纳成三点,即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现在,大家想一想,议一议在该会前后党和国家在这三条路线上政策有何不同?用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学生活动】: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学生自由发言,回答总结如下:A、在思想路线方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特别是“文革”时期,大搞个人崇拜,把毛泽东的只言片语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思想准绳,严重地违背了客观实际,以致出现了大炼钢铁运动、放卫星等荒唐的行为。而在该会以后,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在“文革”时期,坚持“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主张“打到一切,全面内战”、“造反有理”,一大批的开国元勋、文化学者等遭受打击、迫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对我国国情的正确分析,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阶级矛盾,而是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在组织路线方面,“文革”时期,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遭到破坏,民主法制被严重践踏。当时作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在不经过任何法律程序的情况下,被不明不白地迫害致死,由此可见一斑。还有,国家干部采取职务的终身制。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用人制度也开始走上正轨。邓小平以身作则,不搞领导干部终身制,1989年6月,中共召开十三届四中全会,选举江主席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90年3月,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接受邓小平辞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

通过讲解,学生逐渐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预期效果】:讨论增强了课堂的气氛,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教师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这次会议从上述关乎全局的三大路线上纠正了长期的“左”的错误,在共和国发展的关键时刻,成功地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结束了过去,开拓出未来,成为共和国现代化起飞的划时代起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才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促成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4)拨乱反正的全面推进

【教师活动】:为了彻底地从“文革”和“两个凡是”的阴影中走出来,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一心一意搞建设、谋发展,全面推进拨乱反正工作就成为党和政府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那么,如何全面推进拨乱反正工作呢?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回答:第一,从1979年开始,中央和地方平反和纠正了一大批冤假错案。

第二,特别是,平反了刘少奇这一最大的冤案。

第三,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和历史地位。

【预期效果】:提问问题的方式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活动】:下面,我们尝试着评价一位历史人物――毛泽东。大家根据自己对毛泽东生平事迹的了解,实事求是地对他的功过是非和历史地位作个评价。同学们,大家可以自由讨论一下,然后举手发言。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热烈地讨论,发言十分踊跃,学生均能从某个角度对毛泽东作出评价,有的说他好,有的说他不好,但都有失偏颇。

【预期效果】:这种讨论方式易活跃课堂气氛,但要注意把握课堂纪律。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因此,要对毛泽东进行简要的评述,引导学生对毛泽东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

【预期效果】:学生认真地倾听,感受这一伟人波澜壮阔的一生,对历史英雄的仰慕之情油然而生。

第三部分:布置作业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思考问题并记下作业的内容。

【预期效果】:调查改革开放以来身边的变化,采访长辈关于自己家庭的发展史。这样,可以训练、培养学生通过调查、采访,获取口述史料的实践活动能力,并让他们对自己获得的口述史料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实施,实施的主要环节是教学过程。学生应地在教师的引导下改变自身的学习方式,促进自身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就这堂课而言,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总结有以下三点。其一,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其二,注重历史教育的思想性和教学过程的逻辑性。其三,注重历史课堂的活跃性,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教学方法。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首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前提条件。其次,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走近历史情境,进行情感体验。为了更好地推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新课改的理念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

一、教材分析:

本课安排了三个学习内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三者的关系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与组织基础;会后平反冤假错案、“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从而巩固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成果。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应该能够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转折,有其重要的影响。

初三的学生已经能够形成分组探究、思考讨论的良好习惯,能够自行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

三、设计理念:

正确的处理学生、教师与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将课堂真正的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创设情境、再现历史,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使课堂丰富多彩。学习课内知识、延伸课外知识,教师在引导的同时与学生共同学习、探究,达到教学相长。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记住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知道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归纳和概括的能力,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宏观的历史感悟能力,逐步形成历史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实事求是我党纠正错误、开拓创新的根本思想路线,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权威,“不因人取言,不因人废言”的理性态度和健康情感;

从“伟大的历史转折”中认识党的伟大,培养爱党情怀;通过了解邓小平关键时刻的高瞻远瞩,初步了解邓小平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做出的贡献。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及伟大历史意义。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去理解其决策,从决策中去体会和分析伟大的历史意义;把内容和意义结合起来,以新闻报道和新闻述评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理解,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增强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认识。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两个“凡是”和真理的关系,真理和检验真理标准的关系,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学中,通过剖析两个“凡是”的错误,最后让学生认识到:真理是多种的,但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唯一的,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导入:

展示美国《TIME》杂志封面,出示问题:中国有一位伟人曾七次登上《TIME》杂志的封面,并两次被选为年度人物,他是谁?

欣赏图片,并指出:七次登上《TIME》杂志封面并两度当选年度人物的是邓小平。

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提高兴趣。

新课:

得出认识:“文革”是毛主席的错误决策,我们应该反对,“两个凡是”实际是左倾错误的延续。

举例说明:比如“小马过河”、“伽利略的斜塔实验”等,都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通过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引导他们认识到“两个凡是”思想的错误性,从而加深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的认识,为下一步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与意义作铺垫。

(二)春雷惊天——一次会议拨正了航向

通过视频再现会场,走入会场,从记者和代表两个角度报道大会。

点评、分析并举例说明大会的转折含义。

播放《复兴之路》中的配乐诗朗诵《沉思与抉择》。

从不同的身份出发学习全会的内容,报道大会的盛况。

共同感悟转折的含义。

欣赏诗歌朗诵,感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

用记者采访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用对比的方式显而易见。

烘托气氛。

(三)春回大地——一桩最大冤案昭雪的反思

播放数字故事,提问:刘少奇冤案说明什么问题?给了我们什么教训?如何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欣赏数字故事,并指出:我们应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烘托气氛,再现情境。

小结:

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给我们开启了春的序曲;十一届三中全会如一声惊雷,让我们真正感受到春天;民主法制建设带给我们春意盎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指出:去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我们新的领导人提出了深化改革的决策,并指出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我们相信春天的故事将会一直讲述下去……

各抒己见,知道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我们党有错必纠,与时俱进,不断走向胜利!

把条条框框的知识和自我感受相结合,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文档为doc格式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范文(通用4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THE END
1.全国政协机关干部在线学习网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上) 刘春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0 1 2023-10-13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下) 刘春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0 1 2023-10-13 全面加强军事治理(上) 陈东恒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研究室主任 https://qgzx.gwypx.com.cn/
2.www.demaxmedical.com/fancai62470412/133774.shtml当代政府把全国97万退休的军转干部国家干部身份彻底去掉这是赤裸裸的强盗逻辑 日本韩国淫秽视频在线 好爽?好紧?gl百合女女视频 AV在线免费观看一区 久久69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大学生囗交口爆吞精视频 免费看一级丰满少妇 我是看守专用宠物免费完整樱花动漫翻译 成午夜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色色色色色色电影院https://www.demaxmedical.com/fancai62470412/133774.shtml
3.歙县:多举措落实干部学法清单制二是运用网络载体,实施线上学法。全县国家干部除了积极参加干部在线学习、组织民法典、宪法在线测试以外,还充分运用部门网站、公众号等,发布系列党纪党规、国家法律知识问答,方便干部在线自学,为干部学法提供便捷、高效平台。如歙县县委政法委今年来在歙县政法网站连续推出28期党纪学习教育专栏,发布《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https://www.ahshx.gov.cn/zwgk/public/6616272/11516660.html
4.蒙台梭利教学法常常是运用“直接”的方法来帮助孩子的发展。这说明( ) ①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 ②我国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监督权 ③只有通过民主评议才能提高国家干部的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 ④我国公民具有自觉履行监督国家机关的义务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下面哪个外来语跟中文的[立体https://www.shuashuati.com/ti/3fac00fe554d4accbed9f5cd319018a3.html?fm=bd73825852624b1aee086498385e4a5d2b
5.学法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1篇)其次,本职工作的需要。我们本职工作涉及多部法律法规,为规范各项工作,以人为本、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是时代的最新要求,作为一名国家干部,要充分掌握国家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干好本职工作。 再次,自身建设的要求。首先应该是国家法律带头的执行者和遵守者,学法用法这个头带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成败,关系到行业形象https://www.ruiwen.com/word/xuefaxindetihuifanwen.html
6.“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心得体会7篇.docx我们本职工作涉及多部法律法规,为规范各项工作,以人为本、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是时代的最新要求,作为一名国家干部,要充分掌握国家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干好本职工作。 再次,自身建设的要求。首先应该是国家法律带头的执行者和遵守者,学法用法这个头带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成败,关系到行业形象。多年来法制教育,要求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122/7164026060005034.shtm
7.法律伴我成长作文(精选29篇)有一个大学生酒后驾车,在学校里,耀武扬威没想到撞死人了,还有多人受伤,这个大学生被老师和领导们叫去谈话,可他却神气十足地说:“我爸是国家干部,有本事你来抓我呀!”最后领导们还是去告了他,这个大学生没有逃掉法律的惩罚。即使你们的父母官再大,在法律面前都没有任何用处,只要犯了法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https://www.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240503173631_3830445.html
8.免费六年级传统文化(精选6篇)那不成,我现在好歹也是国家干部,在外做官,是不是?我也得写几首词,让老婆看看,在才情方面也绝不让巾帼,看看,人家是巾帼不让须眉,他只能须眉不让巾帼了。痛下决心,请假不上班了,把自己关在小屋里边,三天三夜废寝忘食,在那儿编啊,编了五十首词。编完了,赵明诚动了个坏脑筋,他就把那个李清照的《醉花阴》搀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3z8k0v2.html
9.2023最新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题库(含参考答案)106.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国家的整个法律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宪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ABCDA.确认和巩固作用B.限制和规范作用C.指引和协调作用D.评价作用 107.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就是要ABCDA.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B.建立行政机关人员学法制度,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强化依法行政https://www.yxfsz.com/view/1643633300332449794
10.公务员学法用法心得体会其次,本职工作的需要。我们本职工作涉及多部法律法规,为规范各项工作,以人为本、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是时代的最新要求,作为一名国家干部,要充分掌握国家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干好本职工作。第五,自身建设的要求。干部首先应该是国家法律带头的执行者和遵守者,学法用法这个头带得https://www.gwy101.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33150
11.观案学法“丈夫的遗嘱(上)”丈夫患病,订立遗嘱 遗产继承,纷争四起 老人留下怎样的遗嘱 遗产继承究竟归谁所有 “双十一”前夕,最高法作出首例裁定:立即恢复电商平台链接! “枪杀19岁女孩后当了25年国家干部”,今被判死刑 电视剧都不敢拍!男子隐瞒婚史频繁相亲恋爱 原标题:《【观案学法】“丈夫的遗嘱(上)”》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954438
12.关于个人工作总结(14篇)在日常政治学习中,紧跟形势,领会其精神实质,牢记为人民服务是国家干部的宗旨,并将之运用于指导税收工作的实践;同时我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认真学习新颁布的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地方税收法规汇编》,还利用网络下载相关法律、税收政策和与X有关的操作规程,共同学习,使提高干部素质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https://www.oh100.com/a/202302/6142483.html
13.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学习心得(通用16篇)其次,本职工作的需要。我们本职工作涉及多部法律法规,为规范各项工作,以人为本、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是时代的最新要求,作为一名国家干部,要充分掌握国家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干好本职工作。 再次,自身建设的要求。首先应该是国家法律带头的执行者和遵守者,学法用法这个头带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成败,关系到行业形象https://www.cnfla.com/xindetihui/2583718.html
14.法治干部述职报告范文(通用12篇)三是通过会前学法、每月学法、重大疑难信访、矛盾纠纷案件研判等制度,进一步“逼”使干部自觉学法、正确用法和执法为民,从而不断提高干部的法律业务水平和强化干部的法律责任,从而使国家干部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不得超越法律的底线。四是积极引导和发挥党员、离退休干部、居民、志愿者的先锋作用,组建义工志愿者协会,https://www.yjbys.com/shuzhibaogao/fanwen/1542651.html
15.2024年审计局个人述职述廉报告九篇为此,我决心在新的一年里,在区委、区政府和市审计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法律监督下,带领全局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重大发展战略,继续坚持审计方针,加强廉政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国家审计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功能”,促进我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https://www.1566.cn/baogao/geren/170348899712331.html
16.专业培训总结去年至今,我参加了国家干部教育培训中心进行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学习,通过网络培训平台,使我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新理念,受益匪浅。使我对校长职责、学校管理、校长专业发展、学校发展、师德师风建设有了新的认识。现将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立足本职,踏实工作 https://www.jy135.com/peixunzongjie/1216735.html
17.法学案例范文12篇(全文)A乙原为国家干部,现已分流下岗 B丙原为某厂厂长,两年以前因为对该厂破产负有个人责任被免职,现赋闲在家 C丁为商业管理博士,但是因为父亲住院而负债15万元 D戊为个体户,曾偷税被判刑,1年以前已经刑满释放。 5、甲、乙为国有企业,2000年两公司见过多次协商,达成设立国有独资公司协议。该协议规定,(1)甲公司出资https://www.99xueshu.com/w/ikeysj8rkcef.html
18.关于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三篇当时作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 ,在不经过任何法律程序的情况下 ,被不明不白地迫害致死 ,由此可见一斑 。还有 ,国家干部采取职务的终身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 ,提出了民主制度化 、法律化 ,用人制度也开始走上正轨 。邓小平以身作则 ,不搞领导干部终身制 ,1989年6月 ,中共召开十三届四中全会 ,选举江主席为中央委员https://www.scfaying.com/jiaoankejian/4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