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督徒欠穆斯林的福音之债

1.历史解释法(Historicism):又称历史循环论,这种观点将启示录的信息应用到了从使徒时代一直到基督复临时所要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如七印,七号和七碗等都代表了人类和教会历史中所要发生的不同的事件。这种方法的优势是承认圣经的预言权威,看到了上帝在整个历史进程的作用,科学地揭示了善恶之争的历史。其缺点就是容易产生一些主观的解释方法,导致很多人在同一象征上存在不同的解释。他们在解释具体历史事件时往往会大相径庭。这种方法体现了宗教改革时期改革家们的观点以及历代以来传统的圣经注释,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所普遍采纳的一种解释启示录的方法,该教会对启示录预言有丰富的亮光和极深的领悟。与之不同的有三种对启示录预言的解经观点:过去解释法或启示录预言实现论(Preterism);灵意解释法或理想主义论(Idealism);未来解释法或未来主义论(Futurism)

3.《古兰经》:或译《可兰经》;(阿拉伯语:?,意思是:“诵读”,英语:Quran;Koran),是伊斯兰教的最高经典,共有30卷114章6236节,每一章以一个阿拉伯语词作为名称。穆斯林认为《古兰经》是真主阿拉的话语,通过大天使吉卜利里(加百列)传授给穆罕默德。穆斯林认为,《古兰经》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更是关于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伊斯兰教徒认为它是阿拉对先知穆罕默德在二十多年期间陆续启示的真实语言。《古兰经》虽然有多种语言译本,但只是帮助穆斯林理解经义;世界各民族的伊斯兰教阿訇都得会用阿拉伯语诵读《古兰经》。

穆罕默德暮年,632年最后一次去麦加的路上口述记下来的。这说明古兰经在穆罕默德生前即使还没有写到纸上,至少已经有一个固定的顺序了。据说经文由弟子们背诵,并书写纪录在树叶、石片和兽皮上,并由弟子们保存。后来,第一任哈里发阿布·伯克尔下令搜集;到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时,由于当初搜集的古兰经多有缺漏、字型不一、或参杂了经文注解和圣训等等内容,于是重新搜集并统一为《古兰经》定本,消除了各地穆斯林间在朗诵和纪录上的差异。他并将这个定本发往各地,并且焚毁了其他缺漏的抄本。

4.穆罕默德(阿拉伯语:?Muammad;约570年~约632年6月8日-)[1],一他的全名是艾布·嘎西木·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穆塔利卜·本·哈希姆(?Abūal-QāsimMuammadibn‘AbdAllāhibn‘Abdal-MualibibnHāshim),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的先知,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和社会改革者[2][3][4]。他成功地使阿拉伯半岛的各部落统一在伊斯兰教下,奠定了后来阿拉伯帝国的基础。穆斯林公认其为最后的使者和伊斯兰教复兴者,非穆斯林认为他是伊斯兰教的奠基者。中国的穆斯林普遍尊称之为穆圣。

5.穆斯林(阿拉伯语:?)是对伊斯兰教的信徒之称呼,阿拉伯文原意是自觉自愿顺服伊斯兰教的真主安拉的人。中文亦常误称为回教徒,但其实回教徒只能指称回疆地区的信徒。由于伊斯兰教是国际性的宗教之一,其信徒遍布全球,全世界大约有16亿穆斯林,大约占全地球人口的25%。穆斯林在不同国家、地区占当地人口比率各有不同,如在伊斯兰教国家是多数(阿拉伯国家),但在东亚(中国、日本、韩国、台湾和蒙古国)及欧洲(除了科索沃外)、美洲、大洋洲则是少数。穆斯林在台湾习惯上被误称为回教,在中国大陆是伊斯兰教,都是一个意思,都是服从真主命令的人被称为穆斯林;任何民族,任何信仰的人都可以称为穆斯林,只要他承认真主和服从真主的命令。此外,穆斯林也可以指:穆斯林世界。

绪论:什么是“基督徒欠穆斯林的福音之债”?

一.为“福音之债”下定义:

福音之债的思想是保罗第一个明确提出来的,使徒保罗曾被圣灵感动说:“无论是希利尼人、化外人、聪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们的债。”(罗1:14)保罗认为自己是“不得已”才传福音的(林前9:16),不是被动,而是一种被上帝之爱激励的责任感,一种使命意识。他认识到自己“是罪人中的罪魁”,自己是最不配主耶稣拯救的逼迫基督的人,尚且得到恩典,他认为所有的人类同胞都比自己强,都是主耶稣拯救对象。他认为自己若不把福音和见证给予万人自己就是隐藏、扣留了真理、爱、恩典。既然主给予我们的爱是至大无比且毫无保留的,我们传达给予世人的爱,无论自己认为有多么充分,也不能认为是已经足够了的。凡事都不可亏欠人,惟有彼此相爱要常以为亏欠。(罗13:8)

为了集中本论文的论述,本论文对“福音之债”所下的定义为:a.无论何故没有把福音完整的给予需要的人,基督徒就欠人所需之纯全的福音。b.无论何故没有把基督的美善见证给需要主的人,基督徒就欠人真实见证的债。

二.为本论文中“基督徒”下定义

本论文中的基督徒的范围是包含着真基督徒和一切自称是基督徒的基督教界。尽管扣留福音真理,犯罪、误表上帝的罪不是真基督徒所为的,但是在整体的基督徒群体中,每个成员都应该为整体所亏欠的,附上自己一份责任。

三.为“基督徒欠穆斯林的福音之债”下定义新约教会建立六百余年回教才产生,穆斯林产生之地与后来发展的大部分地区,从前都是基督教传播的区域。不是因为上帝的福音不能满足阿拉伯和土耳其的人民,而是因为基督徒没有把福音完整纯全的给予那些人民,基督徒没有把美善无私的基督见证给那些人民。因此本论文为“基督徒欠穆斯林的福音之债”下的定义就是:在穆斯林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基督徒本应给予,却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完整给予的福音与见证。

四.释题:从圣经启示录看基督徒欠穆斯林的福音之债本论文试图从圣经的启示录的研究,来分析预言中穆斯林的兴起、发展与基督教的关系。从预言中找到基督徒在穆斯林兴起、发展过程中,基督徒本应给予,却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完整给予的福音与见证。并尽量从预言中找到上帝对基督徒有如此亏欠的责备,对其原因的启迪,以及破解之法的提示,也就是末后基督徒应该怎样奋勇的还这份福音之债。经过研究我发现,上帝是告诉基督徒解开难题的方法的。牺牲的爱是最最需要的,但对问题的深层原因的剖析也是必要的,不然就会做许多无畏的牺牲。因为基督徒在穆斯林产生之前、兴起和发展的整个历程中,许多方面误表了上帝。所以,悔改,将错误的道理纠正,因为爱基督,将废弃的诫命重新遵守,回归圣经,给予一个真实纯全的福音见证,是摆在肩负重责的末代基督徒面前必须之路。只有将真实的生命复兴才能完成使命。只有真正高举起主耶稣的十字架,才能吸引万人归向主(约12:32)

本论文论述的结构:一、简述七号筒预言的结构、目的二、第五号预言中的穆斯林与基督徒三、第六号预言中的穆斯林与基督徒四、在第七号吹响之前如何向穆斯林还福音之债五、总结基督徒欠穆斯林的福音之债结论与建议:

本论:一.简述七号筒预言的结构、目的

本论文研究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对启示录进行历史循环解释法的解经基础上的。通过研究,圣经启示录中关于穆斯林的预言就在七号筒异象中,是启示录第九章第五、第六号筒吹响之际(附件一)。首先简要论述七号筒预言的结构与目的:

1.本人持历史循环论的解经观点:对七教会、七印、七号筒预言的对应。(略)

2.简述七号的解构:四短三长,渐进,含有恩典。(略)

七号筒,含着恩典渐进式的审判次序预言现象预言结果联想经文应验事件第一号雹子和火参杂着血丢在地上地和树的三分之一一切青草被烧了出埃及时的第七灾(出9:22-25)灾难的目标:地上(罗马帝国的范围)。公元396年开始,东哥特等入侵罗马帝国。410年洗劫罗马城第二号火烧的大山扔在海中海三分之一成血;海中活物死三分之一;船坏三分之一出埃及的第一灾(出7:20);“巴比伦成为火烧的山”(耶51:25)灾难的目标:海。特别描述了汪达尔人从北非入侵罗马,尤其是455年,他们洗劫罗马两周第三号大星坠到三分之一的江河泉源上众水的三分之一变苦,死了许多人

描述了五世纪匈奴人在其国王阿提拉(Attila)的领导之下从中亚入侵罗马第四号日月星的三分之一被击打日月星三分之一黑暗白日和黑夜都黑暗

A.D.476西罗马消亡。代表着西罗马的皇帝,元老院等。当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他们的权力逐渐殒灭。第五号坠落的星开了无底坑,烟从其中冒出,蝗虫从烟中出来日头和天空黑暗,人受蝗虫的苦,但不至灭亡出埃及时的第八灾--蝗灾(出10:13-15)对背道子民咒诅(申28:38,42)穆斯林的兴起和发展,尤其是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对东罗马及西部罗马教的军事打击。预言中的三个月一日顶一年即150年。

第六号四个使者被释放,烟火硫磺从马口中出三分之一人被杀,其余的还不悔改对背道子民的咒诅(申29:10-29)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衰。过了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即391年零15天,1840年8月11日土耳其帝国崩溃第七号天上有大声音:有审判,赏赐和毁灭天上的殿开了最后的七灾降临

就是第三样灾祸。把它放大就是最后的七灾。七号的最后就是基督来临的时刻。“上帝的奥秘就要成全了”(10:7)

3.七号目的:a.为了回应七印中圣徒的祈祷b.是为了审判敌基督的势力,灵意的巴比伦,七号打击的主要先是罗马(前四号),而后是东西方的罗马教(第五、六两号)(附录一)。c.前六号为了让世人悔改。第七号恩门将关闭。d.渐进式的审判:在历史中这些军事、政治事件,挫伤和遏制了逼迫基督徒的势力,而最终上帝的敌人将会败亡(启18)。e.映射了旧约圣经中七天围绕耶利哥城的角声,及耶利哥的倾覆。

二、第五号筒吹响,预言中的穆斯林与基督徒

1.第五号预言中的穆斯林

在第四号时西罗马殒灭了。第五号吹响,西罗马被灭亡以后,教皇权取而代之兴起来了,东罗马继续存在,东方教会和西方教会的背道不相上下。在这时候另一个很大的势力产生——就是穆罕默德(附录二)于7世纪在阿拉伯建立的伊斯兰教(附录三),其继承者不断地壮大,与东西罗马交战

在生命威胁下,许多人信仰变节,显露假信仰的本质。被揭露出本质的痛苦是来自上帝的审判,比死更难面对。末日恶人求死,惧怕见主圣容(启6:16-17)监察肺腑的主耶稣对推雅推喇耶洗别儿女的审判(启2:22-23)蝗虫像马

穆斯林骑兵约珥书2:1-11,蝗虫如马,是耶和华日子的警告。

2.第五号之祸星是敌基督者的镜中影像第五、六号打击的对象既可以是敌基督,又可以说是基督教,因为此时敌基督正隐藏与基督教中。

第五号的交错配对结构(ChiasticStructure)

启示录9章与以赛亚书14章关于“坠落星”的对比

启9:1,2,11赛14:12-17一颗星明亮之星早晨之子预言穆斯林的王在对巴比伦王预言的哀歌中(已)从天落到地上何竟从天坠落,砍到在地上无底坑坠落阴间,到坑中极深之处遮住日光,使天昏暗高傲,自比上帝,想与上帝同等蝗虫军队的王就是那掌管无底坑的使者,希伯来名字叫作亚巴顿,希腊名字是亚玻伦,意思就是“毁灭者”。使大地战抖,使列国震动,使世界如同荒野,使城邑倾覆,不释放被掳的人归家

3.蝗虫灾双重意义的审判

A.映射对“埃及的刑罚”与“出埃及”的呼吁:

蝗虫灾不仅是军队的形象表征,也引人联想出埃及十灾中的第八灾,让人想到上帝的审判,与属灵的出埃及。

B.对不忠心子民的惩戒,呼吁悔改:

在圣经中上帝警戒以色列人若违约不守上帝的诫命,尤其是离弃上帝敬拜偶像,上帝就会降下蝗虫灾临到以色列(申28:38,42)。另外圣经里提到蝗灾解救的办法是悔改并向上帝祈祷(代下7:13-14;王上8:37,38)

因此,打击既是基督教又是敌基督的罗马教,用蝗虫灾,格外恰当,一方面她像埃及,上帝以蝗虫击打埃及,要释放子民出埃及;另一方面,罗马教像背道的以色列,蝗灾的意义是上帝呼吁他的子民离开偶像与异教的信仰,悔改,祈祷,完全归向他,行全备的诫命。

4.“禁令”与“上帝的印记”

对比启9:4与启7:1-3启9:4启7:3并且吩咐他们说:“不可伤害地上的草和各样青物,并一切树木,惟独要伤害额上没有上帝印记的人。”“地与海并树木,你们不可伤害,等我们印了我们上帝众仆人的额。”

第五号中蝗虫得到的禁令,表明这个时期教会普遍在信仰中的“破口”已经形成,上帝印记已被很多基督徒丢失,这就是基督徒欠世人尤其是欠穆斯林的福音之债。也说明在末世开展的“补破口”工作的必要性(也就是全备诫命复兴),同时揭示了末后“兽印”的根源。以“印记”这个词汇引发联系,使我们明白这段时期的历史该被末后得胜圣徒所认识。

5.蝗虫的“武装”“权柄”,提醒罗马教会丢失的

(1)蝗虫军队“武装到牙齿”,但是教会本应该有的军装去哪里了?

蝗虫军武装(启9:3,5,7-10)基督徒军装(弗6:10-20)无底坑的势力

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而是属灵战争(弗6:10-13)

极多的战马、车马

倚赖主的大能大力作刚强的人(弗6:10;诗20:7;出20:1;王下6:17;代下16:8)狮子牙:凶;道理难以驳倒(诗57:4)放胆开口讲明福音的奥秘(弗6:19)拿着圣灵的宝剑,就是上帝的道(弗6:17)胸甲如铁甲:不易攻破真理当作带子束腰,用公义当作护心镜(护心镜同:胸甲SDA圣经注释:胸甲。比较赛59:17;帖前5:8。正如胸甲保护士兵的心脏一样,公义也保守信徒的生命,并保护着属灵生命的“重要部位”。)遮胸(赛59:7;弗6:14)穿白衣(到撒狄教会时期有人觉悟了,启3:4-5)也是最后得胜之人的标志之一(启3:18)那警醒、看守衣服、免得赤身而行、叫人见他羞耻的有福了!(启16:15)蝎子毒钩:毒、疼痛耶稣给他门徒践踏蝎子(仇敌一切能力)的权柄(路10:19)用平安的福音当作预备走路的鞋穿在脚上。(弗6:15)

(2)坠落星及蝗虫军的权柄,与基督徒的权柄,对比

坠落星,晨星,天上地下一切的权柄无底坑的钥匙主手里拿着阴间的钥匙,(启1:18)阴间的权势不能胜过主(太6:18)伤人的权力受限制传福音作见证直到地极(太28:16-20)蝎子的能力主耶稣给基督徒权柄可以践踏蛇和蝎子,又胜过仇敌一切的能力,断没有什麽能害你们。(路10:19)

本来基督已得了天上地下一切的权柄,让基督徒奉差去全地宣扬他的福音,为他作见证,他保证基督徒在福音的路上有能“践踏蝎子的能力”,但是唯名的基督徒既然没有圣灵、没有真道、没有基督的义,也就早没有福音的鞋了,于是蝎子蛰住人的脚,让人行动不得。在那个时代,基督徒因在穆斯林的国家中被苛以重税且受重重限制,许许多多人就放弃基督信仰,改宗,信了伊斯兰教(附录三)。基督徒欠穆斯林那真正的信仰见证。

6.“那些日子”,削弱了敌基督者掌权的日子

对比蝗虫军队、小角势力与圣民:

蝗虫军队小角圣民蝗虫有王(正常是没王箴30:27)这角有眼像人的眼(正常没眼)圣民的王是耶稣,已经得胜,复活升天。(启12:5)牙齿像狮子牙有口,向至高者说夸大的话羔羊的血和亲身见证的道遮住日光,使天昏暗渐渐强大,高及天象,将些天象和星宿抛落在地,用脚践踏。并且他自高自大,以为高及天象之君(但8:10,11)将真理抛在地上,任意而行,无不顺利。(8:12)身披日头,脚踏月亮,头戴十二星的冠冕(启12:1)伤额上没有上帝印记的人必想改变节期和律法(但7:25)守上帝诫命、为耶稣作见证的(启12:14)使逼迫圣民者受痛苦圣民交付他手,他必折磨至高者的圣民圣徒得胜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见证的道。他们虽至于死,也不爱惜性命。(启12:11)第五印揭开,祭坛底下为圣徒伸冤的呼喊(启6:9-11)蝎子毒钩能伤人五个月践踏圣城四十二个月,圣民交付他手一千二百六十天、一载二载半载上帝预备地方,被养活一千二百六十天;穿著毛衣,传道一千二百六十天。

从这个观点出发,基督徒就亏欠穆斯林一份感恩与报答,基督徒当得到了复兴不应该忽视曾经侧面帮助过他们的穆斯林,也要使他们同得福气。

三、第六号筒吹响,预言中的穆斯林与基督教

1.第六号预言中的穆斯林

第六号筒吹向,这是第二个灾祸(9:13-11:14)。接着第五个号,第六号讲述了奥斯曼土耳其的兴盛和衰亡。

A.幼发拉底河的四个使者而这四个使者似乎是具有地方性的,关于四个方向的认识可以参考启7:1,是普世性的。这四个使者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四位苏丹,分别是阿勒颇(Aleppo),以哥念(Iconium),大马士革(Damascus),和巴格达(Baghdad)。另有人认为这些使者是攻击西方世界的毁灭性势力。

B.发令“释放”

“释放”,是一个关键的动词。因为“原是预备好的”,它提示了第六号与第五号之间的关系:为了让人悔改,第五号时这四个使者的力量是被捆绑的,直到第六位天使吹响了他的号筒才被释放出来,藉着他们,上帝向继续不悔改的罗马教实行审判。

祭坛下发出的声音,也提示了启8:3-5的联系,并联系第五印揭开时“坛下的呼声”(启6:9-11),揭示这个审判的目的,是为了回应圣徒的祈祷,为圣徒流血伸冤,并切望人们回归耶和华的祭坛——主耶稣的救恩及真实见证的生命。

1499年拜赞庭君主向奥斯曼土耳其屈服,自愿投降,让土耳其使者为其加冕,成为其附属国。从此“五个月”的痛苦告一段落,开始了审判的新阶段,即第六号的“某年、某月、某日、某时”。

C.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等于“一年,一月,一日,一时”,计算下来就是391年零15天。公元1449年的7月27日,第六号筒的开始。再加上391年零15天,就是1840年8月11日。预言在历史中分毫不差的应验了,奥斯曼土耳其就在那一天失去了它往日的权势。

D.马军

这四位使者被描写成藉着强大的马军来倾泻他们的审判。在古代,马军是最神速,最灵活的军队。因此,这里,它可能象征这场审判的快速和范围。数目极多,装备极强(略)。

2.第六号筒的结构9:13-16审判的命令9:17审判的执行9:18-19审判导致的结果9:20-21审判的回应

审判的命令引出联系:a.第六号是接续第五号b.第二祸是接续第一祸c.七号的审判是七印中圣徒祈祷的回应d.启示录中隐含圣所的结构

审判回应引出的联系:a.因为罪人不悔改,所以导致了最后的七灾(启15:5-8;16章)。b.因为罪人不悔改,所以慈爱的上帝还要在七灾之前再给人最后悔改的大呼召!(启10章,11章)c.呼召悔改的大背景是善恶之争(启12章-14章)d.末日呼召悔改的大高潮是三天使传福音(启14:6-12)e.罪人不悔改的深层原因是奥秘巴比伦(启16-18章)

2.第六号的审判是打击基督教违背律法和不忠于见证的罪

启9:20-21,上帝对人不悔改之罪的总结:

拜魔鬼-------敬拜上帝(有关太阳日)(有关安息日)

不能看不能听拜偶像不能走违背前四诫命仍不悔改金、银、铜、木、石自己手所做的凶杀邪术(以假见证陷害人)违背后六诫命奸淫偷窃

“拜鬼魔”,可以联系第五号中蝗虫军所受的禁令,不可伤害真正有生命的基督徒,只伤害“额上没有上帝印记”的人。额,品格没有上帝印记,不守安息日的人,事实上他们已经中了魔鬼的诡计,废弃上帝与子民的证据“第七日的安息日”而尊敬人设立的“太阳日”,事实上在敬拜魔鬼,跟从他攻击上帝律法的作为,尊重他自比上帝的狂傲。“火与烟并硫磺”被提出三次(启9:17-18),映射所多玛蛾摩拉的刑罚(创19:24,28),也让人联想到上帝藉摩西向以色列宣布,若背约、拜别神、拜偶像所招致的咒诅(申29:10-29)。

启9:17-18申29:10-29祭坛发声起誓立约仍旧就不悔改自己手所作的听见这咒诅的话,心里仍是自夸说:‘我虽然行事心里顽梗,连累众人,却还是平安。拜鬼魔拜别神、素来不认识的神金、银、铜、木、石木、石、金、银的偶像骑马的胸前有甲如火,与紫玛瑙并硫磺。马的头好像狮子头,有火、有烟、有硫磺从马的口中出来。口中所出来的火与烟并硫磺,这三样灾杀了人的三分之一“耶和华的怒气与愤恨要向他发作,如烟冒出,将这书上所写的一切咒诅都加在他身上。耶和华又要从天下涂抹他的名”“遍地有硫磺,有盐卤,有火迹,没有耕种,没有出产,连草都不生长,好像耶和华在忿怒中所倾覆的所多玛、蛾摩拉、押玛、洗扁一样”呼吁悔改“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上帝的;惟有明显的事是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好叫我们遵行这律法上的一切话。”

3.镜像打击与见证的呼吁

罗马教的罪行穆斯林的打击呼吁基督徒真见证拜偶像打击偶像拜创造主兽的印记(人设立太阳日为圣)伤额上没有上帝印记的人(主麻日-星期五)额上受永生上帝印记(上帝设立第七日安息日)凶杀(十字军杀人)杀人(马兵二万万)救人强迫人(火刑柱)硫磺、火、烟活水(相对火)传讲真正的审判信息

5.穆斯林的兴起帮助了宗教改革

四、第七号吹响之前的穆斯林与基督徒

如前文论述,第六号尾声“审判回应”的话语中引出一系列启示录后面的预言:

a.因为罪人不悔改,所以导致了最后的七灾(启15:5-8;16章)。b.因为罪人不悔改,所以慈爱的上帝还要在七灾之前再给人最后悔改的大呼召!启10章的“基督复临运动”,启11章的“圣经见证的得胜”。c.呼召悔改的大背景是善恶之争(启12章-14章)d.末日呼召悔改的大高潮是三天使传福音(启14:6-12)e.罪人不悔改的深层原因是奥秘巴比伦(启16-18章)似乎没有再提到穆斯林的预言了,但是从两方面说这些预言是和穆斯林有关系的:a.这些预言都是普世性的,因此包含着穆斯林,且穆斯林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宗教团体,据2011年统计,全球约有13亿9300万穆斯林,是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因此,以上这些普世范围的预言一定将其包含于其中的。b.这些预言均与启示录9章第五、六号吹响时的要素和待解决的问题有关。比如上帝既然用“坠落的星”来打击“沉沦之子”,那么真正的晨星何时显露呢?既然用遮天蔽日的烟来反照不见证基督的教会,那么见证基督的基督徒何时涌现出来呢?等等。这些问题的答案是藉着第五、六号穆斯林的兴起被提出来的,既是基督徒得赎必要的知识,也是犹太民族、穆斯林及世界各组各方各族人们都需要知道的。

以下,本论文进行简述:1.对比启9章“第五、六号”与10章“复临运动”9章隐含的问题10章的解决天主教的沉沦子穆斯林的坠落星那么谁明亮晨星何时升起?由基督亲自带领的复临运动(10:1-11)圣民将经历磨难,再说预言。(彼后1:19)黑暗遮天蔽日何时照亮全地?耶稣踏海踏地,大声呼喊,揭开曾封闭的但以理书(启10:1-2)第六号结束仍不悔改

第七号吹响前有悔改的机会吗?持续到第七号吹响,复临运动将复兴圣民对上帝预言的信心。多民、多国、多方、多王必听闻完整的救赎计划及基督复临的佳音(启10:7)1260天(42月,一载二载半载)掌权五个月,和一年一月一日一时的打击什么时候圣所的真理复兴?但8:12,“2300日”的预言解开了,经过大失望,圣民认识了圣所的道理,以及大祭司基督已经进入至圣所,审判的时候开始了,赎罪大日开始了。

穆斯林对圣经的误会与基督教会的背道是大有关系的,但预言提醒在末日跟从主耶稣的子民,要投身于启10章的这场全地复兴的复临运动中。研究那被封印,又被揭开的预言,在向多民、多国、多方、多王(包括穆斯林)说预言并再说预言的过程中,要悔改,要受上帝的熬炼,直至清净洁白。穆斯林期待着基督复临!基督徒必须不怕“苦”(10:9)奋勇投身于迎接基督复临的普世运动。

2.对比启9章“第五、六号”与11章“圣经见证的得胜”

9章隐含的问题11章的解决天主教隐藏圣经带来黑暗穆斯林拒绝圣经带来黑暗在第七号吹响之前人有机会因研读圣经而被照亮吗?圣经的见证的胜了。世界的末了人们看圣经不成问题了。丢弃全副军装(弗6:10-20)穆斯林全副武装基督徒属灵全副军装黯然失色吗?圣经的见证者,身着毛衣(基督的义袍或以利亚的心志能力)没有权利致胜蝎子、蛇蝎子、蛇基督徒从主而来的权柄去哪了?只有传福音作见证这权柄(路10:19)才是基督徒的。正像圣经见证者的权柄(启11:5)。他们高举十字架甚至殉道的同时,构成了拒绝救恩者的宣判招致蝗灾、硫磺、火、烟,背道咒诅蝗虫军队硫磺、火、烟基督徒怎样才能重获权柄呢?悔改跟从圣经,就必有圣经见证者的权柄(启11:6)内魔外患看不到基督徒得胜的见证基督徒怎样得胜?跟从圣经,牺牲的爱,复兴以利亚的心志与能力,复兴施洗约翰的信心与勇气,不怕牺牲,终必见证复活生命

穆斯林兄弟们渴望着“有经人”(穆斯林对基督徒的称呼)将圣经活出来!就像马其顿人的呼求一样。他们在灵里渴望有人用牺牲的爱帮助他们。

3.对比启9章“第五、六号”与12-14章“善恶之争”

4.对比启9章“第五、六号”;14章“十四万四千人与三天使的信息”

前文对比启9:4与启7:1-3,论述了第五号时期教会普遍在信仰中的“破口”已经形成,“上帝印记”已被很多基督徒丢失。上帝印记要在什么时候复兴呢?答案是,这个印记在善恶之争的漫长历程中一直被少数圣徒所保留(12章),要藉着普世的“复临运动”的兴起(10章),并要藉着“圣经见证的得胜”(11章),建立一批胜过最后剧烈磨难的余民(12:14;14:1-5)这些末日的得胜者他们的工作就是传扬“三天使的信息”(启14:6-12),他们就是以赛亚书58章预言的,出于耶和华,修补破口与人居住的一班子民。既然在教会丢弃上帝印记之时,就上帝就使用穆斯林来打击背约的子民。那么末时悔改的余民理应把穆斯林需要看到的,被印有上帝印记的生命见证给穆斯林看。就是在基督里真安息的生命,和真安息日的复兴(来4:1-12)。

5.对比启9章“第五、六号”与启16-18章“巴比伦的倾倒”

9章隐含的问题16-18章的解决教会成了巴比伦穆斯林打击巴比伦的也成了巴比伦巴比伦的奥秘是什么?巴比伦的五宗罪:从物质主义和奢华(启18:3);淫乱,混乱(启18:3);迷惑与欺骗(启18:23);逼迫人(启18:24)审判以后仍不悔改第五号第六号的打击都完了上帝对不悔改的人要怎样?恒切的呼召“我的民,出来!”

最终刑罚大巴比伦。

五、总结基督徒欠穆斯林的福音之债

如绪论所说,我认为基督徒的范围是包含着真基督徒和一切自称是基督徒的基督教界。尽管扣留福音真理,犯罪、误表上帝的罪不是真基督徒所为的,但是在整体的基督徒群体中,每个成员都应该为整体所亏欠的债附上自己一份责任。那么在圣经预言以及历史上,基督教曾经在1260年中几乎成了世界的管理者。教会本是基督的新妇,却成了背叛丈夫的淫妇;本应该见证基督公义日头的光,却给世界带来黑暗;本应给这个世界基督的见证,却给了这个世界一个敌基督的见证,一个陷害人的假见证;本应该作世上的盐,却带给世界腐败;本应该成为上帝的杰作,额上有永生上帝的印记,却敬拜偶像、自我崇拜、设立伪安息日,额上受了魔鬼的印记;本应该谦卑服务,却成为奢靡、自高的沉沦之子。本应该救人的性命,却成了屠杀上帝儿女的刽子手;本应是在上的耶路撒冷,却成了大巴比伦;本应在善恶之争的战场上跟从羔羊身穿属灵的军装,却跟从鬼魔依靠人的政权、武力;本应该以福音使命为己任迎候基督复临,却躺在千禧年已至的幻梦中,甚至两个祸过去了,两声拖长的号声吹响后仍旧不悔改,对自己被摆在天平中显为亏欠仍视而不见。

上述诸项可以看做是基督徒欠整个世界的福音之债,但是,这些认识,是上帝藉着穆斯林对基督教做出镜像的打击,才使基督教被唤醒的。所以穆斯林对基督教的每一打击,都对应着基督教本应给予却扣留、没有给予穆斯林的福音见证。穆斯林的兴起既然是七号中末后三号中的第五、第六号所带给这个世界的,他的出现,以及上帝藉着他对罗马教(基督教世界)的审判的整个过程中,基督徒都没有给予穆斯林他们所需要的福音和见证。所以上述诸项不仅是基督徒欠世人之债,尤其是基督徒欠穆斯林的福音之债。

总结上文(从第五号到第六号的一切论述),简述以下十点是基督徒欠穆斯林福音的债:

1.真正的悔改(启9:20-21;2:22;3:3,19;)

穆斯林曾经看到基督徒假信、不依靠救主、依仗势力、拜偶像、伪造经书、不守上帝诫命、杀戮、残忍、诡诈、奸淫、贪婪等等罪恶,直接造成了穆斯林对救恩的抵触,对圣经权威的否定,对上帝品格的误解。基督徒需要深刻的在整个穆斯林兴起的背景、发展、及与基督教冲突的历程中反思自己,回归基督。基督徒欠穆斯林真正的悔改的生命与见证。这让人联想到末代教会的希望(启3:19),就是真实的悔改与发热心。

3.“天的光”,真正跟从圣经的见证。(启9:2;太5:14;罗13:12;林后6:14;8:21;弗5:8-9;帖前5:5-6;彼前2:9;诗119:130)基督徒本应脱离一切的属黑暗的行为,是被主耶稣拯救出黑暗进入奇妙光明的族类,本应是世界上的擎光者,被主成为“世上的光”。但是长年封闭圣经,或高抬人的遗传过于圣经的权威,已至漫长的岁月中禁锢人心,造成中世纪天空黑暗的其实不是穆斯林,而是把灯放在斗底下的基督教,是属灵瞎眼的基督徒。基督徒看到穆斯林对圣经的否定(附录二)就要反思自己轻视圣经的罪。基督徒欠穆斯林真正跟随圣经的信仰,并向主买圣灵的眼药,医治自己里面的光。这也让人想到,启示录10章那使全地发光的信息,赛60:1对圣徒兴起发光的呼召!这就是为什么在第六号与第七号间启示录11章要插入“圣经得胜”的篇章,呼吁每一位末后基督徒像先知以利亚和施洗约翰一般作复兴圣言的工作。

4.守上帝全备的诫命,与结出生命的果子(启9:20-21;12:14;14:12;9:4;太3:8;7:15-20;12:33-37;路13:6-9;约15:1-17;罗7:4;加5:22-26;弗5:9-11;腓1:11;西1:10;来12:11;彼后1:5-8;箴言11:30;启22:2,14)启9:20-21,上帝对人不悔改之罪的总结说明了这罪是与上帝立约之百姓不守十诫之罪,和作假见证的罪(没有为基督作见证)。穆斯林责备基督徒违犯诫命拜偶像。而在上帝的责备中还有敬拜鬼魔,拒绝上帝的印记,也就是不遵守安息日的罪且设立伪安息日的罪。另外凶杀、奸淫、偷盗、邪术。这结不出好果子的树的结局就是被砍倒丢进火里。基督徒欠穆斯林那守上帝全备诫命,并结出生命的果子为基督作见证。这也让人联想到善恶交战的最后,将要克敌制胜的余民的特质,就是传扬三天使信息的圣徒,也是十四万四千人的品质。

5.离弃偶像,而对创造主的敬拜

穆斯林所痛恨的就是拜偶像的罪,强调对创造主的敬拜与敬畏。圣经对穆斯林“蝗虫”“硫磺”“火”“烟”的表述,都提醒基督徒意识到:要跟从基督离开“埃及”的偶像(出10:4,13-15),离开“所多玛”的罪恶(创19:24,28);“蝗虫”“硫磺”“火”“烟”也提醒基督徒意识到:这是上帝对不忠心、背约、违犯诫命、特别是拜别神的子民的咒诅(申28:38,42)。上帝也曾提出得医治的办法是离弃偶像,转回归主(代下7:13-14;王上8:37,38)。所以基督徒欠穆斯林真正崇拜创造天地海和众水泉源的上帝的生命与见证!这让人联想到启示录14:6,末后三天使传永远的福音,其中第一位天使的疾呼声!

6.真正永生上帝的印记

上帝曾给穆斯林他们所不明白的一个禁令,不可伤害一切有生命的基督徒(树或青物)只惟独要伤害“额上没有上帝印记的人”(启9:4)。但是从中世纪到今天有多少基督徒的人生证明自己不属基督、不属圣灵、不属永生的上帝(结9:2-6;林后1:22;弗1:13;4:30)?若少基督徒仍旧将永生上帝的印记抛弃(启7:2;创2:1-3;出20:8-11;申5:12-15)?藐视上帝与子民间世世代代永远的证据(出31:13,16;结20:12,20;赛56:3-6)?永生上帝的印记是基督徒品格成圣的标志,同时最终体现在对上帝创造纪念之第七日的安息日的持守。基督徒欠穆斯林真正属上帝的生命印记,欠穆斯林真正的乐守安息日!这令人想到启7章“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来的,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树枝的得胜子民”他们的额上有“永生上帝的印记”就是“上帝的名、基督的名”。无论考验多么剧烈,他们绝不拜兽不受兽印记。

7.离弃巴比伦的见证

第六号吹响之际,上帝用伯拉大河四个使者的力量,审判坐在伯拉大河上的巴比伦。基督徒欠穆斯林真正从巴比伦出来的生命见证!从高傲和自负(启18:7)中出来!从物质主义和奢华(启18:3)糜烂的生活中出来!从无论是肉体还是信仰的淫乱,混乱(启18:3)中出来!从迷惑与欺骗(启18:23)中出来归向圣经!从逼迫圣徒(启18:24)强迫别人的习惯中出来,真正的尊重别人,爱别人。这就是今日基督徒普遍忽略的末后三位天使的信息!(启14:6-12)

8.对善恶之争正确的信仰与全副军装的基督徒人生(弗6:10-20;帖前5:8;诗20:7;出20:1;王下6:17;代下16:8启3:4-5赛59:7)

9.对“基督复临”的正确信仰及见证

正像第五号、第六号是七号中靠近末后的号声。穆斯林的信仰是末世观很浓厚的,他们相信尔撒(耶稣)作为阿拉(上帝)的使者不久就要陪伴着穆圣(穆罕默德)从天降临(附录二),使者们将唤醒所有虔诚的穆斯林、基督徒和犹太人。因此穆斯林的生活围绕着末世情节,但他们需要正确的预言解释和有关基督复临的指导。谁能指导他们呢?千万的基督徒已经淡忘圣经预言和基督复临的信仰,许多基督徒曲解圣经,以为千禧年在基督复临之前,许许多多基督徒已经丢弃复活的道理而换以灵魂不死的异教信仰。基督徒欠穆斯林对预言真正的信仰,对预言之圣灵的认识,基督徒欠穆斯林对“基督复临”正确的信念及人生的见证。

10.对圣所和审判正确的信仰和生命

穆斯林对“天房”的崇敬源于圣所的概念,的确模糊和曲解圣所的意思。但基督徒们在千百年中也践踏上帝的圣所,不顾及圣所中所揭示的救赎计划,建立了地狱观、炼狱观,忽略但8:14节圣所必备洁净的预言。所以在第五号的预言中上帝的命令从圣所中的金坛发出,直至第六号的结尾还在呼吁世人悔改。基督徒欠穆斯林对圣所和审判正确的信仰和生命这就是为什么上帝在第六号与第七号间插入了启10章,呼吁每一位末后的基督徒,响应基督的邀请,研究明白但以理书,经历熬炼,投身与迎接基督复临的普世性运动中!

11.感恩携手的兄弟之爱

12.牺牲服务的长兄之爱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基督徒当注意启示录七号中上帝渐进的审判中,第五第六号的审判的对象是逼迫圣民的教皇权,换句话说从逼迫圣民的人都成了“基督徒”,稗子和麦子混在一起。上帝兴起穆斯林,一个在远古时期就与圣民有渊源的民族,一个在宗教上很接近基督教、犹太教的伊斯兰教,来打击在教会中的逼迫者。从而,使被打击的教会有机会如同照镜子一般,看到自己敌基督的丑陋面目,看到自己正在接受背道子民的咒诅,看到自己丢失了上帝与子民世世代代的证据,失去了福音得胜的能力与权力。穆斯林矫枉过正的打击基督教里的敌基督,却成了另一个敌基督。可以说是背道的基督徒绊倒了穆斯林。那么基督徒本应该给予穆斯林,却在预言所揭示的历史中没有给予穆斯林的见证包括:1.真正的悔改2.“公义日头”的光,贞洁教会反照基督的见证3.“天的光”,真正跟从圣经的见证。4.守上帝全备的诫命,与结出生命的果子5.离弃偶像,而对创造主的敬拜6.真正永生上帝的印记7.离弃巴比伦的见证8.对善恶之争正确的信仰与全副军装的基督徒人生9.对“基督复临”的正确信仰及见证10.对圣所和审判正确的信仰和生命11.感恩携手的兄弟之爱12.牺牲服务的长兄之爱

因此本论文建议基督徒查考七号筒中上帝对基督教世界的审判,认识到在第七号吹响之前还有短暂的悔改和宣扬福音的机会,切实悔改离弃偶像,离弃偶像之日的异端,恢复遵守安息日,穿戴整齐基督所赐全副军装,勇敢的经历磨难,负起神圣的使命,奔赴普世复临运动的前沿,成为末日修补破口祝福同胞的人。在穆斯林兄弟中复兴使徒时代的基督见证。引领穆斯林兄弟认识基督复临,认识圣经,认识善恶之争,认识并出离巴比伦。本论文也建议基督徒为了爱,研究古兰经和穆斯林的信仰生活习惯,为穆斯林同胞献上诚挚的祈祷!本论文呼吁有在此方面有负担的基督徒,把自己摆上,像保罗将福音传至罗马一般,一个接一个,前仆后继的,将福音见证在穆斯林同胞中。本论文呼吁基督徒中的有识之士,与穆斯林的学者对话,在“敬拜”、“末世”、“救恩”、“诫命”等方面与穆斯林探讨。

附录一:本论文对历史上的罗马教与穆斯林对照研究

罗马教穆斯林背景基督教融入希腊哲学、受东方宗教影响教阶制,伪安息日偶像,对玛利亚和圣徒的崇拜476西罗马衰亡(第四号筒的预言)以实玛利(易斯马仪)后裔亚伯拉罕上帝的宗教受波斯宗教和东方诸教影响荒蛮形成公元476-538,教皇权逐渐确立

约公元610年,穆罕默德传道开化,复兴一神教,拒绝耶稣的神性初期公元540-604,GregoryI自称“上帝众仆人的仆人”公元632年,穆罕默德逝世,阿布.伯克尔()继承,为第一任哈里发,634年逝世。相继三位哈里发。总称正统阿里发时期。扩张至叙利亚、波斯和拜占庭许多领地。636,穆斯林在约旦击败拜占廷军队,并于638年占领了圣地耶路撒冷穆斯林称为古都斯。

717年—718年君士坦丁堡抵挡住了伪马亚王朝阿拉伯人的围攻

公元661-750年,伪马亚王朝阿拉伯王朝成为世袭王朝统治的军事帝国,向北方和西方驱进。于711年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并击败了西哥特人;次年扩张至伊比利亚半岛中部(今西班牙)。疆域最广阔之时约13,400,000平方公里,人口约34,000,000。

西部罗马,由于阿拉伯王朝扩张,威胁教皇权,动员各国出兵制止回教侵犯。奖励法国将领马铁尔(CharlesMartel)于732年在法国击退从西班牙侵入法国的回教军队。

天主教与阿拉伯帝国的全盛时期8世纪罗马教还受到信奉亚流派的少数民族所扰,罗马天主教的全盛时期要到12-13世纪。思想僵化、迷信,被称为黑暗时期伊斯兰黄金时代(阿拉伯语:)又称伊斯兰复兴,在习惯上是指8-13世纪之间的500年,近来的一些学术研究将之延展至15世纪。科技、哲学、医学等等都卓越

公元726-843,东罗马圣象破坏运动,收回教会财产,加强军备,延缓拜占庭气数。公元754,教皇司提反二世(StephenII)为丕平(Pepin)加冕,封为“罗马人的执行官”公元756,丕平献土。800圣诞节,LeoIII为查理大帝(Charlemagne)加冕。“神圣罗马帝国”诞生,从此教皇有权在欧洲废王立王。839年,意大利都灵主教克劳丢(Claudius),竭力反对偶像崇拜,改革失败。阿拔斯王朝(阿拉伯语:,公元750-1258)在头一百年达到阿拉伯帝国的极盛时代,疆域广大约12,600,000平方公里。在公元800年时,阿拔斯王朝统治着2860万人的居民。最后被蒙古王朝所灭。社会安定,对朝圣者宽容。耶路撒冷主教狄奥多西赞扬其宽大政策。

格里高利七世(1073-1085),颁布《教皇敕令》,进行一系列提升教皇权的努力,逼德皇亨利四世3日3夜跪在雪地请罪。1009年,西方对穆斯林态度发生了巨变,日后圣地的统治权反复在什叶派(开罗)和逊尼派(巴格达)政权之间交替。1071年,塞尔柱帝国(突厥什叶派穆斯林)在曼齐刻尔特战役中大败拜占庭帝,使拜占庭丧失了大半的国土,其版图只限于巴尔干半岛一隅和安纳托利亚西北角,君士坦丁堡面临威胁。1187年,阿尤布王朝,萨拉丁?收复耶路撒冷。

1071,君士坦丁堡方面面临重重威胁,不得不寻求西方的军事援助。乌尔班二世,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096-1099英诺森三世(InnocentIII,1198-1216)自称:“神与人的中间人”“教皇是太阳,世俗国王是月亮”。天主教向欧洲征税,更多介入政治。尤金三世,第二次十字军东征,1146-1149。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189-1192;教皇英诺森三世发起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年-1204年)。最初的目标是埃及,后来改变了军事计划,攻占了君士坦丁堡,掠夺并屠杀达一星期之久,拜占庭帝国的大部分土地也被攻克,并建立了拉丁帝国(1204年-1261年)

1163,图尔会议(Tours)决议监禁亚比根西人,充公财产。设立用火刑柱烧死异教徒。1179,教会决议对异端分子使用武力1181,教会动员十字军武装在朗格多(Languedoc)剿灭异端分子。1206,天主教多米尼加宗主教率队劝说亚比根西人,不可说罗马教会是启示录的巴比伦。1207,英诺森三世发动十字军2万骑士、20万步兵,屠杀2-4万“异端分子”1219,第五次十字军东征,尼罗河泛滥,撤军1229,宗教法庭开始审判屠杀“异端分子”1219年至1221年,成吉思汗发动第一次蒙古西征,灭穆斯林花剌子模王朝,令伊斯兰世界两面受敌。1236年—1241年,拔都率领蒙古军团向高加索、东欧、中欧进行第二次蒙古西征,建立金帐汗国。1252年至1260年,蒙古,旭烈兀,第三次西征,灭巴格达末代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建立了伊儿汗国,继续准备西征,近东伊斯兰世界的存亡岌岌可危。残留在鲁姆苏丹国。

战争、杀戮引发黑死病肆虐。蒙古人对伊斯兰世界大加杀伐,人口骤减,14世纪黑死病,横扫伊斯兰世界,至19世纪仍有这流行病。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阶段

附录二:

题目:穆罕默德生平简述(主要内容引自维基百科)

穆罕默德(阿拉伯语:?Muammad;约570年~约632年6月8日-),一他的全名是艾布·嘎西木·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穆塔利卜·本·哈希姆(?Abūal-QāsimMuammadibn‘AbdAllāhibn‘Abdal-MualibibnHāshim),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的先知,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和社会改革者。他成功地使阿拉伯半岛的各部落统一在伊斯兰教下,奠定了后来阿拉伯帝国的基础。穆斯林公认其为最后的使者和伊斯兰教复兴者,非穆斯林认为他是伊斯兰教的奠基者。中国的穆斯林普遍尊称之为穆圣。

二.青年和中年时期约595年,在一次旅行中,25岁的穆罕默德认识了当时40岁寡妇海迪彻(赫蒂彻,Khadijiah)。穆罕默德的才能给海迪彻印象深刻,因此她问穆罕默德是否愿意娶她为妇。这个婚姻是穆罕默德一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按当时的规矩非长子无法获得任何遗产,因此穆罕默德既没有从他父亲那里又没有从他祖父那里获得任何遗产。但海迪彻为他带来了很大的财富。阿拉伯传记记录说海迪彻和穆罕默德共有三个男孩及四个女孩,分别是:扎伊纳布、露卡依亚(二女儿,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妻子)、乌姆库勒苏姆及法蒂玛(四女儿,第四任哈里发阿里妻子,但男的却先后夭折,其血脉只有从其四女法蒂玛一脉继承)。海迪彻和穆罕默德的叔叔阿布塔里布均逝世于619年,因此穆斯林称这一年为“悲痛年”。穆罕默德与他后来的妻子都没有孩子,除了后来与来自埃及的科普特妻子玛利亚有一子早夭。

1.复兴伊斯兰

穆罕默德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40岁那年(610年),他如常在麦加的希拉山洞里彻夜沉思。据《圣训》和穆斯林文献,在沉思时先知穆罕默德听到大天使吉卜利里(加百列)对他说:“你是真主的使者﹐祝你平安。”先知穆罕默德的第一个跟随者名叫海迪彻,他很有可能是一位基督徒,同时海迪彻的堂兄,一位基督教僧侣瓦拉格·本·脑法尔也相信穆罕默德是耶稣预言的先知。从约613年起他开始公开布道。穆斯林的数量开始发展。

2.迫害

当穆斯林越来越多时,麦加的权贵们认为伊斯兰教的一神信仰威胁到了自己的统治和牟利。这是因为当时克尔白天房内有三百六十个偶像,多数阿拉伯人崇拜这些偶像,麦加的贵族可以借此谋取大额财富。穆斯林一再受到人身攻击和财产掠夺。麦加的贵族开始残酷迫害入教的穆斯林,典型的例子如: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黑人比拉勒被迫躺在炽热的沙上,胸部被压上一块巨石,红滚的铁被焦在身上。许多人因而死亡,但没有一个人背叛或反悔。这些迫害暂时并未针对先知穆罕默德本人,因为他背后的叔叔阿布塔里布仍是有影响力的。麦加的贵族试图用金钱和名利利诱先知穆罕默德,如给他更多的利润,或者让他与一些最富有的家庭通婚,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先知穆罕默德放弃他的信仰解散他的信徒、改变他的宗教。这都被先知穆罕默德严词拒绝了。最后麦加人要求艾布·塔里布将他交出处死,但被艾布·塔里布拒绝了。后来甚至有多神教徒试图刺杀他。当情况越来越危险时,穆罕默德劝一部分穆斯林到阿比西尼亚去避难,因为那里有位出以公正、善良闻名的基督徒国王,和穆斯林崇拜同一个真主(上帝)。最后当他的叔叔和海迪彻死后,他的家族不再保护他。

3.夜行登霄

根据《古兰经》的记载,在621年7月27日(回历前1年7月17日)的夜晚,真主命令天仙哲伯勒依来带着神兽布拉克来麦加迎接先知穆罕默德。穆罕默德遂在哲伯勒依来的陪伴下,瞬间即乘布拉克赶到了远寺(相传是耶路撒冷)。是为“夜行”。

三.晚年

1.迁徙

当622年先知穆罕默德和他的追随者所受到的迫害越来越大了的时候,先知穆罕默德首先尝试到附近的塔伊夫宣传伊斯兰,然而他被当地人殴打、石击、被用荆棘和棍棒抽打。当麦加贵族们决定谋杀他时,麦地那的穆斯林邀请先知前往麦地那。“迁徙”标志着伊斯兰历的开始。麦地那人希望穆罕默德可以统一他们防止像618年麦地那内战那样的情况重新发生。622年至623年间穆罕默德来自麦加的追随者和麦地那附近的部落签定了一项和平友好协议,建立了一个联盟。这个文件签署后麦地那和它的郊区成为了一个联盟,麦地那是其首都,穆罕默德是其领袖。为了扩大这个和平和安全的区域,先知与他的国家周围的部落签署类似的条约,最为著名的是先知与犹太人签署了和平协议,即《麦地那宪章》。

2.麦地那

3.麦加

先知穆罕默德首先对麦加施加经济压力,但最主要的目的他还是希望麦加人能够主动皈依伊斯兰。628年3月他带领1600人去麦加朝觐。麦加人将他阻止在他们的国境边上。数日后他们与穆罕默德签定了一个合同。他可以去克尔白天房朝觐,但不准带武器。在此后双方也协定不进行武装冲突,穆斯林可以去麦加朝觐。过了一段时日这个条约仍旧仅属徒具形式,629年11月,麦加的联军毁约攻击了穆罕默德的一个盟友,穆罕默德宣布条约失效。他暗地里做好准备,于630年1月带领一万人向麦加出发。但双方没有打仗,麦加的首领们就宣布投降。穆罕默德和平占领麦加。他离开麦加的8年后他又重返故地了。虽然穆罕默德没有要求麦加人皈依伊斯兰,但还是有许多人主动入教了。最后,穆罕默德将天房内的偶像全数摧毁。

4.统一阿拉伯半岛先知穆罕默德的迁徙结束后他开始联盟游牧部落。许多人看到穆罕默德是当时阿拉伯半岛最强的人,许多部落派代表去麦加要求加入同盟。在他去世前虽然有部落发生过几次叛乱,但这时的新生的穆斯林政权已经足够强大来应付它们了。穆罕默德回到麦地那来调停当地两个部落之间的争执。他依伊斯兰教原则建立福利设施、收取税收(天课)将它们分给很可怜的贫困老弱、签署了众多和平协议、修建了许多清真寺,建立了一个所有宗教族群和平相处的宽容环境。

5.逝世和后事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后,根据他的遗嘱,葬于麦地那的先知清真寺的原来的住所内。

四.有关穆罕默德的争论

*穆罕默德的品行

多年来,一些非穆斯林,尤其基督新教的学者,质疑穆罕默德的品行。有些可能是误传的,有些可能是误解了古兰经和布哈里圣训中的记载。但是以下的却是在《古兰经》和《布哈里圣训》里有关穆罕默德品行记载的原话:穆罕默德娶妻阿伊莎并和她有性关系时,穆罕默德五十二岁,阿伊莎九岁(布哈里圣训5:58:234;7:62:65及88,有些穆斯林认为,穆罕默德娶阿伊莎时并没有立即和她有性关系,而是待她到成年之后双方自愿的情况下才行房的,但没能够提出根据。)穆罕默德教导男性穆斯林可以和女奴发生性关系:“如果你们恐怕不能公平地待遇她们,那么,你们只可以各娶一妻,或以你们的女奴为满足。这是更近于公平的。”(古兰经四章三节;二十三章第五节及第六节;三十三章五十节及五十二节;七十章二十九节及三十节)穆罕默德有很多奴隶,有黑人、阿拉伯人、埃及人、犹太人、基督徒,有男有女。(布哈里圣训1:2:29)穆罕默德只是一个警告者,每个民族都有一个引导者:“你只是一个警告者,每个民族都有一个引导者。”(古兰经13:7)

五.穆罕默德的历史意义

“穆罕默德”的名字在伊斯兰书法中最常见的写法伊斯兰教最主要的教义是对真主的真诚的信仰,和超越部落分裂和对布道者的信奉的道德观。伊斯兰传统认为穆罕默德是文盲,不会阅读及书写。他成长时,他曾经多次作为商队的管理员,他的任务是保护商队完好到达目的地和保护所有的商品完好。他生前所有的买卖都是公道的,所以他的买卖相当成功。

附录三:题目:简述伊斯兰教

(内容引自维基百科)

“伊斯兰”是一个动名词,出自三字母的字根“s-l-m”,源自阿拉伯语动词“Aslama”,意指“接纳、服从、顺从”。伊斯兰的意思是接纳和顺从真主的命令或意志,信仰者的实践方式要以礼拜祂、行善和遵从祂的指示来证明。《古兰经》给出了许多伊斯兰的字义。在一些经文里,坚定的信念常被强调为穆斯林的高尚品德:“真主欲使谁遵循正道,就使谁的心胸为伊斯兰而敞开;...(古兰经第6章第125节)”一些经文将伊斯兰及宗教连在一起:“今天,我已为你们成全你们的宗教,我已完成我所赐你们的恩典,我已选择伊斯兰作为你们的宗教。(古兰经第5章第3节)”另一些经文则形容伊斯兰是回馈真主的动作,不仅是口头上的信仰认可。伊斯兰思想里的另一个专门解释则是作为伊斯兰、伊玛尼(信念)及伊赫桑(善行)的一部分,伊斯兰在这里的意思是礼拜(伊巴达特)及伊斯兰法律(沙里亚)。

信条

主条目:伊斯兰教六大信仰和伊玛尼

古兰经说明所有穆斯林必须相信:

1.真主;2.祂的启示;3.祂的天使;4.祂的先知;5.末日审判;6前定。

教派之间的信条有所不同,逊尼派的宿命论称为真主旨意,什叶派称为神圣审判。什叶派伊玛目及其政治及宗教领导是什叶派独有的信条。

伊斯兰教发源于七世纪早期的阿拉伯地区。古兰经提到,犹太教及基督教都是亚伯拉罕教义承袭下来的继后者,古兰经称犹太人和基督徒为“有经者”,以区别这些宗教与多神教。穆斯林认为部分的启示经文讨拉特(Tawrat,即摩西五经)及引支勒(Injil,即四福音书)在原文或释义上,甚至两者都被歪曲了。

真主

伊斯兰教的基本神学观念是认主学,即是伊斯兰教的一神论。真主在阿拉伯语里称作阿拉,大部分学者都相信那是“al-ilāh”(神)的简化字,又有人将之追溯至阿拉姆语“Alāhā”。五功之一的认主学在清真言里有述,宣称除了真主以外再也没有其他的主宰,穆罕默德则是真主的使者。在传统伊斯兰神学里,真主是不可理解的。穆斯林不会将真主形像化,而只会作为一名顺从者崇拜、爱慕及敬畏祂。穆斯林只认为耶稣是一位先知,他们不认同基督教三位一体的教义。在伊斯兰神学里,耶稣只是一位凡人,而不是上帝的儿子。古兰经里描述真主为:“他是真主,是独一的主;真主是万物所仰赖的……除真主外,假如天地间还有许多神明,那么,天地必定破坏了。”

古兰经

哈塔特·阿齐兹·埃芬迪的古兰经手抄本开端章。

穆斯林认为古兰经是真主的原话,是伊斯兰教最重要的经籍。穆斯林相信,古兰经的经文是在610年至632年6月8日穆罕默德逝世前经由天使加百利传达给穆罕默德。因穆罕默德本人是一文盲,所以他命弟子(萨哈巴)在他在生时把古兰经抄写下来,然而当时主要的传播方式都是口耳相传。在第一任哈里发阿布·伯克尔在位时,古兰经被汇编成文,到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时将之标准化。伊斯兰研究学者从经文里寻根究底,发现当今的古兰经在经过这么多年后仍没有变化。

“古兰”一词解作朗读,穆斯林狭意所指的古兰经,是指阿拉伯语的原版,而不是它的复印品及译本。对于穆斯林来说,阿拉伯语原文的古兰经才是完美的,译文会因语言不同及误译而造成缺失,也不可能保存原本的式样文体。译本只会被视为注释,不是本意的古兰经。

天使

对天使的看法在伊斯兰宗教里至关重要,天使的阿拉伯语“malak”意指使者,与对应的希伯来语“malakh”及希腊语“angelos”相等。据古兰经所说,天使没有自由意志,有别于人类,他们是完全服从真主的。天使的职责包括转达真主的啓示、赞美真主、记下每个人的行为以及在人们去世时取去他们的魂魄。天使不能为人类求情,除非真主意欲。古兰经里是这样描述天使的:“(真主是)两翼、三翼或四翼的天使们的造化者。他(真主)随意增加造化……”

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的先知,他是创立伊斯兰教的宗教、政治及军事领袖。但穆斯林不视他为新宗教的创立者,而是亚当、亚伯拉罕、摩西、耶稣等一神论信仰的复兴者。在伊斯兰传统里,穆罕默德是最后一位及最伟大的先知,又是最接近完美的凡人,集所有美德于一身。在穆罕默德40岁以后人生最后的23年里,穆罕默德发布真主的啓示,这些啓示的内容被他的同伴记录下来,成为古兰经。

穆罕默德向麦加的群众讲道,恳求他们摒弃多神教信仰。部分人改信伊斯兰教,但穆罕默德及他的同伴被麦加当权者迫害。在经过13年的讲道后,穆罕默德及穆斯林在622年进行希吉拉(迁移),前往麦地那。穆罕默德在麦地那与麦地那的皈依者及麦加的追随者建立了新政体(神权统治)。在此后的几年内,他们与麦加的军队爆发了两次战争:624年的白德尔战役(BattleofBadr),穆斯林在是役取得胜利;625年非决定性的伍侯德战役(BattleofUhud)。与反对穆斯林的麦地那犹太人的冲突导致犹太人被放逐、奴役或死亡,犹太人的飞地海拜尔亦被征服。与此同时,穆罕默德控制了邻近的沙漠部族,切断了麦加的贸易路线。629年,穆罕默德兵不血刃地降服麦加,在632年他逝世的时候,他统治著阿拉伯半岛。

在伊斯兰教里,穆罕默德规范化的生活例子被称为圣行,被记录在圣训里,圣训叙述了他的言行及个性。古典穆斯林法学家穆罕默德·伊本·伊德里斯·沙斐仪(MuhammadibnIdrisash-Shafi`i)强调圣训在伊斯兰法律里的重要性。穆斯林被鼓励在日常生活里去效法穆罕默德的言行。圣行对辅助解说古兰经至关重要。

复活与审判

宿命与自由意志

根据逊尼派伊斯兰教对宿命的想法,真主能得悉及控制所有事物。古兰经的经文也有说明,如:“我们只遇到真主所注定的胜败,他是我们的保佑者……”穆斯林认为世上发生的所有善或恶的事物都是早已预定的,真主不容许的事物便不会发生。据穆斯林神学家所述,事物虽然早已预定,但人类拥有自由意志,有能力在对与错之间作出抉择,所以他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据伊斯兰传说所述,真主裁定的事物都会写在牌匾上。

责任及教规

穆斯林进行礼拜。

朝觐仪式,包括围住麦加的克尔白步行七圈。

五功

伊斯兰教的五功是逊尼派的五个必要仪式。什叶派穆斯林奉行着他们的一套,但大体上与五功重叠。五功是指:

1.清真言:伊斯兰教的基本信经及教义:“我作证,万物非主,唯有真主;我作证,穆罕默德,是主使者。”这是伊斯兰教所有信念及仪式的基础。穆斯林须在礼拜时诵读清真言,一些非穆斯林要改信伊斯兰教也要吟诵清真言。

2.萨拉赫:即礼拜,穆斯林每天必须礼拜五次,每次礼拜都面向麦加的克尔白进行。萨拉赫的意义是要专心致志予真主,被视为与真主的私人沟通,以表达感谢及崇拜之意。萨拉赫是必须履行的,但可视乎情况而弹性处理,如老人、病人、军人、旅宿者、孕妇、残障人士等,可以减免礼拜次数。在许多穆斯林国家,当地的清真寺会在适时公开播音唤礼。祷文以阿拉伯语诵读,由古兰经的经文组成。

3.天课:即施舍,这是施舍累积财富的行为,是所有财政状况许可的穆斯林的义务。他们有义务将积蓄的固定部分捐献出来,帮助穷人及用于传播伊斯兰教。天课被视为宗教义务,富人的财富是“真主恩惠的信托财产”,故富人有欠于穷人。古兰经及圣训都认为穆斯林应自愿捐献更多的财富。

5.朝觐:即伊斯兰历都尔黑哲月在麦加的朝觐。任何体格健全的穆斯林在一生里至少须到麦加朝觐一次。当朝觐者进入麦加十公里范围内时,朝觐者必须穿着受戒服装,由两件无缝的被单构成。朝觐仪式包括围绕克尔白步行七圈、触摸黑石、在萨法山与麦尔卧山之间来回奔走七次及象征性地在米纳(Mina)向魔鬼投石。朝觐者在他们的社区里备受尊重,伊斯兰教师认为朝觐是对真主虔诚的表达,不是获取社会地位的手法。

法律

沙里亚法规(字面解作“前往温泉胜地的道路”)是由传统伊斯兰学术界所建立的伊斯兰法律,大部分的穆斯林都坚守沙里亚法规。沙里亚法规是真主意志的言词,“构成一种责任体制,凭借穆斯林的宗教信仰,他们必须履行”。

伊斯兰法律广泛包罗每个细节,从国家大事如政府治理、外交到日常生活的事宜。古兰经指出,侯杜德(Hudud)用以惩罚五种罪行:偷盗、酗酒、私通、诬陷私通、抢劫。古兰经及圣行里亦包括了继承法、婚姻法、以眼还眼等法律,还有斋戒、施舍、礼拜的律例。由于这些义务及禁止事项众多,在实际应用时会有所不同。伊斯兰学者根据这些律例及他们的诠释详细地构建了法律制度。

宗教与国家

主流的伊斯兰法律并没有将“宗教事务”及“国家事务”分开,阿訇既是法学家,也是神学家。事实上,伊斯兰统治者经常利用平行的申诉法院来绕开沙里亚法院(伊斯兰教法院),使之在他们的单独管辖之下。

穆斯林世界在接触到西方的世俗理想后,穆斯林社会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回应。土耳其在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的改革后成为了世俗国家。与此相反,1979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使伊朗的世俗政权被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领导的神权国家伊斯兰共和国取代。

礼仪与饮食

艾达卜(Adab)是指伊斯兰教的礼仪。这些礼仪包括以色兰(祝您平安)来问候他人、餐前诵太斯米(奉至仁至慈真主之名)、只用右手进食和吃喝。伊斯兰教的卫生习惯属于个人卫生及健康的范畴,如割礼、伊斯兰葬礼里对受到清洁及遮蔽后的尸体行殡礼并埋葬。

穆斯林和犹太人一样在饮食上受到规限,猪肉、血、腐肉及酒等都被禁止进食。所有肉类都必须是由穆斯林、犹太人或基督徒以主之名屠宰的草食性动物,除了是亲自猎杀或捕杀享用。穆斯林可以食用的食物被称为哈拉勒。

殡葬

伊斯兰教认为应尽快举行简单的土葬,有“亡人奔土如奔金”之说,不等待奔丧。一般在死亡三天内举行。由死者亲人或其他穆斯林用水清洗尸体后以白布包裹。为死者行站礼祈祷。之后运往墓地土葬,尸体面朝圣地麦加天房(克尔白)方向,无棺材或陪葬品。整个葬礼过程中要求参与者节哀沉默(可哭泣但不可哭坟)。

圣战

圣战是指“奋斗、努力”的意思,圣战被少数逊尼派穆斯林视为六功之一。圣战的广义被界定为“运用最大限度的力量、气力、努力及能力对付不被认可的事物”。不被认可的事物可指敌人、魔鬼及私欲,故可划分为不同种类的圣战。圣战一词如果不是用作修饰词,一般被理解为军事层面上的意思。圣战又可指一人对追求宗教及道德完善的斗争。特别是什叶派及苏非主义的穆斯林权威人士将圣战分为“大圣战”及“小圣战”,“大圣战”是指精神上的自我完善,“小圣战”则指战事。

在伊斯兰法学里,军事上圣战常指对非穆斯林采取的军事行动,以保卫及捍卫伊斯兰为目的,视为被压迫下的最后选择,但战争方式则受许多道德条件的约束。圣战是伊斯兰法律里唯一容许使用的战争词形,穆斯林可对叛教者、叛徒、路霸、暴力团体及攻击伊斯兰教的非穆斯林领袖及国家等发动圣战。现今大部分的穆斯林只会把圣战理解为防卫圣战。但圣战不包括使非穆斯林皈依伊斯兰,因伊斯兰主张信仰无强迫,绝不能以武力迫令别人入教。

在大部分的情况及对大部分的穆斯林来说,圣战是集体的责任,只要部分人履行了这一责任,其他人便可得到豁免。只有一些拥有既定权力的人,如君主(伊玛目)可使圣战成为个人的责任。其他民众只会在动员的情况下才会被牵涉入圣战。对一些什叶派穆斯林来说,进攻圣战可由穆斯林社区的领导发动,但自868年马赫迪隐匿后,因神授领袖不在位而中止了。

历史

根据伊斯兰教传统认为,从先知穆罕默德至四大哈里发时期属正统的伊斯兰历史,除穆罕默德以外,不能根据任一穆斯林的行为代表伊斯兰,而穆罕默德之后的只会视作为“穆斯林(行为)的历史”。

由于西方文化在全球的普级性,华语世界普遍透过西方的观点来认识伊斯兰教历史,其内容多集中于西方世界与穆斯林世界在政治及军事上的冲突,例如穆斯林如何用武力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崛起、十字军东征、君士坦丁堡之围、维也纳之围)或两者在宗教和文化上的差异等。

伊斯兰教的历史进程对这个世界带来了深远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影响。在穆罕默德首次诵读古兰经的一个世纪内,伊斯兰帝国的版图由西面的大西洋伸延至东面的中亚。这个新的政体很快便陷入内战,继承人相互攻伐,又要应付外来的威胁。虽然如此,伊斯兰教仍继续散播至非洲、印度次大陆及东南亚。在中世纪,伊斯兰文明是世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但到近代,西方经济及军事上的增长使欧洲超越了伊斯兰世界。在十八至十九世纪,奥斯曼帝国、蒙兀儿帝国等穆斯林王朝被置于欧洲列强的阴影之下。二十世纪新一轮的宗教及政治运动及伊斯兰世界里新发现的财富导致了伊斯兰世界的再复兴及冲突。

632年-750年:哈里发帝国的崛起及穆斯林内战

先知穆罕默德在迁移至麦地那之前一直在麦加宏扬伊斯兰教,他在麦加将阿拉伯部落统合为单一的穆斯林宗教政体。先知穆罕默德在632年逝世,谁应该继承穆罕默德的领袖地位成为了穆斯林的问题并触发了分歧。先知穆罕默德著名的同伴欧麦尔·本·赫塔卜提名穆罕默德的密友阿布·伯克尔为穆罕默德的继承人,随后得到大多数人的同意,阿布·伯克尔遂成为第一任哈里发。但同时,先知穆罕默德的另一些伙伴对此提出质疑,他们认为穆罕默德的女婿阿里·本·阿比·塔利卜更适合为继承人,因而埋下了日后导致穆斯林内部分裂的种子。但阿布·伯克尔当前的任务是要回击拜占庭帝国,并必须先平定阿拉伯部落的叛乱,因而引发了里达战争。

750年哈里发的版图。

阿布·伯克尔在634年逝世,由欧麦尔、奥斯曼·本·阿凡、阿里相继继位,这四位被统称为四大哈里发,在他们的管治下,穆斯林的领土扩张至原波斯人及拜占庭人的地区。

欧麦尔在644年被一波斯人刺杀,奥斯曼当选为哈里发后受到亲阿里派一方的更强烈反对。656年,奥斯曼亦遇刺,阿里成为哈里发。在与敌对势力爆发了第一次穆斯林内战后,阿里在661年被哈瓦立及派刺杀。此后,穆阿威叶一世统治累范特地区,创建倭马亚王朝,力排众议,自居为四大哈里发继承人。

对宗教及政治领导权的争议引起了穆斯林社会的分裂。多数穆斯林都认为阿里和之前的三位哈里发也是正统的统治者,他们就是逊尼派。少数穆斯林不认同这一观点,他们认为阿里是唯一的正统统治者,这类穆斯林被称为什叶派。穆阿威叶一世在680年逝世后,继承问题的争论再度引发内战,是为第二次穆斯林内战。此后,倭马亚王朝屹立了七十年之久,向西征服了马格里布、安达卢斯(伊比利亚半岛)、纳尔榜南西斯高卢(NarbonneseGaul),将穆斯林领土扩张到信德及中亚边缘。正当穆斯林阿拉伯人正忙于征战时,苦修主义的穆斯林开始反思在尘世间沉溺于信仰的意义,他们更为强调于舍弃肉体欲望,以贫苦、谦卑及避免犯罪的方式来修行。当中较虔诚的穆斯林修道者如哈桑·巴士里(Hasanal-Basri)啓发了最终演变为苏非主义的运动。

对于倭马亚王朝的统治阶级来说,伊斯兰教只是阿拉伯人的宗教。倭马亚王朝的经济以大多数的非穆斯林向少数的穆斯林阿拉伯人支付税项为本。所以任何想要皈依伊斯兰教的非阿拉伯人先要成为阿拉伯部落的成员。就算在皈依伊斯兰教后,这些新穆斯林的经济及社会地位都无法与阿拉伯人看齐。被认为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叔伯阿巴斯·伊本·阿布杜·穆塔里布(‘Abbasibn‘Abdal-Muttalib)的后裔联合一些麦瓦利(Mawali,非阿拉伯人血统的穆斯林)、贫困的阿拉伯人及反倭马亚的什叶派穆斯林在阿布·穆斯林的协助下推翻了倭马亚王朝,在750年开创阿拔斯王朝。在阿拔斯王朝的统治下,伊斯兰文明步入了茂盛的伊斯兰黄金时代,其首都设在世界性的城市巴格达。

750年-1258年:黄金时代[编辑]

踏入九世纪后期,多个地区的自治程度提高,阿拔斯王朝开始分裂。本属阿拔斯王朝省份的北非、波斯及中亚诸酋长国脱离王朝的统治。一个宗教上与阿拔斯王朝同质的什叶派法蒂玛王朝竞逐哈里发的宗教管辖权。近1055年,新入主西亚的塞尔柱土耳其人消灭了阿拔斯王朝的军事力量,但他们依然尊重哈里发名义上的当权地位。在这个时期,穆斯林透过和平性质的宣教来持续扩张,穆斯林的贸易路线亦扩展至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西非、中亚、伏尔加保加利亚及马来群岛。

黄金时代造就了法律、哲学及宗教的新发展。主要的圣训典籍被整理编纂,四个现代的教法学派也在这个时期被创立。九世纪初的法学家沙斐仪的成就使伊斯兰法律得到大幅度的改进,他所编成的方法有助于确保圣训的可靠性,圣训的可靠性是伊斯兰学者在此前长久争论的话题。哲学家伊本·西那及法拉比设法将希腊的哲学理论并入伊斯兰神学,至十一世纪时神学家安萨利等人极力反对他们的观点,最终成功竭止了他们[86]。九世纪时的苏非主义及什叶派亦经历重大的转变。苏非主义成为了一个成熟的运动,倾向于神秘主义,摆脱其以往植根于苦行的方向,什叶派因伊玛目的继承争端而分裂。

鉴于大量新穆斯林皈信伊斯兰教并限制了基督教在欧洲以外地区的发展,伊斯兰教的扩张引起了中世纪基督教会领导人们的敌视,并视之为竞敌。这导致了基督教世界中一些挑起冲突的著作出现,这些著作主要描述伊斯兰教是反基督的宗教,穆斯林都是好色、野蛮、行巫术或只是次等人之类非理性的观点,此影响遗留至今,西方国家普遍对穆斯林持负面印象。中世纪的一些哲学家如叙利亚的麦阿里对穆斯林社会弊端持批判的态度。犹太哲学家迈蒙尼德详细比较了伊斯兰教及犹太教对道德的观点。

十字军东征、收复失地运动及蒙古人入侵

1187年哈丁战役的艺术描绘,阿尤布王朝在是役收复耶路撒冷。

九世纪初,穆斯林西征的势头开始被逆转过来。对穆斯林公国的收复失地运动在伊比利亚半岛展开,穆斯林在意大利的领地被诺曼人占领。始自十一世纪,欧洲的基督教王国联盟发动了一系列被称为十字军东征的战争,回击穆斯林对拜占庭帝国东部,尤其是圣地的征服。欧洲联盟在初时取得成功,建立了十字军国家,但他们的成果却被后来的穆斯林领袖萨拉丁再度征服,萨拉丁在1187年收复了耶路撒冷[93]。在东面,蒙古人早在1187年便侵攻穆斯林的领土,蒙古帝国在1258年的巴格达之战灭亡了阿拔斯王朝。在埃及,马木留克的奴隶兵在1250年的一次政变中掌权,他们与金帐汗国结盟在阿音札鲁特战役遏止了蒙古军队的扩张并保住非洲穆斯林领土不被蒙古军入侵。虽然如此,蒙古人仍掌控著亚洲几乎所有的穆斯林土地,其帝国领土内佛教暂时取代了伊斯兰教成为这地区的官方宗教。在下一个世纪,自蒙古可汗国皈依伊斯兰教后,宗教及文化同化迎来了蒙古伊斯兰文明综合体的新时代,使伊斯兰教得以进一步传播到中亚、东欧及印度次大陆。克里米亚汗国是东欧其中一个强大的穆斯林势力,直至十七世纪末。

十四世纪中,黑死病横扫大部分伊斯兰世界。蒙古帝国内的臣民及商旅可能利用了蒙古和平(PaxMongolica)自由通行的机会不经意地把疫病由中亚带到中东及欧洲。直至十九世纪,疫病一直在伊斯兰世界流行。

1030年-1918年:土耳其、伊朗及印度帝国

塞尔柱土耳其人统治了阿拔斯王朝,保持了伊斯兰教,利用哈里发的名义成为政治上实际的统治者。他们在曼齐克特战役(BattleofManzikert)击败拜占庭帝国,占领并逐步侵蚀其在安那托利亚的领地[99],因而促使了西欧发动十字军东征的借口。塞尔柱人在十二世纪末迅速衰落,多个半自治的土耳其王朝军阀势力被建立起来。在十三世纪及十四世纪,奥斯曼帝国在一连串的征服活动,包括对巴尔干半岛、部分希腊及安那托利亚西部的征服以后确立了其地位。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领导奥斯曼人围攻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很快就被奥斯曼帝国数量远为庞大的军队及大炮攻陷[100]。

十三世纪初,苏非主义经历转变,这主要是由于安萨利重组了苏非主义运动。他发展出苏非主义教义的模式-性灵导师及学生的社团[101]。玛斯纳维的创作对苏非派来说相当重要,玛斯纳维是波斯著名诗人鲁米的密契诗作品,对苏非宗教思想的发展造成深远的影响。许多苏非主义都视之为重要性仅次于古兰经的经籍[102]。

位于印度阿格拉的泰姬陵,在蒙兀儿帝国时期兴建。

十六世纪初,什叶派萨非王朝取得波斯的控制权,将什叶派伊斯兰教定为官方宗教。纵使也会遭受周期性的倒退,萨非王朝依然繁衍了两个世纪。1517年,马木留克控制的埃及落入奥斯曼人手中,奥斯曼帝国又发动对欧洲的战争,甚至把战火蔓延至维也纳。拥有蒙古突厥血统的帖木儿帝国领袖跛子帖木儿入侵波斯,在1258年又洗劫巴格达以后,德里成为穆斯林最重要的文化中心。十二世纪伊始,许多的穆斯林王朝都曾统治过印度次大陆的部分地区,较为显著的包括德里苏丹国及蒙兀儿帝国。这些国家对于伊斯兰教在南亚的传播有所贡献。十八世纪初,马拉地帝国成为印度北部一个强大的势力。大英帝国在十八世纪中从形式上消灭了蒙兀儿帝国,又在十八世纪末推翻了由穆斯林统治的迈索尔王国(KingdomofMysore)。瓦哈比派运动在十八世纪的沙特阿拉伯植根,该运动由穆罕默德·伊本·阿布多·瓦哈布发起,瓦哈比派是原教旨主义意识形态的派别,这派别指责苏非主义的行径,又认为圣人崇拜不合符伊斯兰教义。

到十七及十八世纪,落后但庞大的奥斯曼帝国因感受到欧洲经济及军事优势所造成的威胁而开始现代化。十九世纪,民族主义兴起使希腊在1829年成功争取到独立。一些巴尔干地区亦在俄土战争奥斯曼帝国被击败后独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也标志着奥斯曼时代的终结,传统以来哈里发制度亦在1924年被废。

沙拉菲、德奥班德及巴雷尔维等伊斯兰运动在十九世纪发起。

1918年至今:现代

近二十世纪初,奥斯曼帝国以外的穆斯林世界已融入非穆斯林的欧洲势力里,沦为殖民或半殖民地。奥斯曼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近乎全部的国土都被分为多个欧洲的保护国及势力范围。在二十世纪期间,这些被欧洲统治的地区大多数已独立,一些新的议题诸如石油财富及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问题开始突显出来。同时,许多的穆斯林以合约佣工的身分由印度、印度尼西亚移居到加勒比地区,形成了美洲最大穆斯林人口比例的地区。此外,都市化及在非洲的贸易增加使穆斯林在新的地区定居,又在这些地区传播伊斯兰教,结果使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穆斯林在1869年至1914年倍增。伊斯兰国家组成的伊斯兰会议组织在耶路撒冷阿克萨清真寺被纵火后的1971年5月正式成立。

二十世纪初出现了许多伊斯兰复兴运动,一些团体诸如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MuslimBrotherhood)及巴基斯坦的伊斯兰促进会(Jamaat-e-Islami)提倡以极权、神权政治来替代世俗政治主义,他们这种意识形态有时被称为伊斯兰主义。他们认为西方文化价值是一种威胁,推动将伊斯兰教作为所有重要私人及公众问题的全面解决办法。阿富汗(塔利班)及伊朗的革命运动将世俗政权推翻,建立了较极端的伊斯兰政权。一些跨国的极端组织如奥萨玛·宾·拉登的基地组织以恐怖主义来推动他们的目的。与此相对,自由派伊斯兰尝试调和宗教传统与世俗统治的现代基准及人权的冲突。自由派伊斯兰的拥护者认为解读宗教经典的方法有多种,又强调有需要“在宗教事务上留有独立思考”的空间。

现代对伊斯兰教的批评包括指责伊斯兰教不能容忍批评,又指伊斯兰法律严苛对待叛教者。笔名为伊本·瓦拉克(IbnWarraq)的批评者质疑古兰经的道德准则,认为穆斯林神学者利用古兰经的内容为苛待妇女及鼓动反犹太主义的行为开脱。这类的论点受到穆斯林作家法兹勒·拉赫曼·马利克(FazlurRahmanMalik)、赛义德·阿米尔·阿里(SyedAmeerAli)、艾哈迈德·迪达特(AhmedDeedat)及优素福·埃斯蒂斯(YusufEstes)的反驳。美国作家丹尼尔·派普斯(DanielPipes)、马丁·克雷默(MartinKramer)等人则集中批评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的散播,他们认为这是受人忽略的危害。学者威廉·蒙哥马·利瓦特(WilliamMontgomeryWatt)、诺曼·丹尼尔(NormanDaniel)则认为对伊斯兰教的种种批评许多都没有事实根据,只不过想挑起争论。学者卡尔·恩斯特(CarlErnst)认为,随着伊斯兰恐惧症的滋长,导致西方普遍对伊斯兰教及穆斯林持有更负面的观点。

作家帕斯卡尔·布吕克内(PascalBruckner)及保罗·伯曼(PaulBerman)参与了“欧洲伊斯兰教”辩论,保罗·伯曼将一些理想化伊斯兰教的西方学者视为“理想人类社会的反动主义”代表者。

社群

世界穆斯林人口分布地图

2009年一个调查232个国家及地区的人口统计发现,全球人口的23%,即15.7亿的人口都是穆斯林,当中的89%-90%是逊尼派,10%-13%是什叶派,还有少数属于其他派系。约有50个穆斯林为多数的国家,在穆斯林当中,阿拉伯人占大约20%。全球穆斯林里的约62%都住在亚洲,超过6.83亿人分布在孟加拉、印度、印尼及巴基斯坦。根据美国政府的数据,中国在2006年有二千万穆斯林。中东不属于阿拉伯的土耳其及伊朗是最大的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非洲的埃及和尼日利亚拥有人口最密集的穆斯林社群。在许多欧洲国家,伊斯兰教是第二大宗教,仅次于基督教。但另一方面中南美洲、大洋洲和东亚的日本、朝鲜半岛、蒙古国、台湾等地区穆斯林人口仍旧非常稀少。

伊斯兰历

穆斯林时代在公元622年的希吉拉(迁移)正式开始,那是穆罕默德重要的转折点。哈里发欧麦尔将那一年定为伊斯兰历1年。伊斯兰历是阴历,在三十年的周期里,十九年为平年(354天),十一年为闰年(355天)。在转换成公元时不能只在伊斯兰历上加上622年,因为西来吉历的一个纪元只对应基督教历的97年。

伊斯兰历的1428年几乎与公元2007年完全一致。

伊斯兰穆斯林节日固定在阴历之上,因此这些节日会在公历不同年份的不同季节上出现。伊斯兰教最重要的两个节日一个是都尔黑哲月第十天的宰牲节(古尔邦节),是麦加朝觐的日子。另一个是闪瓦鲁月第一天的开斋节(肉孜节),标志着赖买丹月(斋月)的结束。

伊斯兰教历法最重要的问题是确定斋月的开始,因为伊斯兰教历法根据观测月亮合朔情况来判断,但是观测情况又受到地球自转、人为和天气影响的制约多有争议。

与其他宗教的关系

根据伊斯兰教教义所说,伊斯兰教是人类的原始宗教,受阿丹(亚当)所信奉。到了某些时候,宗教出现分裂,真主遂让先知散布他的啓示予人民。易卜拉欣(亚伯拉罕)、穆萨(摩西)、希伯来先知及尔萨(耶稣)都是伊斯兰教先知,但是他们所传递的讯息、讨拉特(摩西五经)及四福音书的内文都被犹太人及基督徒扭曲。一些非穆斯林家庭的儿童出生便自然是穆斯林,但却受父母影响而改信其他宗教。伊斯兰教至高无上的理念可以以“伊斯兰教地位崇高,没有东西比它更为高尚”这信条来概括。依照这个原则,穆斯林妇女不能嫁给非穆斯林的男子,中伤及诽谤伊斯兰教是被禁止的。

不信者

卡菲勒是穆斯林对不信回教的非穆斯林人士的通称。对于基督教和犹太教信徒,穆斯林则用有经者一词来称呼。因为这些信徒有着共同的先知,如摩西和亚伯拉罕。在伊斯兰国家内有经者被称为齐米。

教派

和各大宗教一样,伊斯兰教亦充斥着大量的教派,这些宗派在宗教信仰的本质上相同,但在神学和法律上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逊尼派及什叶派是最基本的划分,苏非派被认为是伊斯兰教一种神秘主义,而不是一个宗派。许多资料都显示,全球穆斯林当中约85%是逊尼派穆斯林,另外的约15%是什叶派穆斯林,还有少量其他教派的穆斯林。

在中东一些国家中存在着激烈的教派斗争,如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等国内部的教派冲突;同时,国与国之间也存在着较量,如海湾国家中,以逊尼派为主的的沙特阿拉伯同以什叶派占主体的伊朗之间一直在暗中角力。中东地区长期的教派斗争成为21世纪早期世界和平的一大主要威胁。

逊尼派

什叶派

什叶派是伊斯兰教第二大的宗派,什叶派穆斯林信任阿里·本·阿比·塔利卜后嗣的伊玛目的政治及宗教领导地位,阿里被多数什叶派穆斯林认为是免罪性(Ismah),绝无错误的。他们认为,作为穆罕默德亲属及女婿的阿里是正统的继承者,又称阿里为第一代伊玛目,拒绝承认阿里之前的穆斯林哈里发的合法地位。对大多数的什叶派穆斯林来说,伊玛目具有神圣的统治权力,并且在穆斯林当中具有“绝对的宗教权力”,对教义及啓示有最终发言权。什叶派伊斯兰教又分成多个分支,最大的一支是十二伊玛目派。十二伊玛目派与逊尼派都持有很多相同的习俗惯例,但两派对于汇集圣训的重要性及有效性存有争议。十二伊玛目派遵随贾法里法派。其他较小的派别有伊斯玛仪派、德鲁兹派及宰德派(Zaidiyyah),这些派别在伊玛目继承人及神学宗教信仰上与十二伊玛目派不一。

苏非派

苏非派在严格来说并非一个宗派,而是伊斯兰教神秘苦行的形式。苏非派注重于宗教的精神层面,苏非派穆斯林利用思想及情感官能力求得到真主的体验。苏非主义与伊斯兰法律常被视为伊斯兰教的补充,但一些穆斯林却批评苏非主义是不必要的创新。大多数的苏非教团都可被分为逊尼派及什叶派。

其他派别

易巴迪派、阿赫迈底亚、瓦哈比派及唯独古兰经

哈瓦立及派(Kharijites)的历史可追溯至伊斯兰教早期。现在仅存的哈瓦立及派分支是易巴迪派(Ibadism),这个派别与大部分的哈瓦立及派不同,哈瓦立及派不会把有罪的穆斯林视为无信仰者。伊玛目是易巴迪派法律文献里的主要论题,指出伊玛目应单凭其知识及虔诚而被选举出来,行为不当的伊玛目应被废黜。现今大部分的易巴迪派穆斯林都居住在阿曼。

附录三:题目:伊斯兰教与基督教

基督教和犹太教与伊斯兰教冲突的原因

基督教和犹太教与伊斯兰教的古今冲突,其实各方面都有责任,除了大众媒体普遍认为的“宗教冲突”外,其实更多是政治因素如族群之间资源分配不均引致双方争夺对立,或基督教、穆斯林地区的当地政治需要,统治者借宗教为借口转移民众视线,从中渔利,加剧三教族群冲突,如十字军、基地恐怖组织等政治原因。

伊斯兰教的责任

有批评指出,在伊斯兰教的统治下,基督教和犹太教虽然可以存在,可是其信徒的宗教活动很受限制,而且在某程度上使生活在伊斯兰教国家的基督徒和犹太人感到自己是二等公民,使得不少伊斯兰国家的基督徒和犹太人为了争取在社会上有较高的地位而放弃信仰,皈依伊斯兰教。

以下是伊斯兰国家对犹太人和基督徒在伊斯兰统治之下的规条,参见自奥玛法规:

要缴付很重的人头税(《古兰经》第九章二十九节)和地税。

不准参军。

不得建造新的教堂和会堂,只可以更新旧的。

禁止在房屋或教堂上高举十字架。

不可以在公开进行宗教活动。

所建造及居住的房屋不得高于穆斯林所建造的。

所穿的衣服不得与穆斯林相同,必须佩带徽章在为识别。

禁止骑马,只可以骑骡或驴。

对穆斯林表示尊敬,例如让座。

若一个穆斯林杀死一个非穆斯林,不需判死刑。(《布哈里圣训实录》4:52:283、9:83:50);反之,若一个非穆斯林杀死一个非穆斯林,就要接受伊斯兰律法被判为死罪。

根据《古兰经》四章一百四十一节及六十三章八节,不准一个异教徒作为雇主管辖一个穆斯林,犹太人和基督徒这些异教徒也是没有尊荣的。

穆斯林不要以犹太人和基督徒为盟友。(《古兰经》五章五十一节)

穆斯林不应和非穆斯林相亲相爱。(《古兰经》五十八章二十二节)

根据伊斯兰律法学家指出,还有以下的条例:

不得传播福音。

不准大声祈祷和诵经,免得被穆斯林听见。

不得公开发售其宗教书籍,只可以在他们当中发行。

不可以使用电台、电视台或是报纸、杂志等传播媒介,播出及刊出他们的宗教仪式。

在伊斯兰法庭中的见证不具穆斯林的同等法律效力。

不得携带自己的武器。

隔离在少数民族的居住区,让他们在政治及经济上成为社会的下层。

《穆斯林圣训实录》记载穆罕默德说过将来穆斯林一定会与犹太人交战,最终穆斯林必定会歼灭他们,甚至连石头和树木都会说话,叫穆斯林快来杀死犹太人。

基督教及犹太教的责任

自公元636年起,三教的发源地圣城耶路撒冷就被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帝国统治,起初,阿拉伯人对基督徒们还算客气,两教在一定时期内还能和平相处。然而信奉逊尼派的塞尔柱突厥人兴起之初迫害中东地区的基督徒,引起了基督教世界的极大愤慨。东正教拜占廷皇帝亚历克塞一世向罗马教会和西欧诸国的求援,促使了想统一基督教、建立权威及压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诸国君主的教皇乌尔班二世发动十字军东征。

今天主流媒体对有关宗教的新闻多持有负面成见,令双方误解加深。

THE END
1.章是什么意思章的解释章怎么读1. 诗、文、歌曲的段落。【组词】第一章。乐章。 2. 章程;条目。【组词】党章。招生简章。 3. 条理。【组词】杂乱无章。 4. 图章。【组词】印章。盖章。 5. 佩戴在身上的标志。【组词】徽章。领章。 6. 古又同“嫜(zhāng)”。 上一篇:符 下一篇:笨章是什么意思 章的解释 章怎么读热门https://zidian.bi0.cn/7AE0__xinhua.html
2.开端章以下是引用自马坚翻译的开端章经文,全章共计七节。第一行绿色字体为阿拉伯语,第二行为罗马拼音,第三行为中文翻译。 1:1? ? Bismillāhi r-ra?māni r-ra?īm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 http://mp2.allhistory.com/detail/5910563e55b542257a01fbaf
3.一个字母和我的名字阿语字母单独分开,我只认识这一个字母;整体认读完得按字母表排列顺序,这一个字母是挨打了才学会的。 上学的时候,我偏科理科严重,文科一塌糊涂;除了作文好点,英语更不用提了,甚至连语文的拼音我都不过关…… 初中毕业,正是叛逆的时候,哥哥在寺上,暑假我也去玩,刚好有暑期学习班,哥哥让他师兄弟教我试试。 https://www.jianshu.com/p/ff0393c9e8fc
4.古兰经诵读(阿发西)001 开端章 002 黄牛章 003 仪姆兰的家属 004 妇女章 005 筵席章 006 牲畜章 007 高处章 008 战利品章 009 忏悔章 010 优努斯章 011 呼德章 012 优素福章 013 雷霆章 014 易卜拉欣章 015 石谷章 016 蜜蜂章 017 夜行章 018 山洞章 019 麦尔彦章 020 塔哈章 021 众先http://v.noorislam.org/audio/quran/Afasy.html
5.古兰经注释,开端章,要点在阿拉伯语言学中,“崇拜”(,伊巴代提)代表平坦和温顺,人们说“平坦的道路”,“温顺的骆驼”。在教法学中,“崇拜”指无限热爱、恭敬、敬畏之合意。 《开端章》涵盖了《古兰》之奥义;‘我们只崇拜你,只向你求助’则涵盖了《开端章》的奥义。“我们只崇拜你”表示仆人没有任何以物配主行为;“只向你求助”则表示http://www.meiwen.com.cn/subject/vkceattx.html
6.开端章,其他开端章(阿拉伯语: ;罗马化:Sūratu al-Fātihah)是《古兰经》的第一章(苏拉)经文。著名的中国《古兰经》翻译家马坚将“开端”音译为法谛海。整个开端章共有七节经文(阿亚),大意是向真主祈求引导以及强调真主的独一性和仁慈。本章在穆斯林五番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https://m.zupu.cn/citiao/170523.html
7.古兰经十八个常用章节阿汉对照经训第一章:开端章(法提哈) 比斯敏俩信来哈玛尼来黑米(奉普慈特慈真主之尊名) 艾里哈目独吝俩习,兰比里阿来米,南来哈玛,尼来黑米,玛里肯要米帝尼,因压凯乃尔布独,我因压凯乃斯太尔奴,易海帝南随拉,团里穆斯太给麦,随拉团来任乃,艾乃尔目太,尔来习目,艾勒里麦额如比,尔来习目,我兰独阿里乃。 http://www.muslimwww.com/html/2014/jinxun_1016/25212.html
8.#斋月吉庆#尊贵盖德尔夜的礼拜和念词:1来自Muslim微力量尊贵盖德尔夜的礼拜和念词:1.先礼伙夫但(四拜主命、两拜圣行).2.礼 台拉威哈二十拜.3.盖德尔夜的拜:(两种礼法;一,两拜的礼法,二,四拜的礼法)一、两拜的礼法:(1)举义: 因为真主,我举意礼盖德尔夜的两拜副功拜。每一拜先念开拜词《开端章》一遍,《忠诚章》七遍或三遍。(https://weibo.com/1759322487/F8SGev5E8
9.《开端章》《黄牛章》读法规则讲解及诵读1章读法规则讲解- Error happens ╥﹏╥ -00:00/00:00 11章读法规则讲解NOOR 22(1-5)读法规则讲解NOOR 32(6-10)读法规则讲解NOOR 42(11-16)读法规则讲解NOOR 51、2(1-16)诵读NOOR 62(17-20)读法规则讲解NOOR 72(21-24)读法规则讲解NOOR 82(17-24)诵读NOOR http://xz.iezan.cn/post/22.html
10.从字母到阿拉伯语会话(初级教程)汉译古热阿尼《开端章》详解 | 历代经典文库 ¥48 阿拉伯语语法基础教程(语法篇+词法篇) ¥38 《天方性理》注释,翻译及研究——季芳桐 著 ¥90 2023年斋月氛围灯,木雕LED灯,3款可任意搭配 ¥59.9 六大部圣训全集(汉译本 ) ¥188 《经学系传谱》原著 校勘本 ¥128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全https://h5.youzan.com/v2/showcase/goods?alias=2x7rfvmlxrxujt3
11.以色列约旦巴勒斯坦经典十二日游以色列行程不过目前只有穆斯林才被允许进入此地,一副东方面孔很可能会让门口的以色列警察(德鲁兹的“皇协军”,说阿语)和阿拉伯门卫(阿克萨的寺管机构)盘问你两次并要求你背诵《古兰经》的《开端章》,因此只建议穆斯林同学或阿拉伯语专业的同学前往。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千万不要随便与这里的孩子(尤其是男孩)搭讪,也不要理会特https://plan.qyer.com/trip/V2UJZlFvBzBTYVI2Cm4NOA/
12.解读“泰斯米”与此相同的是,在“开端章”中重复最多的字母是“艾里夫”、“俩目”、“米目”;《古兰经》中最长的一章“黄牛章”是以这三个字母开头的;首次降示的《古兰经》经文“血块章”中的前五节,重复最多的也是这三个字母;最后降示的一节《古兰经》经文:“今天,我已为你们成全你们的宗教,我已完成我所赐你们的http://www.duost.com/20080721/16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