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为官、正身直行”是做人之道、为政之要,是历朝历代对从政者做人为官的基本准则和要求。新的历史时期,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的从政为官底线,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格。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把廉洁自律作为第一操守,把正直担当作为从政之本,牢记“政声人去后,闲谈民意中”的古训,坚守“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自律,才能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廉洁立身为人民,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和信任。
要自觉加强清廉的修为。孔于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说明“圣人”并非天生就是“圣人”,而是一个长期学习、修养、反思、锤炼的过程。我们要坚持廉洁自律,就是要始终加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加强向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学习,加强向包拯、海瑞、于成龙、张廷玉等古代廉洁典范和焦裕禄、杨善洲等先进模范学习,自觉以和珅、周永康、白恩培等历史和现代反面典型为镜鉴,时刻照镜子、洗洗澡、治治病,真正弄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解决好“总开关”和“压舱石”的问题,把廉洁自律内化为信仰,外化为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固化为个人特定的品质。
要不断增强清廉的定力。春秋时期的宋人子罕在别人将获得的美玉作为宝物赠送其时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收了玉石,你失掉宝,我也失去了宝,所以,我们还是各存其宝为好”。这充分体现了古人在诱惑和利益面前的从容和淡定。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今天我们面临的诱惑更多,环境更复杂,保持这份定力就更难,这就要求我们随时随地都要抵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在金钱、美色、职位等面前,能够稳得住心神、拴得牢贪心、踩得住刹车,视清廉为珍宝,时刻保持强大的自信力和自制力,切实管住自己的嘴、自己的手、自己的脚,做到不该吃的不吃,不该拿的坚决不拿,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
要精心培养清廉的境界。思想境界高、道德修养好,会使人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也不改其乐。张英虽官居高位、但生活简朴,“誓不著缎、不食人参”,奠定了其家族百年不衰的根基。究其原因,就是在他们身上都具备了“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的“君子四德”,少了欲望的羁绊,少了人情世俗所累,少了左右逢源的彷徨,因此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心灵自由和宁静。反观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因为利欲熏心,违纪违法,有的被组织找其谈话,就惶惶不可终日,狗急跳墙,甚至自残自杀,有的沦为阶下囚后,一夜变白发,害了自己、害了家人、害了朋友,损害了组织的形象,国家的利益,最终被人民所唾弃。
要始终秉持清廉的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有多大担当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胸怀正气,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根本,敢于担当,是我们成就事业的关键,事业是实现我们人生价值的基础。我们要有凛然、刚正的气节,做人刚正不阿、不卑不亢、坦坦荡荡、清清白白,做事公道正直,不偏不倚,出自公心,一心向党,努力为公,为了人民的利益,甘于奉献,敢于牺牲。要始终坚持原则,站稳立场,敢于同一切歪风邪气、一切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不当骑墙派,不做墙头草,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始终保持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节。要有在困难和矛盾面前,敢于迎面而上,勇于冲锋在前的信心和勇气,有问题不解决不放过,目的不达到不罢休的坚韧和毅力,以奋勇争先、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完成好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每一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