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伊斯兰国”网络宣传恐怖主义
无论是直接制造血淋淋的恐袭还是绑架人质索要赎金,这个触角横跨三大洲的极端组织给全世界蒙上了恐怖阴影,成为世界媒体报道和人们街头巷议的话题常客。它利用各种媒介,尤其是社交媒体宣传政治主张、招募人员和扩大影响,已进入“线上圣战3.0”阶段。本文阐述“伊斯兰国”的网络宣传形式、内容和特点,聚焦其电子期刊《大比丘》和社交媒体使用,分析其宣传特点,旨在知己知彼,为网络反恐和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一、“伊斯兰国”简况
“伊斯兰国”(IslamicState,IS)即“伊斯兰哈里发帝国”,是近年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恐怖组织。前身是扎卡维于1999年创立的“统一”和“圣战”组织,2004年扎卡维宣布效忠本·拉登,更名为“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2006年扎卡维在美军空袭中丧生,阿布·马斯里和阿布·阿卜杜拉·巴格达迪为新任领导人,组织更名为“伊拉克伊斯兰国”。2010年二人都被击毙,阿布·巴格达迪继任。2013年他在名称中增加了“沙姆”(黎凡特)地区,变成“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ISIS)或“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L)。2014年“基地”宣布与IS不再有任何组织方面的关系;同年6月29日,巴格达迪宣布“建国”,自称“哈里发”,命名“伊斯兰国”。
“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地区大肆杀害平民和异教徒,攻城略地,设立酷刑,公开蓄奴。它有明确的建国主张和实施方案,即建立一个“纯净”的、由伊斯兰教法统治的复古“哈里发国家”,根据塔克菲原则把人划分为“真正的穆斯林”和“叛教者”,在“净化”过程中杀一大批人,每几周就大规模处决一批“叛教者”,手段极其残忍。
二、“伊斯兰国”的网络宣传方式
(一)电子杂志《大比丘》
“伊斯兰国”拥有自己的“官方”杂志《大比丘》(《DABIQ》),由媒体中心ALHayat以英语、德语、法语、俄语和阿拉伯语发布电子版。“大比丘”是叙利亚一座城市名称,在伊斯兰教神话中,先知穆罕默德说这里是穆斯林和“罗马侵略军”末日对决之地,伊斯兰大军终将完胜罗马。占领大比丘后,“伊斯兰国”大肆庆祝并以其为杂志名称。
《大比丘》刊登启事招募各行业工作者,包括医生、工程师、学者、伊斯兰法专家和法官等,提醒穆斯林“移居是每个人的义务”,让他们带上父母、兄弟姐妹、配偶和子女前来。它在读者中发掘招募潜在支持者,威胁西方反对者,指责一些恐怖组织和伊斯兰政党在建立哈里发的道路上走偏,在斗争方法上误入歧途,承担着招兵买马、威胁恐吓和正本清源的任务。
(二)社交媒体平台
“伊斯兰国”在Twitter、Facebook、YouTube和Wechat等拥有大量账号,他们熟练使用各种功能,当发布内容被删除、账号被查封后就迅速转移,同时新账号源源不断开通。发布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斩首人质和杀戮平民
“伊斯兰国”从默默无闻的极端组织到臭名昭著的恐怖集团,直接原因便是斩首人质和杀戮平民。在一个月内发布的四段视频中,遇害的美国记者和英国人道主义救援者身穿橙色囚衣、双手反绑,被迫跪对镜头说由于美国(英国)打击伊斯兰国的决定和行为,自己作为美国(英国)公民付出代价。四次斩首地点都在沙漠中,身后站着手持砍刀的黑衣蒙面武装分子。刽子手押着遇害者的脖子对镜头说“奥巴马,你在沙姆空袭我们的人,那我们扭断你的人的脖子就对了!”[[7]]2014年7月28日在网上播出的摧毁摩苏尔和巴格达郊外清真寺、大量处死什叶派百姓的血腥视频长达半小时。[[8]]
相对“基地”组织,“伊斯兰国”较少在西方国家开展“独狼”袭击,然而斩首视频的惊骇远大于死伤本身。首先向西方政府施加压力,显示他们不但无法保护、还殃及本国公民;其次耀武扬威、彰显实力,以示保证“国土”安全,轻而易举处置异教徒和入侵者(哪怕只是一个记者),刺激吸引激进分子分子加入。他们还逼迫遇害者穿着代表罪犯的橙色囚衣,仿佛是一场正义判决;最后在全世界引起恐慌,从精神上摧毁对手和民众的意志,[[9]]用一个人头激起数亿人惊恐。
2、军事训练和“日常”生活
3、人员招募活动
配合《大比丘》的招募启事,“伊斯兰国”的社交网络招募也非常成功。截止2015年6月,通过社交媒体发布超过1700条内容,至少有20万读者,招募至少200名美国公民。[[11]]
一方面,借力打力,让外来者“现身说法”。在一段视频中,三名加入“伊斯兰国”的法国籍武装人员呼唤法国穆斯林加入战斗。他们烧毁法国护照,一个蒙面者用法语说“只要你们不相信唯一的真主安拉,我们之间就永远存在仇恨。我们一直受压迫,宗教被打压、先知被侮辱。现在我们再也不相信你们和这护照,如果你们来了我们就战斗到底。”[[12]]虽然号召的是法国穆斯林,但配有英语和阿拉伯语双语字幕。另一方面,综合运用社交网络,巧妙设计招募环节。Twitter和Facebook的通知只是第一步,是引发注意的最初阶段。当有意者与招募者联系或咨询后,便转入相对私密的劝服和煽动环节。双方利用Skype、WeChat等软件沟通,进一步布道和解答细节问题,叮嘱注意事项,建立好友关系。从一对多的广撒网到一对一的钓上钩,既有针对性,也不容易被西方安全部门和媒体监控发现。
4、恐怖袭击威胁
“伊斯兰国”在网上威胁过许多国家首脑,普京、奥巴马、卡梅伦、默克尔等都曾是其威胁对象。他们叫喊让美国人“淹没在鲜血中”,要“解放”车臣和高加索地区,将在伦敦牛津街和西区百货制造爆炸,发誓占领中国新疆。
“伊斯兰国”的特点是“先说后做”,如6·26恐袭就曾提前威胁,结果真的发生了。受威胁者只能加强戒备,万分小心却无法万无一失。但是恐怖组织释放的威胁信息并非全部真实,有的不具备实施条件,有的纯粹是过嘴瘾,情报部门无法准确判断真实与干扰信息,只能都重视以防万一,耗费大量人财物力也无法阻止恐袭。低门槛和低成本的互联网准入特性给“伊斯兰国”的信息发布提供了极大便利,不费一兵一卒却让世界恐惧,草木皆兵。
5、与“基地”组织骂战
“伊斯兰国”与“基地”组织的矛盾由来已久。尽管2004年扎卡维宣布效忠本拉登,“伊拉克基地组织分支”也从中获益,但二者的理念、目标和方法等存在众多分歧,“联姻”只不过是形势需要。2014年“基地”正式宣布二者再无组织关系,“伊斯兰国”则回应“如果上帝判决扎瓦希里踏上伊斯兰国的土地,他就必须宣誓效忠,成为巴格达迪的一名战士。”[[13]]近年“伊斯兰国”扩张速度惊人,吸引许多激进分子,而老牌恐怖组织“基地”同样拥趸者众。双方都有背叛原组织而加入对方的武装人员,并且都通过媒体吸引全球圣战社区中的“骑墙派”和原组织的背叛者。
恐怖头目早就意识到媒体的重要性,“伊斯兰国”和“基地”尚未分道扬镳时,扎瓦希里就明确提醒扎卡维记住“我们在打一场战役,其中一大半都在媒体战场进行。”社交媒体尤其是Twitter放大了二者之间的仇恨,支持者互相骂战,围绕组织权威性、合法性和方法论等问题开展的“口水战”轰轰烈烈,谁也不退让三分。如果说从前恐袭区是恐怖分子的活动前线、媒体是大后方,今天主战场已转移至社交媒体平台了。
(三)自制宣传视频
1、《战火》
2、剧场“杀戏”
2015年5月底,“伊斯兰国”占领帕尔米拉古城后,在露天剧场枪决20名男子,并强迫当地居民聚集观看;7月4日通过霍姆斯省的电视台播出了一段枪决视频。男子在剧场的舞台上被杀死,身后挂着一面巨大的黑底白字旗,几百名平民坐在剧场阶梯上观看。
帕尔米拉古城是世界文化遗址,剧场是历史遗迹,“伊斯兰国”在古罗马剧场公开枪决叙利亚士兵,既表示对古罗马帝国土地的征服、对古罗马统治者资源的剥夺和对古罗马大军失败的嘲笑,又展示与“罗马入侵者”在末日之战中取胜的决心。
从在古罗马剧场行刑到制作成视频播出,“伊斯兰国”精心策划了一场“杀戏”。百姓被强迫坐在台阶上观看处决,形成“行刑者-受刑者-看客”的完整链。杀戮示众是具有表演性质的仪式,由于看客的存在,行刑者的身份转变为戏子,一场杀戮就是一场杀戏,刑场与戏场有了异质同构特征。[[16]]在古罗马剧场上演杀戏,“其残酷性、展示性、仪式化、力量悬殊的演示等特点使之具有了‘观赏性’”。[[17]]“伊斯兰国”还将杀戏制作成视频发布,戏中的“看客”也变成了被看者。看视频的观众受到的心灵冲击可能不如现场强烈,但人数众多,二次传播范围超过成百上千个剧场。
(四)移动应用和在线游戏
“伊斯兰国”开发移动应用和手机客户端,一款阿拉伯语的Twitter应用“黎明的喜讯”(TheDawnofGladTidings)支持者可以随时接受最新消息。上百名用户注册了这款应用,下载时被要求提供个人资料,并向注册账户发送“伊斯兰国”精心选择的推文,同样的内容还被注册了的账号再次发送。[[18]]病毒式传播让信息充斥各个角落,仅在“伊斯兰国”进军摩苏尔当天,推文就多达44000条。进入巴格拉的那个周日,几百个“黎明”用户发布上千条推文,内容是武装分子凝视着城市中飘扬的“伊斯兰国”旗帜的图片,配文“巴格达,我们来啦!”[[19]]
他们还设计在线游戏,为新游戏《圣战模拟器》发布预告片,[[20]]借助娱乐传递“伊斯兰国”的意识形态。通过人物设置和环节安排,塑造敌我分明的对抗阵营,将极端思想输入游戏者的脑袋。酷炫的设计吸引年轻人深陷其中,在虚拟世界里购买“武器”、选择“战士”、袭击“敌人”,一场场血腥暴力的“模拟圣战”打得越来越上瘾,迫不及待加入真实“圣战”。这一切发生得悄无声息,既易躲避审查,又无强制色彩。
(五)多语种网站和年度报告
三、“伊斯兰国”的网络宣传特点
(一)“线上圣战3.0”
“伊斯兰国”拥有一套完整的网络宣传系统,网站、杂志、年度报告、社交媒体账号、移动应用、电子游戏一应俱全。全球穆斯林都能根据需求选择信息接受方式,轻而易举获知最新情况和极端内容。
“伊斯兰国”的社交媒体运用已超越web1.0的信息单向传递和web2.0的交互传播阶段,进入web3.0的万物互联和个性化内容定制高度。既在现实中拥有大片领土,又在虚拟空间占有一席之地的“伊斯兰国”,利用武装力量和媒介技术同时开展线上和线下圣战。
(二)优质的网宣产品
(三)受众细化与内容细分
“伊斯兰国”熟谙不同群体的身心特征,根据年龄、性别、地区、受教育程度等条件量身定制宣传内容。对年轻人开展“激情”攻势、激发斗志;对女性采取“温情”策略、唤起怜悯心;对西方穆斯林和中东穆斯林发送截然不同的招募信息。
年轻人是“伊斯兰国”最钟爱的招募对象,所以它吹嘘种种好处——房子、车、高报酬,将从事伟大、正义和能够上天堂的事业……受鼓舞的年轻人很快被唤起使命感,不顾一切地投身“伟大事业”,背井离乡乃至献出生命,甚至还出现贿赂高层人员报名自杀式袭击的奇特现象——送死也要“走后门”,排队等着“上天堂”的年轻人十分兴奋。
年轻人和女性加入“伊斯兰国”具有象征意义,显示其不仅军事力量强大,而且“治国”得人心,是遵照真主指示统治的、吸引全球穆斯林的政权。
四、结语
“伊斯兰国”通过网络传播政治主张和壮大自身力量,宣传手段和社交媒体运用达到专业水准。相比恐怖袭击造成的伤亡,意识形态传播更难以控制,而源源不断的极端思想正是层出不穷的恐怖事件的源头。深层次的反恐反击的是思想的恐怖主义。因此反恐不仅要借助军事力量,更要重视恐怖组织的传播行为,知己知彼,制定相应的反恐策略,从源头减少恐怖主义的蔓延。
锚点[[1]]GraemeWood.乔华莘(译).ISIS到底想要什么[EB/OL].爱思想网,2015-2-1.
锚点[[2]]HarleenK.Gambhir,“Dabiq:TheStrategicMessagingoftheIslamicState,”InBackgrouder,August15,2014,pp.1-12.
锚点[[3]]HarleenK.Gambhir,“Dabiq:TheStrategicMessagingoftheIslamicState,”,InBackgrouder,August15,2014,pp.1-12.
锚点[[4]]IslamicStatemagazineDabiqwithdrawnfromsalebyAmazon[EB/OL].BBCNews,2015-6-25.
锚点[[5]]Dabiq:thesmilingfaceofIraq-Syria‘caliphate’[EB/OL].YahooNews,2015-6-24.
锚点[[6]]HarleenK.Gambhir,“Dabiq:TheStrategicMessagingoftheIslamicState,”,InBackgrouder,August15,2014,pp.1-12.
锚点[[7]]Callimachi,Rukmini;KimikodeFreytas-Tamura,“ISISReleasesVideoofBeheadingofBritishAidWorker,”,InNewYorkTimes,LateEdition(EastCoast),04Oct2014:A.6.
锚点[[8]]董漫远.“伊斯兰国”崛起的影响及前景[J].国际问题研究,2014(5):51—61.
锚点[[9]]董漫远.“伊斯兰国”崛起的影响及前景[J].国际问题研究,2014(5):51—61.
锚点[[10]]“伊斯兰国”与西方开打社交媒体战[EB/OL].新华每日电讯,2014-9-2.
锚点[[11]]新浪微博.@微天下[EB/OL].2015-6-06.
锚点[[12]]Bilefsky,Dan;MAIAdelaBAUME,“InaVideo,ISISFightersCallforAttacksinFrance,”InNewYorkTimes,LateEdition(EastCoast),21Nov2014:A.6.
锚点[[13]]AaronY.Zelin.“TheWarbetweenISISandal-QaedaforSupremacyoftheGlobalJihadistMovement,”InTheWashingtonInstituteforNearEastPolicy,ResearchNotes,no.20,2014,pp.1-11.
锚点[[14]]Schmidt,MichaelS,“MilitantsIssueRiposteonVideotoObama,”InNewYorkTimes,17Sep2014,A.11.
锚点[[15]]Schmidt,MichaelS,“MilitantsIssueRiposteonVideotoObama,”InNewYorkTimes,17Sep2014,A.11.
锚点[[16]]曾令霞.从杀戏与戏杀看刑场与戏场的异质同构性——略论现当代小说中的杀戮主题[J].社会科学研究,2014(4):192—199.
锚点[[17]]〔法〕米歇尔·福柯.刘北成、杨远婴译.规训与惩罚[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15,5.
锚点[[18]]J.M.Berger,“HowISISGamesTwitter”,Atlantic.[EB/OL].2014-6-26.
锚点[[19]]J.M.Berger,“HowISISGamesTwitter”,Atlantic.[EB/OL].2014-6-26.
锚点[[20]]李刚、朱文.基地组织、ISIS网络恐怖主义纪实:解密暴恐“双煞”的网络“花招”[J].中国信息安全,2014(10):90-99.
锚点[[21]]Scott,Shane;Hubbard,Ben,“ISISDisplayingaDeftCommandofVariedMedia,”InNewYorkTimes,LateEdition,31Aug2014:A.1.
锚点[[22]]Scott,Shane;Hubbard,Ben,“ISISDisplayingaDeftCommandofVariedMedia,”InNewYorkTimes,LateEdition,31Aug2014:A.1.
锚点[[23]]Scott,Shane;Hubbard,Ben,“ISISDisplayingaDeftCommandofVariedMedia,”NewYorkTimes,LateEdition,31Aug2014: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