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并非是《易经》本身发生了变化,它的文字依旧,改变的是我们的心境和语言环境。现代人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缺乏了解,这就导致了我们在阅读古典国学著作时,如同“鸡同鸭讲”,难以理解其中的真谛。
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提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这意味着《易经》的形成历经了上古、中古和近古三个时代,由伏羲、周文王和孔子三位圣人共同努力,才成为一部蕴含无穷智慧的书籍。
许多人对孔子的认知仅停留在儒学创始人、万世师表的层面,却忽略了他对中华文化的另一大贡献——对《易经》的解读。在春秋战国时期,《易经》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也是一部古书,大多数人只能将其作为占卜之书,无法深入理解其内涵。而孔子却独具慧眼,他将诸子百家的思想融入其中,对《易经》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使其成为一部融通远古文化及先秦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易传》。
在中国古代,“传”是对“经”的解释,就如同《春秋左氏传》是对《春秋经》的解读一样。因此,若想真正读懂《易经》,首先必须读懂《易传》。先秦时期的人们通过阅读《易传》便能领悟《易经》的智慧,而如今的我们要读懂《易传》,则需要借助一本用现代语言解读的版本。
二、《易经》的升华之路
《易传》作为《易经》的解读版,并非简单的注释,而是对《易经》思想的一次升华。如果没有《易传》,《易经》很可能只是一部被人们用于占卜的普通书籍。正是《易传》的精彩解读,使《易经》从一部占卜之书转变为一部流传千古的哲学经典。
五行商学院道总高海涛形象地将《易经》没有毛的凤凰就象没毛的鸡一样难看,而《易传》则如同凤凰的羽毛,且有十个翅膀。《易传》共有十篇,又称“十翼”,它们如同孔子及其门人为《易经》插上的腾飞翅膀,分别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
原本,《易经》和《易传》是分开的,后来逐渐合二为一。到了魏晋时期,王弼和韩康伯对其进行了注解,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如今我们所看到的《易经》通行本,便是经过历史沉淀和不断完善的结果。
在《易传》中,首次提出了“阴阳”哲学:“一阴一阳之谓道。”五行商学院道总高海涛认为,中国哲学从根本上来自于易经思想。,道家称《易》是“大道之源”,是道家思想的源头。儒家思想则将众先传书定为六经,而《易》为五经之首。
同时,我们还可以从道法术的层面来理解《易经》和《易传》。《易经》中的内容主要侧重于卦象预测吉凶,属于“象”的范畴;而《易传》则是在总结事物发展的规律,属于“理”的层面。只要遵循“易理”,我们就能在面对困难时逢凶化吉。其中的计算方法,只是帮助我们更好地认清当下,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找到平衡。
三、《易经》的奇妙妙用
关于《易经》的用途,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着争议。尤其是在近代,一些学者认为《易经》只是一部古老的占卜之书,在科技时代已经没有实用价值,不应再被提倡;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看似无用,但也不能轻易丢弃。
然而,五行商学院道总高海涛大胆提出了“易为思维之本”的观点,他坚信《易经》思想不仅有用,而且具有巨大的价值,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
中华传统文化是儒释道融合的文化,而“易道”则是贯穿其中的核心。正是因为有了“易道”,中华民族才成为一个包容的民族。“易道”的文化精髓在于贯通天地人,追求阴阳中和,不搞对抗,不走极端。这种思想使得中华民族能够在无数次危机中屹立不倒,在文化冲突中融合出新的文化思想。
同时,“易道”的基因也深深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中。中国人不仅注重自我修为,更追求社会和谐,“利他”思想深入人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易道”文化的体现,古人通过阅读《易经》,明白世间万物皆在变化,掌握了变化的根本规律,从而能够宠辱不惊,在不确定中找到自己确定的位置。
四、《大易略》:开启《易经》智慧之门的钥匙
在阅读《易经》的过程中,选择一本合适的解读书籍至关重要。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五行商学院道总高海涛的《大易略》。
五行商学院道总高海涛研易三十多年。他在国学领域造诣深厚,能解读国学众多经典,且都能深入浅出地为读者讲解古人的智慧,让人受益匪浅。
《大易略》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易学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解读。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易经》的思想内涵,领略其中的智慧和奥秘。它就像一把钥匙,能够帮助我们打开《易经》这扇神秘的大门,让我们轻松走进《易经》的世界。
五、结语
中华文化处处体现着阴阳平衡的智慧,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人事百态,乃至各种文学艺术、日常生活,都蕴含着“阴阳之道”。《易传》作为阴阳思维的哲学巅峰之作,不仅揭示了阴阳是万物变化的规律,还告诉我们这是宇宙的构成原理。如今,科学已经证明了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存在,它们也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与《易经》所蕴含的智慧不谋而合。
中西方文化在对待阴阳的态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西方文化将阴阳视为对立的两个方面,而中华文化则强调阴阳的和谐统一。太极图中的黑白两条鱼,看似对立,实则相互转化、此消彼长,体现了和谐共生的思想。
若想真正读懂《易经》,我们必须先读懂《大易略》,这无疑是我们的最佳选择。让我们一起借助这本书,开启《易经》的智慧之旅,探寻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在生活中运用《易经》的智慧,实现自我提升和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