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153
卷三————————————————————————281
读者朋友:
《古兰经》是来自造物主的启示,非人类所可编造。《电脑下的古兰经》讲述了字母排列的部分奥秘,字母排列的顺序井然有序,在如此三十卷册的长篇巨秩中,字母以一定规律重复出现而表意又恰到好处,即便是现代人借用电脑帮助也是做不到的。何况传此经典是一位文盲的圣人呢?又有学者对经文中某些词语出现的次数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与现代人运用科学手段所探知的数据恰相吻合。也有非穆斯林学者企图找出经中与现代科学论述相矛盾的缺陷来否定这部经典的天启性,结果不得不折服于经典的超凡性。从天文地理到人类生命的形成过程,都早就超前于现代文明所发现的一切。于是写下了《古兰经与现代科学》等著作。
穆斯林读《古兰经》是一种神圣的功修,可以明了真正的成功之路,可以辨明是非善恶,可以不断改善自己,可以震慑恶魔、驱逐恶类,可以医治身病和心病,可以获得灵魂的安宁、怡悦。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造物主的喜悦,摆正今生这一线段的方向,为来生那一沿此线段而至永恒的幸福射线而做好准备。
初读《古兰经译文》的人,往往会认为古兰经不过是讲述前人一些历史事迹,进行一些命人干好,止人干歹的劝说的一般书籍罢了。这正如人们习惯了日月经天,四季更迭一样,当人们不思维为什么会这样时那实在是自然而然的,平淡无奇的,但当人们知道了日月运行的轨道,知道了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生命类稍有差池时就可以造成万类灭绝的严酷事实时,方知人类蒙受了何等巨大的恩典。
至理名言不故弄玄虚,象水一样淡淡无味,正因为水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绝,人类往往忽视了它的重要性,只有当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岌岌告危时,人类才领悟到水比油米更不可或缺、更弥足珍贵。
古代哲学家李耳说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婾,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至大师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意思是说:“上等的人士听到了道,能够勤勉奋力实行它。中等的人士听到了道,好像确然实有,有时又觉得空幻虚无。下等的人士听到了道,对它轻蔑地哈哈大笑。不笑,不足以成为道了。因此哲理名言中有这样的说法,光辉大道不像强光耀眼那样光彩夺目,上进善美的道象谦和退隐似的,平坦的道象有些坑洼不平。最高尚的道德者总会象溪谷一样觉得自己卑下有缺陷,最洁白清廉者总好像觉得自己还有一些垢黑,最宽广的德泽好像还总有不足,最刚健的品性好像自己仍有偷懒怠惰,最质朴的美德者总觉自己还有某些污浊。最大的方位不能用某角落来形容,特大的器具总会成就的晚些,大的声音震动节奏缓慢而沉重,最大的物象不显形状,真正大道隐藏于表述词汇之外。正是这样的道,善于从开始就谋略好并且善于取得最后的成功。”《古兰经》是真道,读者不同,感受也不会相同。
进来读一些经注,也有一些感悟,所谓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我认为人的能力有限,人注释天启性经典总有以蠡测海之嫌。但不注释,人们更连点滴也得不到了,所以非常感谢这些孜孜不倦诚笃于阐释经意的达人君子们。有时也读到用世俗的昏蒙之目把真经的神圣崇高乱画为毫无振聋发聩之力的倾向于无神论的注释,这是有悖于伟大古兰经的意旨的,其中参与了个人的私见,坐井观天。此类人适宜研究时髦的哲学,至于注释真经实有违于穆斯林大众的真情。须知,开启真经智慧的钥匙是认信:一切假神皆在被否定之列,只有造物主安拉乎才是独一无二的宇宙造化与执掌者。“万物非主,唯有真主。”舍此钥匙,泛泛读来,象游逛集市而不买卖任何一物一样,累个不轻,但终无所得。悟得此意,对古兰经意旨可谓思过半矣。读经犹如练功,依理依义勤能行之,则如禾苗自不觉而日有长进;若游移于似信非信之间,徒增烦乱。若以轻蔑或否定态度读之,终必罹祸。读者不可不知。
林松题译:开端(法提哈),(麦加类,全章共7节)。《古兰经韵译》第1页
仝道章题译:开宗明义(法谛哈),共7节。《古兰经中阿文对照详注译本》第1页仝道章:《法谛哈》的意义:(1)本章最初四句,说明了真宰的四大特性:(A)天道;(B)仁爱;(C)慈悯;(D)报偿。(2)第五句,说明真宰是人类唯一的凭仗。(3)最后两句,说明了人类对于真宰的最高的愿望是在安拉的引导下,走上正道,而不至失足。《古兰经中阿文对照详注译本》第1页
马坚注释:2.阿拉伯人称造物主为安拉(Allah)。《古兰经》(1—8卷)第1页
时子周注释:2.因《古兰》为安拉口气,所以人们在读经以前,必须明言奉真主之名,以明下文皆主的语言。每章之前都有此句,惟第九章无,或称第九章是第八章的继续。此句并非真主所降。(审订者点评:应视为笔误。此句确系真主所降。读者阅《古兰经》第二七章30节便可知晓。但是,将此句编排于每章首,是主命?圣谕?还是哲使安排?学者们是颇有争议,属学术探讨范畴。应将两者区别表述,以免读者误解。)回教社会习惯,每有言行必先诵此句,小儿学经也先由此句开始,以明郑重。又诵此句并有求主援助之意。大仁是仁爱,大慈是慈悯。《古兰经国语译解》第1-2页
林松注释:1.开头这一句,一般都被视为《法提哈》章的第一节。《古兰经》共一一四章,除第九章《忏悔》外,其余一一三章,开头都有这句话。其中用以描述安拉特性的两个词汇“普慈”和“特慈”亦常被译作“大仁大慈”或“至仁至慈”。有些注疏家认为两个词义区别在于:前者指对宇宙万物、芸芸众生的广泛施恩;后者指对穆斯林信士的特殊优遇,故译为“普慈、特慈”。《古兰经韵译》第1页
仝道章释义:2.“奉大仁大慈安拉尊名”这句话,在《古兰经》中的一一四章中出现了一一四次。(除第九章外,每章都以此句开始。而第二七章的第30节又重述此句。因此,虽然第九章没有以此句开始,而它的数目却与《古兰经》章数相同)。“奉大仁大慈安拉尊名”是穆斯林的口头语,通常一位穆斯林在举意作某事之前,往往要念一声“奉大仁大慈安拉尊名”作为正(真)心诚意的表示。《古兰经中阿文对照详注译本》第1页仝道章注释:1.“奉大仁大慈安拉尊名”,有人当作是经文的一节,也有人认为不算作一节经文(此节原文在二七章30节中,系属安拉的话)。而是宣读者奉安拉的尊名开始诵读的意思。因此《古兰经》的节数就因为算不算这句话在内,而有差别。《古兰经中阿文对照详注译本》第1页
注⑤时子周注释:3.含有培养、进化(使有完美品格)两义,读者不可拘泥于养育二字字面。四三章84、85节:“他是在天的主,在地的主,他是明智的,深知的,那掌诸天与地及万有的权柄的主,太尊大了,惟他知道那日,你们惟归于他”。言主造地外,尚造有诸天,可能皆有人类,此为众世界所本。《古兰经国语译解》第2页
仝道章注释:2.安拉一词,所包含的属性远比其他宗教所称的上帝或神(GOD)所表达的为多。在《古兰经》中安拉至少有一百个名字,这些名字都代表了他的某一个属性。中国穆斯林有时也称安拉为真宰或真主。《古兰经中阿文对照详注译本》第1页
注⑦王静斋注释:3.“还报日”:即是死后复生,经过真主审判,实施赏罚之一日。《古兰经译解》(丙)第1页
刘锦标《传》:3.仰观俯察,天地间万事万物无一不可因以赞颂造物主之全能。一粒之微,发为数抱之大树;一虫之微,具有生活之全能。化学家能分解某种物有某种成分;然,将某几种成分,合之,则不能成某种生机矣。所谓“调养者”:汽、液、固,三体,循环不灭。大地生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春、夏、秋、冬,互相调剂。蛇、蝎、狮、虎,不似牛羊之繁殖,岂非有意义的配置乎?“因果报应日”:有的译为“赏罚之日”;有的译为“教门之日”。查此字又是借债之债字的变。夫,人各有使命,其不能完成使命,专以侵占为能事者,终必有清算之一日耳。如恃势侮人,取人财物,占人便宜,转眼而受人侮,财务被人取者,有之;阴谋巧取,亏人而人不知,以为子孙百世计,然,子孙不痴豪,则懦弱,弃财弃产,如粪土者有之;至于淫人妻女者,未几己之妻女亦(他人)淫者有之。盖,造物主至公,不公则四时失序,而日月易位矣。然,报有早晚,时有迟速,亦犹如债有清算之日也。善因结善果,恶因结恶果,其债终必清也。现世不清,尚有后世也,故亦有译此为“后世的日子”者。《可兰汉译附传》第6-7页
马坚注释:3.“报应日”:是世界的末日,一切众生,将依生前所行的善恶,而受报应,故称为报应日。《古兰经》(1-8卷)第1页
注⑧王静斋注释:4.“我们”:是诵者连带追随他的天使,和同时列班礼拜的人自称;或解是诵者个人,连带其他信独一主的同人自称。当祈祷时拉入天使,或拉入一般教胞和自己共同,是希望藉(借)着他们的福庆获得允纳。所以教条上规定,要大众列班同作礼拜。于此可知用“我们”二字自称,并不是尊敬自身,一如用“你”字直呼真主,绝不属于失敬。那是因为认主独一的权威控制了仆人的内心,而致以那整个的身命归向真主御前,且用“你”字作对面的呼吁,一如“心知”和“眼见”,真主历历在目。据《鲁白》的编者说;“一个风俗派的学者,向我提出这项疑问,我就用以上的话答复他,在他很表示满意”。由称颂具有五项德性的真主,忽然径对真主说:“我们惟独拜你……”。这却是口头上的赞颂,一变而作面对面的恳求。好像是心所知道的已经眼见;属于理解的得到目睹(参看《鲁埋》)。[备考]:犹太教和基督教《圣经》上,我国《书经·金滕篇·上》,对上帝直呼以“你”、“尔”字样。《古兰经译解》(丙)第1-2页
仝道章注释:4.崇拜()一词,据毛氏解释,包含三义:a.崇拜、虔敬;b.归顺、服从;c.隶属和服役。《古兰经中阿文对照详注译本》第2页
注⑨王静斋注释:5.就是求真主教我们永久坚守正直的伊斯兰大道。
注⑩马坚注释:4.参阅四:69。《古兰经》(1-8卷)第1页
时子周注释:5.四章69节:所说的“列圣,诚实的人,忠心的人,行善的人”,皆是受过主恩的人。《古兰经国语译解》第2页
注11马坚注释:5.参阅二:61;三:112。《古兰经》(1—8卷)第1页
时子周注释:6.犹太人杀圣人及无神论者是被怒的,耶稣教徒及多神教徒以圣为主是迷路的。一是不及,一是太过,皆不是得正道的。凡信主者应知辨别。二章61节:“他们遭受侮辱和困难,他们遭受了怒恼”。五章77节:“你说有经的人哪,你们对自己的宗教不得过分,你们不得随从那伙人的私见,他们先是错误了,并使许多的人也错误,他们失迷了正路”。——这章系指耶稣教徒说的。《古兰经国语译解》第2页
注12王静斋注释:6、这正直的道路直通安拉;这是列圣、钦圣们所奉行的道路,并不是遭真主怒恼的人,也不是自行迷误的人所守的道路。《古兰经译解》(丙)第1页王静斋附说[一]:上列第一章是真主以五项尊名表示自己的伟大。又命人表示惟事真主,惟求助于真主,更求真主指示正途,跟从先辈的正人所守的大道,莫蹈一般为真主所不喜爱的人,以及自行误入歧途的人所行的道路。王静斋附说[二]:念罢《法谛哈》稍一停顿,就要颂一句“阿敏”(或作阿们),其意是:“主啊!你允我们的祈求吧”!这句话在众学者是公认它不在《古兰经》内,因为原本上无这么一句。但是诵者在念完《法谛哈》以后稍停,就诵“阿敏”,这是一件“笋奈提”(圣行)。传圣人说:有一次我诵罢《法谛哈》的时候,哲白尔依勒天使教给我诵“阿敏”。据说:诵这一句话如同竟(尽)读《古兰》一般。又传穆圣说:以玛目(率众礼拜者)诵“卧澜抓里乃”(即第一章末句)的时候,你们要诵“阿敏”,因为众天使全诵这句话。《古兰经译解》(丙)第2页
_他”指点了它。“正道”是古有的正教,它是万圣领袖的美德古兰所证明的。“的确你一定是有高尚品德的。”其次或者它是通往天堂的道,那是惟独右边33之人的。如真主说:“真主引导人于清真护城”,或者引导于真主的道,它是惟独超前的,临真近圣的人的。如真主说:“把人引导于正道-真主之道。”凡是针对右边之人的,在超前之人上必备具,他们就是右边的人上的超前之人,而且在他们上有亲眼大见俊美,显示尊大(的德性),这只是惟独万圣的导师和他的一切跟随者的,因为真主说:“你说:这是我的正道,我以我和跟随我之人的明证把人引导于真主。”——见《鲁白》第一册22页求你引领我们正道-语言、行为、美德中是一切圣人和外哩的道——见《》2页1册(1-6)你在他们上施过恩的。注:艾布·阿巴斯·本·尔他依((说:“此等给他们施过恩的人是几类人:明知之人()之人真主以明知认主之境()施给他们恩典;一切外哩真主以贤品()喜主();确信和纯洁(特选)施给他们恩典;一切行善的人()真主以宽忍、仁慈施给他们恩典
第二章黄牛(百格勒)
这章是麦地那的,全章共计二八六节②。马坚《中文译解古兰经》第2页①林松题解:这是《古兰经》中最长的一章,前后跨越三卷,篇幅约占全经总量的十三分之一。有关伊斯兰教的许多典章、制度、律例,包括宗教教义与世俗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都已全面涉及。本章中第67-71节讲述了有关黄牛的故事情节,章名即源于此。
《古兰经韵译》第82页①仝道章释名:本章阿文原名是(AL—BAQARA),是由本章第67节至第71节中所提到的“黄色的小母牛”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