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校硕士点、博士点详细清单一、前言2023年,我国高等教育将迎来新一轮硕士点、博士点设置评议。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2023年新增的高校硕士点和博士点进行全面评估和了解。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出发,对2023年新增的高校硕士点、博士点进行详细清单的探讨,并对其进行总结性的回顾,以期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一重要议题。
二、详细清单1.北京大学-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社会学-博士点: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2.清华大学-硕士点:机械工程、环境工程、经济学-博士点:电子工程、化学工程、政治学3.复旦大学-硕士点:历史学、工商管理、土木工程-博士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城市规划、教育学4.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点:航空航天工程、金融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点: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文地理学、海洋工程5.浙江大学-硕士点:光学工程、法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点:数学、化学、建筑学6.南京大学-硕士点:材料物理与化学、心理学、土木工程-博士点:地球物理学、美术学、口腔医学7.中山大学-硕士点:生物科学、政治学、软件工程-博士点:环境工程、社会工作、医学影像学三、总结和回顾通过对2023年新增的高校硕士点、博士点详细清单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各高校在设置新的硕士与博士点时都更加注重交叉学科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从硕士点的设置来看,不仅涵盖了传统的理工科、文史哲等学科,还新增了许多新兴交叉学科,如人工智能、金融学等。
这不仅反映了高校对未来人才需求的预判,也为广大硕士研究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可能。
在博士点的设置方面,高校更加注重了学科的深度和前沿性。
生物医学工程、生命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新增,反映了高校在前沿科技研究方面的重视,为培养更多科技创新人才提供了更多资源和评台。
另一些人文社科学科的新增,也为培养更多的社会科学研究人才提供了更多机会。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2023年新增的高校硕士点、博士点的设置不仅体现了高校的科学发展理念,也为各个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2021年新增博士点公布近日,我国高等教育部门公布了2021年新增的博士点名单。
新的博士点的增设将为我国的科研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促进学术研究的进步和发展。
让我们来看一下新增博士点的分布情况。
根据公布的名单,新的博士点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学、农学、哲学社会科学等。
这一次的新增博士点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到了我国科研的各个方面,为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新增博士点的设立将进一步加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通过增加博士点的数量,我国高等教育将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第三,新增博士点的公布也为广大研究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作为研究生培养的最高学位,博士学位的获得对于一个研究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增设博士点,研究生们将有更多的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研究方向和兴趣的学校和专业,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研究水平。
新增博士点的公布也反映了我国科研事业的蓬勃发展。
通过增设博士点,我国将能够培养更多高水平的科研人才,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为我国科技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的来说,2021年新增博士点的公布给我国的教育和科研事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
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促进科研的创新和进步。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科研人才,取得更多的科技成果,为推动我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让我们共同期待新增博士点的设立能够为我国的科研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腾飞!。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学科、体育学科)各专业研究方向介绍教育学原理(含博士点):主要研究方向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教育经济与社会研究、德育原理、教育制度分析、教育政策分析、教育财政研究、教育哲学等。
课程与教学论(含博士点):主要研究方向是课程理论研究、教学理论与设计应用、课程政策与教学管理、课程比较研究、课程设计与教材开发、学科教学、课堂变革与教学实践研究、教育心理;该专业在教学实验、课程与教学设计、学科教学法,教育测量与统计技术等方面在国内形成了优势和特色。
教育史(含博士点):该专业主要培养从事中国教育史、中外教育交流史、外国近现代教育史研究方面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中外教育交流史、中外高等教育发展史、中外教育财政发展、外国近现代教育制度、欧美教育思想史、明清科举与社会等。
比较教育学(含博士点):主要研究方向是比较高等教育、基础教育比较、教育政策比较、环境教育比较、教师教育的比较、职业教育比较、终身教育比较等。
高等教育学(含博士点):该专业在高等教育原理、比较高等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等领域在国内形成了自身的研究特色,主要研究方向有高等教育原理、高等教育管理、院校研究与发展战略、比较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等。
成人教育学:该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成人教育科研、管理人员、职业生涯规划者和职业指导顾问、家庭教育和家庭经营顾问、企业继续教育和培训师、社区教育工作者等。
主要研究方向有比较成人教育、成人教育基本原理、成人教育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社区教育等教育技术学(含博士点):主要研究方向是数字化学习资源、信息技术教育、远程教育等。
教育硕士(科普方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理工科专业背景的本科生优先。
该专业通过对科普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科普教育资源研发与管理的研究,培养在科学技术协会、科技教育场馆、科技教育基地、社区科普站、新闻媒体等部门从事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的高层次科普教育人才。
拥有高等教育学博士点的大学和博导名单简称四大元老:厦门大学-高教所、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华中科技大学高教所。
注意:以下所列的名单包括过去担任过博导或对高教学科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高教界著名人物。
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一、基本情况我校教育学科由著名教育家郑晓沧先生等创建。
从199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6年获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3年获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目前,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学、非洲教育、教师教育等8个方向招收博士生。
2009年教育部研究生教育与学位研究中心的一级学科评估中,共有34所大学参评(其中具有一级博士学位点学校9所,二级博士学位点学校7所),我校教育学学科排名第14位。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13-2014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教育学一级学科研究生教育竞争力跻身全国第十。
上海软科2017年《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我校教育学科在全国高校中居于前10%,位列第11位。
同年,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共计101所高校参评,我校教育学科获B+学科排名,2018年7月,在全国首次专业学科水平评估中,我校教育学科获A-的好成绩。
二、学科特色优势经过多年发展,教育学学科的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尤其是大学文化研究、非洲教育研究居国内领先地位,大学理性、数字化学习环境设计、早期儿童发展与教育等研究领域具有独特学术影响。
本学科已形成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学、非洲教育、教师教育等8个优势学科方向,其中高等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为“十一五”省级A类重点学科。
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育援外基地各1个,教育学一级学科为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三、师资队伍本学科的导师队伍结构合理、学养丰厚、学术能力突出、具有国际视野、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
本学位点共有徐辉、金生鈜等博士生导师30人。
一、教育技术学部分知名导师介绍1.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
我国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
主要学术兼职有:***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教育技术学研究会理事长等。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2.李克东(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技术学学科带头人。
***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等师范学校计算机教育指导组副组长,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等多项学术兼职。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科学理论、计算机辅助教育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3.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网络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电化教育4.祝智庭(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校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主任。
***高校教育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现代远程教学资源建设项目专家,***基础教育司教育资源建设项目专家工作组副组长。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5.桑新民(南京大学)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等。
2003年获首届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开发6.丁新(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
教育技术学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
长期从事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较为系统地引入了国际远程教育基础理论,多次参与***有关远程教育重大改革和发展项目的设计与论证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远程教育7.徐福荫(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院长、信息传播研究所所长、教育技术学学科教育电视方向学术带头人。
硕士点设有现代教学论、课程论、综合艺术教学论三个方向,200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目前导师有陈晓端、张立昌教授、南纪稳副、刘鹂、杨黎明、牛晓牧、何菊玲副教授。
该专业开设的研究生课程主要有: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教育科研方法、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学论专题研究、课程论专题研究、课程论流派、教学思想史、综合艺术教学论、审美艺术教育、教育媒体与网络技术、课堂教学研究方法、课程文化学等。
博士点设有课程与教学论、高等课程与教学论等方向,招收学生两届。
导师有陈晓端教授、田建荣教授等。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各位导师以研究课程与教学论领域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探讨并揭示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为主要任务。
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较强的课程与教学论科学研究能力,立志从事课程与教学论领域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多年以来,各位教授、副教授承担与参与、完成了数十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省部级教育科研项目,其中获此获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一、二、三等奖。
为学科的发展与进一步建设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学术交流方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一直强调与国内外大学与学者的交流。
先后邀请了威廉姆多尔、迈克尔阿普尔等国际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不断拓展学科的视野与交流。
1.包心鉴,现任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曾长期担任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政治学研究会会长,山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山东省党的建设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统战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等;2.江奔东,现任济南大学历史与产业学院院长,兼山东农业大学和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
国家文化部文化行业专家资源库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艺术学科组评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3.郑中,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现任济南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音乐研究发展中心主任。
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分析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西方音乐学会理事、山东省理论创新研究会理事、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常委、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专职研究员。
4.王孝红,男,1963年9月出生,工学博士。
现为济南大学自动化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带头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东北大学信息学院/济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成员,山东省水泥技术中心副主任,同时兼任山东省自动化学会理事,《山东冶金》杂志编委,清华大学国内教材编委会编委。
5.邱立平,男,1968年生,山东高密人,工学博士、博士后。
现任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工程学科博士生合作指导导师。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山东省卫生厅涉水产品评审专家。
6.孔祥正,男,泰山学者特评教授,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省级学科带头人,山东大学/济南大学博士生导师。
7.张书香,济南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北京化工大学/济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首批资助的高校骨干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山东省氟化学化工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山东省氟材料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和“济南市氟材料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山东省航空航天学会理事,山东省颗粒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复合材料常务理事、《山东化工》等杂志的编委等。
1984年第二批博士点名单【原创版】目录1.1984年第二批博士点名单的背景和意义2.名单中的各个博士点及其特点3.这些博士点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和贡献正文1984年,我国启动了第二批博士点名单的评选工作,旨在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升国家科研实力。
这一批次的博士点名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因为它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向更高层次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这份名单中,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包括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等。
具体来说,这些博士点包括了北京大学的物理学、清华大学的化学工程、浙江大学的数学等。
这些博士点在各自的领域内具有显著的优势和特色,吸引了大量优秀的研究生前来深造。
可以说,这些博士点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科研实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1984年第二批博士点名单的公布,不仅展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繁荣景象,同时也为我国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1页共1页。
1984年第二批博士点名单1984年第二批博士点名单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
在当时,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国家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日益增长,第二批博士点的设立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批高层次的科研人才,推动了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第二批博士点名单中,涵盖了众多高校和专业。
这些高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学府,专业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
这些博士点的设立,旨在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科研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批博士点名单的发布对我国高等教育和科研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方面,它提升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使得我国博士教育逐渐与国际接轨。
另一方面,它激发了广大师生追求学术卓越的热情,为我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博士点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如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学术氛围浮躁、博士生就业压力增大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旨在推动博士点建设的改革与发展。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对博士点建设的投入,提高博士生待遇,推动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博士生培养质量。
此外,政府还鼓励高校开展国际化办学,提升我国博士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总之,1984年第二批博士点名单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021年新增博士点公布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新增的博士点名单。
这些新增的博士点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将为我国高等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支持和推动。
以下是部分新增博士点的介绍。
新增的博士点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培养更多的高级科研人才。
其次,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也新增了一批博士点。
生物医学工程是交叉学科,结合了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知识,旨在解决医学和健康领域的技术难题。
新增的博士点将有助于培养更多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推动医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水平。
此外,环境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领域也新增了一些博士点。
新增的博士点将加强对环境科学、能源技术和新材料研究的支持,推动科技创新,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和能源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除了以上几个领域,2021年还新增了一些其他学科的博士点,如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学、经济学等。
新增的博士点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研究水平,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人才。
教育部新增的博士点名单的公布,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发展态势。
这些新增的博士点将为学术研究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平台,培养更多的高级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同时,这也需要各个高校和研究机构加强合作,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学科交叉和创新,为实现我国科技强国的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2021年新增的博士点名单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到社会学等,将为我国高等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这些新增的博士点将培养更多高级科研人才,推动学科创新和科技进步,为我国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