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花园原是晚清北洋大臣李鸿章的私家花园,1960年代中期成为上海市委写作班子驻地
写作班子成立的背景
毛泽东:“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活动,是一大发明”。
1961年,剧作家孟超创作的鬼戏《李慧娘》上演,杂文家廖沫沙写了一篇《有鬼无害论》,为鬼戏辩护,毛泽东看后提出了批评。1962年8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指责小说《刘志丹》“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活动,是一大发明”。1963年初毛泽东观看京剧《李慧娘》,作出了要对“鬼戏”进行批判的决定。同年2月,江青在上海锦江饭店会见张春桥,提出要“破”,要批判《海瑞罢官》、《李慧娘》等鼓吹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牛鬼蛇神的戏剧;同时要“立”,建议改编沪剧《红灯记》为京剧。3月29日,中共中央批转文化部党组《关于改进和加强剧目工作的报告》和《关于停演鬼戏的请示报告》,点名批判廖沫沙的《有鬼无害论》。
这一年的5月,毛泽东提出要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提出:如不警惕,“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全国性的反革命复辟,马列主义的党就会变成修正主义的党,变成法西斯的党,整个中国就要改变颜色了”。1963年7月毛泽东在中央会议上提出:“阶级斗争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至此,国际国内两条战线的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斗争,同时展开了。
写作班子的成立经过
周原冰:要做“战士”,不要做“院士”。
1963年12月,毛泽东在柯庆施送去的上海举行故事会活动的报告上批示:“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岂非咄咄怪事。”1964年6月,毛泽东又在全国文联和所属各协会整风情况的报告上批示:“这些协会和他们所掌握的刊物的大多数……最近几年,竟然跌到了修正主义的边缘。如不认真改造,势必在将来的某一天,要变成像匈牙利裴多菲俱乐部那样的团体。”
1964年初,柯庆施在上海人民大舞台作了一个报告,动员在思想理论战线全面开展批判修正主义的斗争,与会的是由市委宣传部选定的五百多名理论队伍及文教系统的各级领导。为了具体实施批修战斗,柯庆施决定在上海实行“两手抓”,一手抓成立《未定文稿》编辑部,另一手就是成立上海市委写作班子。
至于成立上海市委写作班子这件事,由上海分管意识形态工作的市委书记处书记石西民直接负责。1964年4月,石西民在华山路丁香花园找叶以群和徐景贤谈话,决定成立市委写作班子文学组,由叶以群任组长,徐景贤任副组长,从各个高等院校中文系和作家协会文学研究所等调集写作力量,人员的条件要求必须政治可靠,除了具有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政治身份外,还必须是笔头硬扎,有过写作成果,参加过批修战斗实践的。
叶以群当时任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书记处书记、上海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他首先提出把文学研究所的一批青年理论工作者调来,他们都是各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其中有戴厚英(华东师范大学毕业)、高玉蓉、吴圣昔、吴立昌(均为复旦大学毕业)、高彰彩(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陈冀德(上海师院中文系毕业)等人。同时,又从华东师范大学调来中文系教师王绍玺,从上海师范学院调来中文系教师徐缉熙。作家协会文学研究所一些老的研究人员,如王元化、皮作玖、魏绍文等,都被留在所里,未能到批修第一线。
文学组人员陆续到位之后,随着文艺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深入,中央文化部向所属的电影局、电影厂派驻工作队、工作组,开始揭露周扬、夏衍、田汉、阳翰笙“四条汉子”的问题。中宣部决定在文艺界首先开展对“毒草”电影的批判。1964年8月,毛泽东在《中宣部关于公开放映和批判〈北国江南〉和〈早春二月〉的请示报告》上批示:同意“……使这些修正主义材料公之于众。可能不只这两部影片,还有些别的,都需要批判”。于是,要批判的第一批“毒草”影片中又加上了《林家铺子》、《舞台姐妹》等。
一天,周原冰来到丁香花园东楼,把写作班子的人召集起来,郑重其事的告诫大家不要搞低级趣味,要做“战士”,不要做“院士”。大家只好听训,不敢出声。因为这个原因,接替石西民主管市委写作班子的张春桥就和宣传部长杨永直商量,把两个组(文学组、历史组)的党员编成一个支部,以后又增加了哲学组和自然辩证法组。哲学组的成员有从华东政法学院哲学系调来的郭仁杰,从市委党校调来的程绮华、谢宗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