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教育界的各位同仁:
大家好!
下面我从构建XX学校校本主题研修体系和指导推动研修工作以及取得的几项成绩三个角度,向各位领导和老师进行汇报。
一、XX学校主题研修工作概况
XX学校校本主题研修系统,是在XX县区域研修系统资源的联动支持下,以“自主—互助”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以成长教师、成就学生、发展学校为目标,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教学真问题为主题,以“主题带动,研培一体”为主要思路,以三大主体、六个闭环为研修路径。激发学校自身力量和优势资源开展的有目标、系统化的团队学习、研究、培训活动。目前已经建立了由省级重点课题牵头,学科主题、个人研修主题为支撑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校本研修体系。
本学期,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结合当前学校发展的现状以及中考方向的变化。通过多次会议研究,确定了XX学校主题研修“四体”的具体工作目标,即:成就教师二次成长的“进化体”—教师研修个体;组建专业发展的共同体—研修共同体;营造研修一体“学习场”—发展共同体;建立相互交流的“情感链”—精神共同体。为保证研修工作稳步推进,严把责任落实、组织落实、制度落实三个落实落地。为此我们制定了校本主题研修系统领导责任考核制度;校本主题研修系统领导研修制度;校本主题研修系统学校、研修组活动制度;校本主题研修系统对领导、研修组、教师检查、评估、奖惩制度;校本主题研修系统研修档案管理制度等。
二、以研修路径为准绳,推动主题研修工作科学发展
在具体的研修工作中,学校将主题研修工作划分为三大版块,每个版块分六步走的具体研修思路:学校层面:团队建设—建章建制—组织培训—专业引领—过程督导—考核评价;由校长牵头扎实走好每一步;研修组层面:提出问题—组建团队—专题学习—研修模型—研课磨课—总结提升;具体由责任领导全程掌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为XX学校的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为了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在青年教师中开展“无题研修”活动。于是出现了“一研二诊三磨四范五推门”的青年教师研修活动形式。
一研:先由青年教师主备,再由研修组集中研讨教学设计,指出其改进方向。
三磨:同研修组精心为诊断课进行打磨,即为磨课,对于青年教师,研修组还需要在授课风格上进行详细指导和打磨。
四范:在经过研修组精心打磨后,中心教师参加在学校组织的展示课活动。三个学年同学科教师都要参加评议,其他学科建议参加。
五推门:经历一研二诊三磨四范后,业务领导抽听推门课,重点查看常规教学的变化,比较之前的各项活动的效果以及中心教师的授课质量,由责任领导再针对个别细节进行跟踪指导。
作为具有一定教学经历的教师,我们的研修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经过调研,我校教师提炼问题的能力有欠缺,而“问题”又是开展主题研修的起始,是研修的方向。所以学校要求我校教师的研修要严格遵循李元昌教授的“问题—学习—探究—问题”这一科学的路径进行有效的教学探索活动。严格遵守主题提出流程:对照课标(2022新课标)—分析学情(期中期末试卷分析)—深挖教材—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的预想。
关于问题的提出:要求全体参与主题研修工作的教师,结合教育局、学校下达的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以及日常教学的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紧迫性、可操作性的问题,例如双减落地后,减负提效是首当其冲的问题,所以本学期我校的研修主题确定为“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随即符合我校教师研修实际的研修路径应运而生,即:提炼问题—确立主题—主题学习—专题探索—盘点成果—成果延伸(即:一提二立三学四探五盘点六延伸)。
关于学习,学习型教师是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型教师。学校倡导广大教师向学习型教师转变由来已久。因抓手定位不准,收效不明显,从系统接触主题研修后,明确了教师学习的方向,在广大教师中开展“四学”活动,新入职的青年教师,通过开展蓝青工程,由师傅指导教师学习即导学,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的方向后,教师就可以开展自学、以及研学、践学活动。“四学”活动的开展强化了教师的学习意识,丰富了教师的文化底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了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使学校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于探索,我们要求教师进行“四探”,在探索中可以结合学科以及个人研修主题特点,即自主探索、互助探索、合作探索、专题探索四个部分,与“XX学校四课”即研课、诊课、磨课、范课遥相呼应,力求用形式多样的研修活动设计,扎实推动校本主题研修工作。
关于延伸,学期结束,学校会专门召开主题研修成果延伸交流会,会上,研修有成效的教师将在研修中的心得、感悟、具体成果向另外的两个学年进行成果推广,力求教育资源共享,成果最大化。
自主题研修以来,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中,广大一线教师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举几个例子:例如我校物理教师李红,在发现现有初中电学专题训练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时,俯下身子进行初中物理电学高效专题的盘点归纳,两年的探索和实践,虽还没有形成具体的科研成果,但目前该项探索已经在校内同学科中进行延伸,其研修思想在其他学科中进行了渗透。数学教师马艳秋,结合八年级几何学习的特点,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理解能力,书写能力,适应全省统XX学校考,以等腰三角形为切入点,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开展数次专题探索。较为成功的案例如“双线手拉手”,“共顶双等腰”“二倍角”等。
此外王娜娜老师的“通过竞赛活动设计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研究”、孙友芳老师的“优化作业,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研究”、冯成成老师的“物理复习课中分层作业的研究”已经在学校进行了推广,惠及全校师生。这一系列活动让老师感受到了研修的乐趣,体现了研修的价值,实现了研修成果共享化。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和推进,加强了研修组的建设,研修组的团队精神逐渐形成。在每一个研修组中,教师之间的相互影响的作用日渐凸显。新老教师互相促进,同伴之间互为师生,教学思想相互渗透,遇到困难互帮互助。正如李元昌教授所说的那样:一个易于教师发展的“小气候”就被大家建设起来了,一个研究性的研修团队的雏形就显现出来了。
三、开展的系列活动以及取得的成绩
(未完)
《学校“校本教研培训”工作材料汇编》(精编版)具体目录如下(需要的朋友直接留下你的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