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也“看不懂题”,“被姜萍轻松秒杀的试题”这样出炉

近日,17岁中专在读女生姜萍以排名第12位的预赛成绩“爆冷”闯入全球数学竞赛决赛。17岁、中专生、服装设计专业……姜萍被网友惊呼为“天才少女”。有人担心,不要捧的太高,“万一决赛没有拿出好成绩,你们不要喷她。”也有网友表示,“客观讲一下,我个人不相信,她没作弊我道歉。”

对此,有人表示,“你的意思,别人都不懂百度?”“根本百度不到答案啊,AI都没考过。”“竟然还是开卷考试,原来真正的数学根本就不怕作弊。”不妨来科普下,姜萍参加的“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

高手线上过招比赛强调诚信考试

网上流传的考题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不明觉厉,“姜萍一闭眼脑子里全是数学,我看见数学就想闭眼”,但各种“带你领略被姜萍轻松秒杀赛题”的帖子下面讨论十分火爆。有网友看了题目和答案表示,就这复杂程度,题目都读不懂,抄都抄不明白。姜萍擅长的偏微分也被网友做成了表情包,“你那天说要做偏微分,我以为是发型”。“说好一起学裁缝,你却偷偷学发型,还是偏微分。”

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简称“阿里数赛”)是由阿里巴巴公益、阿里达摩院共同举办的公益赛事,报名零门槛,比赛纯线上。自2018年举办至今,累计吸引超过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学爱好者参赛。

决赛仍旧是线上比赛,但更为严格。参赛选手可以选择比赛窗口期内任意连续的8小时作答。决赛为闭卷考试,不允许参考任何资料或者使用科学计算软件。“要求选手们诚信考试,独立完成所有题目。比赛期间严禁作弊、与他人讨论或外传赛题。”

题目不知所云?追求专业与趣味

相比一般赛事,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有些不同。首先是,人人皆可参与。大赛不设门槛,只要喜欢数学都能报名。历届报名者,有14岁的初中生,到83岁的老人,目前为止,全球6大洲都有数学爱好者参与过阿里全球数学竞赛。

大家觉得考题不知所云,但主办方表示,追求专业与趣味。预赛注重考察数学思维,鼓励爱好者们多参与,赛题有趣且十分生活化,如饭堂里的拉面张师傅旋圈面,如计算疫情期间的留观室如何保持安全距离,研究社交软件的爆发有怎样的数学规律,道道妙趣横生;决赛分为代数与数论、几何与拓扑、分析与方程、应用与计算数学、组合与概率五大赛道,更注重考察选手知识储备与专业能力。

奖金丰厚,对参赛者也是一大“诱惑”。总奖金超过400万元人民币(金奖30000美元/人、银奖15000美元/人、铜奖8000万美元/人、优秀奖2000美元/人)。全球范围内,数学比赛及奖项提供的奖金并不多,如菲尔兹奖得主奖金约1.1万美元。参加阿里全球数学竞赛的不少选手,正处于读博的学习阶段,阿赛提供的奖金,可以补贴他们求学所需,也可用在选手需要的地方。

许多选手不仅数学好,还爱好广泛。此前有获奖选手就笑着对记者表示,自己大学期间买音乐会门票的钱都是从奖金里支出的。阿赛希望鼓励更多人参与数学、爱上数学,也希望优秀数学人才能够得到切实的奖励,帮助他们更好持续学习深造。

大赛已持续数年举办西溪数学讲坛,邀请包括菲尔茨奖得主AlessioFigalli在内的数学领军人物为选手开班授课,交流解惑。2023年,大赛更邀请知名数学家张益唐开课,他还专门鼓励年轻人积极参与竞赛。“因为你是年轻人,你将来的潜力很大,不管你自己在数学方面已经学到什么程度,或者你能做到什么程度,如果你真有兴趣,你尽量去参加这些竞赛,这些活动对提高你的整个思维都会有很多好处。”

企业投入为数学注入创新。去年决赛开考时,马云来到杭州考试现场观赛。他说,明年大赛还会不断创新,给热爱数学的人们带来新的乐趣。今年,这项赛事更是紧扣AI与数学融合的技术趋势,首次向AI开放,不限选手是碳基还是硅基。刚结束的预选赛吸引了自全球知名高校院所与企业的563支AI队伍参赛,其中00后占比超50%。他们各显神通,使用模型调优、AIAgent、提示词工程等多种方式,推动AI构建更强大的数学能力。

AI都没蒙对“人类+AI”作答,能超初赛分数线

据悉,今年AI平均分已达到了人类选手平均水平,但离数学高手仍有较大差距。明年有AI方案能够达到决赛入围分数线的可能性不小,但获得高分的可能性不高。主办方表示,虽然没有惊艳的表现,我们仍然能总结出一些现象:“闭源+Prompt”方案在表上仍然优于“开源+微调”方案,明年可能仍然如此。“人类+AI”作答,能够超过初赛分数线,说明AI能够有效提升非数学专业者的数学水平。Prompt听起来简单,但也可以做得精彩。随着对LLM的研究加深,Prompt会驱动LLMs产生更好的结果,这将是未来比赛的一大看点。

马云曾调侃“一题也看不懂”比赛源自“数学的初心”

盘点往届数赛,可以了解到这个比赛的价值。2018年~2019年,首届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举行,共吸引4万余人参与,最终51人获奖,其中不乏有“韦神”韦东奕这样的奥赛金牌选手参赛并获奖。大赛的缘起,是2018年秋天,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邀请11位来自中国、英国、俄罗斯、比利时、匈牙利等国的顶级数学家到杭州,聊了一个半小时数学。他们讨论的主题是——数学有用吗?

跟数学家聊了一晚上之后,他们决定要办一场数学竞赛,这是全球唯一的在线数学比赛,完全以兴趣为导向,任何人都可以参加,只要对数学感兴趣,不管你身处何处,有没有从事数学研究,甚至不在意是否出身数学专业,都可以来参与到数学之中。

历届比赛出过不少江苏选手,比如2019年,来自泰州、当时就读于南京大学的杨亦锐同学就是全球四位金奖得主之一,马云为杨亦锐颁发金奖。他开玩笑地说:“我没看过考题,因为我怕摧毁信心,但我还是忍不住偷偷看了一眼,结果一题都没看懂。”

马云还说,“我参加高考第一次数学考1分,这个考1分给社会上带来很多误解,马云数学那么差还能够成功,可能不需要数学。其实,我特别支持数学。数学非常重要。我也想告诉大家我数学其实不算太差,我高一的时候还是数学课代表,但是因为没念高二,直接跨越到文科班,所以数学到后来就越来越不灵了。”

在他看来,未来计算机会越来越强,但是数学本身是一种智慧。以后人类不仅要算得快,不仅要聪明,更需要智慧,而数学今天正在让人类变得更有智慧。数学是科学的基础,而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所以数学很重要,是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基础。数学应该像音乐、体育、美术一样,成为年轻人的基本兴趣。

2020年,来自73个国家和地区的5万余名选手报名,参与第二届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最终73人获奖,其中北京大学获奖选手最多,占比27.4%,本科北大毕业的张钺,蝉联金奖。2020年,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作为纯线上竞赛,阿里全球数学竞赛如期举行。

2022年,5万余人参与第四届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最终77人获奖。这是参赛及获奖人数最多的一届,00后获奖选手占比超5成,数学新生代正式登场。

2023年,近5万人参与第五届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最终70人获奖,瞿霄宇、李一笑、郝天泽、张盛桐荣获金奖,他们平均年龄仅为22岁,有着不凡的天赋,热爱数学也更热爱生活。

THE END
1.当代大学生第一次网上期末考,新的作弊方法诞生了?教育部此前再三强调,要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也指出,要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试纪律。 线上考试,有新漏洞。在漏洞被平台方堵住之前,这个漏洞要不要钻,取决于学生内心的道德法则,也取决于高校的校风学风建设。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703695
2.800元远程代考银行电力笔试,包进面试?助考中介这样作弊那么,“助考中介”具体是怎么操作呢? “助考”商家提供不同类型的考试作弊业务。 淘宝一网店销售商品 写有“银行笔试包进面” 近年来,许多入职笔试由线下改为线上。记者在淘宝上搜索“课业辅导”“课程辅导”等关键词,随机点入一家网店咨询,客服要求添加微信。在与微信名为“课业辅导小助手”的店员沟通中,对方承诺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12/07/c8378654.html
3.2012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二参考答案受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办公室委托,中国普法网现予公布2012年国家司法考试试题参考答案。以下各题所列A、B、C、D选项中,下划黑线的即参考答案。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载。 一、单项选择题。 1. A.《刑法修正案(八)》增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体现了立法服务大局、保护民生的理念 https://www.moj.gov.cn/pub/sfbgw/jgsz/jgszzsdw/zsdwgjsfkszx/gjsfkskskt/202102/t20210203_172332.html
4.8点见时隔五年再修“选官”条例这些情况被明令禁止!据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官方微博消息,针对“山东普通专升本考试疑似泄题”一事,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16日发布声明称,已向公安部门报案。 声明表示,3月16日下午普通专升本考试结束后,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从网上发现疑似计算机科目试题部分答案的帖子和英语科目部分试题的图片。考试院对此高度重视,已向公安部门报案。声明称https://news.cctv.com/2019/03/18/ARTI2oCkPurafwmhkMX4eM70190318.shtml
5.2023年军队文职人员公开招考报考指南1.报考人员年龄条件怎么把握? 报考九级文员以下管理岗位或者初级专业技术岗位的,年龄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7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出生);报考八级文员、七级文员管理岗位或者中级专业技术岗位的,年龄为18周岁以上、45周岁以下(1977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出生)。 http://www.81.cn/yw_208727/10211306.html
6.背的答案都成了题目,为何考研试题一再“反套路”?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24日正式开考。首日公共科目的考试结束后,不少考生异口同声觉得考题“上了难度”“复习的好像都没考”。在考生们的热议下,和考研相关的关键词“威廉·华兹华斯”“背的答案成了题目”等,迅速登上热搜。为什么这两年的考研试题一再“反套路”?记者采访了多位考生和相关专家。 https://m.gmw.cn/2022-12/25/content_1303234218.htm
7.归有光的科考试卷归有光的科考试卷 归震川先生全集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开甫,别号震川、项脊生,是江苏昆山人、嘉定的女婿。其文上承唐宋风,下启桐城派,人称“明文第一”。明嘉靖十九年(1540),归有光参加会试,第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在世美堂设课授徒,读书谈道,学徒众多。有人云:“隆庆之后,天下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84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