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
声音构成了未来科技与人文之间的一座可能的桥梁,而设计则为这座桥梁提供了关键的蓝图。
——鲁安东
声音既是我们感知世界的媒介,也是世界触达我们的媒介。世界诉诸听觉而被我们体验到的风景即为声景,它是一种声音意义上的风景。本届大学生设计展联合南京大学及鲁安东教授团队,共同推出“声景设计”工作营,与青年设计师一起探讨声音与设计及社会的关系。
/
设计·师说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鲁安东
01关于“声景设计”
Q:说到声音和设计的结合,我们接触最多的是“声音可视化”,但您的“声景设计”项目似乎在往一个新的方向思考?
【鲁】声景设计是以声音为主要媒介而形成的,包裹着人的一个场域,或者领域。比如在中国的园林里面,我们有“听雨轩”“听松风处”这种声景,中国人觉得听到雨打芭蕉、风吹松叶,是非常浪漫的。
声音是个人对于自己周边世界的认同、想象、回忆中很重要的一个东西。当代与声音有关的科技,使得我们可以把人与世界去交换、去感受、去想象的能力重新焕发出来,这是我们特别感兴趣的。当代科技如何让人跟世界之间重新通过声音连接起来,是我们项目的构想。
Q:您做“声景设计”的动机是什么?
【鲁】我觉得设计在当下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如何让科技与人连接起来。连接可以通过很多媒介实现,视觉的媒介一直在,而听觉的媒介是有巨大的潜力空间的。所以我们用听觉媒介为抓手,让当今最新的科技和我们丰富多彩的人文世界连接起来,这是整个项目背后的一个宏大叙事。
02关于“社会设计”
【鲁】社会设计虽然是一个新的概念,但设计去服务、参与,并且作为社会的行动机制,这样的对设计的理解已经有百年,从现代主义开始就是如此。
我们发现技术带来了人的变化:我们感知方式的变化,我们跟世界信息交换方式的变化,我们跟他人社会交往方式的变化......这些变化是设计的刚需。设计归根结底是为了应对它服务的人的变化,所以如何让设计适应当下变化中的社会和个体,这是“社会设计”这个命题最核心的意义。
Q:也就是说,社会设计其实是跟当代生活或者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一种设计?
【鲁】我觉得,一方面是设计服务于社会,反过来说是这种新的社会属性,新的社会土壤,成为设计去变化的驱动力。
社会设计作为一个行动方案,其有效性,以及方案本身的快捷、可达性、参与度,都会构成它美学的一个部分。社会设计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实际上是社会性,特别是它的价值导向,甚至包括道德性、伦理性、公共性,都会成为设计的核心价值。
03关于“工作营”
Q:工作营形式和传统的教学形式相比,有什么区别,其优势在哪?
【鲁】工作营的一个核心的逻辑叫做Learningbydoing,就是用操作来学习。多人不同角色,在协作中面对共同的问题,进行知识交换。导师可以作为特定的知识掌握者加入这个团队来协同,补足你处理问题时的短板。
未来的设计它一定是协作的:多学科协作,多主体、多利益群体,多视角协作。工作营是让参与的学生在复合的、实践的情景中,更完整地理解新的学术思想,掌握新的工具方法。
Q:您希望同学们通过工作营的实践。成为一个设计行业或者设计环节的组织协调者?
【鲁】对。未来不只是设计师需要统筹协调,很多行业、很多学科都很需要设计的意识和思维方式。设计应该成为通识教育。即使你将来是一个宇宙科学家,懂一点设计思维,对于你的创造性、汇总能力、跟其他专业领域的对接能力,都是很大的提高。所以我希望我们工作营的学员不只是来自设计领域,学物理的、天文的都可以。我们有一个“万籁驻地艺术家计划“,全世界去征集声音艺术家,邀请他到南京大学待两周,跟科学家一起来工作。我们发现,对于这样的安排,南大的科学家们也非常感兴趣。这也让我有了新的体会:一流的科学家,他也具有很好的设计素养。
设计力本质上不是做一个美的作品的能力,而是一种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包含了对于交互关系的构建,对于假想的提出、信息汇总和整合等等素质。
Q:您觉得如何才能保持自己的原创力,或者说不断提升自己的原创力?
【鲁】我刚去剑桥读书的时候,我问我导师,一个好的建筑师和一个好的学者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他说是curiosity,好奇心。我觉得这个特别重要,应该从小培养起来。我们是被好奇所驱动的,古人说“活到老学到老”也是一个意思,其本质不是学知识,而是因好奇心的驱使而持续进行的。
其次,我觉得,要勇于且乐于不断进行各种碰撞和实践。比如说工作营,比如跟不同学科的人一起聊聊,让自己置身于这样的交叉、碰撞、协作中,然后促进自己去思考,它会让你的思维越来越灵活,然后你会越来越有创新能力。这个能力不是技能,是一种思维方式、习惯。像工作营这种跨学科的交叉,是各方面人才将来提升其创造能力所必要的。
04关于“国内设计现状”
Q:国内设计的现状如何?对于设计从业人员或者是研究人员来说,目前的大环境如何?
【鲁】设计是我们去回应社会的、时代的、技术的变化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我觉得,中国是一个有很多新的问题、新的解决办法、新的基础条件快速涌现和迭代的一个地方,比如这几年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们对于生态问题的兴趣、前些年我们对于快速城镇化问题的兴趣......会有很多新的东西涌现。
从设计的角度,中国是一个特别好的土壤。比如智慧互联的技术带来的这种新的社会条件,个人生存条件,设计能做什么?你在中国实验比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好。
这是中国的土壤带来设计的机遇,反过来,我们要提出新的设计问题。从土壤转化成问题,再去探索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反过来去推动设计的革新和进步。我们中国的设计就可以走到世界的最前线。
展会主题
创意,让青春更美好
年度关键词
美好·与自然共生
指导单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主办单位
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江苏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
承办单位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支持院校
排名不分先后
更多高校加入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北师范大学/长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沈阳师范大学/苏州科技大学/盐城工学院/盐城师范学院/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学院/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学院/江苏海洋大学/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