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依托数字化的运营管理能力连接仓储资源、运力资源以及服务网点等物流基础设施及服务资源,搭建了覆盖全国、送装同步、到村入户的稀缺物流服务网络在此基础上,公司形成了从采购、工厂制造到终端消费者的全流程、多场景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能力,可根据众多企业客户在采购、生产制造、消费流通、用户服务等环节对干供应链管理及物流服务的需求,通过对供应链方案设计及配套信息系统服务方案迭代优化、订单管理、报关商检、运力服务、仓储网络布局、仓储管理服务、末端用户配送及安装、逆向物流等多项服务进行整合,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并依托空运、海运、铁路及多式联运在内的运输方式满足客户对于跨境供应链管理以及物流服务的需求。
此外,公司在向终端消费者交付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通过互动及沟通进一步挖掘终端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并协同合作方为用户提供覆盖居家、健身、出行等众多场景的个性化定制服务,持续满足用户不断迭代的体验需求。
日日顺董事长为周云杰,总经理为于贞超。
日日顺董事长周云杰
日日顺总经理于贞超
于贞超,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1977年出生,中国海洋大学工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于先生2000年7月至2008年6月任青岛海尔能源动力有限公司能源事业部部长、工程师,2008年7月至2019年11月历任日日顺区域部长、电商物流总经理、营销平台总经理。2019年12月至今任日日顺总经理。
日日顺股权结构
日日顺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供应链管理服务业务,2020年度、2021年度以及2022年度,公司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收入分别为109.65亿元、125.00亿元以及126.52亿元,对应的2020年度至2022年度收入复合增长率为7.42%。
提供的产品与服务
公司提供的服务可分为供应链管理服务、基础物流服务以及生态创新服务。其中,供应链管理服务包括消费供应链服务以及制造供应链服务。公司通过标准化的供应链服务流程保障定制化供应链服务的精准交付,以满足不同客户在原材料及产品的采购及生产制造环节、产成品消费流通及服务交付环节对于物流服务、信息共享、商流优化、资金流规划及优化的需求。
具体而言,公司通过商务洽谈、招投标等方式与企业客户达成合作意向并签订合同,通过对客户的物流服务需求、信息流共享程度、商流情况及资金周转效率进行多维度分析,为客户形成个性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并匹配运输、仓储、末端服务网点及服务师在内的物流基础设施及服务资源实现供应链服务的交付。
此外,为提升客户整体供应链效率及客户粘性,公司与客户之间建立起定期评价及反馈机制,通过对现有方案进行复盘分析,持续迭代供应链服务方案并发掘新的商业机会。
与此同时,为更有效地支持供应链管理服务以及发掘全流程上的新兴商业机会,发行人亦开展基础物流服务以及生态创新服务。基础物流服务主要系指网络货运服务以及覆盖境内外的普通货运服务,即发行人以承运人的身份与客户签订运输合同承担承运人责任,并通过互联网技术或线下运力供应商资源两种不同方式实现运力资源的整合,为客户提供点到点的运输服务。
在生态创新服务板块,发行人主要围绕终端用户在居家场景的需求以及车主、司机在车后服务场景下的需求,通过对上游优质合作方的产品和服务资源进行整合,提供满足终端用户及司机、车队需求的定制化的增值产品及服务。如下为发行人提供的主要产品及服务:
1、供应链管理服务
人凭借覆盖供应链全流程的数字化运营管理能力,围绕客户在采购、生产制造、消费流通及服务交付环节对于物流、信息流、商流及资金流等方面的流程管理及优化的需求,通过对供应链方案规划设计及与之配套的信息系统服务、订单管理、代理订舱、报关商检、运力服务、仓储布局及管理、末端用户配送安装服务以及逆向物流等在内的服务进行一体化整合,形成消费供应链服务及制造供应链服务。
(1)消费供应链服务
1)主要业务模式消费供应链服务主要针对产品从工厂生产下线到交付给经销商或终端消费者的消费流通及服务交付环节所存在的订单管理、库存规划、配送服务以及信息数据对接在内的供应链管理需求,依托数字化的运营管理能力对物流基础设施及服务资源进行规划及整合,为客户提供包括供应链方案设计、仓储布局与管理、代理订舱、报关商检及清关、运输服务、末端用户配送、安装服务以及逆向物流在内的全流程供应链管理服务。
2)主要服务内容
发行人为客户提供的消费供应链服务主要包括供应链方案规划设计、供应链运营服务以及供应链方案的迭代优化三个核心环节。
①供应链方案规划设计
在线上线下渠道相融合环境下,品牌商为实现订单高效交付,通常需对下游需求进行精准预测并制定与之匹配的布货及补货策略,缩短库存商品与终端消费者的距离,实现快速发货和完成订单的目标。
发行人基于对全渠道销售环境下不同行业的销售渠道特点的理解,通过供应链规划软件的数据分析及建模能力,对客户线上及线下不同渠道的订单分布及不同规格、类型的产品销量进行分析及预测,为客户提供涵盖仓储网络优化以及智能布货及补货策略在内的供应链方案设计及规划方案,以满足客户对于库存管理、供需精准匹配以及成本管控的需求并提升向终端消费者订单交付的效率。
A、仓储网络优化
客户通常需要在距离终端消费者较近的地方布局仓库并配置相应的商品库存,通过缩短商品与消费者的物理距离以及减少商品及货物的移动次数,实现快速发货和完成订单的目标。
公司以现有仓网布局为基础,通过对客户历史订单销量数据以及销售波动等情况进行分析及预测,对业务运营所需使用的不同类型及功能仓库(包括CDC、RDC以及TC)的数量、位置布局及服务覆盖区域进行规划,帮助客户在订单交付及消费者体验的提升与仓储资源的成本及投入方面获取更优平衡。
B、智能布货及补货策略
此外,发行人充分考虑促销政策及季节性因素影响下的需求波动情况,动态调整智能布货及补货策略,帮助客户灵活应对下游需求波动,以此降低库存滞销或缺货的风险。
②供应链运营服务
发行人整合及调度庞大的物流资源基础设施及服务网络,并将数字化及科技创新技术应用于供应链核心作业环节,为客户提供高效的仓储管理、运输服务、末端配送及安装以及逆向物流在内的一项或多项配套供应链服务,以支持供应链方案的落地实施。
③供应链服务迭代优化
发行人结合下游客户的需求变化、库存结构以及实际服务情况,持续完善供应链解决方案,包括为客户动态调整布货及补货策略、提供呆滞库存清理方案,并基于客户新需求实现方案的迭代优化。
3)行业解决方案
此外,公司也结合客户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相融合的发展趋势以及全球业务拓展的需求,为客户提供电商平台解决方案以及跨境解决方案。公司代表性的行业解决方案如下:
①家电行业解决方案
家电行业产品门类多、结构复杂,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产品体积大、重量重;二是线上订单渗透率不断提高、线下渠道不断下沉;三是线上订单及线下订单分布不均,因此,对库存的规划管理、物流服务覆盖度以及送装服务能力要求较高。
依托数字化运营管理系统实现对仓储、运输及送装的全流程可视化管理,同时基于覆盖全国、到村入户的送装服务网络,为终端用户提供送装一体的服务。目前发行人已为包括海尔、创维及小米在内的国内知名客户提供家电场景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
②家居行业解决方案
③健身行业解决方案
以跑步机、椭圆机为代表的健身行业消费品标准化程度较低,线上线下流通渠道、不同品牌和规格的产品市场需求规模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品牌商缺乏完善的安装和售后服务体系,产品安装和调试没有统一标准。基于上述特点,发行人向行业品牌商提供包括揽收、干线运输、仓储、配送、安装、维修及逆向物流等差异化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
④出行行业解决方案
以电动车为代表的两轮出行行业以线下销售为主、线上销售为辅,但线上销售规模增长快速。该行业的用户对产品及电池等配件以及安装调试及售后服务都存在较高的个性化定制需求。针对该行业特点,发行人向客户提供包括订单管理、前置加工、统仓统配、末端用户送装一体、逆向物流及售后服务在内的行业解决方案。
⑤电商及跨境解决方案
A、电商解决方案
随着大件消费品线上化比例日益提升,众多行业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线上线下相融合的销售渠道,因此发行人针对线上销售渠道存在的高频次订单以及海量个人消费者等特点以及特定时期如季节性大促造成订单及物流需求激增的情况,推出了电商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在销售场景向线上转移过程中对仓储布局管理、末端送装服务能力以及供应链弹性管理的更高要求。
B、跨境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线上消费渗透率提升也扩大了品牌商全球布局的规模和深度,因此,发行人针对客户在全球业务拓展过程中所存在的跨境物流及供应链管理需求,整合了代理订舱、报关商检等服务,并通过对海运、空运、铁路及公路在内的多种运输模式进行规划设计为客户提供兼具方案定制化及交付精准化的跨境解决方案,以帮助客户从节点多、流程长的跨境供应链管理中解放使其得以将更多资源投入主业的全球布局和扩张。
(2)制造供应链服务
1)主要业务模式
制造供应链服务主要针对原材料、半成品从采购至交付给制造企业的采购、生产制造环节所存在的物流及供应链管理需求,发行人结合客户下游订单、生产排期等因素紧贴客户以最低库存保障生产的目标,特别是跨境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更为复杂的库存管理以及生产连续目标,通过向客户提供方案设计,并对信息系统对接、代理订舱、报关商检、清关服务、运输、VMI、JIT等服务进行整合,为客户打造一体化的制造供应链管理服务。
与此同时,为更好地支持前述服务的开展,提升客户供应链服务附加价值,发行人结合生产制造型企业的加工需求对仓储管理功能进行拓展,为客户提供原材料库内预加工服务,并在配送环节满足客户降本增效目标向客户提供循环包装服务。制造供应链服务的客户主要为原材料供应商以及生产制造企业,典型客户包括海尔、隆基、台塑、瑞智(青岛)精密机电、三星机电等。
(2)主要服务内容
发行人针对客户在生产制造环节以最低库存保障生产的目标,结合客户下游订单、生产排期等因素,为客户设计以布货及补货策略为主的供应链服务方案,并通过向客户开放HUB系统与客户共享库存产品数据、进出存以及库龄数据等信息,帮助客户动态调整布货及补货策略,并为其提供VMI、JIT及循环取货等配套服务。
1)VMI
2)JIT
发行人针对生产制造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将原材料按时、按需、按量由线边仓送至生产线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涵盖线边仓管理服务及JIT生产线配送服务在内的JIT服务。其中,线边仓管理主要为制造企业提供包括领料、存储、发料、退换货等环节在内的仓储管理服务;JIT生产配送主要为制造企业提供原材料分拣打包以及将原材料按时、按需、按量从线边仓送至生产线。
3)循环取货
循环取货服务贯穿于VMI及JIT服务之中,是VMI及JIT方案下的主要服务环节。发行人在传统运输服务基础上,根据客户工厂位置分布、订单情况及时效需求,对运输线路进行规划,并针对原材料供应商零散高频的发运特点,为客户提供循环取货方案,即通过将货物送达至集货中心的模式将零散的物料进行有效整合集拼转化为整车进行运输,以提升运输装载率,并配合下游生产节奏通过末端分拨的方式实现运输服务的精准交付。
2、基础物流服务
(1)网络货运
在网络货运的模式下,发行人在确定客户的运输需求后与货主签订运输合同承担承运人责任,以互联网技术搭建的线上网络货运平台为载体整合零散的运力资源,并基于对运力资源的供给情况、时效性、服务评价等因素进行分析,为客户调度合适的运力资源并为其提供覆盖国内主要城市的运输服务。
(2)普通货运
公司通过商务洽谈和招投标方式获客,以承运人身份与客户签订运输合同承担承运人责任,并依托多年运营积累的一批长期稳定合作的运力供应商调度连接运力资源,为客户提供涵盖整车、零担以及空运、海运、铁路及多式联运等的境内外运输服务。
3、生态创新业务
在生态创新服务板块,发行人主要围绕终端用户在居家等场景的需求以及车主、司机在车后服务场景下的需求,通过对上游优质合作方的产品和服务资源进行整合,为终端用户及司机、车队提供定制化的增值产品及服务。
(1)最后一公里场景服务
该业务主要是发行人依托覆盖全国99%区县的末端服务网点的服务资源获取终端用户在居家、健身、出行等多种场景下的个性化需求,并通过对上游优质合作方的产品和服务资源进行整合,提供满足终端用户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及增值服务,该业务的具体服务模式如下:
目前,公司围绕家电、居家、健身及出行在内的消费场景,主要提供如下个性化场景解决方案及增值服务:
(2)车后生态业务
发行人车后生态服务的实质主要系发行人根据客户的车后服务需求,通过整合国内燃油、轮胎、保险、车用易耗品等产品及服务资源,为客户提供包括油品销售、保险销售及轮胎租赁或保养服务在内的车后场景的定制化产品和增值服务。报告期内,发行人车后生态业务的客户主要为全国性的运力服务提供商以及区域领先的运力服务提供商。
4、供应链管理服务与基础物流服务的关系及区别
结合发行人与主要客户、供应商的合作模式及合同条款,供应链管理服务与基础物流服务的关系及区别主要可概括为如下方面:
(1)供应链管理服务与基础物流服务的关系
供应链管理服务与基础物流服务的关系在于供应链管理服务涵盖了如仓储、运输、末端配送及安装等基础物流服务,基础物流服务是供应链管理服务开展的基础和依托,并且两类业务均涉及对仓储、运输等基础物流服务资源的采购。
(2)供应链管理服务与基础物流服务的区别
基础物流服务往往根据客户指令提供点到点的运输服务,其涉及的物流服务环节单一、服务内容及实现的功能相对基础、简单,仅就合同约定的某个单一物流服务环节承担相应的责任及义务。
四、发行人的基础运营设施
1.数字化基础设施
(1)供应链运营管理系统
发行人的供应链运营管理系统覆盖订单管理、订单匹配、仓储管理、运输管理、末端用户送装服务等供应链核心业务环节,通过集成了包括OMS、WMS、WCS、TMS以及CDK在内的业务管理系统,以及开发面向资源合作方的业务协同APP,实现对订单管理、仓储、运输、末端送装服务等供应链核心业务环节的业务数据及信息的实时采集,利用数据对供应链作业节点进行追踪管理,提升作业效率和准确性。
与此同时,发行人加大对业务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的数字化及智能化升级,使之相较于传统的信息化系统具备更强大的数据处理及分析能力,为内部运营流程的优化、管理效率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2)大数据管理平台
大数据管理平台可将公司在过往业务运营过程中沉淀和积累的海量且多样化的业务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加工、整理、建模形成专业的算法模型,实现对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通过把数据价值转化为数据服务的方式,提升供应链运营及管理效率。
2、物流基础设施及服务网络
(1)仓储布局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经在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超过130个地级市以自建及租赁的方式快速布局了991座仓库,包括283座CDC、353座RDC以及355座TC,形成了辐射全国的三级分布式仓储网络。
其中,CDC作为中央配送中心能够布局全品类SKU,满足当地需求及转运下级仓,为更大范围区域的客户提供服务,同时降低高端产品库存成本,公司目前布局的CDC可辐射包括华北、华东、华中、华南、东北部西北部及西南部在内的全国七大区域;RDC为省级核心仓,相较CDC往往储存需求量较高的畅销品,以满足当地及转运本省下一级仓及用户对于响应速度的要求,
此外,公司也会在产业集群地带布局RDC以提高揽货效率;TC属于城市过站仓,储存的SKU较少但每个SKU的需求量较高,因此战略性布局在更接近终端用户的位置,以便更快速触达消费者。此外,公司也会根据客户需求、物流时效、仓库面积使用率、产品类型、成本数据在内的物流基础信息和数据动态优化仓储资源布局,以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率。
(2)运输网络
截至2022年6月30日,日日顺及下属子公司拥有超过15,000条干线线路,覆盖全国超过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超过330个地级行政区;公司的区配运输网络覆盖全国超过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超过330个地级行政区以及超过2,800个区县。在境外运输网络起网方面,公司以客户需求及订单资源为导向,已经开通了超过1,000条海运航线、70条铁路线路、1,500条空运线路,服务可触达超过580个境外港口、近180个境外国家。
(3)送装网络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合作近5,000个服务网点。在服务网点布局方面,公司根据网点服务能力及属性,布局了包括基础服务商、社区服务中心以及场景服务中心的三类服务网点。其中,基础服务商具备送装服务能力,能满足用户送装一体的服务需求;在送装服务的基础上,公司建立了贴近用户的社区服务中心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
此外,为更好的挖掘用户个性化场景服务的需求,公司将部分服务网点升级改造成为场景服务中心,使其在具备提供送装服务及增值服务的基础上,还可向用户展示个性化场景解决方案及服务。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合作的近5,000个服务网点中基础服务商超过3,400家、社区服务中心近1,300家、场景服务中心超过270家。
五、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围绕终端用户需求,提升一体化的场景解决方案交付能力
企业客户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商业转型、对于供应链外包需求的进一步拓展,驱动供应链管理服务商通过提升科技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不断拓展供应链网络,从以提供单一供应链管理服务为主,成长为复合型供应链管理服务商,并在末端延伸出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场景化深度服务能力。
大件消费品行业存在持续服务的需求,供应链管理企业可在末端用户产品交付过程中,依托末端送装服务网络及服务人员,收集用户反馈并通过对用户反馈进行挖掘及分析,形成针对不同场景的服务解决方案,以此整合协同优质的供应商资源,通过线上渠道以及线下门店持续与用户进行持续互动,为用户提供定制化场景服务方案,实现“产品与服务”的一体化交付,并构建以数据为驱动的用户服务生态。
2、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持续推动“智慧物流”转型
一方面,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全国老龄化趋势加速,物流行业的人力成本逐年攀升,通过科技化以及数字化提升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服务的效率是全行业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端到端供应链管理服务也需要科技能力提升资源整合的效率、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促进供需精准匹配和产业转型升级。
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积极探索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自动化等新一代技术在供应链服务中的应用,通过科技赋能供应链运营管理效率,更好满足客户体验,并加速向“智慧物流”转型发展。
3、以全球化供应链运营能力,支持客户的全球化业务拓展
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地域限制,加速推动了制造业的转型以及流通渠道的变革,促成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产业链上下游协作程度的加深,一个产品可由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成百上千个生产企业联合完成,交易的频次和周期也更加复杂,各行业企业需要一批具有专业化、海外服务能力的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为其提供涵盖系统集成、运输、仓储、清关、尾程派送在内的全流程、端到端、自主可控的跨境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满足其全球化的供应链管理需求,增强其在国际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4、物流企业加大并购力度,行业整合提速
2020年全国物流业总收入达10.5万亿,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关于2021年度中国物流企业50强的通告,前50家物流企业2020年物流业务收入合计达1.36万亿元,占2020年全国物流总收入的12.9%,物流行业整体集中度低,竞争格局分散。
对于物流企业而言,竞争力的关键不再仅是依托低价竞争的策略推广基础、单一的物流服务,而需要基于互联网、新技术和产业洞见整合上下游资源,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实现制造、流通和消费的有效对接,为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
因此,具备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往往通过兼并重组、战略调整、联盟合作等多种方式向下整合技术及服务能力,以实现横向拓展多元场景、纵向深耕垂直领域以及提升物流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以此向更高阶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提供商转型,并在此过程中驱动市场进一步整合与集中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