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丁元竹:新发展阶段的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丁元竹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

一、“十四五”规划建议的鲜明逻辑主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布局作出了清晰描述,具体可以概括为“三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新”要求我们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特点,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新发展阶段

经过70余年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即是说我国已全面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新中国成立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确立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完成,这也意味着我们即将进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的新阶段。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渡的历史节点。

所以新的历史阶段既可以从过去的历史发展脉络梳理,也可以从过去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来说明,比如说刚刚提到的2020年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100万亿元。从各个方面来说,我们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的核心是创新,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国家发展到现阶段,科技创新决定了我们的综合国力、竞争力。通过科技创新,通过对基础理论的研究可以使产业不断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还可以培育发展的新动力。传统的经济发展靠投资、出口、消费,到了新的发展阶段,科技创新被摆在了重要位置。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大国竞争,核心在技术领域,在科技创新。市场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可以使经济发展动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可以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和领域,构建新的产业体系,进而实现新的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发展在创新的基础上不断跃升到新的阶段。

(三)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改革开放初期,根据当时我国经济发展需要资金、技术、市场,而国际上拥有大量资金、技术的现实情况,有学者向中央领导提出国际大循环的发展战略,通过开放来吸引国外的资金、技术,拓宽市场。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总量、体制机制、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提高,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形势下,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新目标。

(四)统筹安全与发展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国际国内形势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注重安全问题。考虑到我们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冲击,以及大家已经和正在经历的2020年以来新冠病毒在全球的传播,我们不得不考虑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性事件对已设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可能产生的影响。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在国际国内环境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中美关系、疫情影响等都使我们深深感到了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应对突发事件,管控好各种危机、风险成为了新形势下必须树立的基本理念。

“十四五”规划建议注重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就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工作部署。这说明新发展阶段的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必须建立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基础上,通过在发展中坚持安全理念,才能使新发展阶段的发展走得更实、更稳。

二、“十四五”规划建议的起草坚持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相结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谋划了今后五年到十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战略,党中央制定这一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过程体现了坚持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相结合的特点。

(一)加强顶层设计

1.“十四五”时期的历史坐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阐明了今日中国新的历史坐标:“‘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这一历史坐标的定位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后,党将领导全国人民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十四五”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五年。第二,“十四五”规划处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上,因此《建议》编制必须统筹考虑“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之间的衔接问题,对“十四五”时期的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都作出充分考虑。

2020年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件起草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关于这次全会文件的题目,我赞成叫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的正式文件名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件起草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到的一致,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顶层设计不仅考虑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交汇和“十四五”、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同时对一些重大战略问题作出重要判断。

2.战略性判断

中长期战略规划必须对涉及国民经济长期发展和国际国内环境的重大问题作出战略性判断,这是编制规划的基础。

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提出了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现在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美国对华进行了一系列政策调整,中国迈入新发展阶段,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冲击大大改变了世界格局,改变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到目前为止,疫情在一些西方及其他国家继续蔓延,未来形势如何,还需进一步观察。这些都会对我国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产生深远影响。所以党中央指出,我们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面临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带来新的挑战。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过去作出的现在依然坚持的一个判断。编制《建议》过程中,党中央对国家发展历史阶段的特点和我国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有清醒的认识,作出了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判断。尽管我们的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达到100万亿,但平均到14亿人口是不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仍是发展中大国。发展中大国的任务非常明确,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推动发展走实、走稳。

3.主要矛盾

编制《建议》过程中,党中央进一步考虑了我国的主要矛盾,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在“十四五”和到2035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过程中,集中表现在发展质量上。也就是说,如何提升经济发展及其他各方面的发展质量,是新时期我们解决主要矛盾要着力解决好的问题。

4.形势和任务

党中央对“十四五”时期和到2035年阶段的形势和任务也作出重要判断。

从形势上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发展百年来,特别是一战二战以后,美国一直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但近年来,美国国际地位出现衰退,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新的世界格局下,党中央作出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大变局给中国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对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针对形势变化、主要矛盾及我们所处发展阶段的特征制定应对方案。

“十四五”时期和到2035年之前,我们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内容: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我们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依然要求通过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统筹安全与发展,使发展更加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做到防范化解各种风险和隐患,办好自己的事情。要提升国际竞争力。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数值,但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军事等组成的综合国力还不够强。比如在科技领域,这一年多来,美国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政策使我们遭遇了各种“卡脖子”问题,影响了科技发展。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提升科技、经济等各个方面的竞争力,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这实际上要求新的发展阶段在各个方面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如果说上一个阶段我们实行的是粗放式发展,那么集约式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成为了“十四五”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发展阶段国家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模式。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就开始关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部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思考,并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

2020年3月,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十四五”规划建议,成立文件起草组。3月30日,党中央发出《关于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研究“十四五”规划建议征求意见的通知》。

2020年4月13日,文件起草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建议稿起草工作正式启动。

2020年7月下旬到9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科学家座谈会、基层代表座谈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并通过各种座谈会和调研了解情况,听取各方面意见,不断深化对编制《建议》的思路的认识。

2020年8月16日至29日,党中央发出《关于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研究“十四五”规划建议征求意见的通知》,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

8月中旬,“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征求意见,收到留言100多万条,有关方面从中整理出1000余条建议进行研究、吸纳,作为编制《建议》的重要参考。

(三)《建议》起草方法

1.加强战略性安排

对一些重大战略问题判断作出了积极回应。

2020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件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指出:“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性课题就是加强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安排,指导全党全国做好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矛盾都作出了明确判断,《建议》依然要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战略安排,还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

2.开展专题研究

在第一次起草组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确定了38个重大问题,涉及到国际国内形势、科技、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并要求对其深入研究,为编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供科学支撑。中央财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有关部门、智库提供了200余份“十四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报告;统筹吸收各地区各部门向中央提交的109份关于“十四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这些都为《建议》编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起草工作稳步推进

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领导,《建议》起草工作稳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布置了文件起草组的分组和任务分工,并对下一步起草工作提出7方面要求:“深刻把握时代背景”“坚持鲜明的方向指引”“突出办好我国自己的事情”“坚持改革开放”“突出系统观点”“突出科技创新”“同步推进经济社会现代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

4.《建议》起草方法的特点

《建议》起草沿用了“十三五”规划起草时五个“相”的特点。

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我们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导向是要立足国际国内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把目标和问题统一起来。

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建设进行全面规划,同时突出重点,比如科技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对重大战略的判断和规划要和具体措施的实施相结合。

5.《建议》的框架和具体写法

《建议》编制之初,起草组包括社会上都在议论,是用串糖葫芦式的条块结构写还是用集装箱式的块状结构来写。习近平总书记综合考量后建议,可以按照多数同志赞同的条状结构先写,同时也借鉴块状结构的一些长处。在具体写法上,经过深入讨论,起草组借鉴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写法,采用“60条”的序号形式,这有利于减少条与条之间的起承转合,既直指问题关键,又使文件信息密集度最大化。

(四)《建议》起草特点

顶层设计同问计于民相结合是《建议》起草最鲜明的特点。

(五)征求意见过程中收到的主要建议

在认真研究、逐条斟酌基础上,起草组对全会文件稿初步增写、改写、精简文字共计366处,覆盖各方面意见建议546条。经过认真研究,反复修改、讨论和打磨,起草组吸收了以下一些主要建议:

充分总结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绩显著,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高度认同。有人建议把全面从严治党的经验吸纳进《建议》中,并充分总结农业发展、文化建设、国家安全等方面的经验。

深化对形势环境的分析。要充分认识到改革任务的艰巨性。面临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树立底线思维。

丰富编制《建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党的基本理念。要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全面依法治国,统筹发展和安全。

完善“十四五”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到2035年,我们要进一步实现共同富裕,这就要求缩小收入差距,包括从长远考虑城乡及各个群体、地区之间发展的差距。

强化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举措。要充实有关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战略。强化国家科技力量,加强对基础理论和涉及“卡脖子”问题的各个项目、工程的研究。组织力量推动科技创新、科技攻关,强化国家科技战略投入和创新,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改革科技体制,使科学家有动力,使我国科技创新有一个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尽快走在世界前列。当然,在一些领域,我们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十四五”时期要进一步推动在各个领域向世界前列看齐。

更加突出实体经济的重要地位。近两年,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但要扩大就业,推动国家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必须把实体经济摆在突出位置。要充实、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更好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完善重要的财税金融制度,使实体经济得到更好发展。

2019年,我国有12339.5万个市场主体,其中包括企业3858.3万,个体工商户8261万,农民专业合作社220.1万。它们构成了国家的市场发展主体,我们要通过不断推动市场主体的发展和发育来推动科技创新、经济增长,推动就业和市场的进一步完善。

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进一步加强对城市建设的规划和管理。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城市化发展到了新阶段。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市居住人口不到18%,农村居住人口约占80%,没有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而现在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已经有6个以上,出现了超大型城市、特大型城市等一系列体现出我国人口特点、地域特点,具有新的城市布局和城市发展特点的城市。这就要求我们时时完善新的城镇化战略,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一方面要加强对超大型城市、特大城市的规划,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比如北京市近年积极探索“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接诉即办”等一系列针对超大型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管理方式。

高度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建议》将“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它要求我们的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最终体现在个体的言行规范,社会的组织形态、集体行为上。同时,要对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健康中国作出重要部署。

针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要把维护国家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筑牢国家安全屏障,保障国家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这是我国发展到现阶段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

三、“十四五”规划建议的总体考虑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考虑

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按照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综合考虑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发展条件,紧紧抓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议》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作出系统性谋划和战略部署。这就是总体考虑。

(二)基本原则

1.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间有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基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在达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2.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我们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一个基本遵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也就是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3.处理好开放和自主的关系

毫无疑问,我们坚持全球化战略,坚持不断扩大开放,但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我们要自主创新,把开放和自主的关系处理好,这就要求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在新发展阶段,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4.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但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再加上我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有效防范和应对可能影响现代化进程的系统性风险,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非常重要。比如全球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已经过亿,其传染性对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口的流动和贸易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在发展过程中深刻认识可能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可能给我们的实践带来的问题和风险,在推动发展的同时处理好各种风险。

5.处理好战略和战术的关系

制定出高瞻远瞩、务实管用的规划建议。

四、“十四五”规划建议的特点:近期和长期重大战略有机统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近期和长期重大战略都作出了部署,近期和长期重大战略有机统一是《建议》制定的一大特点。

(一)《建议》的总体架构

《建议》文本包括三大部分:总论(包括两部分)、分论(包括十二个部分)、结尾(包括第十五部分和结束语)。

总论强调了三点:一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二是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三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同时,总论对编制《建议》的指导思想、必须遵循的原则和主要目标也作出了部署;对政治建设、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提出了要求。

分论包括十二个方面:一是把科技创新摆在第一位。“科技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的第一大理念,并且在新发展阶段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二是产业发展。三是不断完善国内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四是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包括经济、行政、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领域的改革。通过改革释放发展的活力。五是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十四五”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六是区域发展。七是文化建设。《建议》强调要推动社会文明水平的提升,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在文化建设领域中,要通过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四史”教育、社会科学研究等方法规范人们的行为,提升社会文明水平。八是绿色发展。九是对外开放。十是社会建设,突出强调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高质量的教育、健康中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都是新时期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一是安全建设。十二是国防建设。这十二个分论集中体现了我们在“十四五”时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问题涉及的主要领域。

结尾强调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要通过不断运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使各级政府、各级党委运用社会主义制度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

(二)《建议》的重点战略

1.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建议》突出强调的战略重点。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彻到“十四五”时期我国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用高质量发展把质量第一摆在重要位置。

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从编制“九五”计划开始我们国家就意识到要转变发展观念,但由于体制机制等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转变发展方式在推进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也存在一些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就是由过去粗放式的发展转向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转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发展,还要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因为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所以高质量的发展是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发展。

2.构建新发展格局

(1)背景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采用“两头在外”的生产模式,生产经营过程的两头均放在国际市场,长三角、珠三角都是利用廉价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吸引海外的资金和技术,来料加工,然后再销往国外,这是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有一段时期,我们成为“世界工厂”,将加工的商品卖向世界各国。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再加上发展到了新的阶段,我们不能再依靠资源和劳动力谋求发展,要提高技术,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2)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

1979年社会学恢复以后,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对苏南一带的乡镇企业进行研究,当时的企业家告诉他要左右开弓,依托两个市场。“两个市场”就是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随着形势发展,在当前“十四五”时期及今后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把立足点放在国内,扩大内需、提高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和购买力,更多地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随后不久,党中央召开的2020年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我国地域辽阔,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又是14亿人口大国,各地各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形成国内市场来解决。当然,在国际领域中,我们还要通过国际合作来拓展国际视野,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发展。

(3)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循环。通过推动形成宏大畅顺的国内循环,来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这是党中央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变化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它会改变国内的市场结构、需求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形成更加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结构。

3.“十四五”时期和到2035年发展目标问题

从经济发展能力和条件看,我国经济有希望、有潜力保持长期平稳发展。这是因为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我们有稳定的国内环境、庞大的国内市场;有70余年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40多年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作为基础。因此,要完成《建议》中到“十四五”末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党中央也考虑到了未来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因素,比如疫情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可能会导致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在全球化时代,这种持续低迷会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我们中长期规划的目标要更加注重结构性优化,借助这一发展时机优化自身经济结构,实现过去实践难度较大的动作,比如转变发展方式。以此来把工作的重点引导到高质量发展和提高效益上,使经济上一个台阶。

4.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建议》的说明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突出强调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部署。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就是要为人民谋幸福。邓小平同志早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就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我们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解决贫困问题摆在工作的重中之重,取得巨大脱贫成果。从2015年到2019年,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5575万人减少到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5.7%降至0.6%。脱贫攻坚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建议》的说明里指出:“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但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

“十四五”规划《建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部分提到,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远景目标。

5.统筹发展和安全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在当前的发展中,我们既有巨大发展机遇,又面临风险挑战,因此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

《建议》设专章“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讨论了发展与安全问题,强调了国家总体安全观,提到了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筑牢国家安全屏障等具体部署。

6.坚持系统观念

《建议》对系统观念作出重要表述:“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全国一盘棋,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这就要求我们把系统观念作为基础性的工作和思想方法来处理各项工作,谋划各种问题和战略。

7.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建议》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完成情况和宣布时机作了部署。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取得决定性成就,党中央会在2021年上半年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系统评估和总结后正式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1978年到2019年,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我们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立足点。

新中国刚成立不久,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就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国防业四个现代化。1956年,党的八大将“四个现代化”写入党章。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大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1975年,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进一步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改革开放以后,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邓小平同志将现代化目标调整为“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可概括为先实现小康。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所谓“小康之家”就是虽不富裕,但能解决温饱,在温饱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现代化。

经过实现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天的中华民族已经站在了新起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此基础上对“十四五”时期和到2035年我国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进行了部署。

我从四个方面谈了自己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一是全会的逻辑主线——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二是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相结合的科学的《建议》文件起草方法;三是总体考虑与基本原则相结合的《建议》文件构架;四是《建议》文件中对一些重大战略问题、创新问题的重要部署。

THE END
1.明年要抓好9个重点任务,开启发展新篇章的战略布局随着新的一年渐行渐近,各行各业都开始了新的规划与展望,在国家发展的大棋盘上,明确重点任务,不仅是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与反思,更是对未来一年乃至更长远发展的精心布局,明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国将围绕九个重点任务,集中力量,精准施策,力求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这九个重点任务,既http://www.114banjia.cn/post/1254.html
2.证券消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文来了12月16日,青海省委副秘书长熊义志跨省履新山西吕梁代市长,肥水不流外人田第23部分,正在播放《斗罗大陆》第129集高清未删减版-国产-,《恋了爱了》全集在线免费观看完整版-电视剧频道-四,《英语课代表让我吃他小兔兔视频》古装仙侠,科幻,热水器h1温度,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霍水最新章节(闲听落花著),《https://www.bjsdfz.com/default_Zh.aspx/coin-slider/css/show-31-3152-1.html?20241215=amCtiqSURW.scm
3.怎样谋划“十五五”?五年前开启谋划“十四五”之际,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胸怀两个大局”之时——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谋划“十五五”,还是要从“两个大局”出发。 近几年,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黑天鹅”“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Mzg1NDE3MQ==&mid=2247573697&idx=1&sn=76214fe7857e82b97326919541bb96d4&chksm=97094d3c15fc1f8c2fe9491d18ee6ad604ebe8538146ddad634c3b35fd0c10c8d2ee5c77d857&scene=27
4.区域协调发展新机遇此外,“十四五”规划纲要关于“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章节中,“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是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涉及哈长城市群等。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区域发展作出新安排:“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一系列区域部署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2130822916551507&wfr=spider&for=pc
5.05综述——把握“强省会”战略机遇,推进高质量发展2022如山东省“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济南实施“强省会”战略,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福建提出,“十四五”期间,将通过“强省会”和“强门户”,争创国家中心城市;贵州省“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实施贵阳“强省会”五年行动。 那么,“强省会”为何会成为各地“十四五”期间的战略性安排?https://www.fjlib.net/zt/fjstsgjcxx/zbzl/lhtk/2022_03/202112/t20211231_469056.htm
6.划重点!信阳“十四五”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工作方案来了分析我市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研判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结合我市实际,研究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市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思路和目标,重点领域和方向,以及产业培育的重大举措和政策。 5.信阳市“十四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https://app.dahecube.com/nweb/mobile/clfnews/20200513/20200513115704571519?news_id=63939
7.一文学会:十四五战略规划编制战略规划锦囊管理类:战略规划 行业:综合 来源:微信公众号谢东记 1 2019年10月12日上午,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十四五”规划启动视频会议,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同志对全国国资系统和中央企业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安排,提出了明确要求。1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主持召开研究部署国民经济和http://www.chn-source.com/product/detail/21693
8.政府工作报告这六大定位,既坚持了目标的一以贯之,又体现了路径的创新突破,只要我们真抓实干、接续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十四五”转型出雏型的战略目标!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将认真贯彻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奋斗姿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https://www.jcgov.gov.cn/dtxx/jcdt/202102/t20210226_1359499.shtml
9.前湾新区列入全省大湾区发展战略,十四五”期间,宁波计划投资1.73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素有“压舱石”之称的重大建设项目上,宁波有何长远战略谋划? “十四五”期间,宁波安排重大建设项目753个,总投资约3.04万亿元,计划投资1.73万亿元以上 在科技创新领域,聚焦打造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基础件三大科创高地,安排了国家和省实验室、高能级创新平台15个,重点推进甬江实验室https://m.loupan.com/nb/news/202009/4749081
10.“十四五”规划“十四五”规划将围绕深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完善税收政策、后补贴政策、奖励政策、采购政策,并制定推动政策落地的具体措施,优化创新政策环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用简政放权的“减法”换取创新创业的“加法”,扶持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创新引人、用人、育人长效机制,研究建立合适人才聘用机制;促进科技交流合作“走出去https://www.meipian.cn/35u526ge
11.十四五规划编制方案(精选6篇)学院“十四五”规划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思想、新理念、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优化结构、补齐短板”为规划思路,主动衔接《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战略安排,认真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XXXXX 实施方案》,从历史维度、国际视野、发展眼光出发,高标准对标“XX 高水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https://www.360wenmi.com/f/file9oj1t5j5.html
12.把握“十四五”规划的政策红利,10个重点行业红利重点解读!回顾“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我们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依旧是“十四五”重点扶持领域,对外强调安全可控、“卡脖子”技术攻坚,对内强调以数字化、智能化推动产业升级,形成新的增长引擎。 回顾“十二五”:2010年10月15日-18日召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体现出高层推动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696884.html
13.20212025年十四五规划内容全文要注重空间谋划,明确空间战略格局、空间结构优化方向以及重大生产力布局安排。要创新规划的表达方法,增加规划可视化元素,努力做到形式新颖、通俗易懂。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同步考虑规划实施责任分解,确保规划可落地、易评估。 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参照省的做法,成立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不纳入市级https://www.360docs.net/doc/a644d6decd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0.html
14.某企业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方案.doc某企业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方案.doc,PAGE PAGE 1 某企业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方案 目录 一、TOC \o 1-2 \h \u 11684 公司发展战略 2 5186 1、总体目标 3 14736 2、 品牌目标 3 22327 3、 营销网络目标 3 8249 4、 管理目标 4 二、 16191 实现公司发展规划的路径和方法 4 5183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303/7126111145003062.shtm
15.2023智慧预见——破局者绽放吧十四五国家战略深度解析落地方案中国共产党现是马克思、列宁共产主义最成功的践行者,共产主义全世界最大最成功是执政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http://m.hqylwzz.com/nd.jsp?id=2552&id=2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