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计划分析范例6篇

中国市场向来以数量庞大和发展迅猛著称,手机市场也是如此。目前中国自有的手机品牌已经渐渐在本土的手机市场中地位攀升,但在技术、研发、设计和品牌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尚且无法在许多成熟的国际品牌面前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目前,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现代手机市场的主流。在国际化知名品牌强大的市场统治力之下,国产智能手机企业如何在这一领域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已经成为目前函待解决的课题。

一、概述

(一)营销策略

(二)竞争战略

所谓战略,就是敌我双方在战争中所采取的谋略,竞争战略就是在竞争中所进行的谋略。如果说营销策略所要考虑的目标是企业自身、客户需求和市场期望,而竞争战略则还要在此基础之上,将竞争者产品也考虑进去。因此竞争战略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在市场、客户与竞争者之间找到自身企业产品的正确定位,并在维持自身定位的基A上不断增强特色、增强竞争力。企业间的竞争往往是长期进行的,因而竞争战略要在确定基本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对细枝末节进行调整和变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日趋发展的消费者需求。

(一)产品策略分析

我国的智能手机市场最近几年的竞争已经达到了相当激烈的程度,经历了运营商定制和电商渠道价格战等市场浪潮后,国产手机企业正以极快的速度不断地发展壮大,其视野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低端手机市场的占领,而是瞄向了高端机的领域。金立集团董事长刘立荣在某次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具有高溢价能力的品牌才能够生存。”这也意味着金立手机近期的产品战略目标也集中在中高端机型领域。

高端二字并不仅仅体现在价格上,更需要产品与价格相匹配的性能。当前的高端机市场被国外的三星和苹果占去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国产手机企业想要在这个领域分一杯羹,以目前的技术水平还很难做到。而刘立荣表示,将目光转向高端机的契机在于金立W系列翻盖手机的销售走俏,这款没有过多宣传、价格在4000元左右的机型每年的销售数量达到了60万台。

近期,针对安全和续航两大痛点问题,金立推出了M6/M6Plus系列手机,内置超大容量电池和独立研发的安全加密芯片,与手机的编码CPU唯一对应,“一机一码”的机制大大提高了手机信息的安全,增加了手机的使用价值。

尽管如此,但在市场调查中发现,金立M6系列手机除去其主打的续航和安全问题之外,其他方面都过于平庸,比如信号的接收能力、音质和拍摄效果等,细节方面更是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电池体积过大造成手机过重,音筒的设计容易进灰却不方便清理,数据线插头和手机插孔匹配度不高,因此近半的消费者认为金立M6手机近3000元的价格依然谈不上高性价比。

(二)价格策略分析

一项产品的定价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产品的成本,其中包含的各种价值,当前市场的供求关系,还要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目前金立手机的价格策略主要以成本加利润定价法和竞争参照定价法为主,根据不同地区有所微调。目前金立手机主要有以下几个价格区间:

1.千元以下,这部分属于低端机,主要作用是薄利多销。这部分手机主要以超大电池容量、大显示屏和反向充电为主要卖点,比如金立金钢系列,目标群体是对手机性能要求不高或者购买能力有限的客户群体。

2.1000―2000元,这部分属于中端机,也是智能机起步初期各大国产手机企业打价格战的主要战场,因此价格经常会发生些许变动。这部分手机在主打特色上已经针对不同客户群体进行了区分,比如主打机身设计和续航能力的金立S6,主打安全性能的金立金钢2,主打拍摄性能的金立M5等等。

3.2000―3000元,中等偏上的价位,主要是对1000―2000元的特色主打机型进行升级,在特色方面更近一步,同时对其他方面的整体提高,使整部手机的性能更加平滑,比如拍摄性能较金立M5更佳的金立S9,安全与续航兼有的金立S6。

4.3000元以上,原本都是主要应对商业人士推出的高端机型,以助手性能为侧重点,比如金立天鉴W系列,后来受天鉴W系列销售走俏的启发,又推出了受众面更加广阔的金立E8和金立M2017作为高端机领域的试水之作。

从整体来看,金立手机的价格区间较为合理,但在定价上较同类产品并没有优势,而且象征着金立最高制作水平的金立M2017的定价已经超过了同价位的进口机。目前国产手机在核心技术上依然没有优势,品牌的溢价方面受到牵制。而鉴于刘立荣对于定价的态度:“定价只有一个原则,就是要超越苹果。”可知此次金立M2017只是为了圈定某些特定细分人群而单纯地提高产品定价,具有很大的赌博性质。

(三)渠道策略分析

为了节省产品从出厂到入市中间的一系列费用,更好地覆盖市场和各大网点,金立手机建立了以三级渠道为主,多种销售渠道并存的渠道管理模式。三级渠道,即制造商―商―批发商―零售商―终端消费客户。

但由于三级渠道的运行长度过于冗长,导致结构的信息传递和周转速度过慢,以至于厂家无法对渠道进行良好的控制,且随着时代信息化程度的加深,许多新型的营销渠道也会对传统的三级渠道造成冲击,如果无法正确把握时代的潮流,在营销渠道上作以适时的革新,曾经的优势很容易变为掣肘的劣势。

(四)促销策略分析

促销策略并不仅仅是销售出商品这么简单。一家成熟的企业在把商品销售出去的同时,还能让自家的品牌深入消费者的心中,从而体现出促销策略的真正目的――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取得消费者的认可与信赖。可以说金立通信能够取得今天的知名度,与其成功的促销策略是分不开的。

三、金立手机市场营销策略优化建议

(一)产品策略

相比于市场热销的进口机,国产手机普遍缺乏“匠人精神”,缺乏对于细节的完善和创新,金立手机也是如此。而在人们眼光和口味日益挑剔的当下,细节已经成为了人们衡量一部手机的重要指标。因此金立手机在打造产品特色的同时,也要兼顾对手机其他方面的提升,让手机产品不再受到短板效应的掣肘。目前反馈比较集中的问题多是信号接受不佳、拍摄水平不高和运行速度慢等问题,这就需要金立手机继续完善核心处理器技术,改良手机的设计理念,为此要加大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这样才能在合理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对手机的性能作以更平滑的升级,提升产品的性价比。

(二)价格策略

受到金立集团董事长刘立荣定价政策的影响,目前的金立手机普遍呈现价格过高的现象。为了适应消费升级,也是出于竞争需要,品牌追求高溢价、竞争高端从大方向来讲是正确的,但高端与高价是两码事。高端的前提条件是产品的各方面性能都能物有所值,否则只能是既失了口碑又失了市场。金立手机贸然将高端机M2017定价过高显然为时过早,有欠明智。就目前的情形来看,在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也没有足够消费基数的前提下,金立手机的定价策略要以性价比为首要考量标准,灵活地运用价格政策,抢占价格空档。这一点从天鉴W的成功中就可以吸取经验,国内3000―4000元的商务机型并不算多,而在同类的竞争产品当中,天鉴W所拥有的性价比又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才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就金立的现状来看,与其贸然推出高价位机型想要与进口机争市场份额,倒不如静下心来继续在中高端机市场上发挥优势,深入研究中高端机消费群体的需求,在定价方面更多地考虑既定目标客户的购买能力和意愿。只有将这一价位购买人群牢牢抓住,并依靠口碑和信誉逐步积累消费基数,才能在未来的高端机型中形成爆款拉动的态势。

鉴于目前国产手机品牌企业发展境遇类似,目标都是抢占中低端手机的市场,因此在相同的质量、性能和企业知名度之下,价格就成了消费者衡量和选择同类手机的标准,打价格战也就成了国产手机品牌的共同竞争策略。

(三)渠道策略

随着多种新渠道营销模式的出现与发展,金立手机的主要渠道营销模式――三级渠道的优势正在渐渐减弱。前文提到,这种渠道的劣势在于运行过程冗长,相应的,需要维护这一冗长的渠道,所要花费的资金和人力成本也是巨大的。而且从现实情况来看,这些渠道网络也并没有完全达到理想中的效果,各中小经销商出于对自身的利益在推销中往往会首推其他高利润的产品,而出于维护经销商的忠诚而经常的走访监督只会进一步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这与金立想要占领国产手机中低端市场形成价格优势的企业目标是相悖的,因此,构建稳定完善的销售渠道网络是金立公司的主要任务。

从当前形势来看,大部分公司的渠道战略都是尽力削减中间环节,从而减少成本,促进企业和消费者的沟通速率,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打造产品的价格优势,更有助于让企业更及时地得到产品反馈,从而使生产和销售策略得到进一步改善。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使得足不出户的网络购物逐渐成为当前购物的主流,因此金立公司应当发挥自身本土化的优势,根据中国的市场和自身的企业特点,拓展和培养新的营销方式,向扁平化的目标靠近,在维护和优化传统营销模式的同r,将更多的精力投入网络直销以及其他新型渠道销售模式中,加紧占领各大零售终端的柜台,加紧与各大运营商的合作,比如定制机等形式,形成新旧渠道模式的优势互补,这样在未来可能发生渠道模式变革迭代的时候才能从容不迫。

在传统渠道的维护方面,要在确保人员质量的同时加大人员数量的投入,设立负责拜访客户、推销产品、提供售后的办事处,为客户解决一切来自产品上的疑惑与困难。另外,对于经销商实施按照销售排行的奖励政策,并且在手机批发价格方面给予一定优惠,对一部分金立手机实施“保价”政策,及时将因行情变化进行价格调整而产生的价差补贴给经销商,确保经销商的忠诚度。

(四)促销策略

结语

总而言之,面对日趋激烈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竞争,国产手机品牌企业要保持住正在崛起的势头,一方面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和研发的革新,增强核心的竞争力,循序渐进地从国际知名品牌的手中夺回中国市场。另一方面,要继续对市场营销策略进行改进和完善,明确自身在中低端手机市场上的优势,并将优势发挥到最大,为此需要保证产品本身和服务的质量,拓展销售渠道,正确定位自身在市场中的位置,打造价格优势,再作以正确的促销策略,将从中低端手机市场上赚取的利润用到核心技术的研发上来,形成企业的良性循环,这样才能使企业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向国际化迈进。

[参考文献]

[1]陈昌新.飞特公司智能手机市场营销策略分析与优化[D].山东大学,2012

[2]耿钊.云会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应对措施[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关键词: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经济效应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1经济效应分析

1.1正向经济效应分析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促进企业生产增长的要素为劳动、资本、土地和组织,进入现代经济社会后信息的作用加大,信息已成为第五个生产要素。实践证明,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对这个五个生产要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转变企业利润增长方式的同时也对西部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

(1)促进了信息要素在生产中的乘数效应。

美国国会关于贸易与发展的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表明,信息对生产力的正向促进作用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尤其在落后地区,信息要素对企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促进了信息要素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企业竞争力增强,新市场得到开拓,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所有这些都促使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目前,信息与信息技术已逐渐成为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导因素,不但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贸易和管理上所需的分析能力,而且改变了企业价值创造方式,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方法。

企业在现代化生产中,生产函数内部结构中的各种要素如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等要素,都离不开信息要素的作用,信息的这种作用是一种“乘数效应”。它可表示为如下等式:生产力=信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营销+培训+……)。信息的这种“乘数效应”揭示了在生产力的内部结构中,除原有的独立的和非独立的物资形态要素外,信息要素更为重要,生产力各要素与信息结合对生产力的提高将产生放大若干倍的乘数效应。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充分发挥信息要素在生产中的作用,是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差距的重要路径。

(2)有效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

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推进,有效的突破了传统经济环境带来的成本问题。企业信息网络的建立可以减少交易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市场交易双方搜寻信息的成本。另外,在网络环境下可以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经济行为进行实时的统计、分析,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减少交易中因决策产生的风险成本。西部中小企业交易成本的降低大大减小了企业的资本支出,对于资本较东部匮乏的西部中小企业来说,其效用更大。

(3)改善西部地区的就业结构。

(4)带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需要软件的开发、计算机技术服务与咨询、网络建设、通信设备与服务等,这就要求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据统计,在2008年,我国西部信息产业增加值占西部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西部信息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向高技术化、高知识化、高资本密集化、高加工化和高附加值化发展。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标志就是各产业技术层次不断提高和新兴产业不断成长为主导产业,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对西部产业结构高度化即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5)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其工业产值及实现利税也在快速增加,截至2008年我国西部地区工业新增产值的76%以上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中小企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整个西部的60%和40%,在近几年的西部出口总额中,中小企业约占60%。这些数据表明西部中小企业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带动了西部地区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成为今后我国西部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

1.2负向经济效应分析

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劣势及建设误区,这些又会对企业及西部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如下:

(1)忽略隐性成本,加重企业负担。

企业的隐性成本是企业本身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隐性成本相对于企业在市场上能够买到或租用到的生产要素的显性成本是易于被企业忽视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信息化程度较高,企业领导、员工思想较为开放,易于接受新事物熟悉新环境,企业间通过网络沟通越来越频繁,这些都为东部企业信息化开展奠定了基础。与之相比,西部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预算时,往往忽视了这方面的隐性成本,预算资金在实际执行时由于诸如人员培训、人员转换、数据移接、集成测试此类隐性成本增加,致使投入显得捉襟见肘,不但遏制了项目的实施,而且导致实际收益远远小于信息化总成本,利润甚至为负,信息化反而成为企业累赘。

(2)过程轻率,实用性不强。

(3)重“内”轻“外”,外部经济环境有待改善。

2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对策与建议

通过以上对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所带来的正向与负向经济效应分析,从企业自身及外部环境两个角度提出如下对策:

2.1树立正确的成本――收益观念

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以有限的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这就要求西部中小企业立足自身特点树立正确的成本-收益观。信息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在制定企业信息化预算时,即要考虑硬件设备改善更要注意软件实力的提高,眼前与长远相结合,优化投资结构,正确估算总成本,最终实现企业以信息化有效运转。

2.2优化人才结构,发挥高科技人才对企业的推动作用

引进和培训信息化人才,是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关键。对西部中小企业而言,人才的发现比引进更为重要。由于西部特殊的地理位置,人们在选择到西部就业还需要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因而,西部企业为满足不断增加的人才需求,应重视内部员工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进行的信息化培训学习,将已有生产、销售、客户联系等经验与信息要素相结合,这个过程实际也是将普通员工向企业所需人才转化的过程。把内部员工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最终提高员工的整体信息化素质。

2.3注重内部资源的整合利用

在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工作中,企业应重视对内部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加强内部研发、生产、财务、运输、销售等各部门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上的信息沟通与反馈,从而达到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只有最优的资源整合利用效率,才能实现在既定产量下的最小成本,实现最大利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2.4培育建立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

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内部生产要素的整合与外部经济环境的改善。在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政府对企业发展所需外部经济环境的改善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政府公共投资对企业信息化投资的汲水效应数理分析发现,政府在信息化方面的政策可以通过税收和信贷政策变量的变动来实现,而且采用税收政策比采用信贷的效果要更好,同时这也符合凯恩斯认为仅仅依靠货币政策很难奏效的论断。在西部地区,还应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鼓励西部通讯公司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化合作,由通讯公司协助搭建企业的信息化台,既满足了信息化的需求,又加强了双方联系拓展了通讯公司的服务范围。

参考文献

[1]白云川.多种模式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访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副司长王建翔[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9,(8).

[2]汪安佑.企业信息化的经济效应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4,(1).

关键词经济结构;能源强度;能源消费增量;宏观驱动因素

1996-2011年,我国取得了经济总量增长近6倍的成就,但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深层矛盾日益突出,给能源消费带来巨大压力,经济结构亟待调整。早在“九五”计划时期,便提出未来十五年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向集约的根本转变,“十五”、“十一五”时期更强化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针。这一时期,经济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究竟产生何种影响及其背后深层驱动原因是什么值得研究探讨。

确定经济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影响的两个关键:一是经济结构的划分。已有研究主要考虑了三次产业部门结构[1],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及其他行业的6行业部门结构,工业内部细分的行业部门结构[2-3];二是分析方法的确定。已有研究多集中在分析经济结构变化的节能潜力[4-5]。由于我国GDP的快速增长,节能潜力估算方法不适用于长期分析,经济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有所夸大,但现有研究多集中在分析方法和计算结果的探讨,对经济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影响的背后原因缺乏阐述[3-6]。综上,本文从能源强度、能源消费增量分解双向入手,兼顾产业部门、行业部门结构变化,全面剖析1996-2011年经济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并深度挖掘宏观驱动原因。

1研究方法及数据处理

1.1经济结构划分

产业层次考虑4个部门:第一产业(农业)、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行业层次考虑42个部门,包括农业、工业两位数代码37个行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金融房地产及其他服务业。其中2002年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02)将两位数行业“木材及竹材采运业”从工业划分至第一产业、工业新增“其他采矿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本研究将“其他采矿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合并到“其他工业”。

1.2能源消费分解方法

能源强度分解法是按结构分解分析法(StructureDecompositionAnalysis,SDA)原理,将全部生产部门总能源强度(简称总能源强度)变化分解成部门增加值比重(部门结构)和部门能源强度(部门强度)两个因素。其中总能源强度仅考虑创造GDP的生产部门,即除生活能源消费量以外的能源强度。能源消费增量分解法是将总的能源消费增加量分解成经济增量、部门结构、部门强度3个因素。本研究采用Sun[7]提出的能源消耗完全分解模型,解决传统分解法中残差的影响,并运用环比方法对1996-2011年逐年的能源消费增量进行分解。

能源强度分解法:

式(1)最右边第一、二项分别为部门结构、部门强度变化引起的能源强度变化;式(2)最右边三个方括号内分别为经济增量、部门结构、部门强度变化对能源消费增量的贡献。

1995-2011年42个分行业部门增加值或增速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①行业划分口径调整:2002年国民经济行业划分统计口径变化,因此按本文42个行业部门划分重新调整1996-2011年增加值数据;②2005年不变价折算方法见齐晔(2011)[8];③全口径数据调整:参照陈诗一(2011)[9]经济数据处理方法,按照各行业增加值比重不变的原则进行调整,匹配工业增加值与分行业增加值。

1995-2010年42个分行业部门能源消费量数据来自最新调整的2009-2011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1年总能源消费量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经济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2.1经济结构变化促进能源消费作用逐渐减弱转向节能

根据式(1)、式(2)将1996-2011年逐年的能耗强度变化量、能源消费增量分解得到产业、行业层面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为便于总结规律,根据逐年分解结果统计分析“九五”、“十五”、“十一五”时期的产业、行业部门结构变化对能源强度、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表1)。

图1显示,1996-2011年,产业、行业部门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均呈波动影响,但促进能源消费的作用逐渐减弱,“十一五”时期42行业部门结构变化甚至起到节能作用。根据表1,4个产业部门结构变化从“九五”增加能源强度0.086tce/万元下降到“十一五”仅增加0.019tce/万元;42个行业则从增加能源强度0.10tce/万元转为降低0.01tce/万元。

图11996-2011年经济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Fig.1Theimpactofeconomicstructurechangeonenergyconsumptionduring1996-2011

从能源消费增量看,4产业部门结构变化从“九五”增加能源消费0.73亿tce下降到“十一五”的仅增加0.47亿tce。42行业部门结构变化实现节能0.34亿tce。2011年,4个产业部门结构变化增加总能耗强度0.008tce/万元,增加能源消费量0.12亿tce,42个行业部门结构变化对能源强度和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近乎为零。尽管扭转了2010年的上升趋势,但结构调整进展缓慢,给“十二五”的经济结构调整带来巨大挑战。能源消费增量分解结果显示:“九五”、“十五”、“十一五”时期,分别增加5.0亿

tce、7.5亿tce、13.2亿tce,相较之下,经济结构变化减缓能源消费的作用显得微小。但正是重化工为主导的经济结构现状,导致我国总能源强度高于发达国家,使得快速经济增长成为拉动能源消费的主要力量。因此,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我国的首要任务。

2.2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减缓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促进

工业和第三产业能源消费量占全部产业的95%以上,因此产业部门结构变化是促进能源消费还是节能,是工业和第三产业间的博弈。当工业增速远超第三产业时,产业部门结构变化促进能源消费作用显著:图1中产业部门结构变化对能源强度影响曲线的三个波峰分别为1996、2003、2010年,其工业增速远超第三产业(图2)。反之,当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工业时,产业部门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促进作用明显降低。2005-2009年连续5年第三产业增速高于工业,第三产业比重与工业比重的差距逐渐缩小,2009年甚至反超0.1%,使当年产业部门结构变化起到节能作用。总体来看,1996-2011年产业部门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促进作用逐渐转弱是由于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时期尤为明显。

2.3重点耗能行业经济增速下降驱使结构变化转向节能

我国8个重点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占全部产业的60%以上,而增加值仅占15%。包括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

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造纸

及纸制品业(简称黑色金属、化学原料、非金属、电力、石油

加工、煤炭、有色金属、造纸)。

根据图3,“十五”时期,有色、造纸、化学原料、电力、石油加工5个行业增速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但能源消费量占比最大的黑色金属行业增速从“九五”的9.4%增加到16.9%,煤炭行业从近乎零增长激增到12.8%,非金属行业也快速增长。尽管与“九五”时期相比,42个行业部门结构变化导致总能源强度的增加趋势减缓,但8个重点

耗能行业结构变化使总能源强度增加0.048tce/万元,比“九五”高出70%,黑色金属行业贡献居首位,重化工业化趋势明显。进入“十一五”,有色、造纸、电力、石油加工4个行业增加值增速持续降低,黑色金属、煤炭行业则转升为降,化学原料行业略有反弹,仅非金属行业增速呈增长

趋势。8个重点耗能行业结构变化转向节能,使总能源强

度降低了0.002tce/万元。可见,自“十一五”以来,重点耗能行业经济增速的下降是驱使结构变化转向节能的关键。

3影响经济结构变化的宏观驱动因素分析

3.1重化工业化发展态势制约经济结构调整

“九五”、“十五”、“十一五”时期,重工业平均增速分别是10.7%,15.6%,15.7%,高出同期轻工业0.4%,2.6%,2.6%。现阶段重化工业化发展态势严重制约了经济结构的调整,而造成重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快速城市化进程推动重化工业化

1996年起,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率从30.48%提高到2010年的49.95%。在高速的城市化驱动下,建筑、铁路、公路等城市保障性基础建设明显加快,以钢铁、水泥、有色冶金为代表的重点耗能行业快速发展推动了重化工业化。

1996-2010年,每年新建公路里程翻了两番,从13.8万km增至56.3万km;“十一五”时期,铁路建设快速发展,新建铁路投产里程数为14545km,分别是“九五”、“十五”时期的2.49、2.16倍;城镇住宅建筑面积从2000年44亿m2,增至2005年108亿m2,2010年达144亿m2。按平均水平测算,“十五”时期,仅新建城镇住宅消费粗钢、水泥量占同期总产量的35.2%,29.9%。再加上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仅为满足城市化转移人口的基本需求,便消费了钢铁、水泥产量的50%以上。

3.1.2出口依赖型经济拉动重化工业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实施出口替代的经济发展战略,即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出口,发展出口工业,逐步用轻工业产品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用重化工业产品出口替代轻工业产品出口,以带动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出口规模的逐渐扩大,出口结构的重化工业化,极大的促进了能源消费的增长。

1996-2010年,货物出口总额增长了近8倍,2010年高达10.77万亿元,占当年GDP的26.5%。出口产品结构逐渐转向重化工业产品替代轻工业产品的趋势,重化工产品出口额占比(化学品及有关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从1996年的29.3%增加到2010年的55.0%。出口产品结构的这种趋势性变化既是工业结构变化的结果,也将进一步增强工业结构的重化工业化趋势,极大的拉动了国内的能源消费。国内学者根据投入产出表核算了1997-2007年出口带来的能源消费量,从(2.56±0.32)亿tce增加到(7.35±1.51)亿tce,占除生活外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从(21%±2.6%)增加到(29%±6.0%)[10-14]。

3.1.3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利益促进重化工业化

长期以来GDP为主的政绩考核制度和经济利益的追求,导致地方政府热衷于投资重化工业。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研究显示,“十一五”各省规划目标GDP年均增长率为10.1%,远高于全国7.5%的目标,地市级平均达13.1%,县级平均达14.2%,越低层级地方政府目标越高[15]。2001-2009年,省级层面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外,其余各省重工业工业总产值占比平均提高10.6%,海南增幅高达34.2%,云南23.1%,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均在15%左右。

3.2结构调整政策刹车作用明显

在经济结构调整进程中,政府采取了“加快发展服务业”和“淘汰落后产能”两大主要政策调整产业部门结构和行业部门结构。

“九五”时期,政策导向依然是大力发展基础工业,但提出“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进入“十五”时期,提出“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增加值占比和从业人员占比;“十一五”规划提出“加快发展服务业”,并提出了增加值占比提高3%,从业人员占比提高4%的量化目标。“十一五”期间,“淘汰落后产能”政策提出了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目标,以强有力的行政干预,配合严控市场准入、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贷款、取消重点耗能产品出口退税、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等一系列政策,给重点耗能行业一记急刹车。“十一五”期间累计淘汰的炼铁、炼钢、电石、焦炭、小火电、水泥、电解铝落后产能,分别占同期新增产能的74.3%、54.9%、42.0%、37.7%、24.4%、21.9%、20.3%。淘汰落后产能很大程度上减缓了重点耗能行业的发展,使得行业结构变化转向节能。

3.3应对经济周期性波动政策阻碍经济结构调整

我国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拉动了重点耗能行业的增长,使经济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促进作用在1999年、2009年出现两次较大的反弹(图1)。1998-2004年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到2003年带动配套资金3.28万亿元,全部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依靠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每年拉动经济增长1.5-2个百分点[16]。2009-2010年,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81%的投资流向了住房建设、汶川灾后重建、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设备制造业、钢铁、有色金属和水泥行业的发展。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17]估算4万亿投资增加能源消费1.13亿tce,占2009-2010年新增能源消费量的37%。

政策影响使市场对高能耗产品需求激增,企业在生存本能和市场需求变化下,继续扩大生产规模。这种短期内因政策变化引发的市场需求爆发性增长而并非市场真实需求,使高耗能行业在产能已经过剩的基础上继续膨胀。一面是大量的资本涌入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持续增加,一面是淘汰落后产能的大力推进,形成大量社会资本的永久性沉淀,造成资源浪费。

4结论与建议

1996-2011年,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4个产业部门结构变化促进能源消费的作用逐渐减缓;重点耗能行业经济增速下降使得42个行业部门结构变化由促进能源消费转向节能。“十一五”时期,行业部门结构变化使总能源强度降低0.01tce/万元,实现节能0.34亿tce。尽管如此,我国现阶段重化工业化发展态势严重制约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出口规模逐年扩大的同时,出口产品结构逐渐转向重化工业产品替代轻工业产品,GDP为主的政绩考核制度和经济利益的追求,都带动了以钢铁、水泥、有色冶金为代表的重点耗能行业快速发展。在此趋势下,政府采取加快发展服务业和淘汰落后产能给了高速上行的重点耗能行业一记急刹车。然而政府应对金融危机选择了依靠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的积极财政政策,极大的拉动了重点耗能行业发展,同时也造成了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

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现状主要是由经济发展的阶段造成的,国家层面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宏观调控。首先,控制经济增速,促进投资合理增长。如前所述,即使经济结构变化按“十一五”发展趋势,其实现的节能量也远低于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能源消费增量。国家从宏观对各地区经济增速进行调控,注重公平、效率,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其次,构建消费主导模式,促进消费多元化。城镇化并不仅是修路、建房,将农村人口转移至城镇,解决转移人口生计,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通过拉动内需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再次,加快生产业的发展。我国被称为“世界工厂”,产品附加值低、工业结构难以调整很大程度是受研发、设计、营销、供应链管理环节欠缺制约,表现为生产业发展滞后。而国际经验表明,发达国家服务业占比上升主要依赖生产业;最后,多层次推进工业结构优化调整。一方面使高耗能行业、传统行业向新型化、高附加值、高加工度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以“十二五”提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冯飞,王金照.“十一五”节能减排中期评估[J].绿叶,2009,(4):113-118.[FengFei,WangJinzhao.MidtermAssessmentofEnergySavingandEmissionReduction[J].Greenleaf,2009,(4):113-118.]

[2]王俊松,贺灿飞.技术进步、结构变动与中国能源利用效率[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2):157-161.[WangJunsong,HeChanfei.TechnologicalDevelopment,StructuralChangeandChineseEnergyConsumptionEfficiency[J].ChinaPopulation,ResourcesandEnvironment,2009,19(2):157-161.]

[3]姚愉芳,陈杰,李花菊.结构变化的节能潜力计算的方法论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4):115-123.[YaoYufang,ChenJie,LiHuaju.AStudyontheCalculationMethodsofEnergySavingPotentialitytotheStructureChange[J].TheJournalofQuantitative&TechnicalEconomics,2007,(4):115-123.]

[4]齐宝平,穆海林,康旭东,等.中国1990-2007年节能因素分解分析[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0,(2):1-4.[QiBaoping,MuHailin,KangXudong,etal.FactorAnalysison1990-2007EnergyConservationinChina[J].EnergyResearchandManagement,2010,(2):1-4.]

[5]熊华文.基于单位GDP能耗的节能潜力分析方法与实证研究[J].中国能源,2011,33(4):21-25.[XiongHuawen.MethodsforAnalyzingEnergySavingPotentialanditsEmpiricalResearchBasedonEnergyConsumptionofPerUnitGDP[J].EnergyofChina,2011,33(4):21-25.]

[6]李艳梅,张雷.中国能源消费增长原因分析与节能途径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83-87.[LiYanmei,ZhangLei.ReasonAnalysisofEnergyConsumptionIncreaseandDiscussionofEnergySavingApproach[J].ChinaPopulation,ResourcesandEnvironment,2008,18(3):83-87.]

[7]SunJW.ChangesinEnergyConsumptionandEnergyIntensity:ACompleteDecompositionModel[J].EnergyEconomics,1998,20:85-100.

[8]齐晔.中国低碳发展报告(2011-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93-94.[QiYe.AnnualReviewofLowCarbonDevelopmentinChina(2011-2012)[M].Beijing:SocialSciencesAcademicPress(China),2011:93-94.]

[9]陈诗一.中国工业分行业统计数据估算:1980-2008[J].经济学季刊,2011,10(3):735-776.[ChenShiyi.ReconstructionofSubindustrialStatisticalDatainChina:1980-2008[J].ChinaEconomicQuarterly,2011,10(3):735-776.]

[10]顾阿伦,何建坤,周玲玲,等.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内涵能源及转移排放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0(9):1456-1459.[GuAlun,HeJiankun,ZhouLingling,etal.AnalysisofEmbodiedEnergyandTransferEmissionsofChina’sImportandExportTrade[J].JournalofTsinghuaUniversity:ScienceandTechnologyEdition,2010,50(9):1456-1459.]

[11]齐晔,李惠民,徐明.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能估算[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69-75.[QiYe,LiHuimin,XuMing.AcountingEmbodiedEnergyinImportandExportinChina[J].ChinaPopulation,ResourcesandEnvironment,2008,18(3):69-75.]

[12]王元道.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变迁与能源消耗变化关系研究[J].商业时代,2011,(8):40-41.[WangYuandao.ResearchonChina’sExportStructureChangesanditsRelationshipwithEnergyConsumption[J].CommercialTimes,2011,(8):40-41.]

[13]吴幼玲.我国进出口商品中内涵能源的行业结构分析[D].厦门:厦门大学,2009:23-24.[WuYouling.AStructuralAnalysisofEnergyEmbodiedintheInternationalTradeofChina[D].Xiamen:XiamenUniversity,2009:23-24.]

[14]谢美娜.我国出口贸易隐含能源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33.[XieMeina.ResearchonEmbodiedCarboninExportinChina[D].Changsha: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0:33.]

[15]黄石日报.“十二五”规划应确立三大方向[N].黄石日报,2010-09-23(2).[YellowstoneDaily.The12thFiveYearPlanShouldEstablishThreeDirections[N].YellowstoneDaily,2010-09-23(2).]

【关键词】低碳效率化;能源化工产业;环境保护;可持续性发展;影响

0引言

近几年来,能源紧缺问题一直作为一个全球化经济问题被世界各国所重视,特别是在石油资源极度缺乏的情况下,人们不得不寻找出石油能源的替代品,这客观上促进了各国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中国国情旨在建立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社会,面对能源的短缺,找寻到能源化工产业正确的发展方向是化工领域专家们所要思考的问题,而实现低碳经济,提高低碳能源使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是又是符合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律的。

1我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的现状

1.1石油资源匮乏导致能源化工发展乏力

我国虽然是石油生产大国,但是生产的石油仍然满足不了国内的整体需求,不得不依赖于石油进口,国内能源化工的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一些炼油化工厂在交通燃油需求不断增长和石油资源可使用量不断缩小的矛盾压力之下,运营起来变得非常困难。针对这样一种情况,我们必须利用先进的化工技术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提升轻质油的产出量,将石油资源的利用效率做到最大化;第二,大力开发石油的可替代品资源,采用更为新型的转化材料代替汽油和柴油,降低能源化工的生产成本。

1.2低劣的石油品质导致能源化工的加工成本增加

当代社会原油的品质逐渐走向劣质化已经成为非常明显的趋势,而成品油质量要求正在越来越高,这势必会导致石油在达到最新的排放标准时会付出更惨重的代价,特别是石油中的硫元素含量需要达到相应的欧Ⅳ排放标准,就必须实行高压加氢的过程,使得加工成本不断大跨度上涨。为了将成本控制在最低范围内,能源化工企业不得不从技术改进的角度出发,缩减石油原料加工成本,或者寻找更适宜的能源替代产品,提升能源化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低碳效率化对能源化工经济的影响

低碳效率化经济模式是一种新型节能的环保手段,它在社会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指导下,将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到最低,进而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室外排放量,达到既追求能源化工产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又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低碳效率化对能源化工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实现低碳效率化提升了企业效率

在新型的能源化工产业中,相比传统化工生产的工艺技术落后、产品单一、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实现低碳效率化能够很好地优化能源产品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要实现低碳效率化关键在于提升企业的化工生产技术,在合成氨化肥生产工艺里,一些合成氨储气罐设备相对落后,储存容量不大,施工人员采取了修补技术化方式对储气罐进行项目改造。例如,山西省某化工企业对合成氨改造的化工项目,使合成氨的成本控制在每吨130元,为企业的年收益效应多创造了3500万元人民币。

2.2实现低碳效率化促成产业规模化

低碳效率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能源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那么要想进一步增强化工产业的集体实力,实现产业的规模化就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阶段,我国不少的化工产业集团坚持以低碳经济生产为基础,新型煤化工为其主导产业,开始走向化工能源多元化经济的发展道路,有鉴于此它们的下属公司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行了合并与重组,主营业务已经扩展到机械加工制造、建筑工程、运输物流、金融投资等领域。

2.3实现低碳效率化与可持续经济发展相适应

众所周知,能源的匮乏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经济正常发展的一个阻碍因素,实现低碳效率化生产是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关键举措。根据调查统计,在一些传统的能源化工企业平均每年的能源耗费总量比国际水平总体上要高出40个百分点,降低能源消耗无疑成为了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而新型的能源化工产业将以低碳效率化节约能耗模式摆在首要位置,一方面提高了能源原料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相适应。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能源匮乏和环境问题严峻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是社会的必然趋势。低碳效率化在能源化工产业里的应用是化学工艺技术发展的全新突破,它在提升化工企业生产效率的基础上又缓解了资源紧张与社会市场需求的主要矛盾,为新型煤化工产业在全球的发展模式指明的方向。只有能源化工产业以低碳效率化生产模式为指导,新型化学工业的市场前景才会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讯:企业80%的利润来自20%的顾客,那么企业面向这20%的顾客,进行精准营销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服务,是很有必要的。企业营销的定位可以说是顾客的定位。中国著名营销策划人、品牌管理专家杨龙认为,一个企业总有特定的目标顾客群,企业有限的资源只能服务于那些真正能为企业带来利润的顾客,对企业而言,其顾客也要分出三六九等。可以把顾客分为最有价值顾客,最具有增长性顾客和负值顾客三类,他的观点是,企业面对负值顾客不但不能视为“上帝”,而且必须尽快抛弃,因为负值顾客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只会耗用企业资源。而精准营销就能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企业资源对有价值的客户进行营销和服务。同样营销传播的媒体选择也要进行区别对待,以达到最小投入最大产出。

精准营销的最高境界是个性化服务。杨龙认为在这个充满个性的时代,近年特别流行“大客户管理”、CRM客户管理,目的是通过不断改善客户管理、互动方式、资源调配、业务流程和自动化程度等,达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销售收入、客户满意度和员工生产力。客户信息化管理包括个性化信息收集、原始记录,服务记录,反馈记录等等。作为专业音响属于耐用消费品,我们应该用好精准营销这把利剑为自己争夺市场服务,为企业成功助力。

【关键词】公用事业;民营化;绩效;社会效益

一、一般问题

在过去的20多年中,无论是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转型国家,国有企业的民营化已经成为广泛存在的现象,共有100多个国家对国有企业实施了不同程度的民营化(MegginsonandNetter,2001)。在许多国家中,民营化改变了公司治理结构,为政府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并为改善国有企业的绩效提供了一条潜在的途径(Boubakri,2005)。根据企业所处市场竞争程度的高低,民营化可具体分为三种。在竞争性行业中,民营化是指将国有企业完全转变为私人资本所有。在垄断行业中,例如民航、电信、铁路等,民营化是指消除市场禁入、开放市场、引入竞争,政府逐步出让、转售一部分国有股权甚至全部股权,主动变成小股东或者全面退出(周其仁,2002)。而在垄断性行业和竞争性行业中,民营化是指将企业中竞争性部分外包,允许私人部门进入公共企业。民营化的形式主要有股权收购、合资公司、直接并购、纯民营模式、BOT模式、TOT模式以及PPP模式(中国公用事业论坛文集)。

二、具体问题

四、方法和程序

五、研究展望

当然,民营化即所有权性质的变更只是国有企业治理机制改革的一种方式,国有企业治理机制改革还包括其他很多内容,比如经理人激励、企业内部组织架构、劳动力或产品政策等等。改革仍在继续,企业的效率仍在发生着变化,这些改革对企业效率的影响如何,依然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实证分析,数据的选择和处理以及研究方法的运用,直接关系到研究结论的客观性。在中国现有的客观环境中,如何科学地选择和处理数据,如何选择一种合适的研究方法,都是接下来的研究中要面对的关键性问题。此外,公用事业民营化对社会效益的影响和民营化改革产生效果的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的的研究,只有从微观层面掌握其产生作用的途径才能通过选择合适的民营化方式,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民营化改革收益。

[1]周其仁.开放市场:经验与主张[J].财经.2002(68):96~101

[2]白重恩,路江涌,陶志刚.国有企业改制效果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6(8)

[3]胡一帆,宋敏,张俊喜.竞争、产权、公司治理三大理论的相对重要性及交互关系[J].经济研究.2005(9)

[4]刘小玄.民营化改制对中国产业效率的效果分析[J].经济研究.2004(8)

[5]宋立刚,姚洋.改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5(2)

[6]魏刚.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1999(7)

[7]李远勤,张祥建.中国国有企业民营化前后的绩效对比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8(4):97~107

THE END
1.营销策划(通用15篇)年度服装促销行事历是以年度营销计划为策略始点,将整年度的服装促销活动,以行事历的方式表达,目的在使得品牌以策略的观点充分掌握年度服装促销活动的重点,同时也能以整合性的营销策略规划服装促销活动。 (二)主题式服装促销计划 所谓主题式服装促销计划是指具有特定目的或是专案性服装促销计划,最常使用在店铺开业、周https://www.unjs.com/fanwenku/140425.html
2.营销工作计划(精选15篇)(一)细分目标市场,大力开展多层次立体化的营销推广活动。 xx部门负责的客户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即现金管理客户、公司无贷户和电子银行客户客户。结合全年的发展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账户为基础,抓大不放小,采取“确保稳住大客户,努力转变小客户,积极拓展新客户”的策略,制定详营销计划,在全公司https://www.yuwenmi.com/fanwen/jihua/3769929.html
3.营销计划方案(精选24篇)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计划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营销计划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营销计划方案 1 一、合作单位简介 无 二、活动目的 以吸引客户为活动目的,与社区客户互动,进行项目社区文化https://www.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221109083733_2061177.html
4.营销策划方案(精选14篇)4、通过此次营销计划,应实现目标:客房x万元/天,餐饮x/天,ktvx/天,休闲中心x万元/天。总计x万元/天。 八、经费预算及广告策划: 1、50条横幅广告。 2、短信覆盖。预计发5000条。 3、租用一台专用宣传车。 4、出租车车张贴广告。 5、组织员工上街拉练,散发宣传资料。 https://www.yjbys.com/cehuashu/2973673.html
5.营销计划(豆瓣)像专家一样制定成功的营销计划! 无论你是要创建一家新的公司,还是要在公司投入一条新的产品线,如果没有一份明确的计划来确定你的目标和实施方案,你就不可能成功。 本书作者威廉科恩为你提供了知识、工具和技巧,你便可以像专家一样制定营销计划了。本书循序渐进地介绍了营销计划的全过程——从审视环境、建立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864369/
6.公司营销计划方案(通用10篇)公司营销计划方案(通用10篇) 公司营销计划方案 篇1 一、公司的宣传推广 作为新成立的广告公司,要善于宣传推广,塑造自己的品牌,扩大自己的影响。 1、根据公司的业务定位,配备一些行内有经验的业务员,他们会给公司带来一定的业务关系。 2、定位公司的主流客户。可以从当地的报纸媒体中了解到哪些公司投入广告量大,比如https://www.mingkanw.com/w/filewe6cqz0v.html
7.营销计划包括哪些内容?四、营销执行; 五、预算和资源分配; 六、监测与评估。一个良好的营销计划,能够帮助企业明确目标、找到适当的营销策略,并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一、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是制定营销计划的第一步,它旨在全面了解目标市场的情况。市场分析需要包括以下内容: https://www.fxiaoke.com/crm/information-35662.html
8.营销计划表营销计划表模板下载营销计划表表格 2025年卡通日历日程营销热点工作计划表 蓝色2024年营销日历计划表1 浅紫色2024年日历营销计划表1 蓝色2024年日历放假营销计划表1 紫色简约营销计划表 会议营销活动工作计划表 淡紫色简约年度营销活动计划表 蓝灰色简约营销活动计划营销日历 淘宝电商主题营销活动计划表 https://www.51miz.com/so-biaoge/1691798.html
9.市场营销工作计划15篇市场营销工作计划15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市场营销工作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市场营销工作计划1 本计划包含四个方面: https://www.pinda.com/zhichang/gongzuojihua/164048.html
10.如何制定完整的销售计划①明确店铺营销计划及其发展方向,通过销售计划的制定,理清销售思路,从而为具体操作市场指明了方向,实现了销售计划从主观到理性的转变。 ②实现了数字化、制度化、流程化等基础性营销管理。不仅量化了销售目标,而且还通过销售目标的合理分解,细化到每个人和每一天。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608/11/1293876_31913566.shtml
11.国际市场营销的战略及其规划国际营销管理者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市场营销活动, 必须事先明确地制定国际营销目标和达到这一目标的具体规划。制定国际营销计划是国际营销管理的出发点。而制定国际营销计划的 过程就是设定国际营销目标和树立国际营销战略的过程。 第二节 国际营销战略的类型一、国际化目标战略 ?企业的国际化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企业的https://doc.mbalib.com/view/c22e9c7b079ac200a2fa679b9e7e6dfa.html
12.制定营销计划书的七个步骤3.营销目标:主要包括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利润目标,市场占用目标,市场扩张目标和品牌发展目标。 营销目标是营销计划的核心内容,它将决定营销策略和行动方案的拟定。 4.营销策略:如上所说,这是营销计划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这部分主要是完成目标计划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包括目标市场的选择、市场的定位战略、产品策略、品牌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119416-1.html
13.营销年度总结与计划PPT(34页)营销年度总结与计划PPT.pptx,营销年度总结与计划目录CONTENTS引言上年度营销工作总结市场环境分析本年度营销计划与目标重点营销活动规划营销团队建设与培训计划风险与应对措施结论与展望01引言CHAPTER目的和背景营销年度总结的目的回顾过去一年的营销活动,评估业绩和成果,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120/8010014101006027.shtm
14.营销活动策划书(通用18篇)二、网络营销计划 1.活动时间 从xx年6月1日开始到xx年7月1日截止。 2.线上活动内容 (1)活动参与形式 本次线上的参与形式主要以抽奖为主,只要是注册小米网站的用户,均有机会参加抽奖,100%的中奖机会。在线时间越长,抽奖机会越多。 (2)宣传方式 通过邮件发布消息给已经注册的用户,并告之转发邮件达到一定条件https://mip.oh100.com/a/202301/6020881.html
15.产品销售计划(通用12篇)岗位职责是职工的工作要求,也是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自己在从事业务工作以来,始终以岗位职责为行动标准,从工作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严格按照职责中的条款要求自己的行为。在业务工作中,首先自己能从产品知识入手,同时认真分析市场信息并适时制定营销方案。 产品销售计划 2 https://mip.ruiwen.com/xiaoshoujihua/5022782.html
16.什么叫营销策略营销策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够帮助企业提高销售额、增加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形象和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市场调研、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营销目标设定、营销策略选择、营销资源配置、营销计划实施和监测评估等步骤,企业可以制定出有效的营销策略。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可口可乐和苹果公司的营销策略https://www.jiangshitai.com/article/3961.html
17.营销策划方案15篇(通用)在第一阶段,我们将制定针对不同受众的营销策略,确定宣传渠道和营销预算; 在第二阶段,我们将正式开始实施各项营销计划,包括广告宣传、社交媒体推广、销售点布置等; 在第三阶段,我们将评估本次营销活动的`效果和收获,及时做出调整以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五、预期效果: https://www.gdyjs.com/shiyongwen/cehuashu/877950.html
18.销售计划(精选15篇)公司为三百余家抚顺企业进行服务,20xx年公司计划拓展五十左右家企业,范围涵盖东洲区及李实开发区。东洲区离公司所在的.望花区比较远主要采用电话销售为主的方式进行推广,而李实开发区则可以应用- 扫楼,扫市场式的销售方式进行逐一推广。 5.营销策略: (1) 对于较为规范,初步具备现代企业制度的大中型企业,主推以管https://www.jy135.com/xiaoshoujihua/1704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