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质生产力,中央企业提质加速。记者从国务院国资委获悉,2023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32.1%,收入规模首次突破10万亿元,占比达到25.2%。
近日,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大会在京举行。记者了解到,围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国务院国资委将坚持“两端发力”:一方面,推动企业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另一方面,启动实施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推动央企加强前沿技术的多路径探索和交叉融合,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6大未来产业。
信息通信业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行业,既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也为其他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支撑。
攻坚自主可控的“九天”系列通用大模型,研发世界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天眸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编辑核心工具酶eCas12a……中央企业因“企”制宜,在新领域、新赛道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
与此同时,中央企业持续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速构筑竞争新动能、新优势。
面向未来装备“极限性能、极短周期、极优成本”研发要求,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构建了航空装备全流程端到端数字化敏捷研发体系,实现研制形态从物理域到信息域的变革。
钢铁行业生产流程长、涉及界面众多、工艺机理复杂,在传统生产模式下,难以实现全流程要素的精准协同匹配,制约了产品品质与制造效率的提升。
最新发布的《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显示,中央企业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带来的深刻变革,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所属107户企业进入首批试点,120个智能工厂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