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开八大央企的账本:中国建筑业的半壁江山怎样了房地产中国中铁知名企业

从基础设施“捉襟见肘”到城市飞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截至2023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66.16%。在这段高歌猛进的黄金年代,不仅房地产行业曾迎来时代性红利,建筑行业更是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主力军”作用。

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电建、中国中冶、中国能建、中国化学,建筑业八大金刚,便在这股时代浪潮中应运而生,带动我国建筑行业在超高层、桥梁、铁路、隧道、地铁等诸多领域,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准,而他们自身也在几十年的淬炼中发展壮大,市场占有率超过50%。

然而,正如房地产遇到了行业性降速问题,我国建筑行业整体虽平稳发展,但一些共性问题也正在显现:新签订单竞争加大、营收利润增速放缓、企业经营现金流紧张、应收应付类账款高企......即便是头部八大建筑企业,近年来也隐隐出现上述问题,经营不确定性日益凸显。

稳健发展几十年的建筑行业,如今已然来到需要思辨的时刻,如何在行业收缩期保持业务增长?高企的“多角”欠债关系如何处理?企业现金流怎样优化?未来传统建筑公司的变革方向在哪里,是坚守主业还是多元创新?本文以八家建筑央企为样本,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四阶段

建国七十余年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交通、能源、水利等重点基建领域成绩斐然,建设了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等多个代表性超级工程,被世界冠以“基建狂魔”称号。

几大头部建筑公司,更是在基建浪潮中逐步壮大,经历了行业数轮飞跃性变化。天风证券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八大建筑央企的新签订单市场份额高达53%,在行业占据明显优势地位。

但是,2024年以来,建筑行业缩量、减速的问题日渐凸显,即便八大建筑央企也不能独善其身。

八大建筑央企中,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和中国中冶新签订单量分别为1.53万亿、1.47万亿、0.89万亿,同比分别下滑15.22%、17.51%和9.19%,其中中国铁建下滑幅度最大。

保持增长的有中国建筑、中国交建、中国电建和中国能建,今年前三季度新签订单分别为3.25万亿、1.28万亿、0.86万亿和0.99万亿,同比增长4.68%、9.28%、5.42%和5.03%,中国化学仅微涨0.1%。

从高速增长到集体降速,建筑行业发生了什么?国盛证券一份报告总结称,我国基建发展史分为四个阶段: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三十年、2008年~2017年、2018年至今,前三阶段行业均处于扩张状态,而随着地方融资平台监管趋严,建筑行业已来到低速增长的第四阶段。

头部央企中,新签订单降幅较大的中国铁建,今年前三季度新签合同总额1.47万亿,仅达到年度计划的49.10%。期内,该公司境内业务新签合同总额为1.36万亿元,同比下降幅度达18.03%。

另一降幅较大的中国中铁,前三季度新签订单量1.53万亿,同比下降15.2%。该公司最主要的工程建造业务,期内新签合同额1.08万亿,同比下降19.2%。“受城镇化程度提升及进程放缓、地方债务化解压力较大等因素影响,公路、市政、城轨等领域增量市场明显缩水。”

该公司表示,因当前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将年度新签合同额计划调整为2.85万亿元,营业收入计划调整为12,340亿元。

无论如何,建筑公司高速扩张的时代已然逝去了,而未来,行业仍有缩量的风险。

标普信评表示,2023年,建筑业新签合同额的增长趋势已然终结、并出现负增长,2024年下半年行业整体仍面临一定收缩风险。这种收缩,主要因下游房地产建安投资仍然疲软所致,同时在基建领域,对地方政府及下属融资平台债务的管控,也会导致增速面临一定压力。

赚钱压力

新签订单量是建筑公司发展的基础,从实际业绩情况看,建筑央企也有“赚钱压力”。

天风证券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CS建筑板块共实现营收61554亿元,同比变动-5.13%,归母净利润1371亿元,同比变动-12.41%,扣非净利润为1233亿,同比变动-15.82%。

“由于地产下行压力较大、以及地方债务压力,使得实物工作量转化较慢,建筑板块整体营收及利润承压下滑。”该机构表示,利润下滑较多,主要因费用率提升、资产减值占收入比例提升。

从毛利率情况看,三季末建筑板块整体毛利率为10.06%,同比提升0.05个百分点,但整体净利率仅2.76%,同比下降0.20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同比上升0.36个百分点至6.01%。

八家建筑央企整体韧性较强,但同样面临业绩挑战。前三季度,中国中冶、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的营业收入降幅分别为-11.71%、-7.26%、-5.99%,中国建筑、中国交建的营收降幅分别为-2.67%、-2.26%,中国能建、中国化学、中国电建营收微增,同比变动分别为3.44%、2.34%、1.17%。

利润方面,今年前三季度,仅中国化学、中国能建归母净利同比变动为正,其余中国铁建、中国中冶、中国中铁、中国建筑、中国电建、中国交建同比降幅分别为-19.18%、-16.53%、-14.33%、-9.05%、-7.21%、-0.61%;如果按扣非归母净利看,中国中冶降幅达到-29.26%。

其中,中国铁建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581.25亿元,同比下降5.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6.95亿元,同比下降19.18%。过去三年来,中国铁建的营收增速连年下滑,2021年~2023年营收增速从12.05%降到了3.80%,2024年前三季度,则是近四年来首次三季报营收下滑。

中国中冶前三季度营业收入4126.17亿元,同比下降11.71%;归母净利润68.31亿元,同比下降16.53%;扣非净利润56.23亿元,同比下降29.26%。在半年报中,该公司曾称,业绩变动主要是因为,房地产及基建市场调整,工程承包及综合地产等板块业务收入下降所致。

即便是“基建一哥”中国建筑,今年业绩数据也出现一定下行。券商报告显示,受房地产持续调整、基建放缓等影响,中国建筑第三季度单季收入4819亿元,同比降幅-13.6%,实现归母净利102.53亿元,同比降幅-30.2%,单季收入自22年四季度以来,首次回落至5000亿以下。

建筑央企业绩增长集体放缓,有行业发展的共性原因。中国电建在三季度业绩会上便表示,公司2024年三季度净利润变动趋势,与建筑行业整体表现趋同,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外部不确定性加大,中央建筑企业业绩增长整体承压,净利润同比呈现下降趋势。

也有观点认为,目前房建已基本处于相对底部区域,基建投资仍在拖底经济,加上房地产限制政策松绑及专项债发行加快等因素,或有望提升建筑行业的活跃度,改善盈利问题。

现金流量表

一直以来,建筑行业都属于资金密集、高现金周转、低利润率的行业,项目业主方(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和房地产开发商等)出于资金周转、扩大规模等需求,往往需要建筑公司垫资,并按照工程进度逐步结算款项。大量垫资的模式,对建筑企业的现金流量表考验不小。

从实际数据看,今年建筑板块的资金流出确实在增加。天风证券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板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流出为4944亿,同比多流出2165亿元。现金净流出增多,可能与业务量变动有关,但同期板块营收增速为-5.13%,而板块经营现金净流出增速为78%。

经营现金流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建筑公司投资活动减少、融资活动增多。前三季度,建筑板块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流出2341亿元,同比少流出675亿;而筹资现金净流入5809亿元,净流入量相比2023年同期增加607亿元,显示出建筑行业资金偏紧,行业融资活动增加。

建筑行业现金流量表整体“紧绷”,表明建筑板块回款仍有压力。背后原因为何?天风证券表示,一方面受地产需求仍在筑底的影响,建筑企业的房建类业务回笼资金变慢,房建类企业回款不及预期;同时,城投及地方政府债务压力较大,导致基建、市政类项目回款变慢。

从八大建筑央企的情况看,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中国铁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流出最多,为-890亿元,其次为中国交建、中国建筑、中国中铁,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770.29亿元、-770.10亿元、-712.57亿元,中国电建、中国中冶该数值分别为-469.25亿元、-307.35亿元。

一般而言,建筑企业在年末前会收回不少款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情况也会出现好转。从过去2020年~2023的情况看,头部建筑央企年末该数值的表现大多为正值,仅个别企业在个别年份会有波动。

以中国铁建为例,过去2020年~2023年间,该公司年末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401.09亿元、-73.03亿元、561.34亿元、204.12亿元,仅2021年为负值;同期,中国建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202.71亿元、143.61亿元、38.28亿元、110.30亿元。

头部建筑央企经营现金流大幅流出,固然有行业回款节奏影响,但今年的流出幅度确有增大。

日前,便有投资者提问中国铁建称,为何经营性现金流负那么多?该公司称,公司近几年上半年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均呈现净流出状态,今年现金流趋势与往年一致,但净流出金额较以前年度有所增加。

中国中铁也曾在中报表示,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减少,系因部分工程款业主延期支付。中国电建表示,前三季支付商品劳务现金同比增加,经营净现金流同比多流出110亿元至469.26亿元。

应收应付款背后

如前文所述,建筑央企今年经营性资金大幅净流出,与上游业主单位的资金到位情况有关。这便牵扯出建筑业另一个显著问题:头部建筑公司的应收款、应付款普遍高企。

从经营层面看,建筑行业的应收项目大致包括三类:第一,是总承包方对建设方的应收账款;第二,是分包商或供货商对总承包方的应收账款;第三,是供货商对分包商的应收账款。

从八大建筑央企的情况看,今年以来,这些企业的应收款项普遍在攀升。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电建、中国中冶、中国能建、中国化学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分别为3625.93亿元、2490.83亿元、2061.15亿元、1363.42亿元、1414.04亿元、1763.39亿元、1005.97亿元、408.21亿元。

另一家公司中国中铁,过去的2020年~2023年末期,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分别为1134.14亿元、1270.7亿元、1245.69亿元、1587.29亿元,2024年三季度末同样攀升至2490.83亿元,增加了903.54亿元。中国铁建2020年~2023年末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分别为1439.39亿元、1684.06亿元、1497.24亿元、1590.38亿元,2024年三季度末增加470.77亿元至2061.15亿元。

在半年报中,中国中铁曾表示,应收账款余额增长49.62%,主要原因是业务规模正常带动、以及部分工程项目业主付款滞后。机构在点评中国建筑财报时也称,地方财政压力传导到回款层面,是掣肘业绩经营增长的因素之一,公司前三季应收票据及账款达3626亿元,增幅创近十年最高。

此外,建筑央企财报中的长期应收款,也包括了应收回的部分保证金、质保金、保留金等;其他非流动资产,包含了部分PPP项目合同资产、项目质保金等,也是建筑企业应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4年三季度,中国建筑长期应收款1128.06亿元、其他非流动资产3596亿元。

各类应收款高企之余,建筑央企的应付款规模更加庞大,意味着下游分包商存在大量工程款未收回。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电建、中国中冶、中国能建、中国化学的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分别为9365.79亿元、7399.72亿元、5244.32亿元、4290.52亿元、2510.61亿元、3085.19亿元、2181.14亿元、948.59亿元。

大量应付账款的存在,无疑是对下游资金的极大占用,而要改善这类情况,建筑央企仍需加大对各类应收款项的收回,改善资金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日前中央政策提出大力度化债,业内认为,建筑央企的政府类应收账款有望加速收回,以改善资产及现金流质量、增厚当期利润等。

天风证券表示,本轮化债直接用于增加地方化债资源为10万亿元,据测算建筑行业对应化债资金为1.73万亿元,建筑央企/地方国企/民营等其他建筑企业有望分别获得1.3/0.4/0.1万亿,且建筑央企市占率集中趋势明显,实际获得的化债资金有望持续增加。

中国建筑日前便表示,将积极抓住政策窗口期,针对性就账款清理工作进行专项部署,建立分层级的领导责任机制和专项激励举措,安排专门力量加强与政府业主对接沟通,紧盯各地方政策安排,切实把政策红利转化为收款实效,推动改善企业现金流水平,提升企业资产周转效率。

正当思变

近两年,建筑业头部央企,已掩饰不住行业深度变化带来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中国铁建曾在中报内表示,传统建筑行业市场增长在放缓,集团将坚持以高质量经营为导向、精细化管理为抓手,注重从源头提升项目经营质量、防控经营风险。

过去,建筑央企以规模增长为导向,在基建狂潮中飞跃扩张,如今行业整体降速,风险管控、追求高质正成为新的发展宗旨。同时,这些企业也在加大业务拓展,有的向地产延伸,有的发力海外市场。

在地产业务方面,中国建筑及中国铁建较为突出。其中,中国建筑旗下除了中海地产,各局院也在纷纷发力地产业务,“中建八子”品牌合称为中建地产,并已成为行业土拍、销售市场上的“熟面孔”。

在今年前11月房企销售榜中,中国铁建销售金额达到867.5亿元,“中建八子”中的中建壹品销售金额347.4亿元、中建东孚销售金额224.5亿元、中建智地销售金额214.6亿元,都在行业前50行业内。

相较于地产销售,上述公司凭借央企资质及融资优势,拿地投资动作更为凶猛。在前11月房企新增货值榜中,中建壹品新增土地货值467.1亿元、位列第九;中国铁建新增货值383.2亿元、位列第11;中建智地新增货值353.7亿元、位列第12,比万科、龙湖等不少头部房企拿地都多。

不过,当下房地产市场也在盘整过程中,建筑公司做地产业务长远成效如何,还需持续观察。相较而言,业内机构普遍认为,建筑公司要想实现业务破局,应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

广发证券曾表示,2023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及房屋新开工面积持续负增长,居民和企业部门的中长期贷款增速也出现一定程度下降。长期以来,房地产业的繁荣持续带动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而近年来随着房地产投资和交易的承压,叠加人口因素的影响,建筑业正当思变。

该机构表示,目前,国内建筑央企的海外业务比重仍处在低位,根据Wind数据,建筑央企在中国大陆的营业收入比重普遍较高,海外业务占比均低于25%,不同央企间海外业务比重差距也较大。预计未来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和推动,建筑央企的营业收入提升空间广阔。

THE END
1.黑龙江:着力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佳木斯、牡丹江煤炭资源储量占全省的92%,要充分挖掘和发挥电力、煤化工、冶金、建材原料、生物工程等产业优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推进落实重点项目,全面规划建设电网、交通等基础设施。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以延长煤炭产业链为主攻方向,以改革https://www.gov.cn/ztzl/kdnx/content_1188269.htm
2.汾阳网站建设:从内部结构到外部项目,全方位探索- 概述 汾阳市城乡建设局作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全市的市政设施、公共建筑等项目的实施。 - 职能 包括但不限于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等方面,确保城市的持续发展与改善。 2. {汾阳八大工程规划} - 规划目标 旨在推动汾阳地区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升级,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 https://imgc.cn/wangzhanjianshe/2004.html
3.中国八大市政设计院的市场化之路“改制是件大事,企业必须自己搞明白要怎么改、改成什么样?要有自己的一套成熟方案。”那么目前,国企改革进度如何?本文梳理了中国八大市政院的市场化进程,看他们如何从传统走向市场化。 北京市政院:并入北控集团,携手思城控股打通资本市场 2016年年初,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市政院”)与北控https://huanbao.bjx.com.cn/news/20170805/841584.shtml
4.员工强化国企责任担当——以江苏移动实施员工关爱“八大工程用关爱员工强化国企责任担当——以江苏移动实施员工关爱“八大工程”为例 https://wenku.baidu.com/view/0fb1658f83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ae.html
5.深入实施“八大工程”,促进国企党建质量稳步提升针对国有企业,我们要实施“八大工程”,推动国企党建工作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进步,确保把党的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创新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引领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全力加速、全面提质。 一是实施“领航工程”,持续深化政治建设。建立健全政治督查、政治考察、政治巡察“三察(查)一体”机制,常态化抓好https://www.jianshu.com/p/10b4d029fb3a
6.就业新闻单位简介:中国科学院旗下拥有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设计、生产、调试、运维资质和能力的国企。 招聘岗位:机械工艺工程师(2人)、运维工程师(6人)、软件工程师(5人)、EMC及电气安全检测工程师(2人)、往来会计(1人)、高级数控加工(5人)、精密装配钳工(5人) https://jy.lzkjedu.com/cms/view/17552.html
7.成果海油工程:聚焦高质量发展的降本提质增效工作体系研究与实践通过降本提质增效工作在财务绩效引领、八大管理领域、组织过程资产三个方面的全面开展,海油工程建立起了以战略绩效与核心能力导向,聚焦成本管控、资源利用和盈利质量的内部价值交付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适应国际项目管理思想重大变革的价值交付方法论,即通过梳理产业链定位和上下游结构,探索出“项目-公司-客户-产业链”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969828
8.人生八大规划范文14篇(全文)人生八大规划 第8篇 1 我国中学生人生规划教育的现状 2008年,广东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开展“初中生人生规划指引”专题教育的实施意见》,开始在广东省的初中进行人生规划指引专题教育,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指导中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会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引导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帮助https://www.99xueshu.com/w/file8kw2xv3u.html
9.中交,薪资36万!八大建筑央企工资排名最新建筑信息资讯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建)成立于2011年,由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所属15个省(市、区)的电力勘察设计、施工和修造企业组成。2014年设立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据最新数据,中国能建2023年公司新签合同额12,837.3 亿元,营业收入4060.31亿https://m.jiansheku.com/article/20240622128453.html
10.头条文章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地方国企债务风险防控属于国企改革的一部分,而除此之外加大对商业I类国企的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亦是比较明确的方向,而双百企业专项工程、区域性综合改革试验以及科改示范行动也值得关注。(这部分的详细分析参见国资委定调2021)。 2020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一年,金融委则明确2021年要完成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634654898976260389
11.企业年度工作总结(15篇)根据XX工程特点,编制了XX工程项目管理规划:首先明确项目组织管理体系、项目工程部主要工作职责,确定项目管理的目的任务,制定工程四大总体目标(质量、进度、投资、现场)施工过程控制重点;制定项目管理工作程序。在集团公司及开发公司领导的强有力的领导下和相关同事的协作下,使得XX工程得以顺利进行,通过每周的集团公司工作例https://www.yjbys.com/gongzuozongjie/niandu/3401865.html
12.重磅!集结八大央国企标杆案例,《国资报告》帆软专刊正式发布!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国资国企作为国民经济支柱,需要积极扛起数字化建设重任。 由国务院国资委主管的《国资报告》杂志社联合帆软推出的《国资报告:挖掘数据价值 助力企业转型》专刊正式发布,专刊聚焦央国企数字化转型与发展,深度对话业内专家学者和行业翘楚,探讨数字经济、数字要素、https://blog.csdn.net/u014514254/article/details/129613523
13.国企担当民生建设主力军"八大投"为财政托底在重庆,几乎所有的民生工程,都能看到国有企业的身影。就连西永保税区和寸滩保税港区的园区建设和运营,也有重庆国企的积极参与。在重庆,所有的路桥建设和城市配套设施均由重庆国企来全权承担。 据介绍,重庆财政积弱已久,没有“八大投”之前,市政委主任与建委主任曾“吵架”吵到市领导那里,因为很多的城市道路要维护,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7297954/
14.济南市国资委全力推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八大专项行动落地落实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强基铸魂是市属企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八大专项行动”重要组成部分,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进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市国资委党委实施“深融双创”工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市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https://www.ceweekly.cn/area/shandong/2023/1207/431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