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国家卫健委下发重磅通知,基层绩效考核有大变化!
刚刚,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
此次文件下发,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改进服务质量,提高运行效率;也就意味着所有基层医生都在考核范围内。
根据《意见》内容,重点提到以下内容:
哪些是绩效考核对象?谁又是“考核官”?
《意见》首先明确的是考核主体和对象。
考核对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的对象为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此次考核对象未提及到村卫生室,但自各地实行“乡村一体化”以来,乡村医生属于卫生院管辖范畴,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
考核主体:
也就是“考核官”,由于基层医疗机构数量众多,国家卫健委决定:
考核工作由国家层面提出指导意见,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结合实际进行细化完善,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会同中医药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实施。
绩效指标包括哪几个方面?
《意见》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由服务提供、综合管理、可持续发展和满意度评价等4个方面42项指标构成。
服务提供:重点评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服务效率、医疗质量与安全;
综合管理:重点评价经济管理、信息管理和协同服务;
可持续发展:重点评价人力配置和人员结构情况;
满意度:重点评价患者和医务人员两个方面满意度
考核重点有哪几个环节?
绩效考核工作由绩效考核准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评、绩效考核实施、绩效考核反馈与改进4个环节组成。
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评”这一环节,需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绩效考核要求定期开展自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形成自查报告,并提交至考核实施机构。
还有“绩效考核反馈与改进”这一环节,需要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将绩效考核结果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反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考核结果进行改进,改进情况作为下一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最后,国家卫健委要求各地对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工作进行检查,确保绩效考核工作落到实处。
此次国家卫健委下发的这一纸通知,笔者认为透露出两个讯息:
一方面,随着国家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也随之增长,前面也提到,此次通知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的服务能力,而乡村医生作为基层重要的“健康守门人”,未来执业门槛势必要上一个台阶。
另一方面,文件提到基层医疗机构需按照绩效考核开展自查,同时各地卫生部门也要以此反馈到基层医疗机构,笔者认为这一做法是针对当下基层考核现状的整改,未来冲击最大的应当是村医公卫考核。
此前,就有村医同行透露,村医公卫考核存在“人情考核”,糊里糊涂,这次国家卫健委《通知》的下发,是否也意味着某些地方对村医的考核将受到严格监管,更加公开透明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附件: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试行)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性质
指标说明
一、服务提供
(一)功能定位
1.诊疗人次数▲
定量
重点考核门急诊诊疗人次数及与上年相比变化情况。
2.出院人数▲
重点考核出院人数及与上年相比变化情况。
3.中医药服务
【计算方法】
(1)中医诊疗人次占比=中医诊疗人次/总诊疗人次×100%;
(2)提供中医医疗技术方法种类:指的是本年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开展的中医医疗技术方法种类数;
(3)门诊中医非药物疗法诊疗人次占比=本年度门诊中医非药物疗法诊疗人次/总诊疗人次×100%;
(4)中医馆设置:指的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室集中设置,多种中医药技术方法综合使用并相对独立的综合服务区(中医馆)情况;
(5)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4.健康档案管理
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人数/辖区内常住居民数×100%。
5.健康教育
6.预防接种
(1)乙肝疫苗第三针次接种率=年度辖区内乙肝疫苗第三针次实际接种人数/年度辖区内乙肝疫苗第三针次应接种人数×100%;
(2)8月龄麻疹疫苗接种率=年度辖区内8月龄麻疹疫苗实际接种人数/年度辖区内8月龄麻疹疫苗应接种人数×100%。
7.儿童健康管理
(1)新生儿访视率=年度辖区内按照规范要求接受1次及以上访视的新生儿人数/年度辖区内活产数×100%;
(2)儿童健康管理率=年度辖区内接受1次及以上随访的0-6岁儿童数/年度辖区内0-6岁儿童数×100%。
8.孕产妇健康管理
9.老年人健康管理
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年内接受健康管理65岁及以上老年人数/年内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数×100%。
10.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1)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高血压患者管理的人数/年内已管理高血压患者人数×100%;
(2)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最近一次随访血压达标人数/年内已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人数×100%。
11.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1)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按照规范要求进行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人数/年内已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100%;
(2)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年内最近一次随访空腹血糖达标人数/年内已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100%。
12.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年内辖区内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年内辖区内登记在册的确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100%。
13.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
(1)肺结核患者管理率=已管理的肺结核患者人数/辖区同期内经上级定点医疗机构确诊并通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的肺结核患者人数×100%;
(2)肺结核患者规则服药率=按照要求规则服药的肺结核患者人数/辖区内同期已完成治疗的肺结核患者人数×100%。
14.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1)传染病疫情报告率=网络报告的传染病病例数/登记传染病病例数×100%;
(2)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报告及时的病例数/报告传染病病例数×100%;
15.卫生监督协管
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率=报告的事件或线索次数/发现的事件或线索次数×100%。
16.签约服务情况
(1)签约服务覆盖率=签约居民人数/当地常住人口数×100%;
(2)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重点人群数/重点人群数×100%;
(3)签约居民续约率=一个签约服务周期结束后续签居民数/上一周期签约居民总人数×100%。
(二)服务效率
17.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
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诊疗人次数/平均医师人数/251。
18.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
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平均医师人数/365。
19.病床使用率▲
病床使用率=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100%。
20.平均住院日
平均住院日=同期出院者占用总床日/年度出院人数。
(三)医疗质量与安全
21.基本药物使用情况
(1)基本药物采购品种比例=医疗卫生机构采购基本药物品种数/医疗卫生机构同期采购药物品种总数×100%;
(2)基本药物采购金额比例=医疗卫生机构采购基本药物金额数/医疗卫生机构同期采购药物金额总数×100%。
22.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含有抗菌药物处方数/抽查处方总数×100%。
23.静脉注射剂使用比例
静脉注射剂使用比例=含有静脉注射剂处方数/抽查处方总数×100%。
24.院内感染管理
定性
(1)一次性医疗物品管理落实情况;
(2)医疗废弃物处理合规情况;
(3)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情况;
(4)无菌技术操作执行情况。
25.医疗纠纷处理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预防、处理医疗纠纷。
二、综合管理
(四)经济管理
26.门诊次均费用▲
(1)门诊次均费用=门诊业务总收入/年门诊总人次数;
(2)门诊次均费用变化情况=(本年度门诊次均医疗费用-上年度门诊次均医疗费用)/上年度门诊次均医疗费用×100%。
27.住院次均费用▲
(1)住院次均费用=住院业务总收入/年住院总人次数;
(2)住院次均费用变化情况=(本年度住院次均医疗费用-上年度住院次均医疗费用)/上年度住院次均医疗费用×100%。
28.医疗收入变化情况
医疗收入变化情况=(本年度医疗收入-上年度医疗收入)/上年度医疗收入×100%。
29.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
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医疗服务收入/医疗收入×100%;
医疗服务收入包括挂号收入、床位收入、诊查收入、治疗收入、手术收入、药事服务收入、护理收入。
30.收支结余
(1)收支结余=业务收支结余+财政项目补助收支结转(余)+科教项目补助收支结转(余);
(2)业务收支结余=医疗收支结余+其他收入-其他支出,其中:医疗收支结余=医疗收入+财政基本支出补助收入-医疗支出-管理费;
(3)财政项目补助收支结转(余)=财政项目支出补助收入-财政项目补助支出;
(4)科教项目补助收支结转(余)=科教项目支出补助收入-科教项目补助支出。
31.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
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人员支出/业务支出×100%。
32.财务制度
(2)全面落实价格公示制度,收费价格透明;
(3)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固定资产明细目录,台账完整,账物相符;
(4)财务人员配置到位,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的机构配备经过培训合格的报账员。
(五)信息管理
33.信息管理系统应用
建立并运用信息管理综合系统,并能实现以下功能:
(1)健康档案服务与管理;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
(3)基本医疗服务管理;
(4)中医药服务管理;
(5)药品管理;
(6)卫生统计信息服务和管理;
(7)医疗保险服务管理;
(8)综合管理。
(六)协同服务
34.双向转诊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医院分工协作,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1)上转的患者人次数(门急诊、住院):指的是本年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二、三级医院上转的患者人次数;
(2)上级医院下转的患者人次数(门急诊、住院):指本年度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下转的患者人次数。
35.一体化管理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对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
(2)乡镇卫生院对乡村医生进行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
三、可持续发展
(七)人力配置
36.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
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数×10000/服务人口数;
全科医生数指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或取得全科医生培训合格证的执业(助理)医师数之和。
37.医护比
医护比=注册执业(助理)医师数/同期注册护士数。
(八)人员结构
38.卫生技术人员学历结构
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卫生技术人员数/同期卫生技术人员总数×100%。
39.卫生技术人员职称结构▲
具有高级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数/同期卫生技术人员总数×100%。
40.中医类别医师占比▲
中医类别医师占比=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同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总数。
四、满意度
评价
(九)患者满意度
41.患者满意度
(1)门诊患者满意度=评价满意的被调查门诊患者人数/接受调查的门诊患者总数×100%;门诊患者满意度问卷维度包括挂号体验、医患沟通、医务人员回应性、隐私保护、环境与标识等;
(2)住院患者满意度=评价满意的被调查住院患者人数/接受调查的住院患者总数×100%;住院患者满意度问卷维度包括医患沟通、医务人员回应性、出入院手续和信息、用药沟通、环境与标识、饭菜质量、对亲友态度等。
(十)医务人员满意度
42.医务人员满意度
医务人员满意度=评价满意的被调查医务人员人数/接受调查的医务人员总数×100%;医务人员满意度问卷维度包括工作环境、机构管理、工资待遇、培训机会、职称晋升、发展前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