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与需求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给与需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现实问题:供电服务供需不平衡

实现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既可保证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又能达到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这是电网经营企业努力的目标。

目前,供电服务存在比较突出的供需不平衡现象:

现象一,源头不足,“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近两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相比之下,由于电源建设速度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出现发电能力严重不足的状况。导致电网经营企业无法向全社会输送充足的电力,首先从源头上出现电力产品供应与社会需求的不平衡。

现象二,相对固定的服务设施能力难以适应变化的服务需求。

如图一所示,A线代表服务设施能力,相对固定;B线代表需求,具有一定的波动性。

当服务能力近似看作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服务能力与服务需求之间是否平衡有三种组合:一是需求和供给在最佳容量点Q上达到平衡,所有的服务设施和员工都在正常工作,客户和供电企业需求与供给都达到最佳,这种理想状况非常少;二是服务设施容量超过需求,需求在最优容量以下,造成服务设施的剩余,降低了供电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加了企业的运作成本,这种现象在春秋季节和每天的低谷时段比较明显;三是需求大于服务系统可提供最佳容量,此时服务条件劣化,服务质量下降。这种现象在电厂出力不足或夏、冬季热冷反差较大,出现用电高峰时,经常有所表现。

现象三,服务能力的调整滞后于服务需求的突变。

如图二所示,服务需求与供给均为波动型系统,只有在两条曲线重合时才能达到均衡。这类现象由少见的随机事件引起。如**年夏季,**市出现几十年未遇的连续1个多月的高温天气,空调用电负荷猛然增长到用电负荷的40%,造成几十个供电小区配网不堪重荷,供电部门虽快速反应,增加抢修力量,突击改造局部电网,新增配变,但使供电服务能力达到客户用电需求确实还需一定的过程。

二、求解供电服务供需平衡点的

基本思路

由于供电服务的产品具有不可存储性和易逝性的双重特点,所以要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服务管理问题。

无论从理论上解析还是实际操作,使供电服务能力与服务需求之间达到理想平衡是很难做到的,因此说,不平衡是绝对的,而平衡则是相对的。为求得相对的平衡,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电力经济政策的研究,消除经济决策失误导致电力供应紧张或过剩,使电力增长速度适当超前于国民经济发展,使电网经营企业有充足的电力供应广大电力客户。作为供电企业来说,要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调整高耗能企业用电优惠政策,通过调整服务能力,运用价格策略,争取政府调控等全新的思路和创新的手段,求解供需的最佳平衡点。尽管在电力总量供给严重不足,近期还不能改观的状况下,通过积极的服务对策,还是能取得一定条件下的供需相对平衡和客户基本满意的效果。

(一)调整保障能力,适应服务需求

首先,按服务高峰需求设置供电设施、设备容量,解决电网“卡脖子”带来的缺电和“窝电”现象,以保障高温、寒冷季节用电高峰时的正常供电。如**供电公司针对持续高温引起居民用电的大幅度波动情况,在**年7月底连续奋战三昼夜,突击架设34台配变,迅速解决因设备过载运行频繁出现用电故障,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的问题。

(二)运用价格策略,引导服务需求

事实上,客户的价值是有区别的,甚至相差悬殊。我们以**市“奇瑞”轿车厂与某水泥厂相比较可见一斑:年产9万辆,已跻身全国五大轿车生产厂家之列的奇瑞轿车厂,**年用电量9860万千瓦时,每千瓦时耗能创产值高达86元,而某同等用电规模的水泥企业,产出水泥116万吨,每千瓦时耗能创产值约3.3元,前者的产值是后者的26倍!前者上交国家的税收更是可观。

显然,对不同需求和不同价值的客户不加区分,采取一视同仁的限电方法,没有体现“效率优先”的原则。必然导致供电服务的供给行动偏离最优的效果,并最终损害企业的运营效益。于是,有必要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科学地运用价格策略引导新的服务需求。

1、全面启动灵活的价格杠杆机制一一峰谷电价、季节性电价机制。通过运用价格杠杆机制,建立服务需求、供给的缓冲环节,引导高峰电力向能耗低、附加值高的生产企业倾斜,有利于达到削峰填谷的理想效果。

3、实行“可中断负荷补偿”办法。电力供应紧张时,一些企业因顾大局中断用电,出于公平起见,有必要出台“可中断负荷补偿”办法,以弥补其少用电减少经营收益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价格策略的正确实施,具有三个“有利于”:有利于调节电力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有利于发供电企业从削峰填谷中增加收益;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值得一提的是,实施峰谷电价要使峰谷时段划分符合电网实际,同时峰谷电价浮动比例必须拉开足够的档距,否则达不到引导平衡需求的理想效果。

(三)采取政府调控,平衡服务需求

在电力供给严重不足,运用价格策略不足以平衡供需矛盾时,有必要通过政府宏观调控手段,相对科学、合理地配置有限的电力资源。**年7月24—8月10日,**市用电缺口高达1/4以上,供电部门正是通过政府采取的调控措施,把握了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点,成功地实现了“限电不拉路”,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2.确保重点。本着以社会效益为重,从确保社会秩序稳定的大局出发,**市将有关国计民生的医院、自来水、煤气、交通运输、电信等公用单位和党政机关、部队、院校、事业单位及重要企业的保安用电放在重点确保地位,从而保障了社会机器的正常运转。

关键词:供需均衡;人口老龄化;住房空置率

200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涨声一片,全国及主要城市的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价格、销售额均创历史新高;总价及单价地王不断涌现,市场热度甚至超过2007年。在我国,土地资源是相对稀缺的,投资和投机需求会急剧放大无限的住房需求,加剧了供给与需求的紧张关系,导致房价的快速攀升。为了抑制房价的不断飙升,国家也出台了不少政策,下面,我们从市场对住房的供给,以及居民对住房的需求着手分析房价的走势。

一、房地产市场的供给

另一方面,国家颁布了经济适用房的政策,从而增加住房的供给。就拿上海的经济适用房政策来说。目前,困扰城市发展的“房奴”问题已经不是上海一个城市的问题,现在城市的房价实在是太高了,不仅普通老百姓买不起,就是白领、金领也只能望而却步,在一眼望不到边的高房价面前,人们除了叹息,只好等待。韩市长说“房奴”问题不解决,上海没未来,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能做“房奴”就是“蜗居”也已经是一种幸福了,很多人连“房奴”都做不起,而被迫逃离“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2011年1月21号,上海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闭幕,韩正市长在解释经济适用房政策时,特别强调今年将进一步放宽经济适用房准入标准,使更多的新上海人和上海青年人进入到共有产权房的保障性住房体系中。2011年经济适用房准备要推出500万平方米,大概是8万套,主力房型是60平方米一套。另外,“十二五”期间,国家计划建设保障性和政策性住房12.44万套,其中廉租房3.14万套、经济适用房4.9万套、限价商品房1万套、公共租赁房3.4万套。

二、房地产市场的需求

首先,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就不难分析出居民对住房的需求将会是日益趋减的。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新增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同时,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从1983年开始实施的,到我们这一代--80后、90后,刚好是可见效果的时候,这一代普遍是独生子。当小孩结婚时,双方父母的住房以后是会留给孩子的,这样算来,我们这一代的一户普通家庭将会拥有2~3套住房了。

三、结束语

参考文献:

[1]俞明轩,丰雷.房地产投资分析[M].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体育资源

1.1体育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人力资源是指从事体育工作的专业工作者,如体育活动指导者、运动员、教练员、科技人员、体育教师和管理人员及开展体育活动的辅助人员等。开展大众体育的人力资源主要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教师等,由于大众体育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其人力资源的多少是以总人口与大众体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比例为标准的。

(2)资金今天,由于大众体育的规模向覆盖全社会的方向发展,并出现多样化的趋势,而竞技体育科技含量不断加大,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一个国家的体育事业需要雄厚的财力支持,体育越是发展,需要的资金就越多。

(3)体育设施开展体育活动需要一定的空间,要取得好的练习效果需要一定的场地条件和设备器材。体育设施已经构成了现代社会的特有的文明景观。

社会对体育的资源投入量及投入方式与对其最终产出的期望有直接关系。由于体育产出既有社会公益性特点,又有巨大的商业开发性,这种双重性的本质特点会带来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效益,因此,其资源投入也分为政府和非政府(私人)两种渠道。政府对体育的资源投入,主要基于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其资源投入期望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生冲突时,以社会效益为重。非政府的私人投入除了公益性慈善捐助之外,多出于谋取经济利益的考虑。

1.3体育资源的配置

由于资源紧缺,而社会对体育资源的要求却与日俱增,在资源稀缺规律的作用下,社会不得不对资源的投向作出选择。一个社会如何给自己的体育事业以必要的资源投入如何在不同的体育部门间分配有限的体育资源资源的投入以什么样的机制进行运作是察该社会体育发展形态的一个基本线索。

1.4资源配置的影响因素

(2)思想认识:在进行体育资源配置时,决策者会不断地涉及有关体育的价值判断。首先是对于体育功能的认识,如果认为体育的功能可以由劳动和军事训练所取代,社会就会将对体育的资源投入转移到生产和军事领域,如我国初期就是如此。其次,涉及对体育诸多形态的认识,在对不同的体育形态进行资源配置时,人们不断地对各种体育形态的价值进行评判。

(3)组织形式:体育资源的使用,最终是通过一定的体育组织形式进行的。一个社会体育组织的形态结构和运行机制,直接决定着对体育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果。如条块分割的体育组织形态,会导致体育资源的分割,而网络化的社团组织,则表示体育资源有较多的共享性。

(4)法规平台:现代社会是制度化的社会,一切社会活动的运作,离不开制度性的凭借,制度既是对各方利益的界定,又是工作程序的规定,体育资源的配置、利用和开发涉及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更加需要依托完整的法规制度。

2体育资源社会需求的提高

2008奥运会之后必然带来中国大众体育的蓬勃兴起。有研究表明,这种大众体育蓬勃兴起的直接原因是对奥运会的巨大投入产出的综合效应以及竞技体育取得的优异成绩。而这种蓬勃兴起的大众体育将加剧与竞技体育在享有体育资源方面的矛盾,由此会涉及中国体育的发展政策和观念的转变,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变等等。

人类的需求总是无止境的,而用来满足人类需求的资源却是有限的。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始终存在着需求无限和资源稀缺的矛盾,体育资源作为一种社会资源也不例外。随着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不断增大,体育资源相对不足的问题已经突显出来,成为阻碍社会体育发展的绊脚石。

3体育资源社会需求和体育资源供给的博弈.

体育设施址大众参与体育的基础。由于体育场所和设施的不足,我国现在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是:自家庭院公路街道边和住宅空地等非正规的体育场所,其次是单位拥有的体育设施和公共活动场所。这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体育的需要。在对体育的认识上、体育的方式方法上社会也缺乏比较系统而科学的了解和必要的掌握。

目前,许多专家和学者都认为我国的大众体育滞后于竞技体育的发展,体育资源配置问题上的问题已经长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众体育的发展。事实上,这是由于我国所采取的举国体制战略阻碍了大众体育的发展步伐,因为体育资源的蛋糕就这么大,为了金牌把较多的体育资源配置到竞技体育中,必然导致大众体育体育资源的相对减少。所以国家有必要把体育资源进行重新配制。结合这一特定时期我国的实际国情,制定正确的大众体育发展战略,是实现“后奥运时代”我国大众体育发展的首要任务。

举国体制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有其局限性。它的运行机制高度依赖政府的行政职能,并且主要依赖政府拨款来维持其运作。这显然与眼下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不相适应的。因此,“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资源配置所要解决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要面对举国体制所依赖的计划经济基础最终必然消失和政府职能转变这一无情的现实。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就是要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的供给与需求,即把有限的体育资源由举国体制向大众体育的转变。

4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一体化模式

“竞技体育”对于调动人民大众参与体育的热情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大众体育重在普及,竞技体育重在提高。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领跑者。因此,在“后奥运时代”,我们应从更高的层次将二者实现一体化,即放在一个大系统内以大众体育为中心和基础,竞技体育为辅助。在整个体育系统结构中,大众体育体育担当了为中华民族身体素质的整体提高和满足广大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的重要角色。他的现实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竞技体育,所以大众体育理应重点发展,体育资源也应该以它为主要配置对象。因此,体育的资源配置也应于大众对体育的需求相对接。

“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需实现从竞技体育到大众体育的协调发展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在一定意义上,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是体育发展的两个车轮,不协调时相互制约,而在协调时又相互促进。实现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协调发展将产生二者互动、双赢的局面。大力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而不是牺牲广大大众的体育资源作为代价换取那区区几块金牌,这样的代价的确太大了。因此,无论是从体育的本意还是延伸意义上讲,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一体化协调发展将会推动人类自身和社会健康发展,可以达到双赢的局面。

关键词:河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需求与供给;贷款偿还;河北农业大学

一、河北农业大学生源地助学贷款发展现状

2003年7月开始,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在河北省范围广泛推行。经过近十年,在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该项业务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寒门学子享受到了生源地助学贷款所带来的实惠。根据对河北农业大学数据的分析,生源地助学贷款不断扩大。

1.贷款规模

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河北农业大学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共1412人,申请金额742.33万元,已审批917人,金额470.57万元。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人数占全部申请人数的65.46%,贷款申请满足率为89.82%。从贷款总量和贷款人数来看,相比于2011年同期的913人和467.56万元,2012年并没有显著的增加。

2.地区分布

根据2012年河北农业大学生源地助学贷款情况来看,全省11个地市中邯郸、保定和张家口地区的申请数量和贷款数量较大。具体情况为,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批准生源地助学贷款人数为892人,其中邯郸240人、保定230人、张家口147人、邢台74人、石家庄65人、承德60人、沧州39人、秦皇岛28人、唐山8人、廊坊1人;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批准生源地助学贷款金额为470.57万元,其中保定119.69万元、邯郸116.55万元、张家口78.83万元、邢台37.10万元、石家庄34.33万元、承德32.33万元、沧州20.01万元、秦皇岛14.51万元、衡水12.83万元、唐山3.81万元、廊坊0.58万元。

二、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为了对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需求和还款风险进行深入分析,针对驻保定高校的在校生和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问卷调查的设计

2.问卷的发放

针对河北农业大学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在辅导员的协助下进行了问卷的发放,共计发放问卷350份,其中针对在校生问卷300份,毕业生问卷50份。由于是在辅导员的协助下,问卷得以全部回收。

三、生源地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

1.贷款需求与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1)生源地贷款供给不足。350份学生问卷显示,86.3%的学生来自农村或乡镇,87.5%的学生认为自己家庭处于“中下或低收入水平”。根据对被调查者所在行政班情况的调查,农村生源比例为63.6%,贫困生比例33.2%,贫困生中农村生源占85.2%;在这些贫困生中对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需求比例为89.3%,而目前的生源地助学贷款覆盖率达63.6%,还有36.4%的贫困生未能获得贷款。

(2)需求形式多样化与供给单一化。在“您对生源地贷款所期望的改进”问题中,78.3%的受访者希望采用更加灵活的贷款方式和金额。由于地区和个体的差异性,不同贷款者对于贷款的金额、期限、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应制定更加灵活的政策以满足这些不同的需求。

2.贷款归还中存在的问题

(1)还款期限较短。目前生源地助学贷款对象包括普通高校本科生、高职高专学生及研究生。一项针对2011年河北省高校毕业生起薪情况的调查显示,专科、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的起薪平均水平分别为1644元、2116元、3393元、5399元。假设毕业生年收入以10%的速度增长,年生均借款额为5000元,专科、本科、硕士学制分别为2、4和3年,贷款利率为7%,还款采用“等额本金偿还法”,毕业后两年内为缓冲期,只还利息。可以根据还款额与收入之间的比例确定贷款负担率,根据上述数据贷款毕业生在毕业后十年的负担很高。

根据对受访者“理想还款期限”的询问来看,有高达89%的受访者希望还款期限可以延长到15年至20年。可见目前贷款学生对还款期限较短问题十分重视。

(2)还款意愿充足、还款违约率较高。在受访者中,有还款意愿的比例达到了98.13%,这些受访者都非常重视个人信用,并表示在毕业后应及时承担偿还贷款的义务和责任。但是,对生源地助学贷款毕业学生的调查显示,毕业生在毕业初期面临着新的生活和就业环境,生存压力较大。

在“还款额占纯收入比重”的问题中,有72.3%的毕业生受访者还款额占纯收入的70%以上,可见偿还贷款已成为生源地助学贷款毕业生的重要负担。在“是否出现过还款违约”的问题中,有高达79%的受访者曾出现过还款违约情况。尤其是毕业未满三年的受访者中,该比例甚至达到了80.3%。这些受访者建议放宽贷款偿还缓冲期,并且设置“阶梯式”的还款方式,即偿还初期还款额少,并逐渐增加。

四、促进生源地助学贷款健康发展的对策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金融机构积极性

生源地助学贷款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具有管理复杂、收益不高、风险较大等特点,造成了目前的供给与需求不对称的局面。因此,应该加大对生源地贷款的政策扶持力度。包括中央和地方财政统筹安排贴息资金,免征生源地助学贷款利息收入营业税,呆坏账核销、贷款风险补偿制度等优惠政策,为金融机构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

2.建立生源地助学贷款担保基金,提高金融机构风险防范能力

3.加快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以高校学生为基础,以全面使用第二代身份证为契机,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率先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建议高校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把诚信作为一门必修课。高校应积极协助金融机构,加强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管理,有效防范风险。应把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小额农户联保贷款和城市小额信用贷款结合起来,通过创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以农户和农村企业为基础,加快建立个人征信制度,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1]刘静,贾华.河北省高校助学贷款及其偿还问题与对策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2,(6).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制造业中比较重大的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江苏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总体发展趋势良好,利润增速明显,规模逐步扩大,一批以熊猫、春兰、小天鹅为代表的大型企业集团正在崛起,使得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成为江苏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江苏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自1999年至今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中工业总产值从1999年的696.77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8196.35亿元,提高了11.76倍;主营业务收入从1999年的657.83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6374.92亿元,提高了9.7倍;利润总额由1999年的32.85亿元提高到2006年的242.46亿元,提高了7.4倍。(详见下表)

二、江苏省2009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人才供给与需求预测

1.江苏省2009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人才供给分析

由于人才供给惯性的存在,我们用2005年江苏省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业有关的本科专业招生数据和2006年江苏省与该行业有关的专科专业招生数据来说明2009年江苏省该行业人才供给情况。这里统计的进行专业招生的高校包括校址在江苏省内的所有部属、省属本专科高校。江苏省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业有关的2005年本科专业招生数量总和为11155、2006年专科专业招生数量总和为17444,既2009年江苏省该行业人才供给总量为28599人。

2.江苏省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人才的需求预测

X1=510.4568333-52.90381061t+99.17943182t2

X2=365.8620784-16.21229144t+96.721582t2

X3=66.80786145-30.50225104t+7.230285664t2

其中,X1――工业生产总值

X2――主营业务收入

X3――利润总额

(2)江苏省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影从业人员数量的预测模型

Y=13.45953124-0.02852247X1+0.031915048X2+

0.055570797X3

三、江苏省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人才供给与需求研究结论

通过上述对江苏省2009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人才供给研究得知江苏省2009年该行业人才供给量为28599人,而通过2008、2009年江苏省该行业人才的需求预测得出2009年江苏省该行业人才需求总量为16.01万人,最后我们得出2009年江苏省该行业紧缺性人才数量为13.15万人,可见江苏省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人才需求情况是短缺的。高校应该有计划地扩大该于该行业有关的专业招生,以满足该行业未来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蒋笃运:在《产业结构与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关系研究――以中西部地区为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

>>基于农民需求视角的青海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究基于农民需求分析农业技术推广的投融资问题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辽宁省城市健身步道的居民需求与政府供给研究政策供给与农民需求基于农村居民需求演变规律的供给侧创新研究关于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农村居民需求问题的研究关于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农民需求表达机制的探讨基于供给视角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难及其化解问题研究基于农民需求的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对策探析基于货币供给视角下的物价水平研究基于消费者需求视角下的供给侧改革初探政府供给、农民需求、优先序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需求基于不同种植结构农户技术需求的农业科技供给创新研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基于统筹城乡视角下的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续问题研究基于劳动法视角下的农民工维权问题研究农业技术“需求―供给”矛盾的实证研究农业保险的结构性需求与供给研究供给侧视角下农业“悖论”的成因及其对策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2012-03-21.

[3]杨九龙.当代西北地区农业信息服务研究[M].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4]丁建军,赵奇钊.农村信息贫困的成因与减贫对策[J].图书情报工作,2014,(2):75-78.

[5]文启湘.农村市场信息供给失衡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11):21-26.

[6]“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推进有线电视户户通”研讨会召开[EB/OL].,2014-11-20.

[7]于良芝,谢海先.当代中国农民的信息获取机会――结构分析及其局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11):9-23.

[8]李尚民.陕西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发展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2,(3):197-199.

一、继续继续教育课时管理工作

继续教育课时登记管理工作,面广量大,教师的继续教育情况往往与教师的职称评定、晋升高一级职称、评优评先等挂钩,涉及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因此,我们将本着严肃认真、客观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教育局有关规定进行课时登记管理,把这项工作切实抓好。

二、远程研训平台建设工作

由于远程研训具有节省、方便、互动性强等优点,将成为教师培训的发展方向。目前全国许多省市都在尝试开展远程教师培训。市年已通过省教育现代化评估验收,全市各中小学均已达到教育现代化标准,特别是校园网的建设和计算机的配备已达到较高水平,为开展远程培训提供了较好的硬件设备条件。

因此,从年开始,我们将利用MOODLE平台,建设一个具有较高质量的远程研训平台,让全市中小学教师不出校门,就能随时接受继续教育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08年春学期,远程研训平台的建设主要要做以下工作:

1、远程研训平台的建设工作。由于MOODEL系统对服务器硬件要求较高,有时需要多台高性能服务器的支撑,才能容纳大量学员同时在线学习。本学期,我将利用单位将采购的两台服务器,建设双服务服务器架构的MOODLE远程培训平台,提高平台性能,争取能满足120人同时在线接受培训。

2、配合中心领导,组织研训员学习使用MOODLE平台,为研训员利用MOODLE平台开展远程研训工作奠定基础。

三、班主任远程培训工作

今年上半年,我们已经利用MOODLE平台,组织开展了一次为期一个半月的班主任远程培训工作。在此基础上,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利用该平台开展班班主任远程培训。本学期计划开展两期培训。培训人数100人。

四、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考核工作

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考核,今年将完成扫尾工作。经过年下半年的培训考核,今年上半年培训考核的对象主要是年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和年下考核没通过的教师。

关键词:负荷平衡;技能链;生产系统;多技能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971026);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51009001000045);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项目(08jdxm63004)。

作者简介:廖丽平(1981-),女,福建厦门人,广东工业大学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系统工程、工商企业管理研究;刘绘珍(1979-),女,河南尉氏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生产运作研究;张毕西(1954-),男,广东梅州人,教授,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产系统控制与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引言

生产系统中员工柔性主要表现为员工掌握多项技能,技能数量和技能分布决定着员工柔性,进而决定系统的柔性和效率。提高员工柔性可平滑生产中的需求波动,弱化生产系统的突发事件(员工流失、缺勤等);也可以减少制品库存,缩短完工期。而提高员工柔性会增加员工培训成本,且给员工带来了学习的压力,进而对生产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在满足生产需求前提下,笔者研究何种技能分布使员工技能总人次最少,从而节约培训成本。

一、前人对技能分布的研究

根据掌握技能量的不同,员工分为:专才、部分柔性、完全柔性(掌握所有工序所需技能)。员工均是专才的生产系统是刚性的,难以适应小批量、客户化生产的需求。员工均是完全柔性的生产系统是全柔性系统,具有最大柔性。但员工掌握太多技能,培训学习过程较长,培训成本较高。很多学者提倡部分柔性,即员工掌握多于1项技能,但又没有达到完全柔性。Brusco等(1998)提出整数线性规划模型,研究了在需求波动不同的情况下工人所掌握技能数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高需求波动下,培训工人掌握的技能数越多对系统绩效提高的影响明显大于低需求波动的情况。他们的研究显示:工人不必掌握所有技能。Dunphy等(1996)发现:学习过多技能将导致工人压力增大并最终导致绩效降低。Slomp等(2002)针对工人旷工和需求波动研究了几种交叉培训策略,包括培训对象的选择和技能量的确定,研究显示:瓶颈任务上的冗余可以提高整个生产线的生产效率。Linn等(2006)研究了如何在生产线上安排一名多技能工人机动地协助效率较低的工人,平衡整个生产线并减少在制品库存,进而提高生产系统的效率。上面的研究多集中在员工掌握技能量上,几乎没有涉及员工技能分布的问题。

二、构建技能模型

(一)负荷平衡模型

目标函数为min∑i∈A∑j∈Bcij+N。(1)

s.t.

tii=Ti/ki,若i∈A

T,若iA(2)

∑Ni=1(tij×ki)=Tj(3)

∑Nj=1tij≤T(4)

tij×ki≤(Tj-T×kj)×cij,i∈A,j∈B(5)

(二)技能链模型

为便于表示,构建模型时,假设员工技能是向下游连续工序延伸。若技能链长E,则员工i掌握技能对应工序集合为:comp(i,E)={f(i),f(i+1),f(i+2),……,f(i+E-1)}。其中f(x)=(x\\N)·N+(x:N),\\为整除符号,:为求余符号。能够协助工序i的员工集合为:head(i,E)={g(i-1),g(i-2),……,g(i-E+1)}。其中g(x)=x+z·N(当x

目标函数为

min(max(Di))(7)s.t.∑Ni=1tij×ki=Tj(8)

∑Nj=1tij≤T(9)

tij=≥0,若j∈comp(i,Di)

三、优化研究

笔者借助lingo9.0优化软件,通过单周期优化和多周期优化来比较两技能模型。单周期优化即满足单个生产周期的生产需求时,优化技能总人次。多周期优化即满足多个生产周期的生产需求时,优化技能总人次。

(一)单周期优化

图3单周期SC和CP优化的结果

(二)多周期优化

多周期优化包括如下因子:(1)生产系统具有不同的工序总量:4道工序和6道工序,其中员工效率分别为[1,0.9,1.1,1]和[1,0.9,1.1,1,0.95,12]。(2)不同松弛因子:1.01和1.05。(3)两技能模型:CP和SC。(4)工序需求工时服从2种随机模式:一种是单层随机分布模式,各个生产周期各道工序需求工时均服从相同随机分布,即均值2000,方差分别取10、30、50、70、100、150、200、300、400、500、800、1000的正态分布。另一种是双层随机分布模式,上层,均值2000,方差分别为100和500的正态分布,为各工序随机生成均值;下层,以上面生成值为均值,方差分别取10、30、50、70、100、150、200、300、400、500、800、1000的正态分布,随机为每个生产周期各道工序生成需求工时。(5)采用20个生产周期,即每次优化结果需满足20个生产周期的需求。

单层随机分布模式为2种工序总量·2个松弛因子·2种技能模型·12个不同的方差=96种情况,每种情况需满足20个生产周期的需求。针对每种情况随机重复10次生成初始数据并优化,得到96组优化结果数据,每组数据由10个数据组成。针对每组数据求出均值和最大值,图4以方差为横轴,优化的技能总人次为纵轴,16条曲线表示对应生产环境中优化结果的均值和最大值,带数据点的虚线表示最大值,实线表示均值。

图4单层随机分布模式优化的结果

分析图4中曲线的趋势可得出如下结论。

(1)松弛因子越大,所需技能总人次越少。

(2)两技能模型的比较。需求波动小时,CP所需技能总人次小于SC所需值。随着方差的增加,CP所需技能总人次增加速度大于SC,并在数量上很快超过后者。

(3)工序总量不同的生产系统比较。随着需求波动的增加,工序总量越多的生产系统所需技能总人次越多;以生产系统技能总人次最大值为参照,工序总量越多的生产系统需求的技能总人次增加相对较慢。

双层随机模式为2种工序数量·2个松弛因子·2种技能模型·上层2个方差·下层12个方差=192种情况,每种情况需满足20个生产周期的需求。针对每种情况随机重复10次生成初始数据并优化,得到192组优化结果数据,每组数据由10个数据组成。针对每组数据求出均值和最大值,图5以下层方差为横轴,优化的技能总人次为纵轴,32条曲线表示对应环境中优化结果的均值和最大值,带数据点的虚线表示最大值,实线表示均值。

图5双层随机模式优化的结果

分析图5中曲线的趋势可得出如下结论。

(2)两技能模型的比较。需求波动小时,CP所需技能总人次小于SC所需值。随着方差增加,CP所需技能总人次增加速度大于SC,并在数量上很快超过后者。由于技能链使不同员工技能在工序中的分布形成链,员工可直接或间接地协作,所以它的稳健性和平滑波动的性能更好。

(3)工序总量不同的生产系统比较。工序总量越多的系统所需技能总人次越多;以系统技能总人次最大值为参照,随着需求波动的增加,工序总量越多的系统所需技能总人次增加相对缓慢。

(4)工序均值之间不同方差的比较。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工序均值之间方差小的系统所需技能总人次均不小于工序均值之间方差大的系统。这说明工序均值之间的方差可以与下层方差相抵消。优化数据显示:工序均值之间的方差越大得到优化结果数据之间离差越大,说明工序均值之间的方差与下层方差之间有抵消的部分,也有放大的部分。数据显示总体上抵消的部分多一些。

比较图4和图5得出如下结论。

(1)所有生产环境中,松弛因子越大,所需技能总人次越少。

(2)两技能模型的比较。需求波动小时,CP所需技能总人次小于SC所需值;反之,前者大于后者。

(3)不同工序总量的生产系统比较。工序总量越多的生产系统所需技能总人次越多;以生产系统技能总人次最大值为参照,随着需求波动的增加,工序总量越多的生产系统所需技能总人次增加相对缓慢。

(4)工序需求工时服从2种随机模式的比较,单层随机模式所需技能总人次与双层随机模式中上层方差为100的情况比较,相差不大。说明各道工序需求工时均值的波动对生产系统所需技能总人次的影响较小,即各道工序需求工时均值波动影响小于各道工序之间及其不同生产周期需求波动的影响。随着各道工序需求工时均值波动的增加反而平滑了后者部分波动。

四、结论

笔者对比研究两技能模型:CP和SC。优化结果显示:当系统需求波动较小时,采用负荷平衡模型平衡生产,所需技能总人次较少;反之,当系统需求波动较大时,则需采用技能链模型。结果还表明:随着生产系统需求波动的增加,技能链模型平衡生产所需技能总人次增加比较缓慢,具有更好的稳健性;各道工序需求工时均值波动影响小于各道工序之间及其不同生产周期需求波动的影响;随着各道工序需求工时均值波动的增加反而平滑了后者部分波动。

AKSINOZ,KARAESMENF,ORMECIL.2007.Areviewofworkforcecross-trainingincallcentersfromanoperationsmanagementperspective[C]//WorkforceCrossTrainingHandbook,D.Nembhard(ed.),CRCPressLLC,211-240.

BRUSCOMJ,JOHNSTR.1998.Staffingamultiskilledworkforcewithvaryinglevelofproductivity:ananalysitofcross-trainingpolicies[J].DecisionSciences,29(2):499-515.

DUNPHYD,BRYANTB.1996.Teams:panaceaorprescriptionsforimprovedperformance[J].HumanRelation,49(5):677-699.

GELES,HOPPWJ,VANOYENMP.2007.Opportunityofhierarchicalcrosstraininginserialproduction[J].IIETransaction,39:125-143.

HOPPWJ,TEKINE,VANOYENMP.2004.Benefitsofskillchaininginserialproductionlineswithcross-trainedworkers[J].ManagementScience,50:83-98.

IRAVANISMR,KOLFALB,VANOYENMP.2007.Callcenterlaborcross-training:it’sasmallworldafterall[J].ManagementScience,53(7):1102-1112.

IRAVANISM,KOLFALB,VANOYENMP.2011.Capabilityflexibility:adecisionsupportmethodologyforparallelserviceandmanufacturingsystemswithflexibleservers[J].IIETransaction,43(5):363-391.

JORDANWC,INMANRR,BLUMENFELDDE.2004.Chainedcrosstrainingofworkersforrobustperformance[J].IIETransactions,36:953-967.

LINNIS,VANOYENMP,IRAVANISMR.2006.Optimaldynamicassignmentofaflexibleworkeronanopenproductionlinewithspecialists[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170:541-566.

SLOMPJ,MOLLEMANE.2002.Crosstrainingpoliciesandteamperformance[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research,40(5):1193-1219.

SLOMPJ,BOKHORSTJ,MOLLEMANE.2005.Cross-traininginacellularmanufacturingenvironment[J].ComputersandIndustrialEngineering,48:609-621.

(编校:薛平)

AStudyofSkillStructureBaseontheRandomDemand

LIAOLiping1,LIUHuizhen2,ZHANGBixi1

(1.ManagementSchool,Guang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Guangzhou,510006,China;2.ManagementScience

andEngineeringSchool,ZhengzhouInstituteofAeronauticalIndustryManagement,Zhengzhou,450015,China)

关键词农产品价格模型

一、农产品供求模型的基本假设

1.一国经济封闭,即不必考虑国际贸易、汇率、以及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2.一国仅存在三大部门:政府、农户家庭、非农户家庭。其中农户家庭仅生产农产品,非农户家庭仅生产非农产品。农户家庭除了消费自己生产的农产品之外,还通过交换,消费非农产品。

3.农产品和非农产品可以互相替代,但是不能完全替代。并且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比价的变化,消费者会修正他们消费这两种产品的比例。[1]

二、农产品需求供给模型推导

1.农产品总需求曲线的形成(参考芒德尔-弗莱明模型)[2]

农产品的总需求为既定的价格水平上一国内所有居民所需要的农产品总量。它等于农产品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农户家庭农产品交换额的总和。这种关系记为

⑴式中,为一国对农产品的总需求;表示农户家庭自己所消费的农产品量;为农户家庭对农产品的投资支出。为政府对农户家庭的农产品支出。为农户家庭农产品交换额。作为会计恒等式,⑴式总是成立的。一旦决定了、、、的决定方法,则就可以知道影响总需求的因素。

农户家庭既消费农产品又消费非农产品。因此,农户家庭的名义消费总值为

⑵式中,、分别为农产品、非农产品的价格。为两种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即产品价格指数。为农户家庭实际总消费量。在一般情况下,

其中,、为农户家庭总消费中总产品和非农产品的加权值。这一权值可以通过农户家庭消费调查确定的代表性农户家庭两种产品消费支出比例给定。在确定之后,农户实际消费总值为

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得出投资支出价格指数和政府农产品支出价格指数。这里要注意的是这三种指数虽然都是、的加权平均数,但是权值不同。即农户家庭的农产品和非农产品的消费、投资、政府支出比例不同。农户家庭投资支出的名义总价值定义为农产品投资支出和非农产品投资支出的和

农户家庭政府支出的名义总价值定义为政府对农户家庭农产品和非农产品支出之和:

则,农产品的名义总需求为

可以看出为按照需求度量的名义国内农产品生产总值。把上式改写为

根据⑵、⑸、⑹式以及农户家庭利用的非农产品名义价值总额等于,可以得到:

考察这一结果。⑼式中右侧的第一项是名义吸收,即农户家庭名义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的和。第二项是名义吸收额,即农户家庭名义农产品、非农产品贸易余额。

根据宏观经济学消费和投资理论,我们知道农户家庭的消费是由利率、农户可支配收入、以及预期可支配收入决定的。农户家庭投资是由利率,以及与其未来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决定的。其中变量下面的“+”表示该变量对因变量有正影响,“-”表示该变量对因变量有负影响。

用函数形式表示如下:

在价格水平一定的情况下,根据影响消费和投资的变量,可以写出农户家庭的吸收方程:

下面,通过类似的推导,得出农户家庭净贸易余额方程。首先,当增加时,贸易余额趋于恶化,这是由于部分增加的吸收是用于农户家庭利用的非农产品。因此,是的负函数。同时,是非农户家庭吸收的正函数,因为当非农户家庭吸收增加的时候,非农户家庭吸收部分增加是花费在农产品上的。其次,假设是非农产品对农产品的相对价格的正函数,用e来表示。可以看出当e上升时,与农产品相比,非农产品变得更为昂贵,则上升,而下降。非农户家庭和农户家庭都会将他们的部分消费转移到较为廉价的农产品上。则贸易余额随着农产品的相对价格的下降而有所改善。可以用下面的方程表示:

综合以上的分析,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

2.农产品总供给曲线

农户家庭利用资本(K)和劳动(L)生产农产品。农户家庭的资本就是指土地、原材料(如种子,肥料等等)以及农产品库存。另外,用技术水平决定K和L水平即定条件下能够生产的产量。上升代表生产过程中有了某种技术进步,从而带来更高的产量。可以用下面的表达式来描述上述关系:

关键词:人才市场;供需;分析;预测

一、重庆人才供需现状

重庆直辖以来,随着农业规模化的发展,第一产业人数逐步减少,第二产业发展相对较好,第三产业受到市政府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有关政策的激励,已经成为就业吸纳能力最大的产业。2011年,重庆市一、二、三产业各个季度需求比较稳定,合计年度需求比重分别为0.83%、30.58%、68.59%(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第三产业人才需求占人才总需求的较大比重,对提高重庆市的就业率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重庆市人才需求预测与建议

[1]王斌,罗洪铁.重庆市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发展战略体系研究[J].探索,2009,(2):88-91.

THE END
1.2024年1(1)主要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主营业务年收入2000万元以上且软件业务收入(包括但不限于嵌入式系统软件)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不低于30%、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 (2)主要从事集成电路设计的企业或其集成电路设计收入占本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0%以上、主营业务年收入500万元以上的独立法人单位; (3)主要从事基https://www.miit.gov.cn/gxsj/tjfx/rjy/art/2024/art_219d924e669b47f09d8649aa56651ba0.html
2.中国Computer,Communication&OtherElectronicEquipment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在12-01-2018达10,596,620.000百万人民币,相较于12-01-2017的10,622,170.000百万人民币有所下降。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数据按年更新,12-01-1985至12-01-2018期间平均值为992,655.208百万人民币,共http://www.ceicdata.com/zh-hans/china/computer-communication-and-other-electronic-equipment/cn-computer-communication--other-electronic-equipment-sales-revenue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中国宏观.工业.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累计值,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https://d.qianzhan.com/xdata/details/645fafa788759b22.html
4.公司公告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坚持“技术+资本”的发展战略,主要立足于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两大主营业务领域,并逐步形成和打造了商用和消费电子设备、知识内容与服务、云计算和大数据、公共安全、军工与装备、节能产业、照明产业及生命健康八个核心业务。 2017年以来,公司更进一步推动和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核心功能,以http://basic.10jqka.com.cn/api/stockph/pubInfo/14015901/
5.盛科通信:盛科通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说明书对较低的芯片产品营业收入占比增加导致公司整体主营业务毛利率降低。 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国际产业链格局变化等外部环境的影响,集 成电路行业的供应链相对紧张,导致公司的原材料采购价格面临上涨压力。若未来公司 无法及时通过推出高毛利新品、提升业务规模以增强对上下游议价能力从而化解上述压 力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SN2023090700031877.shtml
6.《电信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二、收到营业部门和分支机构交款时,借记“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根据”营业报告单“或”营业收入汇总表“的收方转账时;借记本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人’、“应收账款”(用户欠费卜“预收账款”(用户预存款)、“其他业务收入”仰售通信商品收入)等科目。根据“营业报告单”或“营业收入汇总表‘’http://www.jscj.com/jscj/accountlaw/20050103102527.php
7.中国台湾PCB——四面楚歌的前朝贵族中国台湾 PCB 企业利润率低于陆资企业的原因:台资高端厂商的主营业务成本占营收比率普遍要比深南、景旺等陆资厂高 5-14 个 pct(除了台郡),低端厂商比陆资厂高 13-21 个 pct。主营业务成本高低直接体现的是生产管理效率的高低——直接材料反映用料的节省度(人员稳定性、良率、工艺流程优化);制造费用体现设备性价https://www.eefocus.com/eda-pcb/419372/
8.国家统计局:1~9月规上计算机通信等电子设备制造业利润4503.4国家统计局:1~9 月规上计算机、通信等电子设备制造业利润 4503.4 亿元,同比增长 7.1%,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2024年1-9月份全国规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主营业务收入为2000万元及以https://news.17173.com/content/10282024/073904857.shtml
9.次新股基本面之:六九一二2024年10月11日申购一、主营业务 公司以军事作战需求为导向,凭借较强的军事通信技术研发优势及军事指挥理论研究能力,深度融合“通抗一体”装备发展模式,着眼未来新型作战力量建设需求,致力于研究和发展适应实战化需求的军事训练装备及特种军事装备。 在军事训练装备领域,公司解决了军事训练装备半实物仿真、信道仿真、电磁环境构建、电子蓝军、https://www.jiuyangongshe.com/a/bb0wx42wgv
10.20232024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经济指标收入利润 类别年份 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累计增长(%) 利润总额(亿元) 累计增长(%)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亿元) 累计增长(%) 应交增值税(亿元) 累计增长(%) 202409 -- -- 4503.4 7.1 -- -- -- -- 202408 -- -- 3927.5 22.1 -- -- -- -- 202407 --https://s.askci.com/data/economy/00034/
11.开放经济新发展⑥全球每3台笔记本电脑就有1台“重庆造”重庆“我们通过狠抓重大项目落地,着力补链建链强链,构建‘芯屏器核网’产业生态圈,形成了包含计算机整机及配套、通信设备、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汽车电子、智能家电、LED及光伏、电子材料和新型元器件等在内的产业体系。”上述负责人说,截止2019年,全市拥有规上电子信息企业639家,主营业务收入全国排名第7位,是全球重要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3729&newsId=2572335
12.河南豫能98年报债券频道投资收益: 17,274,830元 补贴收入:― 营业外收支净额: -531,007元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36,793,706元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160,792,217元 (二)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及财务指标 项目1998年 1997年 1996年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44,571.29 44,221.87 44,229.94 https://bond.hexun.com/1998-12-31/184951985.html
13.国家统计局:1~9月规上计算机通信等电子设备制造业利润4503.4IT之家10 月 27 日消息,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 2024 年 1-9 月份全国规上(IT之家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主营业务收入为 2000 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工业企业部分指标。 1~9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992035.2 亿元,同比增长 2.1%,其中: https://www.ithome.com/0/805/612.htm
14.2018年度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9篇(全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696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1%。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46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18%。(筱露) 低碳产品将实行统一认证制度 近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低碳产品认证管理暂行办法》。根据此办法,我国将建立统一的低碳产品认证制度,实行统一的低https://www.99xueshu.com/w/filemsb0qhu4.html
15.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材料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696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1%。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46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18%。(筱露) 低碳产品将实行统一认证制度 近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低碳产品认证管理暂行办法》。根据此办法,我国将建立统一的低碳产品认证制度,实行统一的低https://www.360wenmi.com/f/filef501d9t1.html
16.软件技术创业计划书(精选7篇)公司成熟期将以构建电子商务平台为主要任务,大规模融资(争取能上市),全面开展基于系列软件客户群和安全平台的电子商务业务,以步步为营的战略方式,与政府合作,培养人民的虚拟货币使用习惯。公司将逐步增加在安全性和基础设备方面的投资,并把商品储备和配送体系作为公司新的发展方向,努力实现多渠道和多体系。 https://www.yjbys.com/chuangye/ziliao/chuangyejihuashu/633438.html
17.课程实训报告公司的主要业务有两方面:一是以糖厂农务管理、原料及物资收购、生产管理、财务结算等管理系统为核心的糖厂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推广,以及其它办公自动化(oa)、财务、人事、企业管理等软件的开发;二是生产销售以dcs系列自动包装秤为主的各类自动包装秤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各类自动定量控制系统的开发。https://www.ruiwen.com/shixunbaogao/8189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