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旅游业快步迈入“互联网+”时代,开启了“数字中国”建设的新征程,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云旅游、无接触服务等数字文旅新业态不断涌现,打破了旅游原有的发展模式,并将引领旅游实现创新发展、使文化旅游焕发新的生机。
02
“互联网+”背景下旅游品牌营销的优势
交互性广
开放性高
时效性强
“互联网+”以5G时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架构,通过可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舆情监测等,即时掌握旅游大数据,同时融入了新媒体的营销理念和方式,利用主流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的线上推广,与旅游在线服务平台紧密合作,实现“人人都是亲历者、传播者与受众”,推动旅游品牌营销和推广的“实时更新、信息直达、直播全程”。
体验性新
“互联网+”推动了旅游的场景革命。从“互联网+餐饮”“互联网+民宿”“互联网+演艺”“互联网+博物馆”等新兴业态的创新演变,实现了旅游供给场景的产品、服务和消费升级。同时通过VR虚拟体验技术、智能讲解服务系统的应用,为游客提供及时丰富的旅游形象,增强了旅游者体验度,营造沉浸式体验,满足了人们日益场景化、体验化的旅游消费需求。
图源:网络
话题性热
03
“互联网+旅游”深入融合创新
全面提升品牌的影响力
在“互联网+”时代,旅游品牌营销与推广更应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和平台,以网络化、智能化科技成果,把握文化旅游超级IP的挖掘和转化,建立完善旅游宣传渠道体系,推进五大融合与创新,实现旅游品牌营销朝着数智化、个性化、体验化等方向发展,落实八大提升措施,不断增强旅游品牌的影响力。
1、五大融合与创新
融内容,创新宣传营销精品
融合历史文化与旅游休闲元素,联动时代精神与内涵价值,整合形成区域文旅IP(包含一本收藏画册、一本自驾路书、一部宣传片、一部微电影/视频、一款手机APP、一款手游、一套伴手礼、一表情包、一首主题歌、一档综艺节目),形成精品内容。
融媒体,创新旅游宣传方式
融合多元化媒体宣传渠道,构建以融媒体中心为核心的融媒体平台体系,联动直播、短视频、网络社区等形式,推动旅游品牌宣传和推广,营造相应的旅游话题,实现营销内容的精准投放。
融体验,创新互动共享氛围
融合线上、线上多种体验方式,推进景区景观打造和场馆展陈设计,重点推进文化演艺项目、情境体验项目的开发建设,增强与游客的互动性、参与性,整体形成旅游氛围,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得到升华。
融服务,创新智慧管理支撑
融合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带动交通、购物、娱乐、住宿等要素服务,植入文化灵魂,体现文景交融的场景,创新智慧化景区和园区的管理,满足游客的资讯需要,以及导航、导购、导览、导游等全方面服务。
融区域,创新品牌协同创建
融合区域旅游资源,形成区域性旅游品牌,构建统一的旅游营销平台和对外宣传联盟,引领不同主体实现品牌协同创建和共享。
2、八大提升措施
常态化推进旅游在线经营
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当前,贯彻落实《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推动线上预订与线上旅游。通过线上预订使人们无需亲临景区就可实现购买决策,并通过预约解决景区人流不确定性引发的问题;通过各路网红不断“种草”,“旅游+直播”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通过观看他人的旅游经历获得体验,同样可以满足人们线上旅游需求,吸引了众多的客源群体,成为旅游品牌传播的一大稳定渠道。
立体化完善旅游宣传媒介
场景化建设文旅体验项目
随着元宇宙、5G时代的到来,AR、VR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旅游产品更加突出体验性、互动性、参与性,要以历史文化为基础,挖掘其商业价值和思想性、艺术性、市场性价值,拓展其在城市综合体、文化场馆、景区街区等场景的应用,构建情境体验式场所与场景,如VR主题公园、虚拟现实乐园、VR展会、VR演艺直播……形成标志性的文旅体验项目,创造真实的故事情境与场景的实景体验,实现全景互动,让游客穿越时空、获得如临实境的沉浸感和现场感。
口碑化推广产品营销信息
以社交媒体和大数据应用为载体,以产品口碑为引导,不断推进品牌营销、市场推广、用户反馈等工作实施,准确界定合适的信息传播者和潜在游客,分析游客的兴趣意愿和消费倾向,整理并创造出富有特色旅游旅游产品信息,降低游客预期和实际体验中的差距,降低旅游消费中的风险,增强游客的参与感,总体实现与受众情感的“共鸣”。
焦点化引爆旅游宣传话题
名片化创新旅游文创商品
图源:新华云直播
平台化协调营销合作联盟
加快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和应用,通过线上线下整合,依托于智慧旅游与营销系统平台,从网民和游客的需求出发,以旅游目的地和经典旅游线路为核心,整合旅行社、酒店、饭店、购物店、娱乐场所、休闲街区等,联动本地化的文旅休闲与服务资源,构建区域内网络营销联盟、旅行出游网络营销联盟和网上营销中心联盟等合作模式,满足游客的资讯需要以及导航、导购、导览、导游等全方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