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检查销售还是服务?软件企业“互联网”营销有哪些涉税风险

税务机关在检查中发现,T公司发布在牌照公司业务运营平台(即网站)的软件均可无偿下载使用,且根据牌照公司网站与消费者在安装软件时签订的电子版《服务协议》,对于用户下载的软件,作为软件著作权人的T公司给予用户一项个人的、不可转让及非排他性的许可。消费者使用时需要接受T公司的有偿服务以延长使用期、拓展软件功能和享受个性化定制服务。

根据合作协议,T公司从牌照公司取得分成收入后向牌照公司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其中对部分来自网络社交的个性化定制软件和网络游戏软件取得的分成收入,发票开具品名为“软件销售”,税率为17%。上述软件均取得省级软件产业主管部门认可的软件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证明材料和件产业主管部门颁发的《软件产品登记证书》,以及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T公司因此享受了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即征即退的增值税优惠政策。

对于T公司的收入分成是条件的问题,检查人员认为应当首先从现行税收政策法规中寻找关于此项优惠的法律依据。现行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中没有关于软件销售收入增值税税收优惠的规定,此方面政策详见于: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软件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00号)第一条:“……(一)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按17%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第三条:“满足下列条件的软件产品,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以享受本通知规定的增值税政策:1.取得省级软件产业主管部门认可的软件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证明材料;2.取得软件产业主管部门颁发的《软件产品登记证书》或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若干政策的通知》(财税﹝2005﹞165号)第十一条:“……(二)纳税人销售软件产品并随同销售一并收取的软件安装费、维护费、培训费等收入,应按照增值税混合销售的有关规定征收增值税,并可享受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对软件产品交付使用后,按期或按次收取的维护、技术服务费、培训费等不征收增值税”。“营改增”之后,软件产品交付使用后,按期或按次收取的维护、技术服务费、培训费等纳入“信息技术服务”中的“软件服务”,适用6%税率。但不能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收优惠。

综上可见,享受软件销售收入增值税税收优惠的条件为:

1.软件系自行开发生产;

2.享受优惠的纳税人具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

3.取得省级软件产业主管部门认可的软件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证明材料;

4.取得软件产业主管部门颁发的《软件产品登记证书》或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的要求;

5.享受优惠的应税收入属于软件销售收入或随同销售一并收取的软件安装费、维护费、培训费等收入。

本案中,T公司满足第1-4项条件。因此,T公司能否享受增值税税收优惠取决于其取得的分成收入是否满足第5项条件。

(一)软件销售区别于销售普通货物的特点

1.软件产品属于增值税应税范围的“有形动产”,但同时也是软件著作权的载体,是软件著作权的复制品。这一点与图书、音像制品类似。

2.软件的开发和制作是一个统一的过程,软件开发完成后,剩余工作就是复制软件产品,对软件本身不再有生产制造活动,因此没有生产成本,缺少可用于抵扣进项税额的购进项目。如果适用17%税率则软件开发企业将承担很高税负,因此才规定税负超过3%的部分可以即征即退。

4.软件产品本身可以附着于有形载体(如光盘、嵌入式软件设备),也可以不附着于有形载体,通过占用计算机虚拟储存空间而存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不附着于有形载体的计算机软件越来越多,特别是具有娱乐、社交性质的家用软件尤其如此。

由于软件产品具有以上性质,因此软件销售和普通货物销售相比也有其独有的特点:

2.购买方取得软件复制品的所有权,根据此项所有权可以使用软件。但是销售方可以限制购买方使用软件的方式、期限和附加其他条件,也可以只允许购买方使用软件的部分模块和权能。而销售普通货物,购买方不受此项限制。

(二)软件销售即征即退优惠政策存在的涉税风险

软件销售即征即退优惠政策带来的涉税风险主要体现为扩大软件销售即征即退优惠政策适用范围。产生这一风险的原因是:

1.软件业属于轻资产知识密集型产业,自主开发软件的企业无论销售软件或为购买软件的企业提供服务,主要投入的都是智力资源而非原材料和大型设备,但是目前软件销售适用优惠政策后的适用税率为17%,实际税负最高为3%,而软件服务适用税率为6%,由于缺少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其实际税负接近适用税率,导致软件服务的实际税负比软件销售高出近一倍,因此软件企业具有将软件服务混入软件销售收入享受即征即退优惠的动机。

2.对于下游企业,在支付同等费用的前提下,如果取得品名为“软件销售”的发票,可以抵扣17%的进项税额,而取得品名为“软件服务”的发票,只能抵扣6%的进项税额,前者的可抵扣税额是后者的2.57倍,因此软件企业将软件服务收入混入软件销售收入对下游企业是有利的。

3.软件销售与伴生的后续服务,包括安装、咨询、延续使用期、测试和维护等多方面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为软件企业混淆收入性质提供了便利。

(三)软件销售与软件服务的区别

软件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软件销售行为与软件服务行为不易区分。从民法视角分析,如果一项交易行为属于销售,意味着购销双方达成并履行买卖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30条规定,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因此,在销售过程中一定存在两项行为:1.出卖人转移标的物所有权;2.买受人支付价款,此项价款是取得标的物所有权的对价。在软件销售中,标的物是软件产品,即作为软件著作权载体的复制品。

软件服务行为与软件销售行为的区别在于:提供软件服务不涉及转让软件复制品的所有权,而是向已经取得软件复制品所有权的用户提供有价值的软件咨询、测试、维护等活动。

另一个需要研讨的问题是:T公司确实将软件产品所有权转移给终端用户,如果T公司不向牌照公司开具发票而直接向终端用户开具发票,是否属于“软件销售”?回答这个问题仍需要从T公司与终端用户的交易实质出发。如果终端用户从牌照公司的网络平台上下载T公司软件无需支付费用,也无需付费进行注册,则T公司转移软件产品所有权和授予用户软件使用权的行为是无偿的,双方不形成买卖合同,所以此项交易也不属于“软件销售”。至于终端用户使用软件过程中与T公司发生交易行为,则是为了更好的使用软件和有更佳的使用体验而接受T公司提供的软件服务,不属于随同销售一并收取的软件安装费、维护费、培训费等收入。

如果终端用户从牌照公司的网络平台上下载T公司软件后使用时或试用后需要付费注册,以享有使用软件的权利,则属于软件销售行为,但是在已经注册后终端用户向T公司支付费用不属于软件销售费用,因为销售行为已经在注册时完成了。

从2000年开始,国家对企业销售自主开发的软件给予即征即退优惠。此项政策本意是减少软件企业因缺少可抵扣进项税的购进内容而承担的税收负担,为鼓励软件企业发展以超税负返还的形式提供政府补助。当时互联网尚未普及,网络传输能力不足,除少数占用存储空间小、功能单一的家用软件之外,软件销售的主要业态是借助有形载体(如光盘)或嵌入式软件设备。这种销售模式下软件销售以软件载体交付使用为标志,因此软件销售收入与软件服务收入较易辨别,软件企业不易将软件服务收入混入软件销售收入,涉税风险仍然较容易控制。

但是从本案来看,随着互联网功能不断增强和受众扩大,软件产业的经营模式呈现两个趋势:一是除了一些大型的,需要专业知识支持的商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绝大部分软件,无论商用软件还是家用软件,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和使用,而无需借助实际载体销售,所以软件企业正在从传统销售软件载体为主转向利用互联网平台推销并诱导用户下载为主;二是由于市场竞争原因,消费者更青睐免费下载使用的软件,为迎合消费者,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从传统的销售软件取得收入营利的方式改为提供免费下载让用户使用,培养用户使用自己软件的习惯,之后通过提供软件服务以获利的方式,这种营销策略的改变在娱乐、社交、电子商务、终端设备安全管理应用软件等方面表现的最为明显。

因此,以鼓励软件产业发展为目的的软件销售即征即退优惠政策也应当因应软件产业与互联网结合日趋紧密的趋势而在以下方面有所修正:

第一、目前软件销售即征即退税收优惠的文件依据仅有规范性文件,法律级次太低。随着新《行政诉讼法》即将于2015年5月1日生效,司法机关将有权根据行政相对人要求审查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只有将税收优惠政策上升到规章和法律法规层面才能维护税法的安定性和严肃性。

第二、此项优惠政策对何为“软件销售”没有明确定义,为纳税筹划留下了空间。以本案为例,互联网企业T公司将软件服务收入作为软件销售收入,在仅承担3%税负的同时,其下游关联企业,即牌照公司可以按照T公司开具的发票抵扣17%的进项税额,从控制这两家企业的集团整体计算,增值税负担为负值,严重有违税收公平原则。因此税收立法如要保留软件销售即征即退优惠,就必须对何为“软件销售”作出解释。事实上,从民法角度来看,软件销售是在不转让软件著作权的前提下转移软件复制品的所有权给购买者,并授予购买者使用软件的权利,购买者因获得软件复制品的所有权和软件使用权而支付对价的行为,双方达成一项属于双务合同的买卖合同,均需履行义务。

第三、增值税的抵扣链条的一个重要规则是:受票企业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应大于开票企业申报的销项税额,“销方少交税,购方少抵扣;销方多交税,购方多抵扣”。软件销售的适用税率17%与软件服务适用税率6%差异过大,导致下游企业愿意取得品名为“软件销售”的专用发票以多抵扣税款;而开票企业开具“软件销售”发票虽然也按不含税销售额的17%申报销项税额,但是在享受即征即退优惠后实际税负率3%反而低于开具“软件服务”发票的实际税负率,实质上产生了“销方少交税,购方多抵扣”,有违增值税抵扣链条的规则。为破解这一困局,税收立法可以将软件销售即征即退优惠改为13%低税率优惠或允许软件销售适用6%简易征收优惠,使开票企业实际需缴纳税款的销项税额与下游企业实际可抵扣的进项税额相等。

第四、软件销售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已经实施多年,但目前政策执行中,有的税务人员对政策理解有偏差,满足于对企业享受优惠政策的申请进行形式审查,认为只要符合财税﹝2011﹞100号文件第三条,取得省级软件产业主管部门认可的软件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证明材料和件产业主管部门颁发的《软件产品登记证书》或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就可以享受即征即退优惠,忽略了对交易行为实质是否属于软件销售的审核。实际上100号文件第三条只是交易行为享受即征即退优惠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只有确实转移软件产品所有权并因此从购买者取得收入的交易行为才能享受即征即退优惠政策。

THE END
1.销售收入跟主营业务收入区别是什么?实务财税问答销售收入是指企业按照在正常情况下的销售交易,将货物或者服务出售给客户而获得的现金收入。而主营业务https://www.chinaacc.com/wenda/detail/xt/7485239
2.销售额与销售收入有何区别?销售额和销售收入都是衡量企业销售业绩的重要指标,但它们有着不同的定义和计算方式。 销售额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通过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总收入,它包括所有销售的收入,无论是否已经收到款项。例如,某家企业在一个月内销售了1000件产品,每件产品售价100元,那么这个月的销售额就是100,000元。 而销售收入则https://www.mbalib.com/ask/question-bd7a70c43e09b5fcd8f3497632c01334.html
3.增值税应税销售收入和销售收入的区别增值税应税销售收入和销售收入的区别 1、概念不同 应税销售收入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或服务,从购买或接受应税劳务方或服务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切价外费用,但是不包括向购买方收取的销项税额以及代为收 ,https://www.91kaiye.cn/article-49498-1.html
4.销售额和营业收入的区别(营业收入计算公式)今天我们聊聊营业收入和销售收入的区别 营业收入和销售收入是企业财务报表中常见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 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获得的所有收入,包括销售收入以及其他与主营业务相关的收入。 而销售收入则是指企业通过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而获得的收入。 http://m.n186.com/ask/10615.html
5.销售收入与销售额的区别爱问知识人1+税率)。因此,按照税法规定,销售额就是销售收入,都是不含税收入额 全部 https://iask.sina.com.cn/b/newralqxBYWdBp.html
6.准确填报“商品销售额”的方法调查分析与解读统计数据对很多使用POS机,实行集中收银的企业,比如大型超市、卖场、连锁店发放大量的购物卡、代金券,只有在持卡人实际购物时,才能统计为商品销售额。而财务上只要售出卡就会计入到营业收入,在月报汇总时就会把还没实际发生的消费统计为商品销售收入,从而造成“商品销售额”填报不准确。https://tjj.luzhou.gov.cn/tjsj/tcfxyjd/content_559222
7.销售收入和业绩的区别理想股票技术论坛销售收入是指企业通过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总收入,而业绩通常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表现。销售收入主要反映了企业销售活动的规模和质量,而业绩则更全面地评估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表现,包括销售、市场份额、利润率等多方面指标。销售收入侧重于经济活https://www.55188.com/tag-8244177.html
8.营业额和销售额的区别因此可以看到,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销售额只表征企业实际实现的销售收入,而营业额则把销售收入和其他各类收入也纳入其计算范围内,是—个更全面的收入指标。 由于营业额比销售额更加全面,因此常被外界用来衡量企业的经济运营状况,包括分析企业的经营业绩、发展趋势、衡量市场竟争力以及业绩比较等。 https://www.dongao.com/zjzcgl/zjkjsw/202310204379105.html
9.销售收入和销售额是以一个意思吗?从数值上来说,销售收入会比销售额略低,因为其中会包含一些折扣和折旧等费用。https://www.kuaizhang.com/ask/question_7639314.html
10.净销售额和毛销售额的区别(销售额计算方式)毛销售额和净销售额分别指什么意思? 毛销售额,就是销售时取得的全部销售金额。例如有的销售时还要支付折扣折让,佣金等等。在销售取得收入时还没有支付折扣折让及佣金时的收入是毛销售。销售收入扣除折扣折让佣金等金额后的销售金额为净销售。 所谓销售额计算方式:销售量×平均销售价格;所谓销售净额就是由销售收入-https://m.by56.com/news/20076.html
11.销售额在财务报表上怎么看?和营业额的区别会计咨询无论是正面收入,还是负面收入,都计入营业额,而营业收入只是指正面收入,如销售收入、服务收入等等。http://www.kjb100.com/ask/203882.html
12.五经普形堂轻松get普查登记知识点(贸易统计篇)如果商品销售收入和服务收入单独核算,商品销售部分填入商品销售额,服务收入部分填入服务营业额。如汽车4S店维修收入和代办保险部分、药店的坐诊收入部分应计入服务营业额。 3、零售额多报误报 误将销售给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部分计入零售;根据主观判断误将零星销售均计入零售;汽车销售企业误将调拨车辆、销售给企业用https://www.ntjoy.com/html/minshengxinwen/2023/1219/509253.shtml
13.食品调研报告范文依据20xx年食品工业年鉴的数据,当年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食品工业从业人员为200~300万人,在全国的食品行业中随机抽选20家企业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2、表3和表4。表2是20家大中型食品企业从业人员情况,从表2可以看出,目前企业的人员主要还是大中专及以下学历,主要从事生产操作。表3是食品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在企业https://www.ruiwen.com/diaoyanbaogao/8070789.html
14.酒店网络营销的现状6篇(全文)同时,按照员工的销售额来计算提成,降低前台人员对会员卡的销售的依赖,七天也应该弱化各个店会员卡的销售收入,降低会员卡收入在总体店面考核中的比例。3.3.2完善会员制度 目前,七天酒店的会员制度还有诸多不完善之处,虽然其会员价比门市价稍微便宜,但是注册会员、银卡会员、金卡会员和白金卡会员享受的会员房价都是一样https://www.99xueshu.com/w/fileknjcp2nc.html
15.分支机构的常见税务问题,看这一篇就够了!老师,总公司和分公司之间也有业务往来并且互相开具发票,会计上需要正常做销售收入吗?企业所得税上是不是也要正常做销售收入? 答复: 在增值税上,由于互相开票了,因此总分公司应按规定分别确认增值税销售额。 分公司属于总公司的一个分支机构,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总分公司之间的商品交易,并不能给公司所有者带来经济https://www.kuaijitoutiao.com/article/300588
16.销售收入净额销售收入净额是指从当期销售收入中扣除的项目,如销售折扣、销售折扣、销售退货等。而不是营业额减去所有费用。净销售额=总销售额-(销售额返还+销售折扣,折扣)。销售收入是指销售商品产品、自制半成品或提供劳务所取得的货款、人工费或价格证明索赔所确认的收入。区别在于净额减去一部分支出收入,而销售收入指的是全部的https://baike.kuaiji.com/v1375696.html
17.新闻中心——驱动之家:您身边的电脑专家2021年Q2,IoT业务收入207亿,每位MIUI用户贡献45.7元。 过往12个月,MIUI平均月活4亿,期间IoT业务收入934亿,每位MIU月活用户贡献234元。 持续盈利能力得到验证 1)毛利润构成 智能机销售额高,但毛利润率低;互联网服务占比小,但毛利润率高。两项业务“你追我赶”,对毛利润的贡献合计约为80%,IoT业务毛利润贡献率https://news.mydrivers.com/blog/20210827.htm
18.财务报表可以找到销售收入吗?那么利润表中或者是亏损表中就能够看到企业的销售额,而现金流量的表格中就会体现出商品以及劳务收入的现金。销售收入并不会在财务报表中体现出个人,这个收入是指的公司或者是企业的商品销售,其实也是公司的一个主营产品的销售,或者是公司提供的劳务服务获得的经济利益的总和,当然还有一些其他收入在其中。https://m.kingdee.com/article/1460451172946087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