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中国精酿酒吧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其调研问卷共收到了来自280家精酿酒吧的有效回复,涵盖了28个省/市/自治区、87个城市。综合各城市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精酿酒吧基本可以维持收支平衡,有的甚至是贴钱经营。
无醇精酿啤酒品牌“新零啤酒”获俞敏洪参设基金注资;盒马推出了小众口味“古斯酸”、印度淡色艾尔IPA已经成为其自有精酿的主打产品;叮咚买菜也推出自有精酿啤酒“1972农场”;传统啤酒厂调整产品结构,推出10元价格带左右的中高端产品,如雪花黑狮白啤、青岛啤酒IPA、珠江啤酒雪堡独立品牌、“燕京八景”“狮王世涛”系列精酿啤酒等。
但作为精酿啤酒消费场景不可或缺的存在,精酿酒吧和融资者、生产厂商还有所不同。精酿酒吧承载着精酿精神内核、不同城市的地域文化、酒吧老板的精酿追求等,也更加紧密地连接着消费者。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资本、巨头入局对精酿啤酒多元生态的打造和价格有所冲击。例如,百威英博把2011年收购的美国著名精酿品牌鹅岛带到上海开店、2017年收购了拳击猫品牌后,冲击了上海一些小品牌的市场拓宽。
面对百威对中国市场的渗透,有业内人士曾表示,“鹅岛的价格具有攻击性。”据了解,鹅岛的入门级啤酒比国内许多精酿品牌的产品最低价还要便宜,这使得其他酒厂不得不采取降价策略。
精酿啤酒的艾尔工艺相对于拉格工艺更加复杂,品种更多、味道更丰富、口味变化层次也更多,这种特性所具有的口感、品质能够满足消费者更多细分领域的需求,也成为其发展的一大关键。
小麦、浑浊IPA、水果增味是精酿酒吧的销售密码,在不增味的风格里,小麦和浑浊IPA是最好卖的两个风格。《白皮书》中的啤酒风格好卖程度排序显示,小麦啤酒平均综合得分6.29分,浑浊IPA(新英格兰IPA)平均综合得分6.21分,美式淡色艾尔/美式IPA(西海岸IPA)平均综合得分5.85分。
其中,上海、广东偏爱浑浊IPA,北京、陕西、湖北、重庆尤其偏爱小麦。“野菌艾尔”在所有城市都是最不好卖的,其次是烈性啤酒。京A精酿酒吧创始人亚历克斯·埃克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店里卖得最好的是一款精酿是以陈皮、香菜籽为酿造原料的自制比利时小麦啤酒。
虽然小麦好卖,但全国精酿老板们的“本命”还是IPA,他们最喜欢的是浑浊IPA和西海岸IPA,其次是酸啤和拉格啤酒。而且,IPA风格的酒因其具有浓烈的热带水果香气,也得到了很多女性消费者的喜爱。
在增味啤酒里,全国人民都爱水果。此外,北京、江西、重庆、广东、上海对咖啡/茶业增味的接受度较高,辽宁、吉林、浙江的消费者还喜欢香辛料增味。
京A精酿酒吧的“光膀子西瓜小麦啤酒”是用大兴西瓜做原料,其“烟熏贵州辣椒波特啤酒”则有熏辣椒的气息;大跃啤酒的创始人高泰山和妻子刘芳在酿制啤酒时是用花椒之类的中国香料作为辅料。
今年,安徽省芜湖铁盒精酿酒馆全新的“小盒子饮品铺”已经在青弋江边开始了早C晚A快乐,老板肖一在精酿酒吧的道路上一直努力着,餐品也是其坚持做酒吧的成果。据介绍,目前铁盒精酿营业额餐酒比大概是三七开,酒占七,餐占三。
此外,还有京A精酿的烤肉、北平机器的煎饼、悠航的汉堡、拳击猫的香肠······还是下酒菜与啤酒更搭,并且,有很多精酿酒吧都在食物上不断创新。
《白皮书》显示,今年,全国28%的酒吧营收不足往年的一半。在北京和上海,约38%的酒吧收入不足往年的一半;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云南、新疆、辽宁,50%以上的酒吧收入不足往年的一半;受疫情影响最小的是广东、四川、湖北,有近20%的酒吧生意比往年还好。
如前所述,单店酒吧老板更专注于对精酿爱好者的吸引力,会更看重是否正在被精酿圈讨论和原料是否新奇。很多酒吧老板都是因为热爱精酿才留在了这个行业,一些精酿品牌的创始人也普遍认为最重要的是精酿精神的发扬,并且要注重本土化深耕,使精酿真正成长起来。
这种“成长”不一定是大规模的工业化运转,但一定不能丢失文化属性。正如《白皮书》的调研反馈,除了疫情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精酿“破圈”最大的痛点还是消费者对精酿的市场认知。
目前,精酿文化普及程度不足,精酿市场认知度低,再加上渠道的问题、店铺租金、供货量等方面的压力,有些酒吧老板就选择了“躺平”。
确实,一方面精酿酒吧的存在可以增强消费者对行业的认知度,有利于品牌推广和渠道拓展;另一方面,“入场者如过江之鲫”,利润空间和市场价值的渗透率与集中度偏低,除了早期品牌已经根基较稳发展壮大了之外,在行业标准尚未统一的背景下,小品牌很难突破。
需要注意的是,精酿酒吧需要持续投入,想要获取暴利或许不是长久之道。《白皮书》显示,精酿酒吧真的不赚钱:约77%的酒吧勉强维持,赚点小钱;20%还在为爱发电贴钱;有“可观利润”的仅占2.5%。
尽管如此,只有8%的人打算关店或减少规模,大部分还是想维持现状,再观望一下,甚至38%的人打算加大投资,也希望“为了热爱想再拼一拼”的酒吧老板们,一直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