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没有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李克强总理在14日一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上的讲话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据新华网报道,这已不是李克强总理第一次谈及网速网费问题。在一个多月前的3月5日,李克强也曾就“网速”问题作出相似的表态。他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的经济、农业界联组讨论时说,自己到一些国家访问时发现,“有些发展中国家的网速都比北京快”。
“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中国的信息基础设施之落后,我们自己都很难想象!”……原本是百姓最关心的宽带服务问题被李克强总理数次“点名”。一直以来,“网速慢”、“网费贵”早被社会广泛诟病,“提网速”“降网费”的呼声此起彼伏。业内人士认为,只有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引入新的市场竞争等多方面推进,才能真正推动国内网络“提速降费”。
网速有多慢、流量费高不高,拿数据来说话
网速慢,网费高,总理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那我国的网速到底在什么水平,费用又高不高呢,不妨拿数据说话。
4G来了,三大运营商均号称其4G速率可达100Mbps。然而在实际使用中,网速受到信号强度、服务器快慢、同时下载用户数等因素影响,实际网速远远达不到100Mbps。即使在网络覆盖和优化比较好的香港,4G也只能基本维持在10Mbps。我国平均移动网络速率约为4Mbps,低于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
速度不如人,我们的资费又如何?发达国家人均移动资费水平高于我国,但考虑到各国家人均上网费用在人均收入与消费水平中所占的比重,我国网费确实就显得有些贵了。
网费高、网速低引广大网民吐槽
国内网速慢、网费高的现象已经受到李克强总理的关切。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49亿,但网速慢、网费高等问题却常让用户高喊伤不起。
据《新京报》报道,北京市民盛先生统计了他近6个月的流量情况后发现,他平均每个月使用手机流量730M。“从来不敢看视频,每个月手机流量花费大概50元。”除了手机上网,大部分人每个月还要花一笔固定宽带费用。记者调查了北京目前十几家运营商后发现,市民装宽带以30M、50M居多,平均算下来月均花费在65元至77元。根据腾讯网和新浪网对10万多名网友的调查,有近7成的网友每个月上网花费为50元至200元,其中,三成多网友每月网费在100元至200元之间。
“不给力”的上网速度已经让许多用户头疼不已,而相对较高的上网资费则更引发广大用户不满。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新浪网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65.7%的网民认为网速过慢。“平时用手机看个网页还可以,但打开图片速度就比较慢了,更别提看视频了。”正使用中国移动3G套餐的济南市民杨海林说。对于这种现象,易观智库分析师黄萌形容为,“消费者手里拿着当今最先进的手机,却不得不忍受陈旧、老迈的移动互联服务,就如同开着豪华跑车行驶在泥泞的乡间小道上。”
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实“降费提速”
李克强总理指出:“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评估,我们在世界范围内的排名在80位以后。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带宽,这方面我们的潜力很大,空间也很大。”
如今,我国正在大步踏入信息社会,宽带服务已经逐步渗入到经济、社会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互联网+”重构着各个行业,基础网络的完善成为经济社会快捷高效运行的坚强支撑。“来势汹汹”的信息化浪潮,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其中,“提网速”“降网费”更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器”。
这不仅需要运营商根据目前市场发展变化升级技术、改造设备、拓展空间,还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协调,尽快出台“提网速”“降网费”的有效措施,推进信息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让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实现互利互惠。
各方观点
历史进入新起点,互联网+的大潮汹涌而至,各行各业借助互联网+的东风大有喷薄爆发之势,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兴起,智能制造与两化融合将成为全球工业和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这时候,莫让高资费成为“互联网+”绊脚石,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曹磊表示,运营商应有互联网思维,认清目前的市场需求,创新商业模式,总理所说的“薄利多销”也就是这么一种路子。运营商不仅要思考做好和卖好产品,也要重视卖好服务。
曾剑秋表示,让通信资费进一步下调的较好办法是让通信市场竞争更充分。目前的通信市场,既有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有运营商与虚拟运营商、广电企业等之间的竞争。但这还不够,可以考虑引进更多的“鲶鱼”。他同时还强调,电信资费下调不能一蹴而就,应该按照市场规律进行。
要实现上网“提速降费”,在打破垄断方面,既要让民资“进得来”,更要“活下来”。
一者,加快三大运营商在基础电信服务方面开放的步伐,改三大运营商“让利”,为政府主导对三大运营商“分权”。既要加大在信息基础建设等方面的民资引入,还要加强在网络服务供应方面的民资引入。
二者,实现民资入局的多口接入。去年,工信部发布《关于向民间资本开放宽带接入市场的通告》。今年3月初,该通告正式实施。目前,至少有上百家企业对虚拟宽带商的牌照虎视眈眈,而首批获得牌照的企业将会超过32家。但从数据上看,传统电信运营商宽带接入占据90%以上市场份额,为打破宽带市场垄断局面,应增发牌照、增加市场主体。
三者,政府应加大对“进得来”的民资扶持力度,准备好政策大礼包,让民资“活下来”。比如说执照办理程序的简化,税费的减免,前期资金的扶持,后期相应的扶持政策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概念。这不光是对互联网行业以及有关新兴产业的方向性指导,而且对人们未来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将产生深远影响。既然方方面面都要“触网”,网络数据传输的速度与服务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对有线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入服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关资费令人瞩目。
现实是,传统有线网络的接入速率不高,一些所谓的宽带被指是“伪宽带”。一些小区宽带晚间与周末上网高峰时段,网速慢如“蜗牛”。所谓的N兆宽带,其实是N人共享可怜的带宽资源,令用户大呼上当。李克强称“有些发展中国家的网速都比北京快”,谁该脸红?同时,有线宽带的资费还虚高。在北京等大城市,一些有线宽带要一千多元一年。较之许多国家,我国网民的网费支出在工薪收入中的占比较高。高资费低网速着实吊诡。
国内宽带可以说具有两个突出缺点,一是“网速慢”,一是“网费贵”。根据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的报告,我国宽带上网平均速率的世界排名在80名开外,不及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平均水平的1/10。反过来,平均一兆每秒的接入费用却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3到4倍。两相比较,差距有30到40倍。如果再考虑收入差距,我国宽带资费水平大概是欧美、日韩等国的百倍以上。
不仅如此,国内宽带还大量存在“缺斤少两”现象——花了更多的钱买了号称更快的宽带,网速却并没有真的快起来。有关报告指出,国内超半数用户的实际宽带下载速率低于运营商提供的名义宽带速率,因此国内宽带常被称作“假宽带”。《中国宽带用户调查》的数据表明,4M宽带理论上应有512KB/s的网速,可实际上用户平均上网速度仅为232.7KB/s,几乎差了一半。这表明,宽带价格无形中又翻了一番。国内宽带因此可以说是“价高质次”。
以往关于网络提速降价的讨论中,舆论多从运营商和大众消费者博弈的角度切入,聚焦低网速、高收费对于市民生活的影响,使用的是服务者义务和消费者权利的说理逻辑。此次总理的批评,却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面向,即,低质高成本的宽带服务潜在地阻止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在现代信息社会的运行中,宽带建设具有基础设施的意义,几乎是一切信息交换、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依托,是知识型经济、网络化社会、数字化生活、服务型政府最起码的物理支撑。没有一个高质量、高速度、高服务的宽带环境,信息交流的效率会滞后、科技创新的成本会增加,信息化社会的发育和创新型社会的成长自然会被其束缚。
而事实上,基础电信设施建设好之后,运营的成本本身不高,在基础设备承载范围内,至少适当的降价是有空间的,关键看愿意与否。希望总理的表态,最起码能够促成流量费适当下调。
降网费提网速,既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的进程,更要打破垄断。在这方面,韩国提供了先行经验。韩国启动宽带建设时,也面临基础设施落后和垄断经营两大问题。通过打破垄断和政府加大投入并行,在全国铺设了超高速光缆信息网。网络资费随之下降导致互联网市场不断扩大,并催生出手机、大文件传输、视频传输等一系列新兴产业的繁荣。
网费贵网速慢,卡在垄断经营没有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卡在没有形成鼓励竞争的普遍氛围,卡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就此而言,总理敦促降网费提网速,也是发出了互联网基础领域消除积弊、推动改革进程的强音。而今工信部已做出回应,对其后效我们且拭目以待。
但中国的信息基础设施之落后,确实难以想象。用李克强总理的原话说“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评估,我们在世界范围内的排名在80位以后。”以至于韩国友人金宰贤感叹,“在韩国上中国网站的时候,我却发现其速度比在中国上网的时候快多了。”这足以证明中国网速有较大提速的空间。
不管是中国制造2025,还是工业4.0,以及互联网+,信息化都是不可或缺的绝对主力部队。这也是知识经济的基础。在众多高屋建瓴的概念中,最朴实的道理依然是网速要快。在这个基础上,民众消费成本不能成为负担。那些到处找WiFi角落蹭网、购买密码破解器的人们,他们的期待不应被旁落。
“中国的信息基础设施之落后,我们自己都很难想象!”总理发出这样的感叹是有依据的。据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2014年《衡量信息社会报告》显示,中国ICT水平排名86位。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4年全球信息技术报告》指出,在全球信息技术发展水平排名中,前20位几乎被发达经济体垄断,我国仅排第62。远远逊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