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是中国革命战争中最为波澜壮阔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中,在中共的高级将领中,和毛泽东通信最频繁,联系最紧密的,非彭德怀莫属。
彭德怀负责指挥西北战场,这一时期彭德怀为毛泽东分担了比其他战略区指挥员更多的责任和忧虑。
彭德怀
国民党军队不敢轻易对延安发起进攻,还因为陕北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有利于解放军进行轻装野战,而不便于国民党重装备机械化作战。
但国民党军队一直在筹备进攻延安,直到1947年,蒋介石认为时机成熟,下令让胡宗南率大军大举进攻延安。
毛泽东是如何应对的呢?彭德怀成为了西北战场的关键人物,后来不仅收复延安,还解放了兰州,解放了整个西北。
彭德怀和朱德
胡宗南大举进攻延安,彭德怀临危受命
1947年3月,胡宗南在西北地区集结了34个旅25万人的兵力,准备进攻陕甘宁解放区。蒋介石企图以攻占延安,摧毁共产党的党、政、军中枢,动摇解放军军心,瓦解共产党人的意志,削弱共产党的国际地位。
国民党方面的部署是:
以胡宗南部主力整编第一军、整编第二十九军及整编第十五、第三十八师各一部共15个旅。由宜川、洛川一线向北担任主攻。另整编第十师等5个旅作为预备队。马鸿逵、马步芳部整编第十八、第八十一、第八十二师,由银川、同心、镇原一线向东,晋陕绥边区总部所属第二十二军由榆林向南配合,夺取延安,占领陕甘宁解放区,消灭共产党首脑机关和边区部队于黄河以西。
胡宗南
当时在陕北战场上,解放军只有第一纵队(辖第三五八旅、独立第一旅)及新编第四旅、教导旅等4个野战旅约1.7万人及3个地方旅。解放军与敌人的兵力对比成绝对劣势,装备也远不如敌军。
党中央全面分析了敌我情况,认为陕北战场虽然敌情十分严重,但群众条件和地形条件均极有利。我军如果能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必能达到牵制并逐渐削弱、最后消灭胡宗南部的目的。
据此,党中央确定陕北我军的基本作战方针是:诱敌深入,必要时放弃延安,与敌在延安以北的山区周旋,陷敌于十分疲惫、十分缺粮之困境,牵制胡宗南主力于陕北战场。
延安军民的心头这时都笼罩上了一片乌云,党中央是否还留在延安?能否以2万多兵力击退敌人20余万重兵和许多飞机的进攻?
延安旧照
彭德怀提前一个月就写了关于保卫延安的部署,要求防御部队利用第一线的坚固阵地,有利地形,依靠优越的群众条件,顽强抵抗,消耗疲敝敌人,以利主力出击。
彭德怀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于3月12日主动来到毛泽东的窑洞请战。彭德怀掀开门帘,只见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正围坐在火盆边,一起研究讨论问题。
彭德怀的到来,使窑洞里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彭德怀先喝了一口毛泽东递过来的热茶,接着打开已经标好敌我态势的作战地图,首先汇报了自己到延安南线视察的情况。
彭德怀说:“总的看来,情况是好的,部队的士气旺盛,指挥员决心很大,从富县到临真镇100多里都构筑了防御工事。但有三件事还没有做好。”
周恩来、邓颖超1947年在延安
毛泽东问:“哪三件事啊?”
彭德怀说:“第一,部队弹药太少,每人还不到50发子弹,有的迫击炮只有20发炮弹,需要尽快解决;第二,中央和延安各机关疏散的速度太慢了,需要加快。特别是中央,要尽快下决心撤出延安;第三,要立即建立西北战场的指挥机构。贺龙同志正忙于晋绥公务,一时还不能回来,因此我想......”
毛泽东和周恩来、任弼时正在研究构建西北的指挥机构,听彭德怀讲起这个,都将目光投过来。
彭德怀诚恳地说:“我想,贺龙同志回延安之前,陕北这几个旅,加上地方部队和后勤人员,也不过两万多人,请主席和副主席考虑一下,是否先由我来指挥一下。”
任弼时
彭德怀见主席、副主席都没有表态,又补充说:“等贺龙同志回来,仍请他来指挥。”
毛泽东突然站了起来,用劲地握住彭德怀的手。毛泽东望了望周恩来,周恩来微笑地点点头,他又望了望任弼时,任弼时举起握着烟斗的拳头。
毛泽东这才开口:“老彭啊,在危难之时,你总是把重担往自己肩上放,很叫人佩服哩!你这是临危请命,为党分忧,肝胆照日月,忠心照千古嘛!我们三个人都同意了,回头召开一个会,作出决定,再正式任命。现在你可以先开展工作了,还有什么要求吗!”
彭德怀胸有成竹地说:“别无他求,给我几个人就行。”
为了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党的神经中枢运转自如,中央决定由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叶剑英率领机关一部分人员离开枣园北上,转移到子长县(瓦窑堡)。
贺龙
毛泽东、周恩来则暂时留在了延安,并由枣园搬到王家坪人民解放军总部,和彭德怀住在一处。
毛泽东转战陕北
3月13日,胡宗南以14万余人的兵力,由洛川、宜川之线分两路向陕北发起了进攻。敌人越来越近了,彭德怀几次劝毛泽东赶快撤离。
为了保卫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安全,彭德怀紧急调来了新四旅一个团守卫延安机场,准备对付敌人的空降兵。毛泽东却表示要最后撤离延安。
当天下午,一颗重磅炸弹落在毛泽东住在窑洞前,爆炸声震耳欲聋,众人吓坏了,毛泽东却镇定自若,依旧不着急撤离。
3月16日,为了加强陕北地区的作战指挥,中央军委决定,以陕甘宁和晋绥解放区的第一纵队、第二纵队、新编第四旅、教导旅组成西北野战兵团,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彭德怀和毛泽东
眼看敌人就要进城了,可毛泽东还没有走。他仍在看着文件,批他的电报,或给前线指挥员写信,或者边吸烟边看着地图沉思。
毛泽东总说,他要最后一个离开延安,看一看胡宗南的兵是什么样子。彭德怀了解毛泽东的个性,知道他一向说到做到。看到毛泽东丝毫没有走的意思,彭德怀真急了。
彭德怀派人催了好几次,毛泽东不为所动,彭德怀只好自己来了毛泽东的院子,急切地对警卫人员吼:“怎么主席还不走?快走快走,一分钟也不要待了。”
彭德怀严肃、急切地样子,将警卫员龙飞虎吓了一跳。龙飞虎立即意识到情况的紧急性,立即破门而入对毛泽东说:“主席,彭总发脾气了,请你立即出发。”
彭德怀、贺龙、陈赓、王震
王震也劝毛泽东赶快撤退,周恩来也劝:“敌人已经很近了,该走了。”可毛泽东依旧慢悠悠地吃饭,丝毫没有要走的样子。
周恩来无奈,只好请彭德怀想办法。彭德怀是真急了,直接闯进毛泽东的房间吼道:“主席怎么还不快走?龟儿子兵有什么好看的!”
毛泽东望着心急火燎的彭德怀没有吭声,彭德怀对工作人员瞪起了眼:“还愣着干什么?快把东西搬出去。”毛泽东只好听从彭德怀的安排撤离。
18日晚8时,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机关撤离延安。在撤离延安前,毛泽东对解放军部分领导干部说:“敌人要来了,我们准备给他打扫房子。我军打仗,不在于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要告诉同志们: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我们就要回来,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毛泽东
毛泽东等人撤离之后,3月19日,我军主动放弃延安。
毛泽东预计,敌人占领延安后,必集中主力向延安以北和东北蟠龙一带,寻找我主力决战,而以部分战斗力较弱之部队担任警戒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我军正可以隐蔽待机,集中兵力打敌人分散的部分。
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兵团,以一部分向赛安方向佯装行动,装作主力模样,而实际主力在延安东北部隐蔽。
敌人果然被骗,以5个旅的兵力,向安塞急进,追我“主力”,而以第三十一旅1个旅的兵力担任侧翼掩护任务。
彭德怀得知这一情报,于3月22日9时致电毛泽东:我拟以伏击或趁敌立足未稳围歼三十一旅。23日,毛泽东批准彭德怀的部署。
毛泽东和彭德怀
根据这一部署,西北野战兵团于25日将该旅2900余人全部歼灭于延安东北约50里的区域,俘虏了敌军旅长李纪云,取得了撤离延安后的第一个胜利。
毛泽东得知这一胜利消息后,于26日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彭德怀的电报:“庆祝你们歼灭三十一旅主力致胜利,此战意义甚大。”
同日,彭德怀致电毛泽东:胡宗南目前寻我主力决战,我们拟顺应敌人企图,诱敌向东,集结5个旅隐蔽于青化砭西北山梁后于安塞之间。此区低星号,粮多,群众好,能封锁消息......
之后,中央决定留在陕北不走,吸引胡宗南的注意力。彭德怀则指挥西北野战兵团,在陕北一带和敌人周旋,不断打小规模闪电战,不断削弱敌人的兵力。
转战陕北期间,毛泽东与彭德怀之间频传电报,共同商酌,指挥着西北战场的作战。
从撤出延安起,毛泽东就决定留在陕北,这时许多人所没有想到的,但毛泽东此举大大鼓舞了各解放区军民的斗志,同时也将国民党胡宗南部队牢牢地吸引在陕北战场,使其不能调往其他战场。
在陕北战场取得胜利,将陕甘全局重任交给彭德怀
1947年8月中旬,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到达佳县、米脂、榆林三县交界一带的南北三四十里,东西五六十里的狭小地区内。
这里北面是浩瀚的沙漠,东边是滚滚的黄河,西、南是无定河和敌军,回旋余地很小,处境极为严峻。彭德怀对参谋长张文舟说:“必须却是保障党中央安全,要给中央以安全感。”
彭德怀还派出许光达率领第三纵队,接应和掩护中央机关转移。后又急电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请中央机关向佳县西北方向转移,靠近野战军主力。
彭德怀在延安
榆林战役结束后,毛泽东于8月12日指示彭德怀:“我军即在榆林、米脂间休整待机,隔断刘、钟两部,吸引该敌,以利陈、谢行动。”
遵照毛泽东指示,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以一小部兵力吸引敌人继续北山,以一部兵力掩护后方并向东渡黄河,迷惑敌人。主力集结在榆林以东、佳县以西地区隐蔽待机。
敌军果然被迷惑,15日敌军两方夹击,以7个旅的兵力企图夹击我军于佳县西北地区。彭德怀判断敌人必经沙家店地区东进,于是决心在运动中将其歼灭,确保党中央机关的安全,改变西北战局。
19日,彭德怀报告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作战计划。20日凌晨,毛泽东同意了彭德怀的作战计划。
根据这一作战计划,西北野战军于20日拂晓对沙家店之敌发起攻击。双方激战至黄昏,歼敌三十六师6000多人,彻底粉碎了国民党企图将我军歼灭于陕北,或赶进黄河以东的狂妄计划,成为西北野战军站如战略反攻的转折点。
对于这一战役所取得的胜利,毛泽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8月28日,毛泽东同周恩来、任弼时来到西北野战军指挥部,向参加此次战役的干部祝贺胜利。
毛泽东赞扬:“沙家店这一仗确实打得好,对西北战局有决定意义,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用我们湖南话来说,打了这一仗,就过坳了。”
毛泽东讲话后,彭德怀说:“毛主席将过坳了,这是对我们的鼓励。我们要真正过坳,还要多打几个胜仗。”
随后,彭德怀陪同毛泽东观察了沙家店歼灭敌三十六师的阵地。
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毛泽东在米脂县杨家沟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扩大会议。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彭德怀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根据毛泽东的报告精神,彭德怀1948年1月11日在西北野战军前卫扩大会议上作了总结报告,提出了对几个月作战的几点认识:
(一)指挥者对敌情、我、民情及地形要熟悉。
(二)要善于根据敌人之企图来诱惑敌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三)要善于各个击破敌人,先打弱的,后打强的,不要想一口吞。
(四)兵不要太大,只要齐心;要练得好,用得法。
1948年的彭德怀
1947年年底1948年年初,我军由内线作战转入外线作战。1948年1月底,彭德怀在米脂吕家沟召开的旅以上干部会议。根据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关于向延安、宜川出击,得手后向该线以南、渭水以北进攻,以建立渭北根据地的指示,决定第一步以围城打援的战术攻宜川。
彭德怀认为,宜川是胡宗南棋盘上的一个重要棋子,打宜川,胡宗南必来增援。这就便于我军以逸待劳,选择有利地形,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
会议确定了进行宜川战役,并以“围城打援”的办法上报中央,毛泽东得知后立即予以批准。
宜川战役我军果然大获全胜,此役我军共歼敌5个旅,2.9万人。此役粉碎了胡宗南阻止我军南进的企图。
胡宗南与蒋介石
毛泽东得知这一胜利后非常兴奋,分别于3月2日和4日致电彭德怀,一方面赞扬此役的胜利,一方面安排后续的安排和部署。
3月7日,毛泽东在《评西北大捷兼评新式整军运动》一文中,再次高度地评价了这次战役:我西北人民解放军在此次向南进攻中,旗开得胜,声威大震,改变了西北敌我对比的形势,今后将比过去更有效力地同南线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配合作战。
3月21日,毛泽东电告彭德怀:“中央机关本日动身东移,约4月15日可达中央工委所在地。陕甘全局,除陈谢一个旅在陕南外,由你们独立担任。”
3月23日,毛泽东与中央机关在陕西省吴堡县川口渡口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临县,结束了从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将近13年的陕北生活。陕甘全局的重任交给了彭德怀独立担任。